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秦霸世 >

第68部分

帝秦霸世-第68部分

小说: 帝秦霸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醉酒的状态下,他仿佛看到了大秦帝国大兴,秦军将士兵出函谷关,一如始皇帝之时,横扫千军如卷席。

    仿佛看见了夫人张娴,看见了楚霸王项羽和辽东王刘季,还看见了庄稼长势极佳的渭水河岸,看见了秦中大地上,遍地涌动着的衣不蔽体的农夫……

    当今天下走向,仿佛在迷迷糊糊之中,与他息息相关。一念起,风云变幻,一念落,诸国蛰伏。

    ……

    这一日,张苍起来得很早。五更时分的打更人打完,他已在朦胧曙光中练剑许久了。

    久在军中作战,他历来没有睡懒觉的恶习。目下虽说做了廷尉,成为大秦帝国九卿之一,却依旧是勤奋谨慎。

    他心里清楚,当下大秦帝国危如累卵,有太多的事需要处理。必须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唯有如此才能为大秦赴死。

    一刻钟之后,张苍结束了梳洗以后,他坐在小书房看一卷简册,这是下属文吏送来进入咸阳的天下士子名册。

    作为这一件事的总负责人,张苍清楚他必须要对每个人的基本面目有个大约的了解,以备胡亥随时问及。

    求贤令关系到大秦帝国的深远利益,不管是张苍还是胡亥,都有一种莫名的期待。只是这一刻,翻看着花名册,张苍忍不住心头一阵冰冷。

    求贤令发布之后,已经过了整整四个月了。入秦士子不过寥寥无几,这让张苍心头有一丝悲凉。

    倘若大秦帝国处于巅峰时期,又何必求贤天下。

    ……

    张苍有北地郡郡守的经历,有些事情对于他而言,并不难。正因为如此,没有左相府的介入,他依旧将这件事处理的妥妥当当。

    张苍连看了两遍花名简册,看着不足百人的花名册,这一点最叫张苍头疼。

    胡亥以皇帝之尊,向中原四十八郡颁布求贤令。结果只有不足百人士子入秦,这自然而然让张苍脸上无光。

    这根本就是赤裸裸的打脸,不仅是打胡亥的脸,更是打大秦帝国的脸。

    看着寥寥无几的入秦士子花名册,张苍心里空落落的。当初孝公求贤,第一次入秦士子就达到了百人。

    可是如今大秦帝国如此赫赫之威,胡亥以皇帝之尊颁布求贤令,却不料入秦士子不足百人。

    心中念头闪烁,张苍起身离座,收拾好简册,准备到招贤馆等候胡亥。

    今日,秦二世皇帝要到招贤馆看望入秦士子,同时宣布对士子们任用,对于当下的大秦帝国,无疑是最重要的日子。

    带着心头的沉重,张苍一行人来到招贤馆,此际正是卯时。

    招贤馆的文吏们已经在庭院中摆布好了两百张芦席,每席一张木几。在最中央的位置摆放了一张较长大的木案。

    不管是招贤馆文吏,还是张苍以及一百多维持秩序的秦军甲士,都神色恭敬,等待入秦士子与胡亥的到来。

    “咚,咚,咚——!”

    卯时首刻,招贤馆掌事撞响了那口古钟,三响之后,士子们陆陆续续走出小屋,到芦席前就座。

    士子们不断地交谈声音喧闹,不是交谈相互见闻,便是对二世皇帝的种种猜测,甚至于对大秦帝国各地的所见所闻。

    只是在院落之中,凉席之上,两行人泾渭分明。关中士子与关外士子的对立,远比大秦帝国君臣所想更为严峻。

    士子不相容,这便是大秦帝国以暴力击灭六国留下的后遗症。对于这一点,陈平心头有所预料,却没有想到会表现的如此明显。

    看到稀稀拉拉不足百人的入秦士子,那怕是聪明一如陈平,一时间也是有点蒙。

    端午安康——

    本章完

第138章 招贤馆中坐而论道!() 
从咸阳宫正殿赶来的胡亥一行人到了招贤馆。站在招贤馆门口,胡亥一摆手:“报号——”

    闻言,黑六高声报号:“陛下到——!”

    与此同时,黑六作为前导,一行人进入了招贤馆。胡亥从容走到中央案前,他一身皇帝冠冕堂皇大气,腰间长剑威严,杀气冲天。

    随着胡亥到来,招贤馆中声音此起彼伏,汇集成一道烦躁之音。

    ……

    面对着各种议论叹息,年轻的二世皇帝却没有丝毫的窘迫难堪,他镇静自若地站在那里,看着入秦士子一言不发。

    他只是看着,笑而不语。

    ……

    就在这气氛变得凝重且诡异的第一时间,张苍对坐席之上的入秦士子拱手高声,道:“诸位先生,陛下亲临招贤馆,向先生们询以国策,以定诸位去向。”

    随后又向胡亥深深一躬,道:“陛下,请入座——。”

    胡亥摆摆手,没有坐入大案。他心里清楚,士子入秦,只是为了搏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并不代表一定会仕秦。

    甚至于这些人中,有不少入秦甚至于只为了看胡亥的笑话。

    ……

    心中念头闪烁,胡亥肃然站立,凝重开口:“诸位贤士不避艰险,跋涉入秦,朕与大秦朝野深为敬佩,谨向诸位贤士深表谢意。”

    对着入秦士子深深一躬,胡亥,道:“六国王政复兴,项羽分封天下诸王,列国并立于世。巍巍大秦,不得已之下,退守关中秦国土。”

    “当下大秦帝国积贫积弱,是以求贤图强。诸位入秦,当是一展胸中所学,实现心头的抱负。”

    “大秦愿意成为诸位的淬剑大场,朕也希望因为诸位,大秦帝国能够再造,以席卷天下之势一统天下。”

    ……

    一位中年士子不耐,打断了胡亥的长篇大论,霍然站起拱手,道:“秦帝莫要虚言,我等入秦,自是为了一展胸中所学,一舒心中抱负。”

    “只是春秋战国有前例,士子达而任职。敢问秦帝任我以何职,以复兴秦国!”

    ……

    公孙离如此公然向胡亥要官,确实为不逊之言,更是对大秦帝国的藐视,此举等同于直接挑衅大秦帝国。

    这一刻,不仅士子们感到此人过于桀骜不驯大为失礼,秦国文武眼中怒气冲天。

    ……

    “放肆!”

    一时间,整个招贤馆徒然安静。只有张苍的怒斥,让全场紧张,默然无声。

    胡亥瞥了一眼带着挑衅的士子,却是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道:“先生言之有理,依春秋战国惯例,士达则任职。”

    “但是先生是否忘记了一点,这不是春秋战国,那个士战天下的大争之世。这是大秦帝国,在大秦之中唯才是举。”

    “唯有真正有才华的人,才能赐爵封君,与之分土。”

    还是方才得红衣士子不耐,站起来拱手高声,道:“秦帝此言差矣,天下皆知大秦帝国功勋大将损失殆尽。”

    “如今大秦帝国可以说是无士,我等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而来,陛下却如此烦琐不堪,惜官吝爵,大秦求贤令发与不发有何分别!”辞色锋利,引起一片赞叹附和。

    这一刻,胡亥也基本确定了这个人,便是入秦乱求贤令的。一想到这里,胡亥的目光不由得变得森冷。

    胡亥深深地看了一眼众士子,朗声大笑,道:“惜官吝爵,人君大患。滥官滥爵,国之大患。”

    “今朕欲求治国大才,赐爵封君,与之分土尚且不惜,何惜区区官爵权禄?”

    这一席话慷慨激昂,掷地有声。顿时令士子脸色大变,全场静了下来。

    ……

    全场默然中,座中一个布衣士子站起高声问,道:“在下陈平,请问秦帝,大秦帝国意欲何为?”

    “陈平?”

    刹那之间,胡亥心头大喜。他可是清楚陈平虽然不是汉初三杰之一,但是对于刘季而言,陈平的作用绝对不下于张良。

    胡亥一字一顿,道:“入秦士子,各有所学。大秦帝国固然以法制为本,然则,有一条朕可明白告知诸位。”

    “大秦帝国求实不求虚,无论入秦士子所学为何家,只要使秦国富有强大就行,未必一定要法家不可。”

    “好!”入秦士子们终于一起认可了胡亥的这一番话,顿时霍然称好。

    ……

    “敢问秦帝,如何识别入秦士子才具高低?”

    迎着陈平的目光,胡亥断然高声大喝,道:“我等当以春秋战国之法,在这招贤馆中坐而论道。”

    “好!”招贤馆中诸士子奋而高呼。

    ……

    胡亥从容落座,微微一笑:“既然如此,朕就在这里,论战入秦士子!”

    这一番话出口,顿时令招贤馆沸腾了。秦二世胡亥以一国皇帝至尊,亲自与入秦士子论战,由此可见其求贤之诚。

    陈平笑,道:“陛下英明神武,必将雄辩无匹,陈平也想求教一番!”

    公孙离不禁兴奋点头:“好,看先生如何挑战秦帝?”

    一旁的张苍冷冷一笑:“陛下学究天人,恐怕入秦士子之中没几个人是陛下对手!”

    公孙离哈哈大笑,道:“天下之大,岂能教英雄寂寞。廷尉也莫要将秦帝视做尊神,坐而论道,我等更为擅长。”

    张苍怒不可揭,一时间却无处发泄。他心里清楚,公孙离说的不错。坐而论道,本就非胡亥所长。

    对于诸子百家中人,坐而论道,更是习以为常。更何况这一次入秦的士子,大多是儒墨道法四大显学。

    这些显学的底蕴,就算是始皇帝在位都颇为忌惮,更别说是如此分崩离析的大秦帝国了。

    一时间,入秦士子看向胡亥的目光中充满了不屑一顾。唯有陈平神色凝重,他总觉得秦帝有些诡异。

    毕竟这一次会面,完全换一种形式,完全没有必要坐而论道。

    陈平可是清楚,坐而论道不仅将秦帝置于风口浪尖之上。若是一旦坐而论道失败,这一次求贤令必将事倍功半。

    以他对胡亥的了解,陈平绝不认为胡亥连这一点都看不清楚。除此之外,就只有一种解释——秦帝有意为之!

    本章完

第139章 坐而论道之陈平() 
一刹那间,招贤馆中的入秦士子,皆目光炯炯,望向了中央长案之上的秦二世胡亥。

    他们都清楚,一旦坐而论道。必将会将自己的一身才能裸露在胡亥面前,这一次坐而论道,将会关系到他们的前程。

    正是如此,一时间入秦士子之中,目光火热,争斗之心大起。

    ……

    “与陛下对阵?”张苍微微冷笑一声,道:“这治国之学,岂是凡俗之辈可握!”

    公孙离傲然一笑:“关中乃老秦故土,秦风之中尚且只有无衣,没有蒹葭,更别说是论道之风!”

    张苍不负公孙离的论必有断的气势,忍不住辩解:“大秦帝国乃法家根基,百年积累,尤岂是一片荒漠!”

    “文明风华,虽在于积累。一国文明,绝非立一国之制度,就可以长盛不衰。”公孙离对于大秦帝国的轻蔑显而易见:“更何况此际大秦帝国没有了卫鞅,也没有李斯。”

    “浩荡乱世,天下大争。大秦帝国距离中原繁华,尚有一段距离。虽看似触手可及,却未必能够勾着。”

    “有理有理!”面对公孙离的直言,哪怕是陈平也大为赞同。他清楚,凡成一家之言,又能开馆授徒的名家,多如繁星。

    诸子百家,天下学派之多,绝不下于一百之数。但是诺大的关中八郡之地,甚至于当初的浩荡帝国,只容得下法家一派。

    由此可见,大秦帝国与山东列国之别。

    ……

    对于这一幕,胡亥只是笑了笑。作为大秦帝国的皇帝,他绝不可能是赤膊上阵,直接与这些事情争论是非曲直。

    沉吟了片刻,等到争论之声渐缓。胡亥一摆手,整个人神色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这一场坐而论道虽然意义不大,却对胡亥的形象有极大的意义。

    是以,胡亥不得不郑重以待!

    “咚、咚、咚——!”

    随着鼓手擂动鼓槌,两面大鼓上响起了密集的战阵鼓声。隆隆滚过,犹如一首开场战歌,催人欲起。

    一通鼓罢,司仪官吏悠长高宣:“招贤馆中,陛下与入秦士子坐而论道大战——开始!”

    左相子婴走到院落正中高声,道:“各位士子们,今天下局势一如战国,陛下矢志强秦。”

    “今日论道只为强秦之策,专为诸位而设。有道是学无止境,士无贵贱,诸位皆可向陛下挑战……”

    场中的公孙离不耐烦了,他高声打断:“左相莫要长篇大论,还请陛下上案,与入秦士子论战。”

    子婴深深看了一眼公孙离,抱歉一笑,向胡亥坐席拱手:“陛下,请——”说罢,便入了西侧的坐席。

    胡亥环视院落之中的不足一百的入秦士子,声音宏厚深远:“诸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