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秦霸世 >

第79部分

帝秦霸世-第79部分

小说: 帝秦霸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踩V恍枰祝憧苫の乐苋!

    “老臣以为当由咸阳仓出粮救民!”

    沉默有顷,胡亥换上了一副微笑的面孔道:“国尉,由咸阳仓出粮,这是何意?”

    咸阳仓是大秦帝国之中,除了敖仓之外最大的储粮地。如今敖仓丢失,咸阳仓的作用更加显著。

    正因为如此,胡亥对于尉缭之言,有了一丝迟疑。

    尉缭笑了笑,道:“灞上仓需要供应蓝田大营,峣关,武关,函谷关各大关隘险地。”

    “同样蜀仓要供应蜀地各县,同时还要供应咸阳仓一部分。汉中仓的情况也是大同小异,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如今只剩下咸阳仓中有余粮,除了在关键时刻支援各地之外,根本就没有太大的压力。”

    “故而,若想要赈灾,只有以咸阳仓的旧麦了!”

    ……

    “咸阳仓乃大秦帝国根基所在!”胡亥见尉缭如此直白,顿时有一丝茫然,只好直截了当:“好,就以国尉所言,就近调集咸阳仓以救民!”

    “倘若粮尽,国尉又当如何?”心下不死心,胡亥忍不住紧叮一句。

    “蜀仓,汉中仓补给,灞上仓不动。”尉缭默然良久,轻叹了一口气:“灞上仓关系到大军,绝不能动。”

    “若是咸阳仓空虚,老臣会立即安排人手,运各地粮食去咸阳仓,以稳定关中之地——”

    “好!”胡亥欣然拍案,高声,道:“国尉见识当真是让朕佩服,此事朕就交给你全权负责。”

    “是!”点头称是一声,尉缭大步离开。

    ……

    尉缭没想到胡亥如此顺当地答应,一时竟有些不敢相信。毕竟这对于大秦帝国而言,是一件利弊极其明显。

    本章完

第160章 盛情难却之下,胡亥心在发抖。() 
咸阳仓是大秦帝国最大的粮仓,是秦军将士的根基,亦是秦二世胡亥立足乱世的资本。

    一旦咸阳仓中的粮草耗尽,对于风雨飘摇的大秦帝国,将会是巨大的打击。

    正因为如此,尉缭才会如此慎重。他清楚整个大秦帝国之中,除了皇帝胡亥之外,没有人能够调集咸阳仓。

    因为咸阳仓,是大秦帝国的命脉。这一点,早已经成为朝野上下的共识。

    ……

    “咸阳仓!”幽幽一叹,胡亥也是不在开口,只是沉默着不说话。

    “陛下,诏书起草好了——”

    老内侍将诏书递到长案前,胡亥瞄了一眼,写上了秦二世皇帝胡亥七个大字,随即命令:“用印。”

    “是!”点头称是,老内侍取来一方鲜红的大印清晰结实地盖在了羊皮纸上。

    胡亥喟然长叹一声,道:“立即派出特使快马传送咸阳。命左相立即配合国尉,进行运粮一事!”

    “老臣遵命!”老内侍转身,大步离去。

    胡亥恍然拍案,道:“三日之内,咸阳仓粮草,必须运来北地,上郡,九原三郡,不得有误。”

    ……

    胡亥送走老内侍,并未立即回到寝室。他心里清楚,像这样的赈灾,在信息大爆炸的后世,发生过太多次。

    其中一些套路,他也有所了解!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知道在这两千多年前的古代,是否也会爆发出惊人一般的力量。”胡亥幽幽一叹,眼底有亮光隐现。

    ……

    二世皇帝胡亥身处泾阳的消息传开,北地三郡当真是惊动了。

    泾阳城万人空巷,黑色人群从郊野官道一直蔓延到郡守府门前,鼎沸欢腾之壮观使任何大典都黯然失色。

    白发苍苍的老人都说,一辈子都没见过这样的人山人海,从来没有那一个皇帝君主,身处灾难第一线。

    秦二世胡亥如此,大秦帝国重铸有望!

    跟随着胡亥北上的铁鹰锐士,旌旗矛戈如林,黑压压一片排成了辚辚长龙。骆甲率领的郡兵,不断的维持着秩序。

    秦二世胡亥透露消息,他就是要在泾阳一振民心。告诉北地三郡的国人,大秦帝国皇帝与他们同在。

    灾难面前,大秦帝国皇帝,大秦帝国朝廷,没有抛弃他们。他们的皇帝始终与他们同在。

    这是胡亥在书房中,思考了一夜,方才想到的办法。不管是在那个年代,榜样的力量都是无穷大的。

    更何况这个榜样,还是大秦帝国之中,至高无上的皇帝。这样一来,必然会将这个力量,一下子催发到极点。

    “请陛下上帝车!”卫余恭敬地将胡亥扶上帝车,又亲自为胡亥驾车。

    “陛下万岁——!”

    ……

    “大秦万年——!”

    ……

    这一幕,引得万千国人激情澎湃,整个泾阳城中一片雀跃欢呼。

    这一刻,欢呼雀跃发自内心,来自肺腑之中。谁都觉得,这个因为北地三郡国人受灾而北上的帝国皇帝,是心中有他们的。

    作为大秦帝国的皇帝,无论给予多么高的礼遇都是该当的。百余年来,大秦之中国君都是至高无上的存在。

    特别是自孝公开始,一直到始皇帝。大秦之中,只有一个人可以威尊无上——那便是国君。

    但是不论是孝公,还是始皇帝都没有真正意义上在意过他们这些为大秦帝国任劳任怨,甘愿付出的功臣。

    在大秦帝国朝野上下,没有在值得记忆的受到重视过,哪怕一次。秦人也有扬眉吐气的时日,但绝对没有今日来的振奋。

    如今,帝国的二世皇帝因为北地三郡受灾,亲自出现在泾阳,堂堂大秦帝国二世皇帝竟然与他们同在。

    一夜之间,泾阳城沸腾了,进而北地三郡沸腾了,三郡国人无不感慨万端唏嘘欢庆。

    上自三郡郡守,下至工匠耕夫,谁都清楚这件事对老秦人的意义。

    正因为如此,胡亥北上泾阳的消息传开。老秦人竟是如此狂欢,只是听任那压抑太久的萎缩之心尽情伸展,尽情发泄。

    帝车上的胡亥,一副淡漠的笑容。这一幕,他早有预料。一如后世国家领导人下乡,必然会引起动荡。

    君临地方,必将会带动一方民心。特别是在君权至上的大秦帝国,更是如此。

    心中念头滚动,胡亥望着浩浩荡荡的队伍。一时间,心头有一丝激动。

    ……

    面对绵延不绝的欢呼与形形色色的顶礼膜拜,胡亥有些茫然了。这一刻,他的感觉便是,老秦人太淳朴善良了。

    同是一个人,因为他的胡作非为,巍巍大秦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老秦人子弟战死他乡,无数家庭妻离子散。

    一朝醒悟,他只是北上泾阳,尽一个皇帝的职责。却迎来了崇拜颂扬,一如大海波涛。

    今日不然,北地三郡国人的狂热,使他如芒刺在背浑身不自在。胡亥实实在在地觉得,北上泾阳并不是他的功劳。

    虽然他身为嬴氏血脉,大秦帝国皇帝之位当之无愧。但是,他也实实在在地以为,北上泾阳不能从根本上挽救北地三郡,更不会给庶民国人带来富裕康宁。

    将北上泾阳看成一种希望,将胡亥看成上天救星,实在是一种虚妄。

    有道是期之愈深,失之愈痛。一旦咸阳仓运粮出现危机,赞誉与恭敬将会骤然消失,国人必将会揭竿而起。

    正因为如此,胡亥面对国人百姓的欢呼颂扬,使他隐隐不安。

    胡亥本能地觉得,大秦帝国朝野上下,极少有人把握这一次他亲至泾阳的真实用心与本来图谋。

    面对震天海啸般的欢呼,胡亥甚至有了一丝隐隐的恐惧。一旦咸阳仓运粮出现意外,已经形成的国人之势,将会不是他能操纵的了。

    若是到了那个时候,北地三郡国人之势已成。就算是他紧急调动大军,也无济于事。

    对于当下的大秦帝国处境,胡亥远比任何人清楚。他明白大秦帝国之中,所有军队,除了新军之外都各有用处。

    短期之内,就算是诏书下达,也不可能征集出一支数量规模不小的大军。

    今天是红塔山这里的庙会,家里来人了,更新有可能会迟一点。

    本章完

第161章 秦有锐士,谁与争锋!() 
泾阳国人欢天喜地,为胡亥举行了盛大的接风仪式。庶民浩浩荡荡,世家大族济济一堂。

    走出郡守府,胡亥一行人受到泾阳民众的夹道欢迎。男女老幼身穿破烂衣衫,对胡亥一行人殷殷期盼。

    这时老秦人对于大秦帝国皇帝的尊重,也是当下北地三郡惨状的表露。

    ……

    青铜帝车辚辚驶来,四匹高头大马拉着帝车沿着街道,直入泾阳中央广场。与此同时,泾阳国人已经站满了广场。

    这片广场虽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广场,只是一片平整的场地,却是泾阳唯一的空旷所在。

    故而有广场之名。广场者,是一城道路枢纽,是城中人们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或交通活动的场所。

    当青铜帝车在铁鹰锐士的护卫下,辚辚驶来。时当大日当头,广场正中央已经修好了一座高台。

    八名侍女正穿梭般地在高台中摆布收拾,厚厚的黑色地毡使得她们变成了无声忙碌的影子。

    这时,腰悬天问的胡亥跳下帝车,大步匆匆地走了上来。他看也不看侍女们一眼,进入广场中央直上高台。

    本就不大的泾阳广场已经是人山人海,先行到达的郡兵已在广场上全面戒严。

    中间黑毡铺地的大道直达九阶之上的高台。胡亥踩踏而上,与此同时,广场响起震天动地的欢呼。

    “陛下万岁!”“大秦万岁!”

    ……

    走上高台,在长案前站定。胡亥伸出双手轻轻一压,顿时漫天欢呼声为之一顿,万千国人一下子安静。

    “大秦帝国近来多灾多难,六国移民揭竿而起,大秦帝国退守关中!”胡亥喟然一叹:“然我国人,不畏艰难,努力耕耘,以求富国强民。”

    “然,天公不作美。收割之际,冰雹天降,北地,上郡,九原三郡,庄稼颗粒无收。房屋摧毁一半,国人死伤无数。”

    说到这里,胡亥声音再一次拔高:“大秦帝国危如累卵,此际正是休养生息,准备东出之际。”

    “朕坐镇咸阳,本不该轻出帝都。然,北地三郡受灾,朕心急如焚,故而与国尉一旦北上泾阳。”

    “朕前来泾阳,并不能改变结果。但是朕只想告诉国人一句——不管到何时,不管到何地,只要大秦帝国存在,只要国人还认可朕这个皇帝,朕便与万千国人同在。”

    “巴蜀,汉中,关中平川皆大丰收。蜀仓,汉中仓,灞上仓,咸阳仓皆有余粮。除了灞上仓,必须保证函谷关守军之外,其余皆可调集北上赈灾救民。”

    “此际,朕已经下令国尉与左相,调集咸阳仓,北上赈灾救民。大秦帝国朝廷官吏,包括朕,一日三餐皆同于国人,不得有例外。”

    “朕相信,只要老秦人上下一心,必能渡过这一场灾难,重建新的家园!”

    “朕决定安排官吏,逐一走访各地,若有危险村里。当搬迁于安全之地,为了老秦人,为了大秦帝国,朕有一句话想说:天下皆秦地,老秦人没有故土难离!”

    就在此刻,全场山呼:“大秦万岁!”“陛下万岁!陛下万万岁——”

    ……

    “咳咳——!”

    胡亥咳嗽了一声,山呼声戛然而止,其高声宣布:“人心昭昭,天地悠悠。关中八郡皆乃大秦故土。今北地,上郡,九原三郡遭受灾难,实乃大秦帝国之难。”

    “凡我国人,不论商贾,工匠,耕夫,妇人,老人,青壮,皆有救灾之心。”

    “如今朝廷府库空虚,无力兴建三郡。朕在此昭告天下臣民:凡有力者,出力。有财者,出财。”

    “朕会下令左相府建立募捐中心,大秦国人可募捐物资,以救援北地三郡,以全拳拳报国之心。”

    说到这里,胡亥解下腰间天问。高举过头顶,对着万千国人深深一躬:“如此,朕代北地三郡百万国人,拜谢诸位!”

    话音落点,全场沸腾了:“陛下万岁!陛下万岁!陛下万万岁!”

    胡亥深深长躬,人山人海的泾阳广场安静得像幽深的山谷,唯闻连绵不断的粗重喘息。

    普天之下,隶农平民不过是最底层的,他们的生死没有人在乎。可是,就在今日这光天化日之下,万千庶民亲眼看见了大秦帝国二世皇帝为了北地三郡国人,向大秦国人深深一躬。

    皇帝对万民深深长躬,亘古未有!

    这一刻,埋藏在多少隶农心中的辉煌大梦,竟然真的一朝实现了,广场上的万千庶民哭了。

    这一刻,他们真切的感受到了胡亥,对于老秦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