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皇戚 >

第107部分

汉末皇戚-第107部分

小说: 汉末皇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烙廖拚路ńサ穆庑┛け裨偃绾我部梢约崾氐米÷私ァP媵е洌胺欢细壕旅蚧鞯穆瞬辉偃缤0闵裼挛薜校乔坝欣吹校笥绣笫福词瑰笫肝扪垡采思暗搅撕吐啦暮喝耍钪栈故潜话У穆松送龈亍

    冷兵器时代,两支军队交战,抛开其他因素,类似权谋、奇计,双方都以乱战为主等因素,最终决定胜负的就是军队的阵型不乱,士兵靠着坚强的意志力和果决的执行力,完美的团结配合起来,将所有来犯之敌全部阻挡。

    眼见身边族人倒下者越来越多,龚苏心胆俱裂,不停骂着汉人卑鄙无耻,大致瞧了一眼自己部族勇士,十停中已然去了一半,脸色悲愤不已。但此时不是他感伤的时候,只见他喊道:“结阵!结阵!用弩射死汉人。”

    龚苏这时的命令已然迟了,不说场中情势不能,便是他的下属蛮人,此刻慌乱,将他们的散漫本性暴露了出来。虽然龚苏命令下了,但是响应者寥寥无几,更多的蛮人都想着与汉军肉搏,冲出包围圈,人性的自私在这一刻充分的暴露出来。

    未几,蛮人后方鼓声隆隆响起,无数汉兵突然出现,举着长矛杀了过来,遇见蛮人便刺,几个对付一个,不一会,遭受前后夹击的蛮人又倒下无数人,眼看形势已然明了了。

    “降者不杀!莫要负隅顽抗……”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摘选自《庄子·人间世》

    “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摘选自《孟子·尽心下》

第二百零四章 困兽犹斗 况人乎() 
汉军大营,形势突然间向汉军倒戈,一片大好。似乎数不清的叫喊声团团围住犹如困兽的蛮人。

    “放下兵刃,降者不杀!”

    “降者不杀!”

    “降者不杀!”

    ……

    先是一声,然后两声,接着无数声,周围汉军兵卒一齐大喝,仿佛四野之中炸起了一道道惊雷,充斥着四周。

    被围困的蛮军此时出现了混乱,一部分蛮人不知如何是好,手中兵器摇摆不定,该放下还是继续战斗,他们面面相觑希望从同伴脸上找到答案。

    随着周围的叫喊着愈演愈烈,终于有蛮人受不住那无形的压力,扔下了手中的兵器,有一就有二,只听到连续“嗡嗡”的声音,那是兵器掉在地上发出的声响,越来越多的蛮兵眼看无望,出路越来越少,开始选择了投降。

    人都是从众心理占大多数的,真正能一直坚持自己心中想法,一点儿也不动摇的人太少太少。很快,场上能战斗的蛮兵有一半多都选择了投降,他们丝毫不顾及自己首领那愤怒的脸色,多数人都是为了生存而活着,他们之所以反抗汉朝,参加叛乱,也是因为吏治败坏,他们生活不下去才铤而走险反抗,如今被汉军包围,既然有投降的机会免遭杀戮,当然选择此时对他们来说最有利的生存方式。

    眼看着周围自己族人投降的越来越多,龚苏怒视他们,却骂不出来,人都有选择活的权利,龚苏又能如何强求他们呢?

    “大兄,大事不济,吾等降乎?”身边龚苏一族弟跑来问话道,他叫龚荣,看他模样,此刻若不是龚苏是他族兄,他降了会对不起龚苏的话,说不定他早就降了。

    “汝……”龚苏看着族弟大怒,可是嘴中却说不出一个字来,他本想斩了自己这族弟,自己带人冲杀,可是转身望向自己身旁已过半数投降的族人,脸色铁青不已。便是自己那剩下的半数人,恐怕也是因为自己面子,大多数人才到现在也没投降,不然此刻还能坚持的也不知道还有多少。

    战争最难以逆转的莫过于绝望,龚苏看了眼身后那些相识的族人,看到他们投降的人脸上的一股羞愧,看到没投降的人脸上的迷茫,整个蛮军都充斥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绝望,兵无战心,莫过于此。最终龚苏轻叹了一句,谓左右道:“若怕死,尔等了汉人吧……”

    龚苏语音透着浓浓的落寞,令人不舍,他虽说比话,但并未当下兵器,可是在性命攸关的时候,他人却不会顾及他如何坚持。只见剩下的一批蛮人,又有大多数在龚苏话语落下后,放下了手中的兵器,连他的族弟龚荣也不例外。

    未几,整个蛮军队伍里,就只剩下龚苏和他身边近百人依旧紧握兵器,不肯放弃。他们怒视前方汉军,眼中冒火,似乎打算做垂死挣扎一般,空气里透出一股浓浓的悲壮气息。

    伏泉持剑在中军后,眼看场上情形如此,对面近百人似乎还想反抗,心中忿怒,不顾手下众人阻拦,快步走到汉军军前道:“对面蛮人首领为何不降?欲战乎?吾大汉天兵数万在此,尔等与困兽无异,此时不降,更待何时?”

    “困兽犹斗,况人乎?”对面随即回了一句大喝,令得汉军知道此语意思的将帅兵卒脸色一变,纷纷转头望向自家主帅的反应。

    此时的伏泉也是脸色不善,本来他说此话是想最后警告那些顽抗不降的蛮人,如今大局已定,莫要负隅顽抗,可是没想到对面的人直接给自己一句《左传》中的话反讥,可谓是赤裸裸的打了自己的面子。

    忍了心中怒气,伏泉又喊道:“自古良禽择木而栖,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板楯蛮反叛乃不忠不义之举,君莫要执迷不悟,本官以命作保,君若降之,必不报复,不然……”

    “汉将休提!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今不降唯死而已,苏无悔也!”

    那边龚苏又是引用《左传》一句话,打断了伏泉劝服龚苏的言语,也逼得伏泉心中怒意更重,这人真是太不识抬举了,自己百般劝诫,对面全然不接受,而且言语反将自己,已然是萌发了死意。

    野兽身处绝境,被围困还要挣扎、搏斗,更何况人呢?人身处绝境也要拼命抵抗,这一刻伏泉心中杀意愈显,对面的蛮人首领如此不给自己面子,话语中不屈反抗意思明显,自己能容得对方如此放肆吗?

    “不自量力,来人!”伏泉刚说出一句话,还要在说剩下的“杀”字时,身后的王谋突然大喊道:“中郎息怒,此事不可!”

    自己话语被打断,任何人都不会高兴,伏泉本欲发怒,可看劝诫之人却是王谋,心中一顿,王谋的能力经过今夜伏击已经得到认可,如今自己正缺谋士,当然得尊重,不然自己因此失去一名谋士,却是不值当。

    君择臣,臣亦择君,自古礼贤下士的人都是成功的典范,伏泉当然不会因小失大,所以他稍稍平复心情道:“先生何意?乱贼不降,必灭之,如何不可?”

    王谋道:“中郎听谋一言,那蛮人将领颇识经学,必乃蛮族有名望之人。今中郎灭之,日后如何降服蛮族,而若降服此人,他日平蛮必为一大助力,中郎乃朝廷命官,岂可因私怨而坏大事乎?”

    “这……”伏泉一怔,脸露诧异,未想王谋竟有这番道理,细细思索觉得有理,心中顿时犹豫不决。

    对面的蛮人首领能用《左传》之语回敬自己,显然在蛮族有一定地位,为何?毕竟板楯蛮七姓贵族,能识字读书的也不多,毕竟他们长于山林之间,也不太需要学习汉人经学,而自古有学问的人在各个群体都有一定地位,自己如果能降服此獠定然对自己有利,可是对面话语如此决绝,自己能降服他吗?

    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摘选自《左传·宣公十二年》

    困兽犹斗,况人乎?摘选自《左传·定公四年》

    郑、息有违言,息侯伐郑。郑伯与战于竟,息师大败而还。君子是以知息之将亡也。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摘选自《左传·隐公十一年》

    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摘选自《战国策·齐策三》

    孔文子之将攻太叔也,访于仲尼。仲尼:“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甲兵之事,未之闻也。”退,命驾而行,曰:“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文子遽止之,曰:“圉岂敢度其私,访卫国之难也。”将止,鲁人以币召之,乃归。摘选自《左传》

    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摘选自《晏子春秋·霸业因时而生》

    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摘选自《汉书·朱买臣传》

第二百零五章 孤身说降心意绝() 
夜风阵阵,数万人围聚的汉军大营里,伏泉看着对面的蛮军沉思不已,终于他还是做出了决定。

    伏泉问身边的王谋道:“如今那蛮人首领已生死志,先生可有妙计,降服此人?”

    王谋听后身形一正,面容肃穆,向伏泉行礼道:“请中郎下令,令谋前往说服此人。”

    一语说完,伏泉大惊,他怎么能让王谋身临险境,此时对面已生死死志,若是劝服不住,与汉军鱼死网破,大开杀戒,那么自己这刚刚结识不久,能力不俗的谋士岂不是有性命之忧?伏泉绝对不会看着王谋送死,连忙阻止道:“先生不可,此去若有不测,恐祸福难知,岂可轻易劝降?”

    “中郎勿劝,吾意已决,莫要相阻!”说完,王谋便挤开前方的汉军兵卒,直奔蛮军阵营而去,伏泉想阻止却未行动,阻止又如何,若说蛮人生了死志,那他这个要去劝降蛮人的人又怎么不是生了死志呢?只能下令手下众人,保护好王谋。

    黑夜里,王谋离去的身影在火把和月光的照耀下,带着一副毅然的决绝模样,走进了蛮军阵里。

    “来者何人?”前方两个蛮兵见道汉军来了一个文士模样的青年,连忙手持兵器上前喝道,一点也不顾忌四周持弓弩对着他们的汉军,他们丝毫不怀疑,如果他们对这青年动手,四周汉军的弓弩便向他们射来。此时双方距离很近,只有几十步而已,这种距离对于精锐的弓弩手而言,完全可以在有准备的时候做到对目标的精确打击。

    “蜀地闲人,特来与蛮军首领一见。”王谋一点也不惧怕蛮兵手中的兵器,谈笑自若的介绍自己,并说了此行的意图。

    龚苏看到对面汉军来了一个青年,也是疑惑,不过他自诩为蛮人隐士,对王某的儒袍装扮十分有好感,再加上王谋天生自带的仪容风范,让他更加喜爱。龚苏思索一番,便令人放行,然后对王谋用汉人礼仪行礼道:“不知先生谁人?此来见吾何意?”

    看着对面这蛮人首领如此知汉人礼仪,王谋心中更是诧异,暗道此人不简单,轻松自然的行了一礼,浑然不在乎此时命处险境,令人暗中佩服其胆识。只见王谋悠悠道:“余山野粗鄙之人,汉嘉王元泰也,见过首领。”

    话语落下,龚苏惊护道:“莫非王谋王元泰乎?”随后自觉失礼,连忙行礼回道:“龚苏见过高明,不知高明从蜀郡国而来,所欲何为?”他虽生于巴郡阆中,但自幼随一隐士习学经书,对于天下名士向往不已。王谋在蜀郡大有名声,年少便是才名显现,他也是常闻其名,神交已久,如今龚苏听到王谋名声,有此反应也不足为奇。

    “伏羽林奉旨平叛,命益州诸郡备齐钱粮兵员,不才为蜀郡小吏,有幸得太守令押运钱粮兵员。”

    “适才失礼,请高明见谅,如今两军交战,苏不欲先生受兵戈之苦,高明还请离去。”龚苏说完,随后便对左右道:“来人,送……”

    “且慢,龚将军听吾一言,自太祖高皇帝后,板楯蛮人便为汉民,世受皇恩,今起兵叛乱,实乃无奈之举,如今蛮人已无退路,唯降可生,将军有德义士,岂可坐看两军相杀?”王谋眼见这龚苏似乎根本没有和他谈话的意思,心中明白这蛮人首领已经知道自己是来劝降的,故意不想和自己谈判,派人打发自己走。但他此行早有打算,不劝降蛮人,便不离去,男人生于天地之间,但求无愧于心,因此立即打断龚苏话语,也不管他脸色,直接把自己心中的话一溜烟的全部说了出来。

    自己话语被打断,龚苏已明白自己想法被王谋打断,听了他的言语后,龚苏回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汉朝无道,苛政不断,长吏乡亭更赋至重,仆役垂楚过於奴虏,此于开国太祖高皇帝所诺天壤之觉也。吾族人为此嫁妻卖子者,自残躯体者比比皆是,吾族唯邑落相聚,决心叛汉,非欲谋中国神器,以图不轨,只为存亡断续而叛。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今汉失德无道,吾族唯起兵耳,何有他法?”

    龚苏的话说得很明白,板楯蛮族因为汉朝的更赋收税越来越多,非常重,他们族人已然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