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皇戚 >

第111部分

汉末皇戚-第111部分

小说: 汉末皇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州县内,郡守官署里,伏泉呆在屋子处理政务累了,出来透口气轻松一下。远远望见一个青年汉子正向关羽挑战,双方交手激烈,令人瞩目。

    那汉子名叫严颜,字希伯,巴郡临江县人,原本是郡治江州的一名郡兵军侯。初次见到严颜,伏泉便闻其勇武非凡,此番江州县仅凭数千郡兵,就能在三万余蛮军围攻下坚守至此,也是多赖其功。

    若非严颜数次带兵杀散冲上城头的蛮兵,恐怕伏泉来益州之时,江州县早已陷落,蛮军便可长驱直入,直捣广汉、蜀郡,后果难以估量。所以在知道严颜之名,以及他的功劳后,伏泉便瞄上了他,之后伏泉向新任益州刺史曹谦谏言其功,后来他的功劳与曹谦入益州后详查其他有功未封的将士功臣,一齐被曹谦写入奏章送往雒阳。

    伏泉在新任刺史来前便听闻曹谦刚正贤明之名,在其来后也和他见过几面,感觉其人风骨的确不一般。后来朝廷随后的封赏也来了,严颜因守御江州之功,迁为别部司马,归为巴郡太守伏泉麾下。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严颜自入得伏泉麾下,听闻关羽、黄忠二人武名,极为吃醋,这几日经常与两人争斗,不过败绩连连。但这并非说他武力弱,浪费虚名,而是因为关、黄二人太生猛了,他碰错了对手,不过也因为知晓严颜武力,关、黄二人倒是不会因为其常败而拒绝与其对决,毕竟对于这些武痴来说,能陪他们打得过瘾的太少了,严颜虽然常败,但无疑是打得过瘾的这类人。

    只见严颜手握长刀忽然舌绽春雷,转瞬间刀临关羽头顶。

    关羽神情不变,大喝一声,抬起手中长刀,架住来袭。

    “噗!“

    两柄长刀狠狠撞击在一起。

    关羽噔噔连退两步,巧妙卸去巨大的冲力,面对乘胜追击的严颜毫不相让的迎上。

    “噗!”

    一道火花四溅双方各退一步,谁也没占到上风,但关羽回力速度明显稍胜严颜一筹,欺身而进,长刀化为一道寒光,自上斜斩而下,宛若闪电。

    严颜大惊,连忙挥刀阻击,战斗经验丰富的一人都知道此时万万不可退却,一退,便是败,而在战场上,这就是死。只见严颜一口气劈出数十刀,刀刀竭尽全力,却未攻破关羽细心编织的防御网,不一会儿,便有些力竭。

    关羽见此自然不会放过这难得的良机,立马变守为攻,大喝一声,便是一刀挥出。随着一声沉重的闷响,严颜踉跄倒退,微颤的手臂握着竹刀,神色变得格外凝重。

    只是,这一刀明显不是结束,关羽呼喝着便是数十刀挥出。面对惊涛拍岸一般攻来的重重刀浪,严颜使劲浑身解数奋力格挡,不断后退,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已后退了约数丈之远。

    突然,不知何故,只见严颜连退三步,拉开一丝距离,臂、腰、腿三者合一,跳将起来,全力挥出一刀,向着关羽面门劈去。

    而对面的关羽似乎追之甚急,双腿已经冲离了地面,面对严颜这一刀他似乎也无把握接下。但是武圣毕竟是武圣,只见身体一抖,重心下沉,右脚尖点地猛然发力,身子借势向后急退,险险避过来刀。

    此时已然变成严颜反击的好机会,只见他落在地上,并未收势,脚步向后一撑,便借着反向的摩擦力,直奔关羽身前,手中长刀又一次向关羽看来。

    “咦!”只听到关羽一声惊讶之声,此时他持刀之手已然无法阻挡,不过武艺高超者,赤手空拳一样不凡,便见到关羽那未握刀之手,鬼魅般的向着严颜所持之刀抓去,眼看是要碰撞他的刀身从而改变严颜的挥刀放心。

    不过,严颜可不是三岁小儿,关羽这招颇有侮辱他之嫌,因此他一点也不顾及是否会伤了关羽,加足了力道挺刀直砍。

    “嘶……”

    关羽的衣袍被划开大半,严颜见此并未再攻,而是收刀,同时连忙问道:“云长如何?”

    “无碍!”两人此时胜负已定,严颜难得胜了一波,只见关羽脸色不善,但却不失风度夸道:“这一招使得妙,下次比武,余必不让希伯。”

    随后,关羽转头离去,伏泉见到他紧握自己衣袍的手握得十分紧,想来今日的失误令他记恨不已吧。不由得,伏泉暗笑一番,能见到这自傲的武圣如此灰溜溜的走开,还真是不容易啊!

    看来,自己在巴郡的任职,应该不会感到无趣。

第二百一十二章 其钓维何() 
悠长岁月静,无事亦蹉蛇,尺壁寸阴,时光无声而流,转眼已是九月中旬。

    休沐日,秋风微凉,将将拂过柳梢。初晨的阳光,逢得昨夜一场轻雨,更显柔和而温暖,穿过柳叶投下斑影点点。

    九月桂花香满地,一树一束从中来,一路上桂花香气密布,道路不硬不软,泛着草木的清香,十数匹蜀地特有的山地矮马在群山小道奔波着,前方便是江州县旁长江水旁一处僻静所在,那是伏泉最近经常垂钓的地方。“嘀嗒”的马蹄阵阵,伏泉骑着马儿悠闲自在,不时与身边几人闲谈,山林空旷,四面临风,悠然的行于其间,好不自在。

    “前日钓得一尾鲤鱼,奇大无比,煮了汤后真是鲜美异常,今日定要再尝一番此中美味。”伏泉望着前方越来越近的目的地,大声笑道。

    身旁的王谋也是点头应道:“九月鱼肉肥美,正是食用佳时,余为蜀人食鱼二十余载,依旧不厌鱼肉之美,何论明公乎?”

    伏泉听后点头赞同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先贤所言极是也!”

    或许是南方的水比北方的水好,换言之,此时长江水比黄河水好,伏泉自十数日前正式成为巴郡太守后,当日宴会上,食用了江州县有名的庖人所做鲤鱼后,便爱上了江州的鱼,颇有恋恋不舍的样子。

    一想到食鱼时,香喷喷的鲜美之气漫延迂回,萦绕鼻端,令人垂涎欲滴,闻其香,心旷神怡,偿其肉,回味无穷,伏泉就无法自拔,所以伏泉得空都会策马出城钓鱼。一方面在为自己的口腹之欲做点贡献,另一方面却是为了找点乐子,在这稍显无聊的古代增添一些娱乐。

    “明公,谋有一言,巴郡蛮乱初定未久,郡内诸县百废待兴,今公不四下巡视诸县,劝课农桑,反而出外游玩垂钓,岂是贤明清正者所为?”王谋见伏泉尚在高兴时候,心情极佳,语言委婉的劝诫道。

    前番因献策平定蛮乱之功,王谋被伏泉表奏朝廷,朝廷便要征拜他入朝为议郎,不过却被王谋拒绝应征,后来伏泉知他不欲在朝堂尸位素餐,碌碌无为,便征辟他为自己主簿,在自己身前出谋划策。王谋思索一番便答应了,毕竟主簿乃是一郡太守的心腹,是除了郡丞、长史等由朝廷任命的官吏外,郡守自己任命的最高掾吏。一郡事宜其皆可插手,为太守出谋划策,整理文书,可比他在蜀郡国当郡吏好得多了,王谋能不答应吗?

    “此事容后再议,今日只为游兴,元泰莫急。”伏泉避开王谋的话,丝毫不往他重新建设巴郡的话题上提及,因为这没法提。

    王谋听后脸色失望,又继续劝道:“明公,如今府库空虚,诸县府库秋粮亦被蛮人掠去大半,今岁难有赋税,若不……”

    只是随着王谋话语又是那一套后,伏泉直接不理他,快马向越来越近的钓鱼处奔去,他对于巴郡治理自有一番考量,不过现在时机不适合,他之所以每日赖在江州不动弹,也不过在等待合适的时机而已。

    巴郡在板楯蛮乱时,被蛮人攻破的九县,县令县长早已破城身死。板楯蛮人或许对待普通汉民还能容忍不加祸害,稍加劫掠便放过,但是对于那些那些日日盘剥他们的地方县吏可没那么好了,连带着这些地方县吏背后的地方豪强,也是大肆报复,虽然如今蛮乱平定,但各县豪族防御板楯蛮攻击也是伤筋动骨,所以现在这九县就相当于一种地方势力的控制虚弱期。

    明白这意味着什么的伏泉当然不会立即四下巡视诸县,而是暗中派了心腹田猛几人去联络诸县地方豪强,美名其曰合作,其实却是勒索钱财而已。刘宏最终还是从西邸里拨付了一千万钱给他用做养兵,不过这点数目显然对于巴郡恢复民生,以及自己募兵所需的钱来说是杯水车薪,为了能有钱完成皇帝的政治任务,他只能继续玩一些灰色手段了。

    当然了,既然是黑色手段,伏泉派人勒索钱财的事情就不能见光了,而自己拖着时间不去四下巡察,就是为了让郡中郡丞、长史等人被自己变向的囚禁在江州县城里,等自己把钱搞齐了,朝廷任命的各县长官上任,自然便带人巡察,治理地方了。

    至于那些被自己敲诈勒索的地方豪族会不会给钱,伏泉想来他们在知道田猛等人背后是自己时,一定不会拒绝的,不然惹怒了伏泉,以后巡察时定然让他们好看。比如伏泉私底下使一点小手段,就能让他们痛苦,而且对于其中一些不听话的小地主,伏泉也不介意找个理由让他们家族就此消失。

    以前,伏泉在柳城只是一个县令,对于这些小地主也要给点面子,像易固的易家就是如此,毕竟一县之地,这些小地主也是十分有份量的。不过现在,伏泉已经是一郡太守了,除了地方上有名望的世家豪强外,这些人地方势力极大,朝中又牵扯颇深,伏泉需要尊重并且和他们合作,得到他们的支持帮助,但是那些家里稍微有点势力的小地主,伏泉确实不需要在乎多少了,违反伏泉的心意,那就消失吧。

    江边渐进,往日来时无人的寂静石岸边,此时远看,只见莫名多了几人,看他们手持竹制鱼杆,套着用蚕丝捻成的丝线,就在这长江边安静垂钓。

    突然一阵欢呼雀跃声传来,那几人竞相攀谈,似乎他们中间,似乎有人钓到了一尾大鱼,他们纷纷高兴不已,很快,便听到一段由远及近的歌谣声:“其钓维何?维鲂及鱮。维鲂及鱮,薄言观者。”

    不过,模糊的视线中,他们身边有一人浑然不为身边几人的声音所动,似乎他望着自己插于江里的丝线沉思,不知在想着什么。

    感谢黑暗回忆诺兰的5元打赏,感谢越不过的深渊里的1元打赏

    “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摘选自《论语·乡党》

    古代厨师被称为庖子、庖人。

第二百一十三章 太公涓钓() 
其钓维何?维鲂及鱮。维鲂及鱮,薄言观者。这是出自《诗经·小雅·采绿》的一句,意思是那个人所钓的是什么呢?鳊鱼鲢鱼真的不错,鳊鱼鲢鱼非常不错,钓来的鱼竟有这么多。

    那几人如此高唱这诗歌,看他们欢呼的样子,伏泉想来他们一定钓的鱼非常大,不由得心痒无比,用力抽动了马鞭。马蹄阵阵,加快速度向江边而去,身后跟来的王谋、关羽等人连忙也加快了速度,跟上伏泉。

    未几,便到了江边,只见自己常常钓鱼的地方已经坐了五人。此时一旁两个及冠青年正带着两个总角少年,他们笑嘻嘻的为其中一个钓到大鲤鱼的青年喝彩庆祝,而那一旁独自垂钓的人,伏泉见了却是一愣,因为这人十分眼熟,只是他一时之间记不得在那里见过。

    这眼熟的人年过半百,虽然鬓发皆白,眉头皱纹明显,然而却老态龙钟,显得神采奕奕,此时端坐江边,手持一根竹竿,一脸认真的看着江里的丝线,隐隐有股仙风道骨的脱离尘世的感觉,令人暗叹果然好风骨。

    正当伏泉细细观察那老者时,却见那老者忽然转头,望向伏泉一名莫名笑容道:“君侯到来,何不就坐?”伏泉此时已是朝廷所封亭侯,虽然是最低级的列候,但那也是列候,这老者一定认识伏泉,不然不会如此清楚他的身份。

    难道他认识自己?

    这老者的话让伏泉愣住,诧异不已,一脸惊奇,按理说伏泉自己可能和他见过几面,但不该和他认识才对,为何他如此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底细呢?

    “敢问长者名讳?”

    “山野粗鄙之人,当不得君侯牢记,君侯还不就坐?”

    老者话语落下,伏泉脸色极为不自然,这老者样子似乎根本对他不甚在意,一句话就略过自己问他姓名,刚想就此离开这人,不过心中却有一股寻根究底的八卦之心,终究未离开。

    想了想,伏泉一改先前脸色,笑着坐到老人身边,回道:“长者有言,敢不从命!”管他是谁,自己先和这老者聊聊天,探探他的底细再说。

    “巴郡百业凋零,君侯不劝课农桑,却连日于此垂钓,舍一郡数十万百姓不顾,而独迷其中,岂是人臣所为?”那老人见伏泉坐下,也不给伏泉问话机会,便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