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皇戚 >

第113部分

汉末皇戚-第113部分

小说: 汉末皇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这个时代流传的谶纬之学,多数都含有河洛之学里面的玄学思想,甚至连官学的今文经学也为了附和河洛而改编过。西汉时的刘歆就以河图为八卦,以《尚书·洪范》为洛书,到了现在演变,汉代的纬书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以九六附会河洛之数。官方的教科书都如此附和,刻意为之,统治者的不断宣传,可想这谶纬之学对东汉的影响有多深。

    没想到这董扶竟然抬出伏羲的河洛之学反击,伏泉诧异,反驳道:“茂安先生言过了,余先祖所创河洛之学,多以数理为主,谶纬一学多为后人妄语而已,岂可信之?”

    “哦?”董扶应了一声,随即脸上带着莫名古怪道:“仆来时占星望气见到王气西往蜀地,又得占卜王气所应风姓之人乃天命无疑,其熹平元年似有起死回生之象,命星尽失,已然殒命,如今却生机续存,尽得杀伐王气,君侯可知为何?”

    “起死回生!”伏泉脸露惊恐,大呼一声,声音太大,令得周围四散的人纷纷转头望来发生何事。

    他真的是算出来的吗?还是胡言乱语的……无数想法涌现在伏泉脑海,自己附身来到汉末,不正如起死回生一样,难道汉代的谶纬之学真有那么神?

    一时间,伏泉感觉自己来此后世的科学观三观尽毁,难道古人所展现的种种祥瑞异说都不是迷信洗脑吗?他突然想到自己能穿越而来,不也是对迷信之说最大的讽刺吗?

    沉下心来,伏泉静静沉思,或许,世间真的有神灵作祟,或许,一切皆是虚妄,毕竟后世有许多科学解释不通的事情,那么多的奇妙物语等待后人去发现。本着自我安慰的原则,伏泉心中也为他不相信的事情找理由,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既然董扶这么说了,就这样应对吧。

    “想是先生看错,世间岂有起死回生之事?”伏泉淡淡道,反正要他承认自己重生这事,那是千万不可能的,自己说出来,指不定要被古人当做怪物,什么火烧水淹的尽管招呼的消灭。

    董扶点点头,并不言语,此刻的他也在思索自己所学的谶纬之学是不是有错,人死不能复生,这是常识。当年秦始皇、汉武帝都是何等英明神武之人,都为了追求长生之道,四处寻访灵丹妙药,却始终不得,直到驾崩,而自己面前之人却让他占的起死回生之象,这多么令人匪夷所思。

    一阵清爽的秋风拂过,卷起众人的袖袍飞舞,董扶也不知自己想了多久,最终还是没想明白,索性留着回去再思索,今日他来还有正事。只见董扶正声问道:“巴郡百废待兴,万民需君侯劳碌,仆观君侯左右多为良将,文士却唯有王元泰一人,恐难为君侯分忧,君侯若治理巴郡,甚是艰难也。”

    伏泉眼神一凛,这老家伙又在打什么注意,给自己送人吗?的确,自己现在身边合适的将帅很多,但唯独缺少良士。不是那种随处可招揽的掾属小吏,而是能为自己排忧解难,治理一地的智谋之士,想王谋这种人物正是自己需要的,可是却很难找到。

    “泉本愚钝之人,难治地方,巴郡急需贤才理政,求茂安先生指点一二,以为驱使。”伏泉起身恭敬道。

    不管了,管这董扶今日是为了何意,以他在益州的名望,肯定认识不少青年才俊,反正只要不是那种党人家族伏泉来者不拒,毕竟历史早就证明了,要在汉末乱世生存,人才真是不可缺少一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是如此,万里江山得之,却无良士治理,依旧是如此,人才永远是一个政治势力的核心基础。

    捋了捋颏下的三绺苍白的长须,董扶一副悠闲自在的模样道:“蜀地才俊辈出,君侯莫需着急,仆认识几人皆有大才,倒是可为君侯举荐几人,以解君侯之忧。”

    “谢过茂安先生!”伏泉大喜,起身行礼道。

第二百一十六章 荐才() 
若说后来三国,蜀汉何以以一州之地鼎力三足,在人口、土地等资源皆不如魏吴的情况下延续多年,靠得也就是人才。

    这其中,蜀汉除了早期一路跟随刘备东奔西跑,忠心耿耿的北方各地的心腹派系,和后来刘备接手刘表政治遗产的荆州派系,以及入川夺益州时刘璋内部不断投靠的东州士派系,剩下的也就只有蜀汉后期大发异彩益州本土士人。

    刘备死后,刘禅即位,随着时间流逝,刘备时期的四大派系除了益州派系,其他都逐渐消失,不是投降他国,就是因为各种原因死亡。诸葛亮凭着出色的内政能力维持蜀汉发展,除了本人的非凡的政治手腕外,就是靠着蜀地源源不断涌现的人才。

    当然了,姑且不论后来蜀汉灭亡,益州本土派系各种投降或者坐视不理,毕竟大势已在,反抗又如何,汉本就不如魏,蜀地天险已破,即使蜀汉各地尚有数万兵马,但形势已然不可避免,最多也就是再坚持数年,他们观望投降又有何错?

    世家豪族本身就是以家族存亡为发展,先家后国,毕竟自从党人彻底将东汉政权拉入坟墓堆后,忠不忠一家之国已经不重要了,就如赤壁之战前,东吴群臣劝降孙权,也不就是为了家族存亡而选择的?

    不过现在这些对伏泉来说倒是没用,此刻的他也不需要益州士人的忠诚,他需要的益州的贤才为自己治理内政,巴郡物产丰富,也是入蜀咽喉,益州精华之地,他手下能治理内政的人才太少了。

    如果是像他在幽州一样,掌管的是一县之地,那么让关羽等人客串一下倒也无妨,可现在是一郡之地,不是有人客串就行的,所以现在董扶向自己举荐人才,怎么不让他高兴?

    只见董扶起身行礼一礼道:“益州有郡、国十二,县、道一百一十八,天府之国,沃野千里,州郡高才良士,遗贤甚多,仆今日便为君侯列举一二。”

    伏泉急迫回道:“请先生速速道来。”

    “一人名曰王商,字文表,乃仆之同乡,广汉郪人也。少有才学,仆与其交谈,知博学多闻。‘八俊’刘景升、南阳大才宋仲子远慕其名,皆与其交好,汝南许文休亦赞其为‘中夏王景兴辈也’,此益州年轻一辈翘楚人物。”董扶似乎是为了先好好震惊一下伏泉,直接搬出了一个伏泉没听说过,但名头极大的人物。

    伏泉点点头,虽然他不知王商是何人,但是既然刘表和宋衷都愿和他交好想来应该不差。刘景升刘表不多说了,能在党人混到“八俊”之名,能力自然不差,而宋仲子则是宋衷,他是南阳章陵有名的大才子,和颍川阳翟名士司马徽齐名。

    这司马徽就是罗贯中书里写的那位“水镜先生”,其素有知人之鉴,宋衷和司马徽的名气很大,伏泉在雒阳便耳闻颇多。更何况还有汝南的许靖称赞王商是自己好友王朗那样的人物,许靖是汝南名士,和他从弟许邵都以品评人物而闻名,号为“月旦评”。许邵就是那个给曹操评价“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许子将,而许靖评价王商是王景兴王朗那样的人物,要知道王朗可是后来的魏之开国三公,由此足可见这王商一定是有大才干的。

    董扶见伏泉脸色大悦,心中对他好感也是更甚,便继续道:“另有一人,亦为仆之同乡,名曰秦宓,字子敕,广汉绵竹也,少有才学,善舌辩,有三公之才,君侯宜速招之,板楯蛮人刚刚降服,急需善辩之士安抚。”

    秦宓?

    那位巧辩张温的益州学士吗?

    的确,现在巴郡板楯蛮刚刚平定,正需要这种能言善辩的人前去调解安抚,若派能力一般的人,一言不合激怒蛮人的话,反而不美了。

    “既如此,余这便招其人来。”对于王商,伏泉未听闻其名号,倒没太多想法,不过这秦宓,如此善辩,正是自己需要的人,他当然控制不住情绪,准备招揽了。

    董扶见此,淡淡道:“君侯莫急,仆尚有数人未举,而且秦子敕前番州郡数次征辟,皆称病不往,君侯若招,非仆亲往相劝不可。”

    “是余孟浪了,余今番闻两位大才,喜不自胜,请茂安先生继续荐才。”伏泉收敛尴尬继续道。

    “益州青年才俊甚多,仆知一人名曰杨洪,字季休,犍为武阳人也,忠清款亮,忧公如家,事继母至孝……”董扶说了一人后,又接连道:“又有一人乃仆好友巴西阆中人周舒周叔布之子,名曰周群,字仲直,自幼受学其父,精通谶纬之学。其专心候业,凡气候多变,皆为其言中……”

    “再有……”

    年过半百的董扶此刻浑然不像老者说话多了,就容易疲劳,他神采奕奕的一口气道出十余人,伏泉连连抚掌称“善”。他介绍的都是现在年纪刚好的青年俊杰,虽然伏泉不认识这些人名,但却无碍伏泉需要他们的帮助。

    秋风萧萧吹来,在江边拂来一阵凉爽,正如伏泉现在的心情一般,忽然之间有人给他举荐如此多的贤才,能不令他心情高兴痛快吗?

    王商,字文表,郪人也。博学多闻。州牧刘璋辟为治中,试守蜀郡太守。荆州牧刘表、大儒南阳宋仲子远慕其名,皆与交好,许文休称商“中夏王景兴辈也。”商劝璋揽奇拔隽,甚善匡救。荐致名士安汉赵韪及陈实盛先、垫江龚杨、赵敏、黎景、阆中王澹、江州孟彪,皆至州右职、郡守。又为严、李立祠,正诸祀典。在官十年而卒。

    摘选自《华阳国志》

    秦宓字子敕,广汉绵竹人也。少有才学,州郡辟命,辄称疾不往。

    杨洪字季休,犍为武阳人也。洪少不好学问,而忠清款亮,忧公如家,事继母至孝。

    周群字仲直,巴西阆中人也。父舒,字叔布,少学术於广汉杨厚,名亚董扶、任安……群少受学於舒,专心候业。於庭中作小楼,家富多奴,常令奴更直於楼上视天灾,才见一气,即白群,群自上楼观之,不避晨夜。故凡有气候,无不见之者,是以所言多中。

    摘选自《三国志》

    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摘选自《后汉书·许劭传》

    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摘选自孙盛《异同杂语》(三国志注引)

    这里说下,前面有书友提起后汉书这段曹操评语,泉释感觉还是孙盛这个靠谱,毕竟曹操问许劭时,东汉还是和平盛世,远远不是乱世,若说他是“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怎么可能会大悦?前后不通的,盛世当然是夸赞别人能臣才能令人高兴,而且在曹操年少时谁能预料到东汉将乱呢?

第二百一十七章 意外断案() 
经过一番荐才,董扶一下子说了许多青年才俊之名,伏泉知道这远远不是益州一地的全部,董扶能说出来的一定是他可以保证到自己手下任职的,不然他所举荐的人拒绝征辟,根本不来郡署,这让他这益州名士的脸放到哪里?

    江边冷冷清风带起了一丝丝泥土的芳香,不远处,董扶的几名弟子和关羽等人架起了篝火,将众人刚刚钓上来的鱼,洗净,然后用短兵匕首去了鱼鳞等不能食用的物质,用细长的树枝串好,就架在篝火上烧烤。

    待鱼肉有些熏黑烤熟后,撒上一些青盐,便就着皮囊里的酒,咀嚼起来。伏泉等人来此地,自然不会是有意来野炊的,他们身上除了渔具,也就只有刀剑了,而且按照伏泉的意思,是有意回去煲一锅发白鲜香的鱼汤来喝的,起初根本没有别的意思。

    这盐巴和酒却是随董扶而来的他的几名弟子所带,盐巴是巴郡临江县盐井所产的上等的食盐,酒是巴郡朐忍县特有的巴乡名酒、看着董扶见自家弟子野炊时惊愕表情,伏泉想来一定是他的弟子也不知道自家师傅今日来此的目的,只当是普通垂钓,所以来时采购了这些东西。

    不由得,伏泉对着董扶加深了一层怀疑,董扶此番来肯定是早就预谋好的,打探到自己最近的行踪便大人早早来到此地等候,只是,自己究竟有什么地方值得这位益州谶纬名士,如此热切的帮助自己呢?

    怎么想也想不通,索性不想了,看着董扶靠在附近的树旁闭眼休息,轻松之极,不似作假,伏泉心中确信董扶没有恶意,便不管了,因为没有恶意这对他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身边篝火灼灼燃烧着,带来一阵干枯树枝燃烧的噼里啪啦声,伏泉咀嚼着香喷喷的鱼肉,喝着甘香可口的巴酒。感叹一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