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皇戚 >

第121部分

汉末皇戚-第121部分

小说: 汉末皇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汉人军队没找到?

    帐内的几人皆是一惊,怎么可能没有,难道汉朝人会神术,自己隐身不成?下意识的,他们几人面面相觑,都想从对方眼里找到一丝答案。

    “可查探清楚了?没有遗漏的地方?”度康再次问道。

    “大人,绝对没有,营地周围二十里,并无一支汉军。”

    度康再问了几句当时情况,便让这蛮人下去了,不过他并未立即出言,而是回到上首坐下,静静思索,同时等人。

    很快,度康就在自己的营帐里,又接见了十几名斥候,他自己派出去三个,而他营帐里的其他三个蛮人渠帅,同样也派出去几个,所以今日来回报消息的探子不少。

    将最后一人挥退而出,度康紧锁眉头,不断反思自己当时所得到的消息,这十几人传来的讯息都一样,并未发现汉人有军队驻扎在这附近。他还得到去阆中县城附近打探消息的斥候的消息,阆中县城里也并无大队汉军集结的消息,城里除了县令自己征召的两千余人集结训练外,并无其他军队的踪迹。

    这么多斥候都得到这个消息,而且他们有的人也询问了路上被其他蛮人渠帅首领派出去的斥候的消息,大家都一样,都没有发现汉人的踪迹。甚至有人跑到营帐外周围三十里去探索,却依旧没找到任何汉军的影子。

    如果说一个两个斥候没找到汉人军队踪迹,那很有可比有人偷懒,并未认真调查,但是如果十几个人都如此说,那么汉军不在营地周围的这个消息只能是真的。而若是真的,那么事情的真相也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都中了汉人秦宓那满嘴胡言的谎言,营地周围根本没有所谓的汉军,这一切都是汉人故意吓唬他们的。

    想通了这点,一丝明悟出现在度康脑海,嘴角露出笑容,汉人也不过如此,只会耍诡计而已,看他这次如何再让汉人吃亏的,只要掌控的蛮族,以这巴郡各县如今弱化许多的兵力,他再一次攻到巴郡郡治江州也不是不可以。。

    心里如此想着,随后府库转头望向另外几名渠帅,和他们对视几眼,望着他们和自己一样脸色神情,都没有在未得到消息前的忐忑后,连忙道:“诸位大人,汉人狡诈,不能再让那秦宓拖延时间了,得赶紧掌控族里兵马才是。”

    “善!走,再次召开议会,此番必须拿下族内兵马。”

    “是也!走!”

    对面的两名渠帅轮番应和,既然汉人根本没有军队在此地,他们还怕什么,先控制了族里的兵马再说,然后无论攻巴郡的哪一个城池,对他们而言,都十分有利。而且这个消息不止他们知道,相信其他派出探子的渠帅首领也知道这个消息,一旦没了汉军兵威压制,他们难道还不能在哪扯皮会议里占据主导吗?

    “既如此,走!”度康见两名渠帅附和,点头道,说完便欲率先离开营帐,前去联络人召开族内会议。

    只是,另一个迟迟未说话的渠帅却道:“且慢!”

    几人听后诧异,度康收回脚,一丝愠怒产生,直以为这渠帅退缩了,不想反汉,语气不善道:“怎么?汝欲降汉乎?”在他看来,此时阻止他召开族内会议,整合族内兵马反抗汉朝的人,都是在和自己作对转准备从此投降汉朝的人,所以他当然会生气了。

    “非也!”那渠帅回道。

    “那为何如此?”

    “尔等竟不知汉朝班定远使西域乎?今吾等亦可学汉人也!”

第二百二十九章 反其道而为之() 
汉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古异族崛起,汉族都不怕他们,即使他们因为恶劣环境条件下,他的兵员素质强悍不怕死,但只要他们没有学得汉人的文化、技术、谋略,汉族终会战胜一切而不倒。

    这说出“尔等竟不知汉朝班定远使西域乎?今吾等亦可学汉人也”的板楯蛮渠帅明显也是了解不少汉人历史,或许他不如龚苏那般学得汉人文化学术很多,但一些知名的都知道。这对于他了解汉人便足够了,想与对方对抗,就必须对对方有足够的了解,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句话便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度康听到那渠帅如此说,面色一愣,问道:“如何学汉人?”随他两名渠帅也是不明所以,转头望向那说话的渠帅,脸上的疑惑之色愈显,看样子也是不明所以。

    只听那说话渠帅首领道:“汉朝有一名将,名曰班超,封为定远侯,其曾出使西域拉拢鄯善,当时北匈奴亦派使者拉拢鄯善。后班超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率部下三十六人,夜袭北匈奴使者,以火攻之,北匈奴使者一朝而灭,由此震慑鄯善,安定西域。今那秦宓孤身入吾板楯蛮,与那班超入西域何其类似,同出一辙,可如今却是吾等来一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了。”说完,那渠帅眼角带笑,流露出一丝奸猾道。

    “反其道而行之?”度康也不是傻子,听着渠帅一言,便明白他的意思了。

    “正是,如今那秦宓正如当初北匈奴使者,而吾等却是班超,只要汉人使者死在吾板楯蛮大营内,龚苏等人便是有十张嘴解释,也是枉然,唯有附庸吾等叛汉,方无事也。”

    “妙计!妙计也!”度康大赞道,心里面不由感叹道这渠帅的计策真是厉害,若他们真如此对了了汉人使者,只要让汉儿使者死在他们蛮人大营里,即使以火攻再受汉人信任,也很难因事难被汉人发落。龚苏都如此,其他的板楯蛮渠帅会如何呢?度康想来他们必定难以与汉人善了,唯有与他们同流反叛才能无事,毕竟当年鄯善死了出使的匈奴使者,便就此归顺汉朝,而龚苏他们如果死了汉人使者,还敢投降汉朝吗?

    另外两名蛮人渠帅首领这才明白过来,也是纷纷赞叹那渠帅所献计策,并且立即说道,就此行事。此时营地外并无汉人军队,只要他们考虑周祥,趁龚苏那帮人不备,带人夜袭秦宓的营帐,秦宓他们就三人,只要解决了看守汉人营帐的龚苏的手下,剩下的那三名汉人文士,如何是他们板楯蛮战士的对手。

    若是那样,等到龚苏知道消息,带人来解决时,那三名汉人使者早已成为刀下亡魂,龚苏等人不想反叛,也只有跟他们反叛了,不然,汉人敢收留他们吗?

    不过,此时度康却并未着急,而是思索一番道:“白日营地人多嘴杂,吾等若招募心腹袭汉人营帐,必为龚苏侦知,如此反而不美。不如吾等召集各家渠帅,以聚宴为由饮酒作乐,暗地里吾等拖住龚苏等人,不令外人入宴会,并派心腹直入汉人营帐,定可让秦宓等汉人三名使者身首异处。”

    其余三名渠帅听了度康言语后,也是纷纷点头同意。的确,如此最好,他们不仅可以用宴会的名义看住龚苏等人是否有异常,又可以阻断他们与外界的联系,这样在他们饮宴时,几人的心腹早就带着兵器杀入汉人营帐了。而且外面龚苏等人手下的蛮兵即使知道汉使不可杀,但没得到他们渠帅的指示,他们会救吗?

    明显不会,毕竟这些蛮人见到他们的渠帅与度康等人饮宴,说不定还以为是他们的首领改变了初衷,准备再次降汉了,而杀汉使便是他们商讨后,定下的誓言而已。

    当伏泉带着“大军”进入阆中县地界时,度康已经宴请了龚苏等人前来营帐饮宴聚会,美名其曰商讨板楯蛮日后大计。龚苏不明所以,他也得到汉军可能根本未来的消息,只是难以确证,谁知道汉军是不是在路上耽搁了,虽然他不清楚度康等人的意思,不过还是答应了。

    蜀地崎岖的山路上,一支披坚执锐的乌合之众,排着稍微整齐的长龙阵型,向着阆中县城外的板楯蛮营地而去。这支军队,如果单论装备,还是很精锐的,不过若是看军队个人的单兵素质,无疑部分兵卒眼神涣散,嘴角抱怨的模样一看就不是军纪严明的部队。

    严颜对于巴郡十分熟悉,骁勇亦不逊色关羽、黄忠二人,伏泉便令他统率自己那近百骑兵,为开路先锋。此刻已经进入阆中县,虽然严颜不怕蛮人,但是以他们这千余乌合之众,去对抗那数千板楯蛮,无疑胜率渺茫,就是他心里也有些发怂,这时候他也无法压制自己的疑惑,开口向伏泉求解为何要做那很难成功的事情了。

    “明府以寡击众,殊为不智,况板楯蛮骁勇善战,颜数番与其较量,深知蛮人厉害,如今吾等唯有千余兵马,如何取胜蛮人?”严**马到伏泉身边道。

    “取胜?吾何时言取胜板楯蛮人?这千余乌合之众,如何是那数千板楯蛮人之敌?”伏泉诧异回道。

    “这……明府欲以何法退敌?”严颜固然是武夫,但不代表他没脑子,伏泉以千人乌合之众硬碰五千左右的善战蛮人乃是取死之道。刚才他直接问了伏泉如何取胜,而伏泉言语中并未有取胜的意思,不取胜便是指伏泉有办法退敌,因此在略微诧异后,连忙问伏泉方法。

    此言一出,伏泉身旁一众心腹谋士将领纷纷望向伏泉,连他身边的一些兵卒也一样转头望来。不仅是严颜,军队里的所有人都分外关心这个问题,毕竟以寡击众谁也不敢去想,完全靠的是运气而已,随时可以丢了性命。如果有其他法子可以退敌,不需要他们去拼命,那就太好了,既保全了性命,又可以捞到军功奖赏,何乐而不为?

    伏泉听了严颜言语没有立即回答,却是反问严颜道:“此处距阆中县城还有多远?”他虽然到过一次阆中县,不过当时平蛮乱,自有随军的文吏帮助,他自己倒是不需要记得那么多路途,战事一则有人为向导,二是有地图,所以现在对于阆中县还是不太熟悉。

    想了几秒钟,严颜道:“约四十里。”

    “既如此,至三十里后,告吾。”伏泉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说道。

    “诺。”

    看伏泉这样,严颜满头雾水,虽然不知道自己这太守葫芦里卖的什么关子,还是老老实实的到离阆中县城三十里时,再骑马到伏泉身边出声提醒,军队顿时又停了下来。

    周围山地弥补,不是时一片片小树林冒出,伏泉下了马,望着军队后方,只见一片烟尘蔓蔓,想着自己来益州前阅览的地理文献资料,不由嘴角露出一出笑容。

    “吾若言大军一至,板楯蛮必退,汝信乎?”伏泉谓严颜道。

    严颜不明所以,问曰:“明公此意何解?”

    取出怀中秦宓所写书信,伏泉回望左右,将那书信在众人面前晃了一遍,他们都看过那信,知道心里内容,此刻都好奇伏泉有何深意。只见伏泉道:“板楯蛮如今内乱,只因其内部宵小之徒作祟,但其蛮人多为心向吾大汉之人,若此时有一支大军出现蛮人营地,定可震慑宵小,迫板楯蛮退兵。待其众分散,剩余叛汉宵小,无阻畏惧,只需掉郡署兵清剿便可。”

    众人点头,形势的确如此,现在只要有一支足够力量的大军到阆中县城附近晃悠一圈,那板楯蛮哪里还敢有异动?肯定乖乖离去,只是现在他们哪有军队,驻扎在郡治江州县城的兵卒可能此时刚刚接到太守调令,刚刚向阆中县出发而已。

    “明府所言有理,但吾军唯千人耳,岂为大军乎?”严颜当然明白伏泉意思,只是不明白他怎么能让蛮人怕他这千人兵马。

    “可读过书乎?《左传》可曾阅览?”伏泉并未解释,而是岔开话题道。

    摇了摇脑袋,严颜竟有了一些不符合他那骁勇形象的羞涩道:“明府见谅,颜自幼酷爱武艺,只粗通一些文墨,未曾读过《左传》。”

    叹了一口气,伏泉对严颜道:“此战之后,君需多读书,应知为将者,不可不知书,匹夫之勇无足尚也!”此言一出,严颜脸色顿时发苦,便是两人身旁的一众知道伏泉性格的人也是憋足了笑意,暗道这个严颜要被伏太守烦死了。

    郡署里官吏众所周知,伏太守上任一月有余,就已经向不少人推销《左传》了。他不爱家传今文经学,偏爱古文《左传》,遇到中意之人必立即推销,也不管人家愿不愿意学,反正一旦和你说了,必隔三差五询问考校,在他们看来,如果伏泉不是害怕大张旗鼓的鼓动大家学习《左传》,传出去引起外人非议,被他伯父责骂的话,这位太守是恨不得向所有见过的人推销《左传》的。

    所以,这也造成郡署里众人老老实实做事,绝对不和伏泉说太多话,不然,被他看上推销《左传》,还能不认真苦读,直到伏泉考校满意吗?而且他们还不敢拒绝,毕竟伏泉是一郡太守,是他们的直属上司,他重视你,考校你,你还能拒绝?他们有的人是自幼学《左传》还好,若是学的今文学,岂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