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皇戚 >

第127部分

汉末皇戚-第127部分

小说: 汉末皇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百三十七章 皆为利() 
在贵族统治者眼里,平民百姓永远是有用时当祖宗一样供着,用不到时,便一脚踢开,如同一件可有可无的商品一样,挥之即来,丢之即去。

    如今这板楯蛮渠帅贵族讨论自己族人被募兵,脸上流露的已不再是他们叛乱时,为自己族人遭受不公平剥削的悲天悯人的反抗情绪,而是一种只有在商人之间才能见到的奸诈与贪婪的脸色,而族人便是他们交易的商品。

    这也难怪,毕竟所处环境不同,对待事情的态度就不同,如今伏泉既然没有流露出制裁板楯蛮的意思,反而要宽恕板楯蛮的罪人,这些渠帅虽然不能完全放下对伏泉的戒备,但却不妨碍他们与伏泉讨论招募板楯蛮为兵的事情。

    因为假如这是真的,对他们来说不仅可以缓解族里的生存压力,同时换来的钱财赏赐还可以让族里过上更好的生活,当然了,族人肯定拿得不如他们多,毕竟他们可是板楯蛮的主要掌控者。

    大堂里的板楯蛮渠帅首领一番不算吵杂,却极其窃窃私语的争辩,终于龚苏又被众渠帅私下授意前来与伏泉商讨,只见他起身回到:“回禀明公,募一人,赐万钱,未免太低,恐无人应募。”

    无人应募?怕是你们这些渠帅嫌赏赐低了吧,这一万钱都够如今寻常人家,一户五口人数年经用,怎么会不足?只怕是不够你们各家渠帅分的吧?

    伏泉心中冷冷笑着,不过并未说破,需知这是常理,而且自己出一万钱也是为了让对方出价,既然征募蛮兵已经和做生意差不多了,自己出价,对方当然要还价了,“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的道理就是如此。

    “不知君有何言?”伏泉问道,坐等龚苏报出他们心里价格。

    “募一人,钱三万!”

    此言一出,大堂里的巴郡文武都是心中吸了口气,暗道这板楯蛮人心真是贪,募一人竟开口三万钱,他们可真是敢开口啊,不由得众人皆抬头望向伏泉,坐看太守如何回复。

    其实坐于上首的伏泉听到板楯蛮开口这么多钱,心中也是一惊,没想到这帮人胃口这么大,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毕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些板楯蛮渠帅不为自己到手的利益多争取一点,难道还能免费让族人来应募为兵吗?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圣人,每个人总有他们喜欢的东西,为之放下节操,更何况这些为了板楯蛮渠帅呢?

    当然,这些板楯蛮渠帅开口的价格,的确是有些高了,都已经赶上京师雒阳一带募兵的标准了。众所周知,东汉一朝兵员多以募兵为主,所以各地都有征募当地壮士,以补充兵员的措施,而各地募兵一人所需要的钱财也不尽相同,但很明显,募一人赐钱三万,这价格明显有些虚高。

    只听伏泉冷冷道:“募一人,赐钱万五。”

    “赐人钱两万?”

    “万五!”

    ……

    那龚苏连续报了好几个价格,不过都被伏泉回拒绝,募集一人赐钱一万五已经是他心里的最终底线了,不可更改,他手里的又不是国库,可以可着劲的折腾,如果按照板楯蛮的要求募兵一番,那花费的钱也是相当于巴郡府库数月开销了。

    最终,板楯蛮人接受了伏泉的募一人,赐钱万五的提议,他们答应会命族中适龄青壮前来应募。而募兵的主将,伏泉最终选择了关羽,想到关羽爱惜兵卒,且兵卒都愿为他赴死,这主持募兵的不二人选,必然是他无疑。

    毕竟,虽然现在板楯蛮人降服,但刚刚一番汉蛮大战下来,两军对阵,他们肯定有所怨恨的,这时候当然需要一位爱兵如子,亲近兵卒的将领为将,方能将那些板楯蛮兵之心收服。

    随后再无它事,众人心中纠葛渐少,一番饮宴结束后,都有了不少醉意,伏泉这一次也难得喝醉了。毕竟他是现在巴郡的封疆大吏,一郡之主,这些板楯蛮渠帅首领不多和他敬酒,难道要多和他麾下的文武饮酒吗?这不是在打他这个太守的脸面吗?

    面对着众位板楯蛮渠帅首领的盛情,伏泉也不能拒绝,唯有接受,一时间伏泉是来者不拒,必是满饮,决不拖沓,而蛮人渠帅多数也是爱酒豪饮之人,都是陪他连饮几次,不自然间酒便喝多了。随着那一杯杯香气四溢的美酒,不断被伏泉饮尽,案几旁的酒厄之中也是渐渐空了,伏泉也不记得他到底喝了多少酒了,估计这次是真的超量了,反正绝对至少两石以上。

    只觉得双眼眩晕,伏泉不断摇头晃脑驱散眼中有些晕眩的画面,在外人眼里,仿佛他在高兴的摇头晃脑,手舞足蹈。堂下的众人见到太守如此面目,纷纷暗笑道,太守这次真是酔到家了。

    当然,自然有亲信之人赶紧招来奴婢,将伏泉代入后院休息,真要让伏泉做出一些出丑之事,即使伏泉事后不怪罪,他们这些伏泉麾下的文武也会丢面。毕竟主辱臣死,伏泉乃一郡太守,伏泉的颜面就是他们这些郡里文武的颜面,伏泉的面子不保,他们的还有面子吗?

    当伏泉口中喊着“吾未醉”,手舞足蹈的被几名官府奴婢架着去官署客舍休息后,堂内的宴会也到了终了。此时主持宴会的王谋又与诸位板楯蛮渠帅言语客套一番,便命人带他们去城内早已准备好的客舍休息,显然不止是伏泉,就是这些渠帅也是到量了不少,对此他们并无异议。

    阆中县城一下子便涌入了数百蛮人,倒是让一些不知道事情因果的阆中县百姓惶恐不已,直以为又要出什么乱子。好在伏泉也考虑到经过前番板楯蛮叛乱后,阆中县百姓是最对他们这些蛮人邻居会有反感,害怕他们来了引起乱子,便将这些蛮人渠帅全部安置阆中县官署客舍里,一时倒也未出太多波折。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摘选自《史记·货殖列传》

第二百三十八章 蛮度康负荆请罪() 
五日后,度康带着几名蛮人,从巴郡西部茂密的山林中,面色犹豫的又走到阆中县城里,回想族中其他一些交好的板楯蛮渠帅的劝谏,他还是不敢相信伏泉这位汉朝的巴郡太守,会宽恕他。

    但是不管信与不信,如今也已骑虎难下,度康这次逃奔巴西的穷山峻岭之间,比前番遁逃的形势更加险峻。毕竟当时龚苏劝说板楯蛮一众渠帅投降,他提前知道了消息,准备得当,所以即使带人遁逃山林,凭着原先带来的财货,加上山野打猎所得,钱粮一时之间倒也无忧。

    可是,如今遁逃仓促,而且这次一起出逃的人比之上次更多,近两千张嘴等着就食,为了生存,在得到伏泉既往不咎的消息后,他想了想最终还是带人前来拜见伏泉。

    当然,度康还是留了一手,他并没有带着全部人马出山,而是自己就带了几个心腹蛮兵,前往阆中县城。如果是伏泉之计,即使他被生俘,手下那一千余叛乱兵马,也可得幸免。

    几人行至阆中县城外,度康并未立即入城,而是令手下几人去附近寻来几根粗壮树枝。随后度康脱了自己上衣,袒胸露乳,将那树枝背负身上,然后率先往阆中县城而去,其余蛮人跟随。

    希望龚世伯书信所言是真的,他所提供的计策能帮助自己逃过此难。度康望着那古老却依旧未破损的阆中古城,心中暗暗想着。

    阆中县城官署外,当伏泉接到消息,官署之外有人“负荆请罪”时,脸色颇为怪异,这度康怎么突然会选择这一招自保之策,他可不认为度康会是熟悉汉人故事的蛮人。

    此时一定有内幕,伏泉第一时间如此想着,很快,他便锁定了龚苏那个十分熟悉汉人的板楯蛮儒士。只是,此刻龚苏却不在这里,他早已和其他板楯蛮渠帅回道族里,集合板楯蛮族人分批前来应募。

    伏泉这次募兵只招募合格的勇士,达不到标的统统不选,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入选的。因为标准很严,这些板楯蛮渠帅必须先去族内挑选一波才能派人前来应募,这样既省了他们浪费人力的时间,毕竟一个部族突然几天没人从事生产,对他们损失极大,又可以节省官署选兵的时间,提高效率。

    出了官署,很快伏泉便看到此刻背着木薪,光着上身跪在官署门外的度康。当即,伏泉第一时间跑到度康面前,连忙去除他身上的木柴,又给他套起衣服,说道:“先生并无大错,何苦如此,如今这般,岂非令吾受人耻笑乎?”

    “前番不识汉军天威,险犯大错,此皆康之罪也……太守不必如此!”

    “此时休提,汉蛮本是一家,汝不必行那廉颇之事,速速穿衣,天气见谅,莫要使寒气入体,无端伤了身体。”

    度康见自己负荆请罪,而伏泉执意要为他穿衣,连连想要阻止,却碍于伏泉身份,阻止不得。不过,伏泉话语里的关心语气,让他无端感动,待他穿好衣服后,度康连忙道:“山野蛮人,多谢明公。”

    “何需如此?以后再这般,必令汝在此长跪,吾欲去城南军营,不知汝愿跟否?”伏泉大笑回道,脸上的笑意不似有假,倒让他身边的度康心中松了一口气,暗想看来伏泉是真有意赦免他们。

    “明公有请,康敢不从命。”

    之后,伏泉并未带度康入官署,而是直接带他去往城南的汉军军营,在度康来之前伏泉便已想好如何对付这厮了。

    虽然伏泉不相信被老罗吹乎其神的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但有一点,对付这类心中欲叛汉的蛮人,以堂堂汉军军威压服,再以言语、财货、政策等笼络,是最好的收服方法。

    君不见历史上南中蛮乱后,诸葛亮便是用的这一招而降服蛮人,致使蜀汉不仅以后多募蛮兵为军驱使,弥补他人口不多的劣势,又不费多少兵力钱粮,真是绝佳的良策。如今,伏泉便要用这一招,来降服度康那数千叛乱蛮人,毕竟他率人围剿的话,费钱费粮不说,便是茫茫山林之间,他们分散往山里一遁,如何剿之?

    而且如果真的将那两千板楯蛮剿灭,会不会引起已经投降的板楯蛮人的怨言,这也是伏泉要考虑的问题,身居高位,要顾全大局,对付这些蛮人不是简单的剿灭叛贼便可,要让他们身心臣服,这才是治理地方的良策。

    这些随度康逃散山林的板楯蛮人又没有立寨据守,只是散乱在山林之间,伏泉除非再募集数万大军,分兵搜捕,不然根本剿灭不了,而很显然,他没有那么多钱粮能募兵,即使有,他也不会。

    所以,最好的办法当然是降服这些人,让他们安分过日子,这样蛮乱自解,又不用因为剿灭这些叛乱板楯蛮人,而让已经投降的板楯蛮人心中有怨言,对伏泉来说,何乐而不为呢?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摘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於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陈,若祇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或以谏亮,亮曰:“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汉粗安故耳。”摘选自《汉晋春秋》,《三国志》选引

    “七擒七纵”其实我不信的,三国志也只是注引,汉晋春秋很多故事并不合理,但诸葛亮收服蛮人渠帅孟获,必有其事,我认为在东汉的情况下,其他办法都不行,还是以蛮制蛮,以威服蛮,以夷制夷最好。

第二百三十九章 万军校阅蛮惊恐() 
阆中县城城南,汉军军营里,万余兵卒此刻正在城内列阵以待,阆中县城说是一县之城,但毕竟是当年巴国国都,城池不小,也相当于中原的中等城池规模。历经秦汉扩建,如今的阆中县城囤积数万大军不成问题,那被空置许久的兵营,经过巴郡郡兵清扫整理一番,又再一次扬起了大汉屹立不倒的军旗,挤满了披坚执锐的汉军将士。

    伏泉带度康走进军营,早已得到消息的郡兵主将徐晃已经令麾下将士列阵恭候了,当度康走进兵营里时,即使已经知道伏泉肯定早就安排好了让自己观看,但他还是不由自主的被军营里的汉军将士震撼了。

    宽大的汉军军营里,万余汉军将士列阵以待,他们披坚执锐,身上森森铁甲透露这沁人的寒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