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皇戚 >

第136部分

汉末皇戚-第136部分

小说: 汉末皇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月足以。”

    “善!”

    一番对答,伏泉便令二人离去,让黄忠和度康都颇为不解,太守唤了二人就问这点琐事吗?问板楯蛮兵成军的时间还可以理解,毕竟现在这支蛮兵其实也就比乱兵好一些,在演练“八阵”阵型上比以前规范多了,但真要成为合格的汉军军队,还是需要一些时日的,毕竟一支军队可不是光有阵型就成功的,他们差的还是太多了。

    可是,黄忠和度康不知道伏泉为何有此问,但在郡署里伏泉的手下中,自有聪明人能从他刚才问话中,听出一些味道来。比如他的主簿王谋,五官掾秦宓,此刻都在太守伏泉和他身边的奏事掾史王商身上来回扫视,他们心中十分肯定郡署冬天一定有大动作,只是具体是什么不得而知。

    王商在求见伏泉提议讨伐锦衣盗贼前,就没有和任何人提过此事,对于刚刚提拔为郡署奏事掾史的王商来说,这讨伐临江锦衣贼一事,是他上任郡署高位的第一件事情,当然要好好震惊一下众人。而伏泉也为了保密,害怕郡署里有奸细提前将消息透露出去,在和王商约定好此事除两人之外,谁也不讲后,这才召集的众人前来阅兵板楯蛮军的。

    此时伏泉不提,王谋和秦宓两人也不问此事,因为他们明白太守这时候不说,除了是不便说以外,那就是未到时候说而已。如果他们强行询问的话,伏泉或许会说,但说不得他们这样就在伏泉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了,导致以后失去信任。为官日久,他们当然也明白要经常揣测上官心意,不问不该问的事情,不做不该做的事情,否则,凭白让自己在上官面前失去信任。

    不过,这两人不提,不代表场内就没有其他聪明人了,郡署录事掾史杨洪放下笔,突然起身行礼道:“敢问君侯,今日之事可记乎?如何记?兵事乎?”

    伏泉听后脸色一变,看了眼这位董扶介绍来的犍为武阳的大孝子,心里暗道果然自小便出名的名士,除非是浪得虚名之辈,不然都有几把刷子,自己当他们面就问了黄忠和度康几个小问题,这人就猜出来自己要用兵了。

    幸好这杨洪也算聪明,大概是知晓自己有原因故意隐瞒,所以并没有直接问原因,而是旁侧侧击的问,一切全凭自己答复。他是伏泉任命的录事掾史,主记,记载郡内每日发生事宜,相当于郡署的备忘录,刚才杨洪问伏泉今天的事情要不要记录,该怎么记录,记录成兵事类用来以后查阅还是记录成其他类别。数语之间,便已经猜测出伏泉有大动作了,不过为了照顾他的面子,并未直接问而已。

    讨伐锦衣贼盗一事,事关重大,伏泉当然不能流露出一句自己已经盯上甘宁那伙人的意图,所以只是淡淡回道:“今日唯校阅耳,勿需多记。”

    “诺!”杨洪回道,随后回身,取出笔来,在随身所带的绢布上记下数语,这相当于草稿,等到回道郡署,他就要将这些用刀刻在竹简上,入档以供以后郡署查阅。

    两人对答之后,伏泉又和众人随意聊了几句,便结束了今日这有些虎头蛇尾的阅兵了,搞得众人里不清楚内幕的人又是疑惑不已,唯有那些怀疑冬日郡内有大事的人,脑海中不断思索着校场里还在被黄忠操练的板楯蛮兵,想从他们身上找到一丝蛛丝马迹,不过很显然,在伏泉没有透露任何临江锦衣贼盗信息的时候,他们很难找到有用的信息。

    回郡署的路上,伏泉与王商同行于马车之上,继续商讨讨伐锦衣贼盗的事情。刚才得到的消息不好不坏,黄忠既然能保证半月练兵成型,那应该差不多了,毕竟说到底这些板楯蛮兵有他们族里训练的《巴渝舞》这种战斗舞蹈的底子在,练习八阵是很快的,终究他们的基础和默契都足够,剩下的只要能够熟悉阵型,多多操练便可。

    另外,板楯蛮人冬天打仗战力影响不大的事情也从度康的话里得到证实了。既然度康他们几个人冬天去山里打一只两百斤的野猪,也只是轻伤了几人,这几乎和他们平常天气好的时候打猎没有太多差别,说明习惯于一年四季打猎的他们对于冬天,可没有汉军那种冬日禁兵事的禁忌。

    这样的话,只要黄忠练成了板楯蛮军,自己只需要派这些常年累月行走山林的板楯蛮兵出兵剿贼便好。反正左右五千人的后勤供应,只需要早早令临江周边县城,以郡署的名义准备好便可,而这些粮食,以他们的的能力,筹备应该没有太大的压力,当然了,调拨粮草的理由当然不会是剿贼了,毕竟这消息在临江那锦衣贼盗的额大本营很敏感。

    “适才那杨季休真是难为孤了,未想其人如此机敏,若是他执意追问,孤亦不知该如何作答。”伏泉叹了口气,语带一丝后怕道,他真是怕自己当时说漏了嘴,把自己要冬天对付锦衣贼盗的消息说出来,若是那样,真是凭白打草惊蛇了。

    “君侯宽心,杨季休乃至忠至孝之人,‘武阳大孝子’之名,余在郪县亦闻得。如今君侯不愿谈及此事,其必不会强求,君侯为主,其为臣也,杨季休至忠之人,岂会强问?”王商摸了摸自己的短须,作思考状道。

    “既如此,孤宽心也,未想益州才俊皆如此机智,他日若有空闲,必亲赴绵竹谢过董公荐才之恩。”

    “董公乃高明长者,君侯谢恩应是如此,不过,适才一幕,倒让余选好了那督邮之选?”

    “谁?”

    “杨季休!”

    “他?”

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仲直主祭祀() 
要想在冬日里剿除锦衣贼盗,除了要有冬天里战力影响不大的精兵以外,更要让锦衣贼盗们没有警觉之心,否则一旦消息泄露,伏泉与王商的谋划将会全部落空。

    可是如果要想消息不泄露,那就要彻底掌控郡署以及锦衣贼盗的老巢临江县的官僚机构,不让一丝一毫的消息泄露出去,无论何时,堡垒都是都内部打破的多,如果没有郡署内部泄露出的消息,甘宁怎么能指挥着一伙盗贼在巴郡水陆之间横行无忌。

    如果说水上锦衣贼盗逃跑还好说,毕竟巴郡虽然临江,附近也算水流纵横地区,不过水军却是无力,无论是船只和兵卒人数,都不及锦衣贼盗,论起战力,两者更是相差太多,几次交战都未有胜算,能保证自家谁寨不失都算不错了,更何况说在江山歼灭他们。但是在路上,数千郡兵合围剿贼,每次都碰不到对方影子,而碰到的话,都是对方打击汉军的小股军队,等大军赶来增援时,那伙锦衣贼盗早就逃之夭夭了,这里面若是没有猫腻的话谁能相信?

    所以此时摆在伏泉面前的当务之急,是要挑选能人,先行去临江县,整治临江县署官吏,同时摸清县内虚实,安抚住临江县里的诸位豪族,准确的说是安抚住锦衣贼盗渠帅甘宁背后的甘家,不让他们对郡署的动作起疑。

    因此,郡署安排去临江的人一定要能坚守自己底线,品行好,不会在临江被人收买,同时又要有一定的胆色,有谋略,能在临江掀起一番风雨,又可以将事情波及尺度控制好,让甘宁那伙锦衣贼盗不逃离临江县。

    本来,伏泉和王商一时之间也没有想到合适的人员,没想到经过刚才杨洪那一问,到把人选找好了。王商提议杨洪成为去临江县的人选,伏泉心中思索,便同意了,因为这杨洪真的很符合自己的要求,他忠清款亮,忧公如家,平日里几次相谈,伏泉也发现他在兵事一道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由他成为去临江县的人选,倒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额选择。

    花开两头,各表一枝,且说杨洪自从适才军营校场追问伏泉后,心中也是对伏泉的意图疑惑不已,但是他并未追问,上官既然不想严明,他们这些郡署掾吏又能如何?强求吗?明显不可能,他只能随众人一起,在伏泉宣布离开后,一起行礼欢送他远离。

    但是之后,杨洪的心里依然不安心,待众人离去后,他并未和众人一起直接返回郡署办差,而是去往城北一处官舍里,去寻他新近认识不久的好友周群。

    周群,字仲直,乃是巴郡阆中人,是伏泉在董扶举荐贤才后,和杨洪一起同来入仕郡署的人才,两人因为这份交情,来郡署的月余时间,关系倒是相处的很近。不过周群和杨洪一样,开始所任官职都不是那种掌权要职,但和伏泉记忆里没听过杨洪的名字导致杨洪未得要职不同,周群只是因为他本人所擅长的却是伏泉不喜的谶纬学术,所以也没有授予要职,只是安排他做一个主管时节祭祀的时曹掾史,一个平日里无所事事,只有在祭祀时才会忙碌的闲职。

    当然了,这个官职对其他心中有抱负的人来说或许会感觉轻视,空有一种有志不能用的悲叹,但对周群这个一生只愿意研究谶纬学术的家伙而言,真是求之不得的事情。据杨洪所知,若不是董公名望太大,比周群之父周舒还要大上不少,这次董公强求,周群似乎碍于董公和他父亲的面子才来郡署入仕,不然估计这辈子周群都懒得入官署一步,浪费他研究谶纬学术的时间。

    往日里,周群因为酷爱谶纬之学,加上他的官职也不需要经常去官署办公,除了特殊情况,周群都是雷打不动的呆着自己官舍书房里研究谶纬图贴,如同着了魔一般,不断的翻阅有关谶纬学术的问题,所以杨洪要找周群很容易,直接来到他所住的官舍里便好。

    进入官舍,守门的官府奴婢识得杨洪,知道他是郡署掾吏,给他行礼后,便直接让杨洪入内,一点也没有脱离带水纠缠的意思。

    到了周群的屋里,果然和杨洪猜的一样,他那新近认识的好友周群,此刻正抱着一本图谶学习,不过杨洪很少涉及图谶书籍,所以他也不知道周群看得是什么书籍。

    “季休兄怎来了?”周群显然也注意到了杨洪的到来,连忙当下图谶,打了招呼,笑着问道。

    杨洪笑道:“今日一事不解,洪前来只为解惑,望仲直相助。”

    “这……”,周群皱了眉头,随后问道:“今日出了何事?细细道来。”讲真,周群不喜欢用谶纬学术帮人预测,杨洪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自己帮他推算,最终碍于杨洪也算他的好友,抹不开面子,只能答应了。

    见到周群应允,杨洪连忙道:“仲直稍待,且听余细说……”

    之后,杨洪便把今天他在校台上,伏泉和众人说的话全部说了出来,特别是他自己的一些见解也告诉了周群。毕竟在冬日里,郡署内部有大动作的话,冬日出兵不管何时可都是兵家大忌

    “待余推算一番,季休兄稍待。”

    说完之后,周群便取来案几上一本图谶,在上面来回繁琐,看他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的样子,杨洪一时之间也并不敢出声打扰,只能静静的坐在周群身边。

    半晌之后,只听周群冷不丁的一声大喝道“原来如此”,随后对着杨洪说道:“仲直兄勿需多想,此事乃大吉,想必一、两日后,仲直必登高位。”

    “如何大吉?”

    杨洪连忙问道,他明白自己这朋友周群,十分精通预测未来的谶纬学术,绝对不会无的放矢的,不过说自己一、两日后必定会被郡署授予官职,他还是感觉有些不信,毕竟他此时在巴郡寸功未立,如何能被升官?杨洪深知郡署的规矩,他不相信自己一功尚无所得,就会被授予高职,这明显有些不可思议。

第二百五十二章 白虎主杀伐() 
周群自幼家境富裕,家里也是阆中豪族出身,庄园无数,有许多奴仆,周常令奴仆轮流到楼上观察天上的灾变征兆,刚一发现云气,奴仆即告诉周群,周群亲自上楼观察云气,不论早晚日夜。所以凡有气候变化,周群都能亲自看到,由是他的预言往往得到应验。

    而且与这时代其他的世家豪族一样,周家的这些奴仆除了日常操劳农事,侍奉主家,还被周氏训练成私兵,每月必练。因此在前番板楯蛮乱时,周家也只有在阆中县城等被板楯蛮人攻破的城池里,损失了不少财物粮食,但是在城外庄园里,板楯蛮兵却不能轻易拿下那些豪族庄园,故蛮兵一一略过不克。

    亲历过那次蛮乱的周群因为早早算得蛮人异动,所以事先带家人躲进城外,幸免于难,当然他对外宣称是自己通过图谶算得板楯蛮反叛一事,也不知是真是假。

    当杨洪问周群他如何得知时,周群并未立即回话,而是反问道:“季休兄可记得前日江州县城东南方现出怪云,云若白虎乎?”

    “这……似有此事。”杨洪不如如何言语,说了两句便顿主了。前日江州县城东南方位,的确有一抹白云看着有异,形状有有些像是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