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皇戚 >

第179部分

汉末皇戚-第179部分

小说: 汉末皇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念及此处,伏泉大定,开始思索攻城事宜。这荆州军对他不是龙潭虎穴的话,他自然要想着如何快速攻克鄂县了,毕竟刚才军事会议上,那文姓武将所提的攻城方案就非常好,如果按照他的法子攻城的话,这江夏叛军令汉军头疼的火油之物倒是没有那么可怕了。

    想干就干,对于这类事情伏泉一直不会做过多犹豫,当下就召集了麾下文武前来商议。不一会儿,伏泉麾下文武心腹聚齐,脸色皆是怒气未消,显然还是为今日自家太守被荆州那帮无能兵将围攻而愤愤不满,只是同为汉臣,他们又是客军,再有赵凯这个权利比伏泉大的地头蛇在,他们也只能受这闷气,真是受罪。

    看着麾下文武的脸色,伏泉自然清楚他们所为何事,并未细问,而是直接说道:“今鄂县难破,孤细查之,欲以土挖地道之法,奇袭鄂县,诸君可有异议?”

    帐内诸将听后皆是露出愕然之色,显然十分震惊不解,不知为何自家太守还要去攻那鄂县,毕竟今天荆州军那帮混蛋可是根本不留情面的威逼他。按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他们乃是客军,只是奉命来平定叛乱的,去哪里都一样,何必在这掉着,帮这些荆州兵呢?就让他们在这鄂县寸步难行不是很好,到时候他们去其他地方破城立功,好好打一打那赵凯的脸。

    当然,他们心中这样想着,话语里也没有藏着噎着,在震惊之后,纷纷叫喊起来,都是情愿离开也不帮这赵凯破这鄂县县城,帐内顿时一片群情激愤,让伏泉暗叹自己这些年善待他们没有白费,以后他们对自己的忠心可见一般。

    不过,他们的叫喊没有多久,就被伏泉的一句话呛住,只听他说道:“孤可不欲赵凯得功,此鄂县城,吾巴郡兵自破之,岂有荆州兵分功之理!”

第三百二十三章 汝子文聘乎() 
翌日,夏日的江夏难得有不少凉风,让不少士卒更愿意出了营帐游荡,而不是躲在营帐里甚至营寨阴凉处避暑。

    汉军大营,来来往往的荆州兵懒散的游走,不过多数人走到益州军的营地时,却是有些奇怪,因为这益州军的地盘明显少了不少人,好多营帐空空荡荡的,如果不是见到益州军还有人在营地巡逻,他们还以为那位昨日被刁难的巴郡太守待人灰溜溜的逃了呢!

    也是,任那位外戚太守再厉害,到了他们荆州地界也得低头走,不然就得受排挤。显然,昨日伏泉开军事会议被故意刁难的事情早就被传了出来,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特别是这种类似于大佬之间争锋相对的言语冲突,更是那些底层士兵乐意听到的消息。

    营地里益州军缺人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汉军营寨,就在荆州军高层都在疑惑伏泉到底意欲何为时,此时的他早已带着麾下兵卒在营寨外十里的一座隐秘树林里挖坑了。

    既然决定挖地道了,伏泉当然不会拖沓了,在宣布他要挖地道后,便与手下众人商讨计策。毕竟挖地道可不是嘴上说了一句,就能立马决定下来的事情,且不说这是伏泉今生第一次做,甚至他麾下也没有一个有这方面经验的将领,需知各地土壤不同,受限于土层、土质的问题,冒冒失失的去挖,说不得选了一个极差的地点,最后派去挖地道的人没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地道塌方了,这不是凭白让兵卒送命吗?是绝对不可取的。

    最终,在寻遍麾下诸将没有一人适合担当此职,就在伏泉自己都因为没有合适将领准备放弃此职时,关羽提议去寻那提出用地道之法攻城的文姓将领后,伏泉这才眼睛一亮,直接带人夜寻其人。

    如今,指挥这树林里三千余板楯蛮兵挖地道的就是那文姓将领,一番认识,伏泉得知,此人叫文尚,那是荆州南阳郡宛县的一名司马,此番朝廷命令荆州郡兵合兵平乱后,受征召带兵前来的。

    当然了,这文尚一开始听说伏泉要他帮忙挖地道,心里虽然有些意动,毕竟这事情成功率很高,做成了便是大功一件,但是嘴上却是拒绝的。

    原因无他,现在明眼人都知道荆州刺史赵凯和伏泉不对付,像文尚这些在赵凯地下混日子的将领怎么敢去得罪自家上官,事实上整个荆州军集团现在都是如此,不敢和益州军有太多接触。不过,异类也不是没有,那一直和刺史赵凯不合的零陵太守杨璇不就是如此,天天和伏泉密会,也不知道整天两人谈了什么,据说刺史赵凯为此对着身边谋士大发了不少脾气,但终究因为手上没有杨璇的把柄奈何不了其人。

    伏泉最初看到文尚模样,心中便知其人定有能力可挖地道,而观察到他面色犹豫的模样后,略一思索便知其人心中畏惧何事。

    只是,山人自有妙计,伏泉心里对此自有定论,文尚怕的是现管他的赵凯,毕竟后世有句话说得好,现官现管不是?除非是皇帝刘宏亲自来了,这文尚才不会赵凯,不然无论是谁来,在文尚眼里都不如赵凯的命令有用,终归其他人来即使权利大,也只能一时的命令他和限制赵凯,可是只要那人一走,身为地方土皇帝的赵凯,有不知道多少种方法对付文尚,因此这文尚可能因为伏泉的家世身份就听命帮助他吗?

    不过,即使文尚在怎么坚持,当伏泉诸般口舌之后,又许诺出此番战事结束,便在车骑将军宋酆面前帮他谏言,招其入京,随宋酆博一个大好的前程后,这文尚终于抵不过伏泉话语里的诱惑,屈服妥协了,今日一早便拖了副司马管理本部兵马,自己出营帮助伏泉规划挖地道事情。

    之所以文尚答应的这么坚决,其实很简单,因为伏泉给他介绍了一个赵凯都不敢惹的好靠山,当今天子的岳父,外戚车骑将军宋酆。以宋家如今的权势,明眼人都知道赵凯根本不敢招惹他们,甚至他背后的宦官势力也不敢轻易招惹宋酆。

    后顾之忧已解除,甚至伏泉还许诺帮他在禁军中谋得一官半职,这文尚还有什么理由拒绝,是个人都清楚在地方郡兵任职和在禁军任职那个地方升迁的机会大,福利更好,更何况文尚待的还是除非天下有巨变,否则根本不会有任何乱子的光武帝乡。

    树林里,文尚四处勘测一番,便大致安排了在哪里挖地道,同时叮嘱了挖地道的注意事项。而伏泉也是严令麾下将帅兵卒千万要小心,终究是地道土方挖掘,即使是后世有着那么多精密仪器,科学方法挖掘,还是经常事故频发,更何况是在汉代,他可不希望真的出了一次性凭白损失无数兵马,毕竟他手下的都算是百战精兵了,损失一个伏泉都十分心疼。

    经过了解,伏泉知道其人也算戎马半生,军旅经验十分丰富,而这挖地道却是他在军中自学的一番技艺。毕竟这文尚在外貌上虽然长相魁梧,不过武艺却不是十分拔尖,相比较猛夫之流的蛮力解决,文尚更崇尚凭着智慧应变战场,因此自幼便犹爱读兵书,对于兵书里各种战法都爱钻研,而这挖地道的方法就是文尚自己平时钻研所得。

    “文将军,依将军之见,孤这地道需多少时日方可速成?”随着伏泉一声令下,树林里各部兵马依次行动,浩浩荡荡的地道挖掘工程就此开始,想到自己也是时间紧迫,伏泉便向文尚问道,对他而言地道挖掘成功的时间越早越有利,自然十分重视。

    “君侯莫慌,此地据鄂县约二十余里,末将曾与吾儿文聘测算挖掘时日,若依此三千兵马挖掘,昼夜罔替,不出意外,三日内当可至也。”

    这边文尚话语说完,伏泉却是根本没有听进去完全,而是惊呼道:“汝子文聘乎?”

第三百二十四章 鄂县听瓮() 
文聘,这个名字在文尚口中听到,最初伏泉也只以为是自己听错了,毕竟哪有随便找个军官帮忙,就能碰巧捉到他儿子是后世名将的,这运气放后世岂不是随便买张彩票都能中大奖的节奏吗?

    只是,很明显,伏泉低估了命运这个无巧不成书的安排,经过再三确认,伏泉确定这文尚肯定就是后来那位曹魏大奖文聘的父亲。毕竟两人同样是南阳郡宛县人,而且据文尚所说文聘现在也只有十岁,按照年龄也差不多符合后来文聘的年龄了

    看来这文尚还不能按照自己本来应付了事的态度对待了,不好好把握这个潜力股,伏泉肯定要抱憾终身。当然,对于文聘的突然闯入生活,伏泉也只能说命运总会时不时的给你冒出一段惊喜,只是你很难把握到他的脉而已。

    闲话少扯,文尚将诸般事宜安排好后,便告辞离开了,他虽然答应帮助伏泉,可是在没有得到真正官位晋升的报酬前,当然不会真的全心全意的待在伏泉身边,万一伏泉把他卖了,他帮了伏泉,而伏泉不兑现承诺,他不是要被坑死?

    所以,文尚依旧要速度回营地,起码现在除了伏泉的益州兵马外,可没人知道他来帮忙的,他甚至骗了自己的副司马老友,用的出营理由却是说他得了上面吩咐出营有要事执行,这才出来的。因此,他只要不是太长时间不在,快速回营的话,倒是很难有其他人发现。

    对于文尚这么早便要离开的想法,伏泉自然心中明白,也未强留,毕竟如果再经过专人指点,自己麾下这些兵卒连来回挖地道都做不好的话,那伏泉不如让他们自裁来到。

    而且此时留文尚在树林这里用处也不大,倒不如让他回营,一方面让他宽心,另一方面也让他明白自己不会害他,相信文尚自己也明白伏泉早就看穿他的用心,只是没有揭破而已,一切都是伏泉为了博取文尚这潜力股所做的准备,伏泉相信这样下去,终会让文尚归心,信任自己。

    未久,就在这片偏僻树林中,伏泉麾下的巴郡兵正在各部军官的亲自带领下,悄悄的挖掘一条直通鄂县城墙的地道。

    在地底下挖一条长达二十余里的地道,且要保证地道在挖掘过程中不能偏,无疑是一项巨大且十分精细的土木工程。这项工程对于常人而言却是极其困难,伏泉本以为挖地道只要按照方向挖很容易,可是中途连番几次变故出现,却是让他感受到其中的困难。

    鄂县县城周围水道纵横,而且县城周边没有多少丘陵,地形多是平原地带,所以地下积水甚多,这让挖掘工作添了不少困难。而且地道中的水不可能被排干,因此所有在里面参与挖掘的汉军兵卒都几乎是双膝浸在水中。好在伏泉麾下的兵卒皆为自小习惯于行走山林的板楯蛮兵,他们走山林水路也是走惯了,倒也没有太多怨言,而且虽然地上有水,但却不是淤泥之地,黄泥之土相当结实,几番原因相加,这才让挖掘的工作得已继续进行。

    不过,这些还算好的,真正让伏泉担心的是地道挖歪了,因为毕竟是第一次挖地道,他麾下的兵卒自然不可能有那种指哪挖哪的神奇经验,中间出了好几次错误,浪费了不少时间。

    终于,在付出几次地道挖偏重新挖掘的代价后,汉军兵卒在四日后,最终将地道挖到鄂县城外三里处停止。期间很幸运的没有发生地道塌方的意外,倒是让伏泉感叹自己这些日子运气果然是不错,虽然时间比预期花的多了,但终究没有多增加什么伤亡,也算是可喜可贺了。

    当然,之所以在鄂县县城外三里处停止挖掘,倒不是地道不能挖了,而是鄂县县城的守军有些异常,因为每日被伏泉派出监视鄂县城头的斥候传来消息,鄂县城头的兵卒似乎安装了不少听瓮,这一下子就让伏泉脸色阴沉,没想到竟然被发现了。

    所谓听瓮,其实算是古代的最原始的窃听器。它是一种口小腹大的罐子,使用时将听瓮埋在地下,在瓮口蒙上一层薄薄的皮革,有侦测需要时,侧耳伏在上面,“听”出周边的动静。需要的情况下,则直接让专业情报人员坐于瓮中,听辨声响,这叫“罂听”。当然古人为了减少情报失误,常会培训盲人来执行“听”任务,因为盲人眼睛不行但听力往往超强,方圆数十里的动静都能通过听瓮听出来。《墨子·备穴》中对听瓮的制造和使用方法有详细的说明,而听瓮在古代战争里,在对付隧道攻城战时,最为神奇。

    而后来查明被叛军发现的原因时,伏泉才知道自己大意了,他忽视了叛军也不是傻子,任由汉军兵卒围城而没有丝毫作为。虽然叛军在野战可能因为装备人数等问题打不过汉军,所以一直龟缩在县城防守,但并不代表他们不派人侦查汉军,毕竟一队人马或许很难从被围困的鄂县城出来,但是单独的几个人却是非常容易的,只需要小心谨慎些,出来侦查一些情报其实并不难。

    最初,为了不被鄂县城上的叛军发现,伏泉麾下的板楯蛮兵们挖掘地道时,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