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皇戚 >

第205部分

汉末皇戚-第205部分

小说: 汉末皇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的一声,那渠帅因为又被打痛叫了一声,此刻他的手脚被绑,不能动弹,否则肯定要伸手摸着脸护卫伤口。

    不过,因为他的叫喊,更叫激起黄穰此刻的暴虐之气,又喊道:“还不说?”说完,手中用力,看那样子又要来一鞭子。

    “将军饶命!小人说、说,黄奇昨日已叫汉军一红脸将领杀了。”那渠帅见自己又要被打,吓得连忙求饶,把实情道了出来,此刻他们还不知道这支军队是伏泉麾下的兵马,因此自然猜不出那杀了黄奇的红脸汉子是关羽。

    “哼!”黄穰冷哼一声,随后又道:“速将昨夜之事一一道来,若有不实,好自为之。”

    “诺!”

    随后,那渠帅便一五一十的把汉军扮成叛军潜入山包处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一丝也不敢遗漏,包括叛军里面有秦川的存在。

    “秦川、秦川,贼子误吾,坏吾大事!”黄穰此刻哪能不明白,定是那秦川投诚汉军,然后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把大军的屯粮处泄露出来,这才有今天的事情发生。

    想到自己昨日才得到马胡那边的消息,可恨那不中用的东西竟然近两万人伏击一支三千余人的部队,还被反击,甚至本人也被乱箭射死,而这秦川,定是那一战之后就投降了汉军,不然汉军怎么可能这么快杀来。

    如果这是伏泉那支汉军的话,那一切就解释的通了,若是说现在江夏、庐江二郡的汉军之中那支军队能如此骁勇。能暗夜潜伏,焚烧粮草,并从里到外把数倍于己的敌军杀退,那就只有一支军队了,那就是伏泉的这支巴郡客军了。

    不然,以他黄穰肆掠二郡的气势,江夏、庐江的郡兵他都对付过,根本不可能有这样战力的军队出现。如果有的话,又怎么可能被他带着手下泥腿子军队,靠着人数和骁勇之气完虐呢?

第三百六十二章 以土为粮() 
昨夜粮草被汉军偷袭焚毁的经过,黄穰此刻已然了解了七七八八,这件事说到底除了汉军出奇制胜以外,也就是他黄穰派来把守粮草的叛军从将帅到兵卒都大意所致,不然也不会有这么一出事情,让他颇有些进退维谷。

    “渠帅,当务之急,乃攻舒县也,非此地。”黄穰身边的文士见其模样,已然明白自家渠帅所率,适时进言道。

    “恩。”黄穰颔首,随后:“攻寨汉军可有下落?”

    “尚无,以在下愚见,其众应往南去。”

    “汉军可恨!”黄穰大骂了一句,他的军队都在山寨西北方的舒县县城周围,这些汉军肯定早就知道地址,特地往南撤退,那里根本不属于他的势力范围,怎么可能追得上并且截击他们?这些汉军贼子真是狡猾之极。看了一眼此刻面前那几个忐忑不已的渠帅,黄穰想起几人失职,又是冷哼一声道:“此数獠罪无可赦,来人,拖出去斩了。”

    声音冷漠无情,让对面那几名被绑渠帅如同听到死神索命一般,鬼哭狼嚎的求饶道:“将军饶命!将军饶命……”可惜,随着一队兵卒的冷漠的到来,用力将他们架起时,任何的希望都不会再有。

    自知自己再无生路,那几名渠帅满脸悲怆,一边哭嚎,一边拼死反扑,不让兵卒能对他们有所动作。但是,他们的挣扎注定了只是无用功而已,那些兵卒此刻可不会管他们以前是不是渠帅,用力将他们的胳膊架起,然后拽着拖出去,即使他们用力反扑,也没有丝毫作用,只留下一地的鞋子和地面灰土摩擦所产生的拖痕而已。

    看着自己麾下那几名渠帅的哀嚎,黄穰心中泛起一丝怜悯,不过很快被他舍弃。不是他不体恤士卒,若是他不体恤,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跟从他起义,实在是因为这几名渠帅犯下的错太大了。

    如果他们是犯了其他事情,黄穰也不会用“斩首”来以儆效尤,毕竟这些人能被他放到看守后方粮草的地位,多数都是因为他们一开始随他起义,因为能力不够,但又极为受黄穰信任,黄穰为了让他们享福才派到后方的,

    现在大军的粮草因为这几名渠帅的疏忽职守而被焚毁,黄穰若不用军法来震慑,传出去必定会造成更大程度的影响,这是他或者说整个叛军都不能面对的事情。如果伏泉在此,知道黄穰此时的心情,一定会想若是这黄穰知道“诸葛亮斩马谡”的事情,应该会有别样的感情吧。

    也不知过了多久,似乎极快,又似乎极慢,直到一名兵卒跑来,其手上抓着鼓鼓囊囊的脏兮兮的粗布包裹,看来布上还有丝丝殷红的鲜血,事情才有分晓。

    这兵卒当然是前来报信死讯的,只见他手持包裹,行礼喊道:“报将军!犯罪数人皆斩之,首级在此。”说完,那兵卒将包裹提起并打开,只见里面有血淋淋的几颗透露,都是眼睛大睁着,死相极为恐怖。

    黄穰听后探头看了一眼,确认无误后,点点头道:“将此数獠首级悬于寨门,以正诸军。”

    “诺!”那兵卒行礼回道,随后带着包裹离去。

    看着那兵卒离去,黄穰这才转头对身边文士道:“传令,将山包清理,以土装麻袋,堆于下,再以可食粮秣充于上,令大营诸军前来取粮,明日各部轮流攻舒县,敢有畏战不前者,斩!”

    最后一个“斩”字说出,令得那文士身上一冷,差点让他以为这不是黄穰,因为这和他记忆里那个号召大家起义,关心民生疾苦,心有大志的黄穰极其不同。看来昨夜汉军那场偷袭所造成的大火,不仅仅是烧掉了十二万余大军的救命稻草,也烧掉了黄穰心中对未来的野望,使得他要不顾一切的孤注一掷的去攻舒县。

    那文士一直是黄穰手令的起草者,因其为黄穰同乡,又是起义初期就相随黄穰,自然一直很得黄穰信任。黄穰私下也曾言道,此文士对他而言,“如同前汉高祖刘邦之张良也”,也可以见到这文士也是有一定智谋的。

    此刻听到黄穰所言,那文士一愣,先是疑惑不解其意,随后释然,顿时明白黄穰所言为何,行礼道了一声“诺”后,便带几名兵卒前去山包里准备。他明白黄穰既然让自己传令,自然不仅仅是让他起草手令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希望他去将这伪装有粮食的计划做好,毕竟这可是事关整个叛军生存的一步棋子。

    随着自己那心腹文士越走越远,身影在去山包的方向逐渐消失,黄穰心里沉沉的叹了一口气,此刻他的心里再也不会有十二万大军在手,暴汉兵马羸弱,不需畏惧的轻松了。

    目光转向西北方向,黄穰知道那里的远处有一座城池叫舒县,是暴汉庐江郡的郡治,以前他围城是抱着强攻不成,也可以拖死舒县,到时候取来舒县武库的兵甲来武装自己麾下的大军的。即使一直攻克不了,甚至暴汉派来大军支援,他也可以凭着流寇军队的性质,拿着自己抢来的财货粮食,四处逃窜,一边劫掠,一边壮大,根本不用怕没有后路。

    可是现在,黄穰明白他必须要死磕舒县了,这一次他要的可不是舒县武库里的兵甲了,而是要舒县的粮食。因为他知道,即使他耍诈用假粮食骗麾下兵卒,可以暂时稳住军心,但是粮食已然被焚毁十之七八了,剩下的最多也只能够大军半月之需,他不就地抢来粮食,等到大军没粮可食时,那后果肯定可以预见了,只有军队分崩离析,就此哗变的结果。

    烈日此刻随着清晨已过,慢慢的升上了天空,黄穰抬头看着日头,心中默默祝福自己的计划能够就此成功。

    与此同时,在昨夜被焚粮草的山包南方,一直衣衫褴褛,人人身上都带血迹的汉军军队里,也有一个年轻的将领正探头看着雄雄升起的太阳,不同的是他在观察方向而已。

第三百六十三章 一路南行路崎岖() 
太阳东升西落,古人早已知晓,若是遇到迷路情况,都会用这简便却有实效的法子来寻到方向,现在伏泉也就是靠这法子来辨别方向。

    那年轻的将领自然是伏泉本人,自他率领麾下兵卒偷袭叛军存粮之地,因为走得多是崎岖险峻的山路,自然不会带指南车这种辨别方向的器械。毕竟这类器械没有马匹运输,就显得繁重不易携带,而伏泉这次偷袭胜在迅速,因此肯定不会带这类器械,甚至于如果不是盔甲弓弩这些是汉军战胜叛军的利器,伏泉都打算让各部兵马只带短兵,穿单衣行军,就是为了达到“兵贵神速”的效果。

    “君侯,如今何往?”黄忠穿着身上染血的甲胄,一路走来,行礼问道,此时大军身后已无叛军追赶,黄忠也是想问明伏泉意图后,看看能不能适时进言,让大军回身直接绕回舒县,毕竟那里才是汉军与叛军的主战场。

    看着南方,伏泉并未立即回答黄忠的话,反而是对身边兵卒道:“向导何在?”

    那兵卒行礼之后,连忙跑去别处,去寻他们夜里从山包处撤退后,路上遇到几名山间樵夫。一番问询知道他们是附近之人,因汉蛮叛乱,家中不安,便躲于山林避难,此番是山中无食物,想出来打猎找到一些食物给家中亲属食用的,没想到却在此刻被汉军撞见。

    对于那几人,伏泉当然是知道几人身份后,毫不犹豫的征入军中了,毕竟大军一番逃离,也算是人生地不熟了。即使军中的那些叛军降卒,也多是江夏人,其他的庐江人也都对庐江郡南处不太熟悉,想让他们带路无疑有些勉强。

    想想也是,汉代对于百姓出行,户籍管理十分严格,想要出郡出县,都要当地官署认证的“传”才行。伏泉手下的那些叛军降卒,本来就是家境穷困之人,能在家乡周围几县转悠都不错了,让他们出郡,显然有些不切实际,因此现在有了这几个樵夫,伏泉自然只能指望他们作为自己大军行进的向导了。

    很快,便听得一阵脚步声传来,循声望去,便见那兵卒带着几个穿着普通麻布衣服的青壮男子而来。因为这几个樵夫常年行走于山间,经常受伤,多为自己治理,所以对于一些简单的外伤还是有办法治疗的。伏泉此番行军,军中并无医匠,所以他们除了当向导以外,还得做点医匠该干的事情,刚才他们就是被派去治理军中的一些伤兵的。

    “见过将军!”几名樵夫显然是乡野粗鄙之人,有些不知礼数,礼都行的不伦不类,甚至也不知如何称呼伏泉,直接把他这个太守当成将军了。

    伏泉颔首,并未责怪他们,反而指南方问道:“南方可是枞阳?”

    “正是!”那几人相互忘了一眼,最终由一个相对年长,头发上有些许银丝的男人出列回道。

    “孤欲率军入枞阳,可有捷径?”

    “回禀将军,路倒是有,然而需经过大别山余脉,山路险峻,非常年行走之人,多有生命之忧……”

    “停!”听到要走不少山路,伏泉果断叫停了几人,他可不想再走山路了,自己麾下兵卒刚刚浴血奋战多时,气力早就不济,再走一番来时的山路,还不知道最终能有多少人脱离险境呢?想了想,伏泉对左右喊道:“去地图来。”

    “诺!”

    身边兵卒行礼后,赶来从身边取来一份羊皮卷,打开之后便见上面画着一些简明的线条,不时掺加着一些地名字迹,羊皮卷上面写着六个大字,为“大汉庐江郡图”字样。

    古代对地理舆图其实十分重视,朝廷一般多数都严禁民间私藏,除了官府以外,一般人很难看到地理方面的书籍和图册。某种程度上,和地理有关的书籍和地图,对于朝廷的重要性可不下于军国重器。想想看,历代农民起义之所以大多失败,除了组织力度和装备士气问题,缺少地图,对地理地形无知,没有合理的战略规划部署,也是他们失败的原因之一。

    历朝历代,大多数叛军起事之后不能持久,多数都是因为不知道占领要隘,军事交通要地,从而做到进可攻,退可守,反而他们只知道攻打毫无防备的州县,劫掠各处,以求心安。这样做的话,初时成果看似是大,但最终的结果肯定是被知道地理的军队庞大的官军,设计重重围困,让他们无处可逃,届时插翅难飞,自是失败。

    当然,像是编写例如《汉书》这类的史书时,中间会掺加一些地理志,但却是不多,这类书籍民间却是可以拥有,因为那东西对于私人用处却是不大。毕竟只是大致说明各地有那些山川,大致方位,却没有画成图册,一般人看到,除非是天才,否则很难将那些资料归纳为有用的军事信息的。

    因此,换句话说,没有地图,不通地理,人便如瞎子一般乱窜,不说军队行军,就是普通人远行也只有问明当地向导,才好行走。

    伏泉这地图也是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