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皇戚 >

第298部分

汉末皇戚-第298部分

小说: 汉末皇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鲈肚滓谎饺酥洌械闹皇钦尾┺亩眩饩浠笆撬谔嵝押谓墒怯趾纬⒉皇窃谔嵝炎约耗兀

    “善!”何进对于伏泉的警示不以为意,反而是笑着说道:“今日吾便为伏巴郡解惑,尔所言之‘天命’,吾以为错矣!”

    伏泉眉头一皱,反问道:“何错之有?”

    “天本神灵,难有影踪,无人可见,其之所命,自应以气运推之,而今日奉先辕门射戟,鲜有人为之,其射中则必为天命也,何有其他?敢问伏巴郡,天有头乎?”何进眼带笑意的问道,他仿佛发现了什么漏洞一样兴奋,似乎劝说伏泉退兵,让他率兵攻打的希望就在这里一样。

    “有之。”伏泉斩钉截铁的快速应声回道,随后看了眼何进,心中顿有所悟,似乎,他有点明白了何进此刻想如何反驳自己的想法,可惜,自己在答应吕布之时,早有准备了。

    “在何方也?

    “在西方。诗曰:‘乃眷西顾。’以此推之,头在西方。”

    何进听后,脸色一窘,未想伏泉竟然有如此狡辩之利,直接用典故胡搅蛮缠。不由得让他想起当初这个小儿在雒阳刚刚入朝为官时,就以狡辩著称,善于在朝堂胡说八道,还偏偏能用歪理将一干朝臣个反驳,甚至就是如日中天的汝南袁氏,就屡次被其羞辱,也难有还口之日。

    此时,何进不禁后悔,自己是不是想得太简单了,想到这伏泉往往做事皆有后手,自己是不是要中其道了。虽然心中担忧,但是,事已至此,也由不得何进退缩,只见他继续问道:“天有耳乎?”

    “有之!”

    “在何方也?”

    “天处高而听卑,诗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若其无耳,何以听之?故有之!”伏泉正声回道,看似句句有理,其实答非所问,偏偏何进却是没有丝毫办法反驳。

    “天有足乎?”何进继续道,此刻其脸上已有数道汗珠,他从没想过,原本已经十拿九稳的事情,竟然被伏泉如此胡搅蛮缠,看来这“戾龙”不仅嗜杀,还更善狡辩也。

    “有之!”

    “在何方也?”

    “诗云:‘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若其无足,何以步之?故有之!”

    话语落下,何进急迫之色愈显,但早已上了船,根本不可能立即下马,只能继续按照他的思路,硬着头破问道:“天有姓乎?

    只是,此问一出,片刻无话,何进顿时仿佛注入了火力一般,眼中精光一露,抬头直视伏泉,等待他的回话。

    数刻功夫之后,何进见伏泉依旧未回,眼中更加炙热,继续问道:“伏巴郡,吾问尚未答也,敢问,天有姓乎?”

    见何进如此,伏泉这才皱着眉头道:“有之,然吾等不可明言其姓,望何屯骑勿问也。”

    可是,对于何进来说,伏泉这副模样,就是仿佛再告诉他,伏泉根本没有答案,因此何进继续紧紧逼迫的问道:“天有何姓也?”

    “不可,吾等不可言也。”

    “如何不可?莫非伏巴郡有意骗吾乎?”何进咧嘴一问,似笑非笑的看着伏泉道,此刻他仿佛有一种局势大逆转的胜券在握的感觉。

    深吸了一口气,伏泉见何进神色,感觉自己这酝酿火候差不多后,这才看着何进笑着说道:“也罢,今日吾便言之。何屯骑,天有姓也,其姓为刘!”

    此话一落,何进听后却是大笑道:“何以知之?”此时何进还未预料这话中有话,在他看来这完全是伏泉随便在找的姓氏,来开脱他刚才语塞的尴尬,所以继续追问道。

    谁知,伏泉一见何进神色,就是冷冷喝道:“天子姓刘,故以此知之也!既然天子为天之子也,故天命亦为天子所授之名也,今天子未诏吾撤兵,故适才奉先所行辕门射戟一事,非天命,吾不从也!”

    这话说完,伏泉还不待何进有更多想法,又继续道:“何屯骑慎言慎行也,笑天姓刘,如同笑天子,此言传至圣聪,反而不美,如大不敬也……”说完,嘴角带着奸诈的笑容,伏泉直视着何进,他倒要看看,何进还想怎么脱身,如果他再纠缠天命撤兵的问题,自己也不介意将何进这似乎有着大不敬罪名嫌疑的事情捅出。

    当然,皇帝刘宏不一定会为此上心,但肯定会让何进有所难堪,反正,想让他伏泉这么凭白无辜的撤退,还是做摘桃子的人,那就得看何进有没有好牙口承受了。事到如今,伏泉哪里还不能明白,今天肯定是何进听到自己先前遇到并州军兵卒的报告,知道自己去宋酆的幽州军营寨了,然后便想试一试有没有办法让自己撤兵,好让他去摘桃子,只是可惜这纯粹是妄想而已,除非自己脑子被驴踢了,才会想着去分功劳给他。

    其实,伏泉想得也对了一半,何进之所以要邀请伏泉来并州军军营,除了商谈这机会不大的伏泉退兵一事,另外就是要确认伏泉近日如何,毕竟虽然不支持支援伏泉的是他,但是何进也不知道伏泉兵马的近日现状,以及伏泉自己的死活,终究他也和宋酆一样,没有得到前线的战报,不过,结果却是何进被伏泉逆转羞辱,真是可笑。

    食案之上,被伏泉突然冠上“大不敬”的何进,目瞪口呆的看着伏泉,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时之间却是找不到反驳的话语,最终也只能不再言语,甚至就连撤兵一事,也不在提……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摘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建兴二年,丞相亮领益州牧,选宓迎为别驾,寻拜左中郎将、长水校尉。吴遣使张温来聘,百官皆往饯焉。众人皆集而宓未往,亮累遣使促之,温曰:“彼何人也?”亮曰:“益州学士也。”及至,温问曰:“君学乎?”宓曰:“五尺童子皆学,何必小人!”温复问曰:“天有头乎?”宓曰:“有之。”温曰:“在何方也?”宓曰:“在西方。诗曰:‘乃眷西顾。’以此推之,头在西方。”温曰:“天有耳乎?”宓曰:“天处高而听卑,诗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若其无耳,何以听之?”温曰:“天有足乎?”宓曰:“有。诗云:‘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若其无足,何以步之?”温曰:“天有姓乎?”宓曰:“有。”温曰:“何姓?”宓曰:“姓刘。”温曰:“何以知之?”答曰:“天子姓刘,故以此知之。”温曰:“日生於东乎?”宓曰:“虽生于东而没於西。”答问如响,应声而出,於是温大敬服。宓之文辩,皆此类也。

    摘选自《三国志》

第四百九十七章 蹴鞠实力谁为胜() 
    秋风徐徐,距离何进劝自己退兵已过两日,伏泉之后终是得了宋酆的应许,借了幽州三千突骑给他,而这支汉军精锐“幽州突骑”的主将,也是伏泉熟人,是宋酆钦点的伏泉的旧部,如今人称“白马长史”的辽东属国长史公孙瓒。

    不过,如果伏泉还想得寸进尺,再借其他兵马,已然不可能,毕竟他这一支偏师本身所得的命令就是作为诱饵,吸引鲜卑人决战。只是最后却因为汉军的援军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无法赶到,丧失了决战的机会。

    自此,伏泉这支偏师也就没有其他的意义了,如果没有皇帝的诏令,其他汉军主将理不理他都没关系,宋酆比张奂好,借他幽州精兵完全就是伏泉是他晚辈的缘故,否则换了他人,这位国丈能不能让你进兵营都难说。至于坐等皇帝的命令,对于现在伏泉来说,真要等的话,估计命令到了,黄花菜都凉了,只能厚脸与人借兵了。

    当然,伏泉接到兵后,也没有立即出兵向北,而是继续待在并州军军营里,至于原因,却是幽、并儿军的蹴鞠之争,吸引到了他。一方面,公孙瓒原本就被孙坚预定作为幽州军一方的蹴鞠手,伏泉现在没有大的军事行动,自然不能因为被借走而临时换人,另一方面,也是伏泉在得知吕布也将作为并州军的选手,出战幽、并二军的蹴鞠比试后,他就存了要好好欣赏下这后世有数猛将的具体武力了。

    两军军营之外,一处地势平坦的大空地里,今日早已变了模样,只见用木墙所围着的简易的长方形蹴鞠场内,来自幽、并二军内,所挑选的十二名精锐兵士里,赫然有正在不断热身的吕布,这些兵士等待两军主将到场后,就开始这关系幽、并二军战力谁强谁弱的蹴鞠比较了。

    至于为何以蹴鞠来比较军队战力,因为自秦汉以来,随着竞赛性蹴鞠的成型,蹴鞠可以表明个人勇武和军队战力强弱,就已经被逐渐证明了。

    其实在春秋时期,蹴鞠的雏形已经出现,传说中,这还是黄帝首先发明的。当时皇帝在逐鹿之战中打败蚩尤后,黄帝将蚩尤杀死,便把他的胃做成名叫“鞠”的球体,命士卒以箭射之,以脚蹴之,多中者赏。

    虽然这是太古传说,不知道是真是假,可能只能野史杂谈,但自此以后,各国就有了“令作蹴鞠之戏,以练武士”的传统。大概是因为蚩尤所在的少昊氏之国,就在齐鲁之地,所以最开始蹴鞠这运动也就主要在春秋时齐鲁二地流行,不过这种蹴鞠,也只是属于单人娱乐性质的表演而已。

    表演者随着音乐节奏,以脚、胸、背等部位踢“鞠”为舞,技巧高明者,还可以同时击鼓、奏乐,每每引来众人围观。到了后来,以机智著称的齐国商人们就先用此法吸引往来人群,再叫卖他们的货物,颇有后世新店铺喜庆开业,请人表演,吸引四处人气进殿观赏的意思,当然蹴鞠之类游戏在那时候也只是城市基本平民的游戏而已,贵族之家多精于君子六艺,不谢于此道。

    当年战国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当上了赵国的宰相后,合纵六国,他来到齐国的国都临淄,为了使齐国共同抵抗秦军,对齐宣王口吐莲花的游说中,就曾留下了这样一段著名的话:“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踘者。”可见,春秋之时,齐国蹴鞠之盛。

    及至秦末汉兴,单纯的表演性蹴鞠已然不够百姓和国家所用,从而导致竞赛性蹴鞠大肆发展。在汉武帝时,武帝对于蹴鞠有着深厚的喜爱,在宫中就经常举行斗鸡、蹴鞠等的比赛,游关各地,必有“戈猎、射驭、狗马、蹴鞠、刻缕”之事。其在外出巡视时,也经常少不了有蹴鞠的活动,后来更是要求全军演练。

    也因此,既然蹴鞠能成为皇帝所喜好的身体活动,那么贵族大臣肯定也会跟随效仿,一些权贵甚至供养了自己的蹴鞠队伍,以供他们娱乐练习,而在民间,蹴鞠活动也普及广泛。

    无论贵族平民,都以“康庄驰逐,穷巷蹴鞠”为乐。

    之后,蹴鞠更是用于军事训练,甚至被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言道“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将其列为兵家技巧之一种,其对抗性和剧烈性已然不是春秋时的带有杂耍性质的蹴鞠能比。

    蹴鞠运动中,不仅能提高士兵的身体素质,在练习中还有战术配合,这不仅培养了士兵们对各种战术的理解,还增进了士兵间彼此配合的默契度,在实际运用中,能够结合蹴鞠中的战术灵活运用到战事中,达到战以之胜的作用。以至于霍去病后来在塞外打仗,在供给不够缺乏粮食时,他认为这不能够成为士气不足的事情,便带领士兵进行蹴鞠训练,提升士兵的心境。本朝以来,甚至不少世族豪强,在演练家兵,教授战阵之道时,便多以蹴鞠为学,可见如今蹴鞠于个人武勇以及兵家战阵一道,所展现实力之深,

    本朝名士,官至兰台令史的李尤,所作《鞠城铭》有言,“圆鞠方墙,仿象阴阳。法月衡对,二六相当。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鞠政由然,况乎执机!”这便是对蹴鞠的详细描述,无论何时,汉人皆以此为蹴鞠常例,即使行军途中,亦是如此。

    前汉著名名士刘向所著《别录》中亦有言,“塌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才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今军士无事,得使蹴鞠。”更是说明了,蹴鞠除象征“兵势”、有训练武士的作用外,也用于丰富军中生活,使战士保持良好的体力和情绪。可见兵士平时不加操练之时,也多以蹴鞠强生健体,演练阵法。

    通过蹴鞠,一来可以锻炼士卒的体魄;二来通过激烈的身体对抗,可以激发出士卒的勇悍、不服输精神;三来两方对战,又能培养士卒的团队精神;四来因有裁判、有规则,又可以使士卒养成服从命令的习惯,最终做到“令下则勇往直前,令禁则伏首贴耳”。

    随着宋酆、何进这两个幽州、并州二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