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皇戚 >

第374部分

汉末皇戚-第374部分

小说: 汉末皇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音所传的方向。

    另一处别院内,两个年轻俊俏的少年郎,正各自持一把木刀,打斗着。旁人若是小看二人,就一定会吃大亏,因为他们拿起木刀相互之间的战斗,一点儿也不逊于外面那些异于常人的游侠私斗,可见这两个年轻孩子的武力如何。

    这两人自然就是刚刚伏完口中所说的黄叙和孙策了,前者乃是昔日被张仲景救活的黄忠的儿子,而后者却是深受宋氏、伏氏外戚大恩的孙坚的长子。

    他们和先前的关平、马超一样,都是伏泉特别要求他们的父亲,将孩子送到伏完这里授学的。毕竟,对伏泉而言,要想笼络这些绝世猛将,除了给予官职厚禄这些前途以外,更要让他们不为后代烦忧,而这让几人孩子来伏完这里学习经书,自然就是一步妙棋了。

    让他们送长子来,其实也是相当于一种变相的试探,有点类似于质子的性质,如果其等有二心,绝对不会立即答应或者说理睬自己的。终究,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会很大,一旦他们以后对自己有所想法,但考虑到长子和伏完有这一层师生关系,都要三思而后行。

    而且,这些孩子拜入伏完门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更是一种早早的将他们的政治标签打了进来,将他们的家族和伏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其中,孙策、马超都是在历史上证明过自己,而关平有其父压制,事迹不显,至于黄叙,历史上却是早死,也不知其前途如何。但伏泉想来,虎父犬子的事迹终究是少,就算这两人都废了,可有着孙策、马超的支撑,以后就是伏氏有什么变故,以这二人后来的权势的,也会效死力保的。

    如果说,倘若关平、黄叙这两个没有在历史上多留几笔的人,因为自己的改变,日后发挥出不小的作用,那对自己而言,可就大赚了。所谓“虎父无犬子”,伏泉觉得,只要不是过分放弃自己,纨绔无度,儿子再如何,有其父风采,都是可以成才的,成不了才,也就差的是机缘未至而已。

    当然,这收孩子做学生一事对于伏氏来说益处甚多,但对关羽、黄忠、孙策、马腾这四人来说,甚至他们的家族来说,如果没有做墙头草的准备,那么也是十分有益处的。

    毕竟,汉代以经学立本,除非你想做一辈子的武将,否则在文武不分的汉代,肚子里起码还是需要一点儿墨水的。这也就让那些孩子的父亲,他们从家贫一路走到现在,成为了大汉的权利阶层后,也在想着如何让子孙有一个更好的出身和起点。

    如此看来,当伏泉提出让他们送孩子到伏完这里读书时,对着四人来说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自然除了马腾以外,一开始就极度渴望伏完收徒。一来,伏完是现任不其侯,也是青徐伏氏学的大家,是天下有数的知名大儒:二来他更是皇戚,自家孩子能够拜在伏完麾下,当然要庆祝了。

    关羽、黄忠、孙坚三人开始都没有异议,他们能有今天,不都是宋氏、伏氏的提携,自然十分清楚这样的对自家孩子的后果,所以纷纷答应。

    而马腾,则是一开始没想同意,其实按他本意,是想让现任马氏家主马日磾收马超为徒的,毕竟,一来马日磾也是天下知名的儒士,少小便继承了大儒马融的学说,二来这样还能保证马腾这一支右扶风马氏偏支和主家的紧密联系,毕竟他这一分支和主家,实在分离的太远了。

    不过,马日磾即使看到马腾的增长,也为马腾这一偏支证明了身份,纵然伏泉似乎十分高看马腾,但也没有答应收马超为徒。至于原因,自然是马腾的资历和官位,还不值得马日磾重视,因此,最终马腾为了让马超从小便有好的出身,还是选择让马超拜在伏完门下了。

    “杀……”

    前院里,院子不算大,两人也只是单纯比武,倒是让这里成为一个不错的习武之地

    打斗时,些许距离对黄叙来说仿佛咫尺,踏步,抡刀,瞬息间,手中木刀带着厉啸兜头斩下,此刀若是由木头变成铁的,估计现在已经不知道饮过多少人血了。

    “哐!”

    孙策双手持木刀硬挡住黄叙这雷霆一击,缩后一步巧妙卸下大力,其实心中也在嘀咕,不是说黄叙小时候得过绝症吗?怎么还能有这般力气?

    之后,孙策在黄叙发动第二轮攻势前抢先出手,刀出带出一阵风声,瞬间,黄叙也不得不暂避其锋,心中也在暗道这孙策倒是和他爹一样,都是勇猛之辈,武艺不低。

    两人再次陷入静立,他们的目光也都微微下斜,见到手中木刀,都已经出现了不少的裂痕,密密麻麻的,也令得二人微微蹙起剑眉,在清秀的脸上煞是可爱。

    “杀……”

    而后,两人同时暴喝一声,疾走,对刀,随着木刀似乎要在裂痕中慢慢崩碎,“锵锵”不绝于耳。

    “唰……”

    孙策险险避过敌刀,双目如炬,挥刀横扫,黄叙以刀截击,继而再度抢攻,双方打的是难解难分,谁也不让谁。

    “铛!”

    一声激荡后,黄叙仰头长啸,刀势如奔腾之大河,排山倒海卷往对面,实在难以想象,这么小小年纪,用木刀就能挥舞出这等刀法,实在非常人所谓,长大之后更是不得了。

    孙坚此时额头微微浸着汗,见此,口中暴喝道:“来得好!”

    说完之后,孙坚挺刀相迎,双方翻转腾挪,游走厮杀,刀势尽为幻影,看之不清……只是,战至如此最激烈时,伏完的身影也是到了这里。

    见到打得如此凶险的两人,很少见到打斗场面的伏完却是有些惊呆了,幸好这木刀很难伤及人性命。否则的话,如果不是木刀,他们用任何真刀的,伏完恐怕现在就要拼着这张老脸,忍着被伏泉埋汰,也要把那几个孩子全部逐出不其侯府,任你父亲是谁,都和他无关。

    其实,这种孩子比斗在不其侯府里并不是一次,那些人对于伏完的脾气也算是了解颇深了,所以一直以木刀相斗,为的自然就是避免被伏完踢出军营。

    “黄叙、孙策,尔等还不住手?”顾不得去寻思两人刀法如何,伏完连忙大喝道,阻止他们继续比武,实在对于他而言,两个少年这么打斗,太过危险了。

    当然,即使是伏完,也不得不承认这二人刀法是了得,可见几人未来前途,真是可谓是“虎父无犬子”,但此刻当务之急结束两人这场无休止的争斗,这时伏寿等人也赶了过来。

    果然,听得此音,打斗进入忘我的两人,这才回头看到正一脸怒容看着他们的伏完,立马和见到鬼一样,收了自己的木刀,而后和伏泉行礼。

    当然,收刀是收刀了,不过他们脸上浮现的神色,明显是一点反思都没有。虽然,他们全都在等伏泉训示,那有些畏畏缩缩的样子,显示着他们是害怕了,但并未说明他们会因此收手,显然以后若是还有机会,他们还是会在课上如此的。

    伏完此刻心力交瘁,有些累了,批评了二人以后,如同刚才惩罚伏寿、关平一样,也狠狠的惩罚这两个比武者,这才将这件事情解决。而后,留下伏均好生看护,又掉来几个奴仆看守,保证没人能保住这几人离开后,伏完这才去后院休息。

    一时间,不其侯府的大堂里,飘荡着好几个抄写《诗经》的少年哀叹不公。不过,为了保证伏完绕过他们,直接登门和他们父母打报告,这几人就不敢不认真写,也不敢偷工减料。

第五百八十一章 内举不避子() 
    恋上你看书网 W。630BOOK。LA ,最快更新汉末皇戚最新章节!

    翌日,朝会,群臣跪拜行礼,目视大汉皇帝刘,宏在羽林郎、虎贲郎的护送下,登上皇帝宝座,开始朝会。

    此番朝会,所议之事甚多,毕竟太平道刚刚平定,天下各地善后事宜,皆有报禀,所以耗费议论的时间甚多。当然,今日最主要讨论的依旧是各地平乱的汉军封赏问题,以及刚刚出现的凉州叛事。

    前者经过数番讨论,已近终了,就差几个人,是该定罪还是受赏的问题,朝廷众臣意见不一,所以平定太平道近半月,尚未明发圣旨。

    而后者,百官公卿却是出奇的没有太放在心上,即使他们有的人心中已经可以预见到,这一次汉人和羌人联合谋乱,可能比前面三次的羌人叛乱,危害性更大,影响更加深远,但也并未放在心上。

    或许是凉州离他们实在是太遥远了,遥远到久居在承平雒阳城内的百官公卿,已经厌倦了战争;又或许,历年来平定凉州所耗费的巨大财政,也已经让他们不敢再去提平乱这件事情了。

    乱,就乱吧,反正,再乱的话,只要不威胁到京师安全,任凭他们在凉州那苦寒之地折腾去吧,而且西域已经不在了,如今再要不要凉州,也无所谓了。

    事实上,原本的历史中,凉州叛乱久日不定,大汉群臣见此,为了减少政府压力,控制财政赤字,更是有人向皇帝提出了放弃凉州这等祸国建议。

    此刻的大汉君臣,都在刻意的遗忘,那与太平道威胁中原相比,已成小患的凉州乱事。

    若非明年韩遂、边章带兵悍然入侵三辅,威胁前汉帝都皇陵安全,更是让京师雒阳直面凉州叛军威胁,彻底将大汉君臣忘却凉州的美梦打碎,恐怕凉州一直都在乱着。

    也正是因此,面对着京师安全,大汉君臣第一时间都出奇的同意皇甫嵩这平定太平道的第一功臣领兵守卫三辅。之后,便了有皇甫嵩带着被赦免的董卓,带兵平叛未果的事情,更有了董卓开始慢慢积蓄实力最终登顶的故事。

    “卢植之事,冀州牧嵩既已言表,植行师方略,嵩皆资用规谋,济成其功,可见前为朝廷过失。传旨,诏植无罪,复为尚书。”刘宏脸色潮红,虽然说话时软弱无力,但语气里,依旧透露着大汉皇帝的威势,令得群臣不得不臣服。

    “诺!”

    见到群臣无异议,刘宏便继续道:“卢植无罪,则董卓所谋,乃败兵之举,然其于边疆多有微功,其罪不变。”

    这一番话,立即引起了诸臣热议,前面卢植本为有名清高士人,大儒马融高徒,对于皇帝不再治罪卢植,自然毫无异议。

    然而到了董卓,竟然继续治罪,这就让很多朝臣不好了,毕竟虽然董卓是边将武人,和他们这些士人其实格格不入,但好巧不巧,董卓曾被司徒袁隗征为掾吏,铁板钉钉的袁氏故吏,这就使得他已经从身份上来说站在了袁氏,站在了党人士人的这一面。

    也正是因为这层关系,在卢植被治罪后,董卓才会被群臣推举为卢植的继承者,否则,以董卓关西无背景的武将身份,如何能被一直瞧不起武将的士人如此推举呢?

    不过,大概是受够了这些群臣一面瞧不起自己,一面又十分依赖自己,这才在后面最终被士人欺骗后,董卓才会大肆杀戮了,甚至连自己的故主袁隗都毫不犹豫的灭了其满门。

    当然,此刻朝中,第一个出言反对的,却正是董卓的故主,司徒袁隗。

    只见,袁隗起身行礼道:“陛下,不可!罪臣董卓虽有过失之行,然非战之过,是时其若行卢植之谋,必为朝廷治罪,故而其有罪,然非大罪,不可依照原罪处置。”

    袁隗手下,如今只有董卓这一个还算是大汉的沙场宿将,自然舍不得让董卓继续受苦,他还想着让董卓为他们袁家在平定太平道后,巩固军事资本了。作为朝堂老油条的袁隗,自然知道袁氏仅仅凭着那些文士故吏,想要保住如今天下第一门阀的地位,远远不够,还必须要有武将故吏才行。

    遍观诸军,如今军队里,能符合袁氏政治投资人选的,却是极少。毕竟,如伏泉、皇甫嵩等人,不是将门出身,就是贵戚出身,怎么可能去附庸袁氏?而且,就算是他们附庸袁氏,袁氏真的会相信这两人吗?

    剩下的潜力股将领里,对于袁氏来说,也只有董卓和朱儁二人了。这二人中,后者起步比董卓好,早有战功,又已封侯,即使是寒门出身,袁氏想要收纳也差了很多,因此也只有董卓这个前者,才符合袁氏的根本利益了。

    毕竟,董家虽然也算是西北的小将门,其父董君雅曾任颍川郡纶氏县尉,但无疑这种掌兵的县尉,和皇甫嵩家族相比,差了很远,完全不值一提。即使董卓和皇帝生母董太后,有着拐了不少弯的亲戚关系,但很明显,对于皇帝、太后而言,他依旧是个路人而已。

    因此,种种原因,董卓是最适合袁家一直拉拢培养的人,而他原本被判“减死罪一等”,也说明的董卓之罪巨大,这也是袁隗主动起身求情的原因。

    可是,纵然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