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皇戚 >

第399部分

汉末皇戚-第399部分

小说: 汉末皇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看麴胜行礼,策马于一旁,韩遂点点头,思索起来。

    西北之地的风沙很多,韩遂不知道脸上吹了多少沙土,但早已习惯,目光所及,前身边数里处,有一带树木,顿时韩遂心生一计。

    却见韩遂指着那片树林,对诸将道:“令诸军皆往砍伐树木,拴于马尾,随吾救援。”

    话音一落,这些骑兵,纷纷在各自将领的命令下,争相往那小树林而去,他们都是韩遂的心腹,可以说信任他最深,因此他们并没有因为韩遂奇怪的命令,而选择不干。

    约莫有数刻钟,这数千骑,都很好的完成了韩遂的命令,每个人马尾上的奇怪装饰,让人看了觉得这根本不是一支正规军。

    很快,见众人兵将都准备好,韩遂也不拖延,下令之后,便带领军队直接往汉军侧翼冲去。

    不远处,数万骑相逐而来,看到身后汉军死死紧盯,根本没有撤军准备,叛军无不惊恐万分,感觉毫无生路可言。然而,即使如此,他们也没有反击的准备。

    “平西当心,勇士县已为叛军所占,再往西去,恐有为汉军反噬之危。”

    行军之中,汉军有步将,见得大军已经过了平襄县城,伏泉还没有收手的意思,连忙谏言道。他们不知道此番大战的具体战略,勇士县在他们的记忆里,此时还是被叛军所占领,现在继续深入的话,很有可能进入敌后,若是叛军留有后手准备,可能追击不成反被伏击因此必须要慎重。

    伏泉听后,大笑道:“不需如此,令大军全力追之,若无意外,此刻勇士县城,已为吴子远所有也。”

    吴子远?

    收复勇士县城?

    身边众人闻得此言,纷纷诧异,但很快便反应过来伏泉的意思,一番猜想便知伏泉留下吴懿率领五千以板蛮兵为主的步卒,守卫明显没有太多防御压力的平襄县城的意图,原来是准备在叛军主力全部进入汉阳郡深处后,让吴懿率领这只步卒,当做骑兵,绕袭敌后,断叛军归路的。

    只要汉阳郡西方的桥头堡勇士县城在手,汉军就算再往西去,也是无碍,而相反,若是叛军逃到勇士县城外,见到这本来保命的稻草飞了,可想而知对叛军士气又怎样的影响。

    悠忽之间,也不知谁人起哄,大喊道:“平西妙计定凉州,汉羌叛军自此灭!”

    这一句话,很快引起了身边其他意识到这是恭维伏泉好机会的汉军诸兵将的注意,他们也是大声更着附和,一下子,越传越远,很快,这万余骑汉军骑兵,也都跟着大喊起来。

    “平西妙计定凉州,汉羌叛军自此灭!”

    “平西妙计定凉州,汉羌叛军自此灭!”

    “平西妙计定凉州,汉羌叛军自此灭!”

    ……

    本来伏泉想命人断了这恭维的话,不要再讲,后来发现全军因此而士气振奋,也就不再禁止,这种追击战内,更需要追击的一方有惊人的气势,才能让被追击者,根本没有反抗的心情,最终如同温水煮青蛙般,将被追击方给彻底吞没。

    只是,汉军的好心情明显不会太久,有眼见的汉军骑兵,突然发现,在己方大军北方,竟然有一股数量不明的骑兵出现,顿时大惊,连忙有兵将见此,派人向伏泉传讯。

    “报!北方有大部骑兵出现,数量不明!”

    闻得此言,汉军无不大惊,就是伏泉自己,看到北面那部骑兵也是震惊无比。此时汉军在凉州的兵力,伏泉是最清楚不过的,他知道,那部骑兵绝对不会是汉军,因为汉军现在在其他各郡的骑兵,根本不应该出现在这里,或者说根本赶不到这里。

    并且,远方漫天的烟尘,那是无数马蹄掀起的尘埃,以及那阵阵入耳的马蹄声,有若雷鸣,看其威势,最起码足有万骑之众,这等数量,已经和自己麾下的兵马持平。

    伏泉明白,扣除自己本部骑兵,就是把现在大汉王朝在凉州各地的其他骑兵,全部集结起来,估计也只能凑不出这等规模的骑兵。因此,如果这样看的话,这股骑兵的来历不言而喻,自然是叛军而已。

    “文和,依汝之见,如今局势,当何如?”伏泉第一时间,问了身边的贾诩,他虽然心里有所想法,但还是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希望可以继续扩大战果。

    贾诩望着那股骑兵,眼神锐利道:“平西已有应对,何需问诩。”

    “莫非真如是乎?”

    “敌情不明,冒然行事,恐生大祸!”

    “唉!”伏泉哀叹一声道:“可恨!大功铸成,只差一步,实在可恨!”

    “来日方长,平西勿恼,想吴子远已复勇士县,今又杀俘叛军愈有三万,当为大胜也!”

    “若再得精骑两万,如何于此驻足?”伏泉怅然,随后对身后兵将下令道:“传令全军,退兵,后撤五里!”

    下令之后,伏泉再次凝望着那股叛军骑兵,只见烟尘阵阵中,密布的旌旗飘动,更有无数披甲的骑兵在驻足观望,气势不小,同时也让伏泉更深一层失落。

    如果汉军现在继续进军,那么很有可能面临这被叛军从两路包抄的危险,而且叛军这两路的兵力都比己方多,为了保险起见,伏泉只能从原本的主动进攻,转为现在的被动观望的样子,这一点,也得到了汉军各兵将的认同。

    对于叛军的具体实力,汉军也不是非常清楚,如果说叛军除了此番入侵汉阳的主力外,在后方还留有一定数量的兵马,看守老巢,他们也不奇怪。因此,他们也就根本就没有想过这是叛军的障眼法,此刻,他们甚至连主动派兵,和那股叛军不明数量的骑兵交战的想法都没有。

    当然,就算是有人胆子大,想要冒险试探,伏泉也不会答应,因为他在细细查看之后,也看到那支叛军不明数量的骑兵上的旗帜,那写着“韩”字大旗的将旗,明确告诉了他,那是叛军的另一个重要将领韩遂的部队。

    而先前根据贾诩的猜测,叛军是极其有可能派一支偏师进攻北地郡的,如果这支偏师的主帅是韩遂的话,以韩岁的才智,可能是发现了不对劲,或者是听到了什么消息,带着原本进攻北地郡的骑兵,前来救援叛军主力了。所以,伏泉是绝对不会冒险,派兵去试探那支叛军部队的,因为对方极有可能是真的拥有万骑的,这时候派骑兵去试探,无疑是送死,伏泉才不会干这个亏本的买卖。

    “将军,快看,汉军已撤军!”

    麴胜指着伏泉所部撤退的万余骑汉军,大声喊着,尚在深思布局,若是与汉军大战如何应对的韩遂,闻得此言,连忙抬头,待看到汉军真撤了,也是松了一口气,放下心来,喜悦之情,不溢言表。

    若是伏泉真带兵和他作战,他还真没想好,怎么凭着这数千骑兵,去对付汉军刚刚大胜的精锐骑兵。不过,现在这些都不需要去想了,汉军还是输不起,一旦情况有所不对,还是会如同他所想的,以保留实力为主,他总算是猜对了。

    “哈哈哈!”韩遂突然大笑道:“吾曾闻,伏流川昔日以晋大夫栾枝破楚军之计,反其道行之,逼降巴郡板蛮人。今日,若其知晓,吾以此策,逼退其军,不知当有何想?”

    看到撤退的汉军里,那一杆醒目的“伏”字将旗,韩遂便知道如今凉州汉军的主将伏泉,也在这支汉军中。当下,想起自己所用之计,却是他曾经听过的伏泉对于当初叛乱的板蛮人所用的计策,如今却被他活学活用,把伏泉这个大用此计之人给吓退,这怎么说来也是一种美谈,心里面想起来,就是一阵舒畅的滋味,难以形容。

    “将军妙计,依吾看,西州之主,当为将军也。北宫伯玉、李文侯等贼,坐拥大军,却为伏泉小儿弱兵所败,真豚犬之辈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麴胜借此时机,大声赞道,同时目光瞥向身后众兵,这时候,是他为韩遂这个新晋加入叛军的首领,造势的大好机会,他怎么能放过?

    韩遂略带深意的看了一眼麴胜,谦虚道:“此事不足挂齿,北宫伯玉、李文侯等将军,皆文武之才,吾与二者比,云泥之别也!”

    “北宫伯玉、李文侯等贼岂可与将军比之?将军切莫自谦!”麴胜大喝,随后眼观左右,觉得时机已到,酝酿铺垫的差不多了,再次大声道:“西州之主,当为韩将军!”

    说完之后,麴胜又喊了一声,而后目视左右亲信,给予眼色,左右之人闻得此言,也是跟着大喊,这一下子,就立马带动起了在场的数千骑,纷纷大喊,其中那被韩遂免罪的屯长,喊得最为热烈。

    “西州之主,当为韩将军!”

    “西州之主,当为韩将军!”

    “西州之主,当为韩将军!”

    ……

    眼见于此,韩遂笑着喝止,而后绝口不提此事,先派斥候,上前联系北宫伯玉、李文侯等人,自己却是继续观望伏泉所部,只等确认他们不再追击,这才显露军队实力,会合叛军主力撤军。

    这一战,对于韩遂而言,胜或败,已然不重要了,因为刚刚那一喊,无形之中,就让声望大增。

    有着伏泉以弱兵大破北宫伯玉、李文侯等人所率的叛军主力为衬托,自己却用计策吓退伏泉,两者对比,无论是现在的这数千骑,还是叛军主力,都知道该如何选择了。而韩遂此番带兵来平襄的目的,自然也就是要吞并和蚕食那已然大败叛军主力。

    既然北宫伯玉、李文侯、边章之辈,不能善加利用手中优势,那就别怪他韩文约不客气了,这凉州,如果不能整合一起,日后必为一盘散沙,被汉军各个击破。

    当然,目下在韩遂眼里,除了暗中整合凉州叛军以外,那就是想办法对付伏泉了,通过这一战,韩遂深知伏泉这个祸害,绝对是他在凉州迄今为止遇到的最大的祸害。

第六百零八章 凉州风再起() 
中平二年,凉州开春的这场战事,汉军在平西将军伏泉的指挥下,前后斩俘叛军两万余人,收复失地勇士县,自身仅损兵数千,可谓是大胜。

    这场战斗,大败叛军,不仅仅是将前番汉军屡屡在凉州败给叛军的耻辱洗刷,振奋了凉州汉军士气的同时,也彻底打击了叛军的嚣张气焰。

    即使叛军一直在事后宣传韩遂用了几千人把伏泉吓退的事情,但也根本压制不了汉军如今凉州的声势。而且,传闻叛军因为此战,陷入内乱,不少叛军战后在北宫伯玉一派和韩遂一派徘徊,以叛军现在的情况,想要继续生乱,明显不可能了,这也给凉州汉军集结实力,准备了充足的时间。

    大胜消息传至京师,皇帝刘宏振奋,大喜之下,以伏泉在平凉州叛乱之事上,经验很多为理由,直接在伏泉原本的平西将军,持节的基础上,又将原本空虚的凉州刺史的头衔封给伏泉。

    自此,伏泉因此,在原本统辖凉州、三辅诸兵,可便宜行事的基础上,彻底坐实了他此刻与皇甫嵩齐名的天下里实力最强的有数大将之名。至于伏泉原本在外出征,一直挂在身上的巴郡太守的头衔,自然没有了。

    不过,伏泉在巴郡还有不少家底在,他自然也不会将那些徐晃、甘宁,以及像王谋、王商那些帮助他治理巴郡的谋士良吏留在巴郡,如果那样的话,岂不是留着他们给别人做嫁衣。

    因此,伏泉先是上书朝廷,以凉州兵马对付叛军不足为由,求皇帝刘宏再调天下兵马入凉州支援,这其中,他点名希望将留在巴郡的旧部调来。

    刘宏见此,并无怀疑,毕竟,板蛮兵以步卒对抗羌骑,自古以来就有奇效,所以也是没有多想的批准了,这样徐晃、甘宁一部得诏之后,按照伏泉先前送来的书信吩咐,精挑细选了一些青壮兵卒入援凉州,只留下一些忠心老卒留守巴郡。他们将会被朝廷新派的巴郡太守控制,不过,很显然有了伏泉的珠玉在前,后面的接班之人,想要比伏泉厉害,那就差了远了。

    徐晃、甘宁二将,虽不知伏泉让他们留下一些年纪最大的老兵意思,但还是照办。直觉告诉他们,伏泉让他们留下那些三十多岁,还在巅峰末期的兵卒,是别有深意的,只是他们却想不出来。

    至于王谋、王商等伏泉昔日担任巴郡太守的旧吏,都被伏泉写信,一一相招,直言如今他初任凉州刺史,所掌控的凉州刺史部人数空虚,各职位都是虚位以待,等待他们到来。

    其实,也不需要伏泉多说,那些人多数也都会主动前往凉州,投奔伏泉的。汉代故吏除了已经谋取到好的职位后,仕途无忧外,大多数故吏,都会随着故主升迁任免,这表明了故吏的忠心,也造就了他们的名声。

    而也因为故里主动追随故主,时间一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