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皇戚 >

第40部分

汉末皇戚-第40部分

小说: 汉末皇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袁逢所言极是,刘宏现在唯有一子,虽然他还年轻,但东汉后期的皇帝都像是被诅咒了一样,皆不长命,他很早就有了提前立太子的准备,只是先前所生几子皆早夭,未能如愿。是以上次杨赐、袁逢进言立太子时,他很心动,若不是吕强言道刘辩年幼,不知其心性,不然早就下旨了。

    但这次袁逢的蝗虫示警论又一次让刘宏心动,虽然其言有些牵强附会,但东汉以来迷信思想过重,歪理邪说也都能成真理,刘宏便是之一。只见他笑道:“袁卿所言有理,不知众卿有何异议?”

    语气轻快,显然只等众人无异议,便要下旨立太子了。

    朝堂的士大夫们当然不会有异议,毕竟立太子是国本大事,早立越好,赞同之声不绝于耳。伏泉脸色焦急,未想自己第一天做官,就遇到这事情,这可如何是好,刘辩当了皇子,对他影响太大,必须想办法阻止才是。他眼望伏完与宋酆,发现这二人同样一脸焦急,却始终未出言反对,看样子他们也无太多办法,毕竟刘宏只有一子,如何阻止?

    眼看刘宏问左右袁赦等宦官,伏泉知道宦官一定会言刘辩即位,刘宏听后百分百要立刘辩为太子,是以直接起身,大声疾呼:“袁氏妖言惑众之辈,臣恳请陛下逐之!!!”

    此话一出,满朝顿时寂静!

    袁氏妖言惑众之辈!!!

    从高踞上位的皇帝刘宏至身边诸常侍至阶下虎贲、羽林卫士至公卿百官,听后尽皆呆滞。虽然朝会时臣僚之间言辞激烈争吵,但也分人,若是家世、官职不如自己者,贬低也就贬低了。可是伏泉辱及的袁氏,可是当世第一流门阀,家族世为高官,竟被他辱为“妖言惑众之辈”,可谓是惊呆了众人。

    “竖子!汝敢如此欺辱吾家?以为吾刀不快?”未几,便见刘宏身边有一英俊青年勃然大怒,手握刀柄快速拔出,竟于殿上拔刀相向,正向伏泉走来。

    “公路,休得无礼。”袁逢见之狠声喝道。

    光禄勋袁滂正声喝道:“袁郎官,殿前拔刀,汝意何为?”

    “呼……呼……气煞我也、气煞我也!”

    那青年听后一怔,却无言以对,两人皆是他尊长,袁滂还是他上官,由不得他不听,最终还是将刀放回刀鞘中。这时自有其他郎官快速将其带走,毕竟现在他已不适合值守朝堂了。

第七十七章 被架空() 
随着那英俊青年脸带不甘之色被其他殿前值守郎官带走,朝会继续。伏泉闻他人称呼其“公路”,脸露诧异,莫非这便是那袁家二少——袁术袁公路乎?

    刘宏此时也醒悟过来,满是诧异的看了眼伏泉,疑惑道:“伏卿何以言此?

    伏泉正声说道:“蝗乃害虫,食吾大汉百姓五谷,此皆为百姓血汗。今天灾不断,国库空虚,百姓已是困顿,蝗又为祸五谷,此为神乎?袁氏身为国之重臣,枉为名门,竟以陛下皇子以喻蝗虫,蝗为害百姓,岂非陛下皇子亦乃为祸百姓之人?其致陛下于何地,故袁氏乃妖言惑众之辈,请陛下逐之!”伏泉此时已入朝堂,刘宏在称呼他小名已经不合时宜,而伏泉也深知君臣之义已定,以后估计很难再喊他“姨夫”了,否则时间久了说不定引起猜忌。

    此话说完满朝袁氏之人可谓是脸色铁青,被人当着面诡辩,用言语刺激自家门楣,能有好脸色才怪?稍后便有一众朝官起身反驳,他们绝不能容忍袁氏被如此羞辱,伏泉见之乃是袁家子袁基和他几个堂兄弟,以及袁氏的一些门生故吏,此时他们满脸恶意,似要生吞他。

    伏泉苦笑,自己一时激动,看来做官第一天便要得罪朝野同僚大半了,然而他有的选择吗?若是何氏皇子成了太子,宋氏伏氏未来命运猜也猜得到,所以他必须阻止,至于得罪朝野又如何?

    自己本就是外戚,只要得到皇帝信任便可,其他人得罪光了也无所谓,反而更加不会让皇帝猜忌自己。就像窦武,其当时不得刘宏信任,除了刘宏恨窦氏父子夺其财,抢其宫女以外,未尝没有忌惮窦氏在士人党人中的声望。要知道王莽之事可是悬在东汉皇帝头上的一把利剑,对于外戚他们是一边防范一边重用,刘宏可不敢赌窦氏有没有异心。

    刘宏当然不会治伏泉朝堂失礼之罪,其笑道:“伏卿所言有理,然太仆亦是为国克忠之言,此事就此罢了。”很明显其有和稀泥的意思,看似两不相帮,但偏袒伏泉明显,毕竟伏氏外戚家族底蕴再多,历史再悠久,与现在的顶级门阀袁氏的势力比起来还是差了许多。

    皇帝为此事定了论调,朝臣敢反对吗?除了那些只要名不要利的,会去直言劝谏,其他人都是随波逐流,显然袁氏之人多是如此。

    自袁安以来,如果他们不是一直紧紧跟随皇帝意志游走于朝堂,即使有祖辈余恩遗泽在,他们也不会崛起的这么快的。是以这件事暂时就此揭过,至于以后,袁氏自此与伏泉结仇,伏泉辱及袁氏,他们当然是不会轻易放过伏泉。

    袁氏暂时放下这件事,可朝堂其他人却不会,这时司徒杨赐道:“启奏陛下,太仆之言虽有过失,但其言乃善。陛下即位已近十载,东宫之位久悬,国本不宁,老臣恳请陛下立储,早定国本。”

    话音刚落,朝野之中又有一群人随即附和道“臣等恳请陛下立储,早定国本”,观之人数更多,乌压压的一大片,想来应是多了杨氏势力之人。

    看样子,袁氏吃了哑巴亏,不能在提议立储后,杨氏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场了,即使因为不避嫌会惹外人非议,总比刘辩当不了太子好,毕竟这一次机会实在是太好了。

    这一下形式突然变得奇妙起来,空气里带有紧张气氛,似乎一下子变成了群臣向皇帝逼宫,要皇帝早立继承人的势头。

    此时刘宏也发现了情形不对,若是他人提议他还不会多想,但是杨赐的话,就不寻常了。即使他是刘宏老师,刘宏平时也尊重他,但是自从杨赐收了何进做学生以后,一切就不同了,一瞬间刘宏便觉得这朝堂有一张大网在冥冥中想要控制自己,架空他的权柄。

    刘宏并未立即回复杨赐,而是谓左右宦官道:“汝等如何看?”

    袁赦当即道:“启禀陛下,国本为大,请陛下早日立储。”随后,其身后张让赵忠等人也齐齐附和,一副为国为天下的样子。

    “哦?”刘宏似笑非笑的看着身边这一群宦官,脸色莫名玩味,让袁赦等人熟悉刘宏之人心中暗觉不妙。

    果然,随后刘宏看向车骑将军宋酆道:“宋卿如何看?”

    宋酆一愣未想皇帝喊他,他一直未于朝堂言语阻止,只因无话可说。如何阻止?国本乃国之大事,这一点从法理上来讲十分正确,他若是言语阻止,可能会适得其反,引起刘宏猜疑,毕竟你一个外戚阻止皇帝立储,是何居心?是以宋酆只如一木头人呆坐,明知阻止不了,便不阻止了。

    不过现在刘宏点名宋酆,他就可以不用避嫌了,其直言道:“太子乃国之储君,社稷之本,应选以贤,今皇子辩年幼,不知心性,莫如再等数年,观其秉性再予定夺。”

    宋酆这话意思明显就是拖,毕竟皇子太小,能不能做继承人谁也说不清。他也没想皇帝就此停止议论立储一事,只是尽最大努力去阻止而已,然而令他未想到的是,刘宏竟随即接了话道:“此言乃善,既如此立储一事日后再说。”

    话刚说完,便要退朝。

    杨赐和袁逢皆是大急,他们准备这么久,在何进身上投资这么多,哪能白白让刘辩没了太子之位。顾不得形象他们又起身出言,尽述立储乃迫切之事,仿佛现在不立储便是世界末日一般,这就是世家大族,贵族士大夫的嘴脸,平时再清高又如何,涉及到自身家族利益,不会礼让半分。

    “国储之事乃朕私事,汝等妄言是何居心?虎贲将何在,再有妄议者,斩之!”

    ……

    朝会终于还是结束了,立储一事被搁置,有人失望,有人侥幸,有人忧心。

    刘宏脸色已然转变,他有些明白了,今日袁氏和杨氏可不是真的一心为国,直谏立皇储一事,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这让他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同时遍观满朝势力,外臣中赞同者,多为袁、杨二氏势力党羽,竟占外臣有一半之多,而剩下之人却多是宫中宦官势力,可是今日宦官的回复也让他忧心,他们也为何氏说话,这很不寻常。

    刘宏知道中朝外朝权利结构需要再一次改变了,否则他以后真有可能被架空了,现在需要等待合适时机。

第七十八章 袁何之谋() 
朝会结束,伏泉与伏完刚于宫门前上了马车,宋酆随后便来了,招呼二人上他的马车。两人明了,其是要商讨今日之事,便上其马车,招呼家仆赶马跟随。

    马车缓缓行进,宋酆道:“今日实在凶险,若非陛下改了初衷,何氏子必定东宫也。”

    伏完亦是忧心道:“是也。”随后又狠狠瞪了眼伏泉道:“汝今日如此莽撞,日后如何立足朝堂?吾伏氏经此一闹,不知是福是祸。哎!罢了罢了……”

    伏泉愣在当场,不知作何言语,即使自己所做之事乃是为了家族安危,但长辈训话他能反驳的余地?更何况还是与自己亲如父子的伏完。

    宋酆见此赶紧调解道:“子全勿需如此,今日若非檀奴出言,恐袁、杨之谋必成也。”

    “吾也是为其忧心耳,其今日之言可谓是将袁氏得罪死了,难以善了,以后仕途说不得举步维艰。”伏完无奈说道,不过语气带着一股慈爱与关心,一时间倒让伏泉心里暖暖的。

    ……

    且说袁逢回到府里,袁隗已然来了,其虽早于袁逢登上三公,不过去年十月便被罢免了司徒之位,后才由杨赐继任。这段时间袁隗一直赋闲在家,不过按照袁家的势力背景,他赋闲的时间不会长久,今日朝中之事自有袁氏子弟告知,是以便早早来到袁逢府上与其商讨。

    袁隗恨恨问道:“兄长,伏氏小儿如此张狂,是否有他人示意?”

    “吾不知,今日全力助‘史侯’登位,未想竟落得如此结局,真乃吾袁氏之耻也。不杀此人,不能泄吾心头之恨。”袁逢脸色狰狞,拍案怒道。

    “兄长息怒,此乃雒阳,不宜妄动。加之陛下甚宠伏氏,信赖有加,若是出了差错,让陛下得知,使吾袁氏失了圣眷,反而不美。”

    袁逢点头,一脸思索道:“汝言有理,可若让伏氏小儿如此轻易避过,外人得知,定会耻笑吾袁氏无能。”

    “这有何难?弟只言不暗中加害此人,并未言不与其作对。”

    “哦?汝有何计,制于那竖子?”

    袁隗笑道:“其年少便被征为议郎,便知陛下对其信任。吾等不需多劳,只需选一合适时机,助其外放一地便可。”

    “外放一地?”袁逢一愣,这和报仇有何关系,微微思索便明白袁隗之言,笑道:“果乃妙计。”

    “然也,今鲜卑寇略三边,兵锋强盛,到时选一破败之地,令其赴任,伏氏子仅一区区儒生,定不善兵事,加之吾等略施手段,予其万难,借鲜卑之手灭之,乃大善耳。若事不可为,至不济,吾等半路派人伏杀此竖子,暗扮匪寇盗贼所为,焉不能灭之?”

    “可陛下会让那竖子去破败之地乎?”

    “兄长糊涂,破败不破败陛下怎知?只需派人伪造修饰一番,纵是一小城变一大城,亦不难也!”

    “呃……”

    若是伏泉在此,定会感叹袁隗比其兄袁逢早登三公之位,并非偶然,毕竟能相出如此手段,合理合法的干掉自己政敌,仅此一点,便胜了其兄不少。

    朝会一事经过,很快便在雒阳传开,袁氏丢脸一事自然成为各方笑柄,茶余饭后谈资。但朝野势力之间为太子一位的角逐则更加吸引人,而且最终刘宏态度令人玩味,倒是让人遐想颇多。这其中,一直在宫中等兄长消息的何贵人,在知道自己儿子的太子之位被伏泉破坏之时,顿时怒火中烧,暗道必须要让刘宏不再信任伏氏和宋氏,不然迟早还会坏事。

    此时何氏脸色阴沉,似乎在思索什么,做着思想斗争。未几,其一咬牙,拿出怀里一个白色瓷瓶,拿出瓶上塞子,从里面取出一点白色粉末倒入自己殿内的酒厄之中,案几上是皇帝刘宏最近爱吃的几样蝗虫菜肴,有油炸的、清蒸的,泡了蜜汁的,静等皇帝的到来。

    因何氏长得貌美,肌肤雪白,身材高挑,个头约七尺一寸,加之长的成熟,又有宦官等人帮助,是以入宫后就一直比宋皇后处境好的多,常受刘宏宠幸,按照日子,今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