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皇戚 >

第413部分

汉末皇戚-第413部分

小说: 汉末皇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知如此,当时就不该在最后时候投降,应该和这些天杀的汉狗,拼个你死我活,这是不少叛军兵卒心里的声音。

    当然,在他们的心里,也在悔恨,为什么曾经强大的叛军,会这么快分崩离析?否则,他们坚决不会同意首领姚超的建议,出兵支援和他们关系紧密,甚至还算是血亲的湟中羌的。

    不过,此刻的他们却是忘了他们在知道叛军强大,一旦加入叛军,他们可以抢掠奴役富庶的汉朝人时,脸上当时露出的张狂笑容,若非是想要侵略汉朝,他们又如何会有今日?

    “归义城内烧当诸羌听令,速速开城受降,不然,城破之后,鸡犬不留,尔等下场,皆如此辈!”

    随着黄忠点头,他的亲兵里,一个相貌魁梧嗓门极大的骑兵,跑到归义城前,对着城内不少已经瑟瑟发抖的羌人大喊道,语言之中,充满了威胁。当然,汉军的威胁明显是有用理由的,不说汉军主力把叛军大败,就是他们这支偏师,也是将人数比他们多的烧当羌,压制在城内不得动弹,这等实力,也由不得汉军喊出如此无视羌人的话来了。

    这番话说出后,整个归义城一片宁静,竟无人敢反驳,当然,也没人敢真的开城投降。虽然汉军强势,但是汉军人少,这就是他们的依仗。

    只要他们借着城池之坚,和人数上的优势,守住归义城几日,等到援军到来后,还是有希望的。他们可不信,野战无敌的汉军,还能没有攻城器械,在攻城战也无敌,凭着人数优势,他们坚信还是可以把想要攻城的汉军活活耗死的。

    约莫过了一刻钟,黄忠眼见归义城内并无动静,便知这样威慑还不够,当下便对身后的一干刽子手挥手点头,示意他们可以动手了。

    转瞬之间,得到黄忠命令的刽子手们,便要把烧当羌族俘虏压下,好让这些羌族俘虏的头颅,在他们挥刀的掌控之中,坐等最终的命令。

    “且慢!”

    前方的黄忠见此,就欲喊出“斩”来,突然便听到最靠近身边的一名羌族俘虏,用汉话大喊制止。

    转头望向喊话之人,黄忠知道那人身份,似乎是烧当羌小贵族,一个叫姚吾的。当下,黄忠觉得有趣,他便走到那姚吾面前,质问道:“已至死地,尔欲何为?”

    “汉朝以仁义著称,将军所行,在吾看来,与‘仁义之师’差远矣!”姚吾回道,话语里,充分显露了他也学过一些汉朝文化,不过他的话语明显不屑,似乎对于汉军的暴行十分痛恨。只是,他那一身已经破烂的抢来的汉人的华贵衣裳,完全告诉别人,他根本没有不屑的资本。

    闻得此言,黄忠大怒,指向那归义城池道:“‘仁义之师’但未吾汉民所为,于汝等贼子何干?敢问汝等侵吾汉境,可有仁义乎?试问汝可知,此归义之城,如何建之,归谁所有?”

    此话一出,顿时让姚吾语塞,因为这一番连问,可谓是直接打到了姚吾话里的七寸,的确,他们本身就是入侵者,又如何怪汉朝对他们“不仁义”?

    简单来说,汉军放过他们是额外开恩的,若是汉军学习段那杀神一般,举起屠刀,那也没有错误,因为自始至终,“仁义”这个东西,就不该用在他们身上。

    至于黄忠话语为什么会打在姚吾七寸,这也是有缘由,其中的原因,自然是那如今被烧当羌人占据的归义、建威二城,其实都是汉朝所建,用以管理烧当诸羌,只是现在被入侵的烧当羌人占据了而已。

    本朝初期,当时烧当羌首领滇良击败先零羌,夺取大小榆谷,滇良卒后,其子滇吾,孙迷吾、号吾、曾孙迷唐相继与汉朝为患。

    时显宗孝明皇帝永平元年秋,大汉朝廷派中郎将窦固、捕虏将军马武等击破滇吾,次年,滇吾来降,护羌校尉窦林上奏为大豪,承制封为“归义侯”,加号“汉大都尉”。

    到肃宗孝章皇帝元和三年时,迷吾与弟号吾率部反汉,号吾先轻入陇西郡,被郡督烽椽李章活捉,解送至郡,号吾曰:“独杀吾,无损于羌,诚得生归,必悉罢兵,不复犯塞。”于是陇西郡太守张纠权宜放归,羌即解散,各归故地,但并非说羌族就此不再复叛。

    后至穆宗孝和皇帝永元五年,护羌校尉贯友以羌酋迷唐不经德怀,遂行施诸种的离间政策,趁羌族结合解体,即刻遣兵攻击迷唐于大小榆谷,“获酋虏八百余人,收麦数万斛,遂夹逢留大河筑城坞、作大航,造河桥,欲渡河击迷唐,迷唐乃率部远依赐支河曲”。

    随后到永元十三年时,迷唐再次犯汉,酒泉太守周鲔代理校尉,与金城太守侯霸合兵,彻底击败迷唐,其种人不满千人,远逾赐支河首,依发羌居。至此,东汉彻底击溃烧当羌,使“西海及大小榆谷左右无复羌寇”,但是羌人降而复叛,已经彻底令得大汉群臣看出了其中的恐怖。

    次年,永元十四年时,大汉俞麋相曹风向和帝上奏曰:“西戎为害,前世所患,臣不能纪古,且以近事言之。自建武以来,其犯法者,常从烧当种起。所以然者,以其居大、小榆谷,土地肥美,又近塞内,诸种易于为非,难以攻伐。南得钟存,以广其众,北阻大河,因以为固,又有西海鱼盐之利,缘山滨水,以广田畜,故能强大,常雄诸种,恃其权勇,诏诱羌胡。今者衰困,党援坏沮,亲属离叛,余胜兵得,不过数百,逃亡栖窜,远依发羌。臣愚以为宜及此时,建复西海郡县,规固二榆,广设屯田,隔塞羌胡交关之路,遏绝狂狡窥欲之源又殖谷富边,省委输之役,国家可以无西方之忧。”

    其意十分简单,就是要利用当时西海烧当诸羌被大汉压制的情况下,建城治理其众,以屯田之法,养兵制服。

    和帝当即委任曹风为金城郡西部都尉,治所龙耆城,令其率将士出守,后来金城郡长史上官鸿奏准在开置归义,建威两城,屯田二十七部。

    这便是归义、建威二城的由来,所谓归义,便为招来诸羌归义者之以,而建威,自然是建汉之威了。

    如今,汉家故土,已为当初汉家为了压制的敌人所占据,姚吾之所以反驳不了黄忠,自然是因为他们得到归义、建威二城,本来就不仁义,又怎么能要求汉军对他们仁义吗?

    “斩!”

    眼见姚吾无话可说,黄忠也不在和这个没有被汉家文化,彻底洗化的羌人废话,下令将他们斩杀。

    鲜血溅落,同时传来不少羌人的求饶声,都随着那一刀刀暗光,彻底将这些降而复叛的异族斩首。

    归义城下,满地血红,城内烧当诸羌守军,望着城外血色,均是无言,他们从没想过会有这一天,汉军会如此野蛮的对他们屠杀。

    以往,汉军屠戮他们,莫不是两军交战的时候,可一旦他们投降,仁义的汉人都会选择收降他们,这也是他们敢于反叛的原因,毕竟一旦反叛不成功,只要他们投降,就能为部族留下延续的希望。

    现在,这些完全不可能了,对于羌人而言,他们似乎回到了几十年前的恶梦,甚至,这恶梦还比几十年前的更可怕。

    当时,段在第三次羌乱中,举起屠刀,令得羌人血流凉州,今日,伏泉麾下的汉军,仅仅黄忠一部偏师,便有着要烧当羌灭种的意思,那更何况伏泉那已经决战凉州的汉军呢?

    这一幕,不止在归义城下,远处的建威城下,另一支黄忠部下,也在用同样的方式威胁劝降。当然,和归义城一样,建威城内也是不敢出城,即使明知外面的汉军就千余人,也不敢出城野战,实在是汉军前番野战,对于烧当诸羌而言,战力实在是太恐怖了。

    当黄忠得到建威城的消息后,虽然对威胁劝降这一策略早有准备,但真正得到结果时,还是皱眉不已。烧当诸羌都躲在城中,以弱兵攻城,殊为不智,更何况还是骑兵,但是如果让他就这样杀了几千羌人兵卒百姓离开,明显功劳太小,有些吃亏。

    沉思一番,黄忠目视着北方,他知道,在那里应该有不少羌人援军过来,当下便有了目标……

六百二十三章 张玄被劫 黄忠再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远在三辅右扶风境内,一支从凉州而来的数十人的押解车队,刚刚进入右扶风不久,正毫不戒备的过了陈仓道,进入陈仓城关中。

    陈仓道,又称故道,乃是夹于群山之中的险要之地,有经验者,不勘察地形,查看有无敌人,绝不会轻易进兵。而那陈仓城建于两山之间,其地势险峻,城高数丈,长数十丈,也是坚固异常,纵有十倍之兵攻之,亦难克也。

    前汉开国太祖高皇帝刘邦,于楚汉争霸之际,在鸿门宴后,迅速翻越秦岭来到汉中,并用张良的计策,烧毁身后的栈道,以向西楚霸王项羽表明自己永留汉中封地,不回关中的决心。后来,刘邦在汉中养精蓄锐之后,便要杀回关中,他任用韩信为大将军,采用韩信计策,假装重修烧毁的栈道,与此同时,军队主力则绕道陈仓道的远路来到宝鸡,然后东进长安。

    就这样,汉军运用声东击西之计,留下了那个流传至今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这其中,陈仓就是陈仓道。当然,那时候,项羽所留楚军,除了因为被刘邦大肆修建损坏的栈道迷惑以外,也是因为陈仓地势险要,忽视大意之下,这才让汉军从这陈仓道内钻了空子。后来蜀汉的诸葛亮,二伐祁山,出散关围陈仓,粮尽而退还汉中,其中也是因为陈仓险要,才让当时占据优势的诸葛亮不得不含恨而归。

    综上种种,可见陈仓城之坚固险要,而在本朝,于关中留有虎牙营、雍营两大野战部队,前者守护西京长安,后者驻扎雍县,距此不远,一旦陈仓遇到危险,两者都可在几个时辰内赶来救援,阻敌于三辅之外。

    坚塞,强兵,陈仓不愧是号称关中西面最后一道屏障,也足可说明,汉代对于三辅之地的看重。这也是真实历史上,韩遂、边章带兵,攻入三辅,天下震动,甚至满朝公卿,大部分人都为此吓的建议放弃凉州,大汉全面收缩兵力守住三辅的原因,实在是连陈仓这样的险要之地都被叛军攻破,不仅可以看出叛军的战力,更能预见到险要不及陈仓的三辅之地,也挡不住叛军兵锋。

    那支凉州来的押解车队也是如此,他们在陈仓城内稍作休整,补充粮食清水后,便不敢耽搁的继续上路。之所以如此,实在是凉州刺史伏泉有令,必须要迅速将车队押解之人,送入雒阳廷尉受审,这押解之人不是别人,正是那主动去伏泉那里,向伏泉进言清君侧的张玄。

    进言一事出了后,伏泉深知此事处理不当,对他的政治危机是致命的,连忙绑缚张玄,派人将其绑缚廷尉,并上奏告知皇帝刘宏前因后果,务必要在第一时间把这事情说清楚,否则,一旦流言四起,以他这个现在掌握重兵的外戚身份,明显不会有好后果的。

    一路之上,张玄倒也没因为伏泉抓他而闹腾,反而一直非常老实,时不时的还和押送兵卒谈天说地,打发路上寂寞。这一定程度上,也更加让那一队汉军大意无比,直接让得他们过了陈仓城,眼见越来越近的京师雒阳,放下了更多的戒备,殊不知这将会是他们的丧钟序曲。

    车队走到一处僻静的山道内时,山道之内,却是有着不一样的寂静,甚至连鸟声都没有,可是一路谈天说地的汉军兵卒却是丝毫不已为意。三辅之地的盗贼一向少有,毕竟,有着拱卫京师雒阳的众任,地方官吏当然不能搪塞应付,而且就是有盗贼,那些盗贼的人数也不会太多。

    对于他们这些凉州精兵而言,真有人想要劫持他们的话,也得掂量下自己的实力才行。否则,最终的结果还不知道谁胜谁负了。

    只是,转瞬之间,当他们面临四处飞舞来的箭矢时,立马便让这一队汉兵惊呆,他们不知道是那一帮人,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弓弩呢?

    一个照面功夫,便有十几人因为被射中要害倒地不起,其他的人也没多好,面对密集不断的箭矢攻击,他们或多或少都受了一点儿小伤。同时,直觉告诉能战斗的汉军兵卒,埋伏在四周的人,绝对不简单,战力一定不是一般抢劫的小毛贼可以比拟的。

    当然,汉军因为突发情况,并没有观察周围情况,如果他们看到纵然是箭矢齐飞,但是被关在槛车中的张玄,竟然在这乱局之中,毫发无损的话,一定就会明白,这伙不知来历的贼人,此番定然是为张玄而来。

    箭矢过后,便从数十穿着游侠衣服的男人,手持短弩和刀剑,冲锋而来,汉军兵卒顾不得其他,当即与其接战。

    近战之下,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