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皇戚 >

第53部分

汉末皇戚-第53部分

小说: 汉末皇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生此来所为何事?”伏泉随后问道。

    关羽先是左右看了一眼,感觉此地人多,便行礼道:“此地人多嘴杂,非说话之地,流川能换一地乎?”

    “善。”伏泉点头道,心中,他越发认定关羽定是出事了。记得史书上就说关羽是亡命奔涿郡,期间投靠刘备,从而走上了“万人敌”之路,而今关羽和他因前事有了情谊,自然其逃到幽州后无须避难涿郡,而是来辽西投靠自己。

    众人随后返回官舍,路上伏泉、关羽、黄忠几人一边走着,一边随意聊着,关母和胡氏跟在关羽身后。

    “长生旬月未见,竟改名乎?”

    “未改,只改了字,以后吾字便是云长。”说完,关羽摆手向关母与胡氏道:“此乃吾母、吾妻,怀中所抱乃吾幼子,名平。”

    伏泉听完,赶紧向关母行礼道:“见过伯母,适才不知伯母身份,未及时行礼,尚请勿怪。吾与关兄年龄相近,甚为投缘,关兄又有恩与吾,来了此地便一家人,勿需担忧它事。”

    关妻胡氏虽不是大族女子,却亦知礼懂礼,见伏泉行礼,赶紧抱着幼子,离开关母身边,避到关羽之后。

    到了官舍里,伏泉安顿好关羽一家,便与关羽进入一间静室,夭儿带着婢女端了酒菜上来,盖俊命奴婢统统撤出院子,又命黄忠于屋外守候,无他命令任何人不得入内。

    关羽等所有人离开这才道:“流川,不敢欺瞒,吾闯了大祸,于家乡杀人也。相信海捕文书已发布天下,若是汝觉得不妥,可速将吾送去郡府,羽绝无二话,只求流川保吾家小性命”

    果然如此……

    伏泉愣神后,随即道:“出了何事?汝且细细道来。”

    关羽随即将韩林痛失爱子后,去解县找他寻仇一事,以及之后他亡命躲逃,改名避祸之事全部和盘道出,期间不断观察伏泉神色,暗中期望伏泉与自己心中所想一致,不是那无情无义之人。好在,一番话语,伏泉神色未露任何异常。

    “解县?老贼?”伏泉听之疑虑重重,嘴中念念有词,未想那番伏击竟有此中内幕,又道:“云长可知道那人姓名?”

    “不知。”关羽回了一句,随后又道:“流川若为难,吾这便离去。”

    “此话何意?比事本由吾起,云长既来投奔于吾,吾断无推出之理,汝且放心,吾必护汝周全。”

    “谢过流川,大恩大德,羽无以为报,唯以后以命抵之。”关羽大喜道,彻底放下心头大石。虽然这事与伏泉有关,但他毕竟打杀了官差与韩家家仆数十人,犯下了滔天大案,以至于他自己惶惶如丧家之犬躲逃,现今伏泉收留之恩无以为报,唯有自己一条命,抵给对方以报恩情。

    “不说其它,云长与吾交厚,来,先干为敬。”说完,伏泉举起耳杯将杯中酒饮尽。

    “好、干……”

    两人酒到杯干,不知不觉喝下近一石,面上皆是疲惫尽显,伏泉患来黄忠,让他扶着关羽去休息,便独自回自己回屋里休息。

    路上,走到院中一角,顿感腹中不适,赶紧俯下身子,张嘴,一股难闻的呕吐之物顿时吐出,连番三次,便觉神清气爽不少。

    突然,思及一事,回到自己屋里,让夭儿取来一些钱财,然后唤来黄忠,令他将钱财分送给见过关羽一家的士卒和门吏。小心无大错,想到若是关羽的海捕文书下发幽州郡县,那些人看到其通缉画像,认出了关羽,心中生出其他心思反而不好了。

    虽然伏泉在柳城只手遮天,权势显赫,但若是他们知晓内情,偏偏有胆子大的为了钱财告发自己,那岂不是顾此失彼?倒不如此时送其财物,以收其心,他们见了钱财自然会猜出关羽不一般,但无论怎样,也只会识趣的收下钱财,当做什么也没发生过。

    然后伏泉又单独去了县尉张直的官舍,将自己意思隐晦告知,这些日子相处,他完全知道这位县尉完全属于不惹事上身的老好人,自己这点面子肯定会给的。这样一来,等到关羽的海捕文书下发也无所谓了,不过很显然关羽之后只能藏于自己府里深居简出。

    只是,任凭伏泉想得如何周全,竟然还是出了岔子,而这岔子,竟然还是以前被自己坑的人找的事情,倒是让他苦笑,这就是一报还一报吗?

    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今年也不知是因为大旱的缘故,秋天早来了,但却一直不冷,直到十月才渐渐转凉。

    吻了吻正眯着眼睛如懒散猫儿一样的夭儿,不再留恋被下那诱人的风光,伏泉便穿着襜褕出了屋子,打一套五禽戏。

    院中空气清凉,浸人肺腑,前院鸡鸣,已是东方欲白。

    简单吃了饭食,便去官署。刚刚将今日的政务查阅完毕,县中小吏来报,督邮苏不韦派人报信,其已在城外三十里。

    伏泉一怔,脸上苦笑,未想这位清正严苛的郡吏竟连自己这个故主后辈都不客气,照样要玩突击检查。

    苏不韦,这个名字伏泉很是熟悉,甚至于其能来幽州,也是有伏泉一力促成之故。当年,若非他向皇后宋氏建议,用苏不韦报父仇一事转移宋酆兵败,在朝中的注意力,他也不会流放辽东。以至于后来刘宏大赦天下,他因孝名被宋酆赏识,征辟入府,随宋酆击退鲜卑后,因功被举荐入辽西为郡吏。

    来于辽西日久,伏泉对于辽西形势了解颇深,可以说郡内官吏最怕的不是太守赵苞,反而是这个督邮苏不韦,因为他秉公执法,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郡吏犯法其必治罪。若是这也就得了,大家在自己任职地做事收敛便好,出事不传出去一切安好,可是偏偏这个苏不韦竟然喜欢搞突击检查,令你防不胜防,伏泉这次便是如此。

    只是,人来了,自己有办法不让他进城吗?

    好在,自己一不贪污受贿,二不欺男霸女,应该无事。

第一百零三章 不屈苏氏() 
柳城县外,十余骑正骑马而来,他们皆郡中吏役衣服,风尘仆仆。当先一人年近三旬,面目刚毅,目光锐利,留有一抹短须,因上位经年以来,严苛律法,身上不自然的透露出一股生人勿近的凌厉,他就是苏不韦。

    前方柳城城郭渐近,苏不韦脸色有异,这位新任的柳城县令可不好相处,背后势力极大,特别又与宋车骑牵连甚深,只是这又如何?其若是犯了法,为害一方,自己也饶不了他,希望他对得起传“治瘟郎”之名,否则别怪他大义灭亲。

    马蹄急停在柳城官署前,只见柳城大小官吏已经于官署前等候多时,苏不韦当即下马,随后楫手道:“不韦何德何能,能令柳城诸君皆来迎候?”

    众人未动,只有伏泉上前行礼道:“见过苏督邮,下官柳城令,督邮美名郡县皆知,吾等前来恭迎实属应该。”

    “伏县令说笑耳,不韦区区一郡吏,何有美名可言?倒是恶名,应该不少。”

    呃……众人皆是一愣,不知何言,就连伏泉自己也是无话可说,暗道这位督邮真是不近人情,难怪郡内诸县皆畏其如虎,在他看来,若非太守赵苞一力支持,恐怕像苏不韦这样的督邮早就出事了。

    “苏督邮,请。”

    “伏县令客套了,莫需如此。”

    苏不韦应了一句,便率先入府,嘴上客套,可动作却是一点也不含糊,柳城县吏一众人等面面相觑,显然对其好感不多。

    这是田猛走到伏泉身边道:“这苏不韦实在可恶,竟连故主后辈都假以颜色,明府吾等如何应付?”

    “是也,苏不韦此人太不知礼。”

    “故主后辈,怎能不敬颜色?”

    ……

    当是时,身后一众柳城县县吏皆起哄道,纷纷为苏不韦不礼待伏泉而不屈。

    伏泉摇头苦笑道:“算了,苏氏历代之人皆是如此,若无此脾气秉性,平陵苏氏还能世为望族乎?”

    众人听后尽皆默然,是了,若其真的近人情,还能是平陵苏氏的后人?只能跟着伏泉一起入官署,官邸已经准备好了接待酒宴。

    扶风平陵苏氏自远祖苏建发迹,为西汉武帝时右将军,受封平陵侯后,可谓是世代皆出不屈名臣,著名的“苏武放羊”中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的苏武便是苏建之子,后来更出了一个“性强切而持毁誉”的苏纯。而至苏不韦这几代,其叔祖苏章为刺史时,其有好友时为清河太守,却在任上贪污受贿,苏章审理此案,先是请那太守吃饭,直言两人只有私交无它事,结果第二天就把那位太守老友法办,可谓是不近人情、大公无私到了极点,后来明朝诗人所写“独有苏章遗轨在,二天未许戴私恩”,便是为了歌颂苏章。

    到了苏不韦之父苏谦,时为督邮,查办当时贪污受贿、横行不法的美阳令李暠,判撤职、“输左校”,根本毫不顾忌李暠背景。而李暠乃是中常侍具瑗门生,具瑗可是扳倒大外戚“跋扈将军”梁冀的“五侯”之一,十足的大宦官,比之后来的“十常侍”有过之而无不及,怎会容忍苏谦如此胡来?

    风头一过,便升李暠为司隶校尉,而李暠时刻怀恨在心,终于等到苏谦退职来京师,便令人以“免罢之官,不得皇帝征召严禁擅自入京师”为由将其下狱。最后李暠将其活活拷打至死,之后仍不解恨,又对他尸体用刑以报夙仇,

    这才有了苏不韦十八岁弃官“征诣公车”,放弃大好前途,瘗而不葬,将父浅埋,藏老母于深山,招募死士,改名数年,匿于草料仓库中,凿地道直达李暠寝室,灭李暠妻子,留字“杀人者苏不韦”,后又掘暠父冢,断取其头,标之于市,将时为九卿之一的大司农李暠活活气得呕血而死,终报父仇。

    这样的一个人会因为伏泉是故主后人就对他加以颜色吗?

    很明显,不可能。

    官邸里的酒宴上,众人各有心事,但面上皆是笑意不断,一副开怀畅饮的样子,好不热闹。伏泉与苏不韦两人喝得最多,两人一个是柳城大佬,一个是辽西上官,当然成为在场众人的主攻对象,两人也不得推脱,皆是来者不惧,一圈下来都已喝了近一石,场上众人皆是一醉方休,关系友善,让伏泉不得不感慨,后世交际盛行的酒文化能流传下来并非不无道理。

    酒宴告了,喝得酩酊大醉的两人都被官府女仆送入官舍休息,至夜里伏泉才悠悠转醒,出门观望,发现此时已是夜色弥漫。

    屋外,有官舍的婢女走过,与伏泉行礼。

    伏泉颔首,思及一事,问道:“苏督邮如何?”

    “午后睡下,先前已经醒了,小婢适才走过,却见苏督邮正手捧竹简看书。”那婢女脆生生道。

    “吾知了,汝去吧。”伏泉点头道。

    “诺。”

    等婢女走后,伏泉回道屋里,换了一身新袍,原来的袍服已是一身酒气,无法见人。取来柜中离京时宋酆所给书信,便往官舍中苏不韦的馆舍走去,此时见面无外人,正好是私下见面的好时候,不用避嫌。

    连拐几个院子,便见一幽静小院,昏黄灯火燃着,透着一股静谧。屋内屏风后,苏不韦正手捧竹简,细细看着,伏泉望之,却是一部《汉律》,不由心中暗道,这苏家果然是遗传的遵纪守法,时刻不忘看法律书籍。

    “流川见过苏兄。”伏泉走进屋里行礼道。

    苏不韦放下竹简,笑道:“本是同乡,何需客套。”随即请伏泉入座,他怎能不懂伏泉意思,伏泉不言官名,只言两人辈分,明显是谈私事不谈公事。

    伏泉懂其意思,自己母亲宋氏出自扶风平陵,乃与苏不韦一地,说是同乡倒也不错。他行礼谢过,但并未入座,只是接着道:“前番离京时,大父令吾持书信而来交于苏兄,因去阳乐县时,兄长不在,故一直留于身边。今兄长秉公而来,流川甚是高兴,这信便可就此交予兄长了。”

    说完,伏泉将宋酆所给书信所给书信拿出,交给苏不韦。

    苏不韦点头,笑着接过书信,便打开查看,未做言语。

第一百零四章 正当南下掠汉之时() 
苏不韦取信观后,凝神半响,脸色不变,倒让希望能从其脸上观察到一些情况的伏泉失望不已。

    “汝既是车骑后辈,吾定会照拂,但倘若汝知法犯法,为祸百姓,纵是车骑亲至,吾必大义灭亲。”

    伏泉未想自己送信给苏不韦,竟得了他这么一个回复,真是何苦来哉。这话说了与白说一样,暗道这扶风苏氏真是出了名的倔骨头,但他能奈苏不韦几何?

    和苏不韦告辞后,便苦笑着脸离去,心里暗自盘算自己到任这些时日的为政过程,感觉并无不妥,这才稍安。

    且说苏不韦等伏泉离去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