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黄天鼎立 >

第97部分

三国之黄天鼎立-第97部分

小说: 三国之黄天鼎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他怎么想也想不通张梁为什么突然就给了他这个脸色看,毕竟蔡旭在来这里之前根本就没有接触过张梁,而且当初虽然对方明显也是带着厌恶情绪的,但却也没有现在这样的疏离和审视的感觉。

    “如果说是我的身份暴露了那也不可能啊!一来我根本就没有暴露的可能,二来就算我暴露了,其实也不过就是三种可能而已。”

    “一是我被直接拿下了。”

    “二是我被接待为上宾了。”

    “三是彻底被无视了,大家装着什么也不知道。”

    “然而这三种情况显然都不会让张梁对我的态度发生这样的变化的,难道其中还有什么是我不知道的吗?”一边快步跟上,蔡旭一边在心中默默的想到:“看来回头还得向张宁打探一下才行。”

    “虽然她忠心于张角,但如果不是太大,太重要的事情的话,相信她告诉我张梁为什么会对他发生这种态度变化的。”

    “某家张梁,乃是黄巾军的地公将军,你直接称呼我为二将军即可。”就在蔡旭胡思乱想着的时候,前方带路的张梁突然开口说道。

    此时的他们已经来到了府衙门口了。

    “诺。”闻言的蔡旭正式的应答道。

    说完,张梁直接开始招呼门口的黄巾军士卒去传唤人手了。

    当然这个人手只是指护送张梁的亲兵队伍而已。

    与此同时,应答了一声之后的蔡旭也招呼起了之前被留在门外的等待的几名苍狼卫。

    十几个呼吸之后,在一众四五十人的黄巾军精锐亲兵护卫的拱卫下,张梁带着蔡旭和几名苍狼卫一起朝着外城走去。

    将近五十人的亲兵守卫让蔡旭真正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小心谨慎,什么叫大排场。

    对此蔡旭除了一点点的羡慕外,也就老老实实的跟上去了,同时他也叫了一民狼卫赶快回去传递消息。

    因为直到此时,蔡旭才反应过来,他今天不是要在城内办事,而是要去城外的。

    因为今天是他交接大军的时间,他需要张角交给他三支青壮队伍,每一支三千人左右,这样的队伍,可能是在城内,但也可能是在城外。

    因为黄巾军从一开始就并不是全部都被张角带入了广宗城的,带入城内的只是大部队,但在城外还有两座依仗城墙建立起来的互为犄角的营寨内驻守着更加精锐,实力也更加强大一些的黄巾军士卒。

    对于张角愿意拿自己更加精锐的黄巾军士卒作为给自己的试验品,蔡旭除了感受到张角的大气和信任之外,他也感受到了城外汉军的威胁。

第一百九十九章 董卓(一)() 
此时的卢植虽然已经因为汉帝的旨意而开始准备卸任工作,但他毕竟还没有离开汉军大营,此时汉军之中最高统帅依旧是卢植。

    因此虽然这段时间之内,因为卢植即将卸任的情况和消息,汉军士气动荡,没有再来攻打过了,但战场的事情没有什么是绝对说得准的。

    因此哪怕预计的再好,但只要是基于人心儿做出的判断,就都有翻转的可能,因此该小心准备的还得小心准备起来。

    至少不至于大意被杀了。

    “吱呀,吱呀”随着张梁那已经扩展到百人的亲兵队伍以及蔡旭之后召集过来的三十名苍狼一起来到了西城的城门口,厚厚的城门缓缓的打开,发出了重重的噪音。

    “走。”大门才打开一条仅供一匹马同行的缝隙之后,没有得到城门上方瞭望手的警示的张梁就一马当先的带着众人快速冲了出去。

    “哒哒哒……”战马奔腾声,士卒奔跑声,一时间还真是闹出了不少的动静。

    不过这点动静虽然不小但对于军队的行军来说还是十分轻微的了,毕竟人数就那么一点。

    半刻钟之中,一行人就有惊无险的来到了西门之外的那座依靠城墙建立起来的营盘之外。

    因为身份的关系,有幸被分配到一匹战马的蔡旭听着木制营寨大门“吱呀吱呀”的洞口声,回头看了看远处的那几名尾随追踪的汉军斥候士卒微微松了一口气。

    身边感觉到了蔡旭动作的张梁,也许是觉得如果不让蔡旭安心一些,肯定是会影响到他做事的。

    因此在蔡旭丝毫没有预料的情况下,张梁突然开口说道:“卢植自从接到了汉帝的任免旨意之后,虽然依旧是对面汉军的最高统帅,但那只是因为接任者还没有来而已。”

    “因此虽然他还没有离开,但现在的他也只有紧急处理军务的权利,其他情况下,其手中的权利已经被手下的副将等主要将校给分担去了。”

    “因此你注意一下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太过担心什么?”

    “在新来的接任者抵达之前,汉军都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动作的,否则就是违背了中央皇帝的命令和旨意,就算立功了那也是要被算账的。”

    “甚至搞不好还会因此而没命,因此只要不是天大的机会,不会有人愿意冒这个风险的!”

    “无错即是功吗?”蔡旭点了点头说道。这种中庸或者是不犯错的思想蔡旭虽然自己没有什么大的体会,但他却也知道这种情况,基本上各行各业,不管是干什么的,差不多大多数人都有这种惰性的思维想法。

    不能说就是错的,但至少此时听完张梁的解释之后,蔡旭也就算是放心了。

    ”至少董卓过来接任之前,汉军不会有什么大的动作的了。”想到董卓这个即将要对上的敌手,蔡旭心中有些期待也有些紧张了几分。

    董卓,字仲颖,凉州陇西临洮人,出生的家庭也不是什么显赫的人家,不过是凉州边地的地主豪强罢了。

    虽然比普通百姓强,也算是世家豪强之列的末等了,但可惜在屹立了几百年的大汉朝之中,这样的人百万可能不一定有,但几十万却是真心不算什么。

    不管别人怎么看,甚至连蔡旭自己曾经的记忆之中,在上一世,那相似的记忆时代之中,这都是一个被极度恶化的人。

    然而蔡旭更加清楚历史从始至终都是由胜利者在书写的,别说是真正的混蛋恶棍了,只要和历史猪脚为敌,就算是英雄也必须变成狗熊,稍微好一点的也只能是被遗忘在历史角落里不为任何人所知。

    更别说董卓这家伙九成九也算不上是什么好人,这样的人还被打败了,不黑他,黑谁。

    因此自从亲自见识过刘备三兄弟以及那刘焉之后,蔡旭就不再相信自己记忆之中对这些人物的认知和见解了,如今的他唯一还能相信一点的就只有大事件的发生了。

    对这些有时候让蔡旭自己都有些迷惑的分不清的历史人物,蔡旭只能是通过如今这个时代的情报和消息,以及他们干过的那些大事来判断这个人的性情到底如何。

    而如果是抛开那些其他人的判断和言语的好恶,只看具体事实的话,董卓其实是一个非常强力的人物。

    上辈子曾经蔡旭为了尝试当一个作家而去查阅了一点点那个世界的历史资料,虽然那玩意只能是个参考,但当时的蔡旭觉得至少常识也该知道一下吧!不然写错了也不好看。

    而董卓作为前世任何一部三国小说之中,前期的绝对大反派都是一个不能绕开的坎。

    因此当时的蔡旭就去稍微的查看了一下董卓的资料,同样的因为早就知道了董卓的这号人物,蔡旭早在接触到冀州黄巾军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意识的派人去查看了董卓的情况。

    不同意未来很多强力的人物,都还处于茫茫人海之中,根本都海没有出头发迹,其流传的情报消息也只是在小范围内流传。

    作为前期大反派,如今的董卓和张角一样,那怕他们海没有达到自己的人生巅峰,但其声名却也早已经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名传天下了。

    因此虽然黄巾之乱爆发了,消息传递缓慢,但在蔡旭费力费心下,他还是得到了董卓在大官面上的基本情报。

    和蔡旭曾经的记忆之中的情报有那么一点的出入,不过总体来说是基本一致。

    董卓乃是边地地主豪强的良家子出生的子弟这点没有差错。

    同样的,这个世界的董卓也是从延熹十年、永康元年(167年),董卓担任羽林郎,统管元郡羽林卫之后才算是正式开始了他那绝对称的上“彪悍”两个字的官场生涯。

    第一次官职升迁同样也是因为在凉州对姜族作战勇猛突出,而被升为了军中郎中。

    这点情报之中记得还算是比较清楚而肯定的一点,之后的其他的一些东西就和蔡旭记忆之中有些不同了。

第二百章 董卓(二)() 
当然因为这些都是董卓早期的一些发迹经历了,再加上时间过久的关系,官面上收集的情报本身也不大全面,蔡旭也就放过去了,反正早期的事情对蔡旭来说其实也不大重要的。【。aiyoushenm】

    总之那就是一个,董卓在随后二十年内凭借着多年在边地南征北战下立下的功劳而后升迁的大致过程。

    没错,就是升迁。要知道虽然大汉时代,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是首推军功的,那怕是到了后汉时代,大汉朝迁都洛阳,开始重用关东世家,并同时开始打压关西将门世家开始,这点也也一直都没有改变过。

    但是问题的重点在于规则上,习俗上虽然没有改,但人变了了啊!

    曾经以军功体系崛起,的关西军功世家的没落,本身就是对军功制度的最大打击。

    因此在后汉时代,立了军功是要封赏的,但这么个封赏其中可就有些讲究了,同样的,战功难道就是某个人一个人的功劳吗?

    不可能的!除了上官和同僚需要分配,手下的将校需要安抚外,其他的人也是要来打秋风的。

    最主要的就是关东的世家豪强了。

    大汉首重军功,因此在这个如今儒学血性还没有褪去的时代,就算是要当文官,那如果有军功在身的话,也必然会更有前途一些。

    因此虽然嫡系子弟为了保持其能力,这些世家贵族也不会在他们身上做什么手段,免得他们的下一代掌舵人长歪了。

    但一个大家族不可能人人都培养的,因此旁支什么的,如果有点上进心的话,也不可能不帮把手吧!

    如此,怎么帮,难道每次都动用自己家族积攒下来的人情关系吗?不可能的,因此只能是走正规途径帮他们!

    可同样的正规途径要是他们能行的话,那还用帮吗?因此只能是在规则的允许下,去别人那里蹭军功了,相当于欠了别人一点人情的意思。

    因此在如今的后汉时代,背后没有站人的普通将领,立下战功之后,一般都会被剥削掉大半的,这点他们自己也清楚,不过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罢了!

    毕竟付出一点点时间榜上一个大族的关系,对他们这些没有根基的人来说未来的路其实是会更好一些的。

    因此军功将领的升迁因为大量世家的关系,以及汉庭对武将派系力量的集体打压而变得十分困难。

    然而就是在这种严苛的环境之下,董卓却是那么出人预料的十分顺利的从一届土豪良家子先后又被升迁为广武令、郡守北部都尉等官职等等,一直到最后一个直到现在还在胜任的大汉九州之一的并州刺史才算是达到了他人生第一次的职场巅峰。

    期间有没有波折和困难蔡旭不知道,但至少大的问题是没有出现的,董卓的官位那也是一直都在前进着的。

    而以董卓的出身来说,能靠着自己的努力在接近二十年的时间内从一届寒门子弟到担任并州刺史的完美逆袭。

    他完全可算得上是这个时代寒门子弟中最好的成功榜样,没有之一。

    如果换成是蔡旭上辈子的时代,那董卓就相当于是从一个普通的小富之家出生,而后靠着自己的努力拼搏,花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一路直上的爬到了封疆大吏的省会级别的大佬上了。

    那怕是偏远地区的大佬,那也是大佬啊!而且恰恰是因为偏远的不稳定,董卓这个大佬那可是一直都直接掌握着强大武力的大佬。

    更别说是之后的事情了,也就是换成了封建社会,将血统姓氏当作了大义和一切,要是换成蔡旭上辈子的共和时代,董卓这种有能力有手腕的人,那怕没有天大的机遇在,他也必然是能爬上那个至高无上的领导位置的。

    毕竟才四十多岁的他还有二十年可以奋斗。

    “不过虽然董卓够彪悍,但架不住他马上就要遇上一个比他更加彪悍的人物了,就算是让他磕死了张角,完成了卢植都没有完成的大事也没有用,出生凉州武夫的他早就被关东世家给视为眼中钉了。”

    “之前只是没有机会加上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