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如此多娇 >

第100部分

大唐如此多娇-第100部分

小说: 大唐如此多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到书房中,楚王长长喘口气,向杨钺道:“六郎,今日多亏你了,不然,为兄差点酿成大祸!”

    旁边,蜀王听闻杨钺言语,亦意识到问题严重性,急忙起身,向楚王与杨钺告辞,道:“六哥,这次,臣弟欠你一个人情,告辞!”

    。。。。。。。。。。

    杨钺与楚王商议时,朝堂中,发生一件要事。

    齐王杨铭上书参梁州刺史韦长空贪污舞弊,担任梁州刺史时,抢占民女,搜刮民脂民膏。

    不禁证据确凿,与奏折同时寄给皇上的,还有凉州城百姓的万名书。

    万名书中,言语灼灼,要求严惩韦长空,并且隐晦指出,支持皇上变革,驱赶佞臣,一扫朝堂阴霾。

    (本章完)

第202章 激流涌动() 
长安城,风起云涌,各方力量博弈,通过暗卫汇报,杨明坤有所了解。

    心似明镜,变革尚未推行,支持者与反对者,亦兵不血刃,在暗中争斗。

    为此,杨明坤喜闻乐见,虽说长安发生流血事情,却能够在博弈中,了解军门世家力量究竟有多大,也能够了解民意,一旦推行变革,有多少拥护者。

    数日来,长安城百姓,文人士子纷纷上书,商贾亦通过四海商会,大唐中较有实力的商会,上书要求实施变革。

    杨明坤看到民心所向,意识到朝堂变革,该顺应民意推行了。

    不过,他需要合适契机,顺理成章,推行变革之事。

    此刻,齐王寄上的折子,让杨明坤有了突破口,毫不犹豫召集齐王入宫。

    越过刑部,京兆伊,吩咐齐王调遣神武卫,包围韦长空府邸,把韦长空丢进天牢,韦氏族人要么下狱,要么扣留。

    杨明坤晓得,推行变革需要契机,将韦长空下狱,恰好为他下制造这个契机。

    杀鸡儆猴,震慑军门世家。

    齐王抓捕韦长空后,秘密前往燕王府,与杨钺商议。

    掌握韦长空,贪污舞弊,霸占民女证据后,实施抓捕之事,杨钺本该亲自施行。

    然而,为避免在朝堂树敌过多,被朝堂某些官员弹劾故意报复,唯有退而求其次,让朝堂主张较为中立的齐王参与。

    齐王与杨钺在燕王府短暂谋面,决议顺藤摸瓜,争取掌握更多军门世家徇私枉法证据,确保变革顺利推行。

    风呼呼,雨淋淋,雷阵阵。

    已经风起云涌的长安城,在齐王抓捕韦长空后,长安城天空更是乌云密布,好像一场暴风雨马上开始。

    朝堂中,不少官员清楚,韦长空进京复命,尚未被重新任命,数日来,连续奔走吏部,户部,东宫,希望前去江南杭州担任刺史。

    岂料,尚未被重新任命,直接被齐王带领神武军越过刑部抓捕,暂时尚未道明合理解释。

    一时间,长安城,万物静默,表面各方臣服,暗中,却激流涌动,时局越发紧张。

    军门世家官员互相奔走,合纵连横,纷纷结盟,力争保全手中利益。

    在是否变革这个节骨眼上,皇上突然抓捕韦长空,是否有所暗示,或欲杀鸡儆猴,各方百思不得其解。

    若韦长空是普通官员也罢,偏偏韦长空为关中四姓韦家家主族弟,在韦家中地位极高。

    数百年来,关中四姓,五姓七望,及四大军门,互相联姻,利益环绕,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今日皇上抓住韦长空,似欲在军门世家中,镶嵌一颗钉子,入肉刺骨。

    长安军门世家得到消息后,已经暗中商议起来。

    五姓七望,关中四姓,及贺氏官员,纷纷前往宇文府,欲向宇文石求教,却被告知宇文石抱恙,闭门不出。

    此刻,火烧眉毛,宇文石明知皇上意图,却不敢挺身而出,也不愿挺身而出。

    对宇文家而言,坐山观虎斗,静观其变,谋定而后动,唯有如此。

    无奈中,百官唯有前往东宫,请求太子杨泓。

    然而,太子对韦长空被抓之事,完全蒙在鼓里,若非贺恒瑞提及,太子亦不了解详情。

    不过,太子很快意识到韦长空会带来多大问题,稳住群臣,留下亲信贺恒瑞,李闽皓,前往书房中商议。

    书房大门紧闭,侍卫看守,严禁外人靠近。

    端坐软榻中,太子沉思稍许,道:“左仆射,尚书大人,韦长空被抓,虽在预料之外,亦在情理之中。

    昨日,他欲向本王送上重礼,欲谋取任杭州刺史,不过被本王拒绝。”

    “不错,韦长空也找过下官,便为杭州刺史之事!”吏部尚书李闽皓道。

    “杭州刺史,是个肥缺啊!”左仆射贺恒瑞感叹道。渐渐愁眉不解,询问道:“不过,不可轻视,四殿下与六殿下走得很近,四殿下上书,亲手抓捕韦长空,会不会意味六殿下,向殿下你宣战了?”

    贺恒瑞,李闽皓,皆为朝中老臣,宦海沉浮数十载,有灵敏的政治嗅觉,朝堂中,有任何风吹草动,便可嗅出其中味道。

    闻声,太子端起书案上茶杯,却不饮茶,反而沉思起来,在整理近日长安发生之事。

    不久,低声道:“假若本王猜测不错,韦长空被抓,多半受六郎暗中指使。数日前,东宫中,有太监外出,恰好偶遇六郎手下的萧云,常逢春出南门,估计去了梁州。

    不然,依照四郎置身朝堂外的性格,怎么可能会插手此事?”

    “殿下,四皇子,五皇子,从前与六皇子并不亲近,为何六皇子回长安,两人到与六皇子亲近了!”李闽皓道。

    然而,贺恒瑞摆摆手,道:“李大人,暂且不谈此事,老夫在担心,韦长空被抓之事,是否与皇上欲推行变革有关。”

    “肯定有关,依照父皇性格,抓捕韦长空,多半有杀鸡儆猴,从而减少推行变革时的阻力。”太子斩钉截铁道,不曾料到事情会变得这么麻烦,道:“左仆射,李大人,你们亦无需担心,明日大朝中,我等齐心协力,阐述变革危害,六郎在朝堂中独木难支,变革未必会顺利推行。”

    “太子放心,大家会齐心协力!”贺恒瑞,李闽皓道。

    这时,太子神情变得严肃起来,放下手中茶杯,紧紧攥着拳头,道:“六郎持才傲物,仗着父皇隆恩,向本王发难,此事没完。

    李尚书,你马上前往楚王府,把这份折子交给楚王。”

    说着,太子拿起书案中折子,交给李闽皓。

    李闽皓欲辞行时,书房门口传来叩门声,太子三人目光不禁望过去,太子压低声音询问:“何人?”

    “殿下,小的小安子!”门外太监回应。

    “进来!”

    书房门轻轻被推开,一名年轻太监走进来,向太子行礼后,道:“殿下,御书房那边传来消息,齐王抓捕韦长空时,在他书房中,搜出一分密件,似乎罗列许多东西,目前,已交给皇上!”

    (本章完)

第203章 人人自危() 
“究竟何物,记载什么?”太子急问。

    假若某些不可告人秘密,被皇上得知,事情会很难办。

    “殿下,小的不清楚,我们的人,距离皇上太远,未曾听清楚皇上与齐王对话!”小安子不安的汇报。

    太子闻声,长长喘口气,吩咐:“派人密切监视燕王,齐王!”言罢,抬手示意小安子退下。此时,太子面孔中苍白,望向贺恒瑞与李闽皓,神情亦不是很好。

    一时,太子不禁意识到什么,询问:“左仆射,李尚书,你们是否收受韦长空重礼?”

    “殿下,微臣亦不曾料到,韦长空这厮……”吏部尚书李闽皓神态惊慌,单单昨日,他便收受韦长空价值数千金的珠宝,答应在朝堂帮韦长空谋取杭州刺史职位。

    贺恒瑞不语,从复杂表情中,可证明也收受韦长空重礼。

    太子暗怒,却不好发作。自己人不争气,又被齐王抓住把柄。

    不禁把浑身怒气,全部转移在杨钺头上。

    杨钺卑鄙,为推行变革,暗中把群臣心照不宣的事儿,暴露在阳光下,难道不怕把天捅出篓子吗?

    今日,他冒然与军门世家为敌,怕要在朝堂中,引起轩然大波。

    这时,李闽皓不无担心的道:“殿下,左仆射,皇上掌握我等收受重礼证据,会不会杀鸡儆猴,在朝堂立威,把五姓七望,关中四姓,及军门势力,全部清除朝堂,减少变革阻力!”

    外人不清楚什么名单,李闽皓不会不清楚,多半为韦长空多年来行贿名单,毕竟,他手中也有。

    此刻,皇上掌握这种名单,估计会像拔萝卜似得,拔出大坑来,牵扯出许多利益团体。

    闻声,太子不语,陷入沉思,贺恒瑞亦有点担心,却言语道:“李大人,事情应该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假若皇上准备铲除一拨人,又掌握名单,此刻,怕已经派人在长安城中,大肆进行抓捕!”

    话虽如此,贺恒瑞依然担心,变革之前,这场博弈中,太子与杨钺谁占据主动性,在将来均会得到皇上信任、

    此刻,皇上掌握韦长空撰写的密信,太子已经落得下风。

    更重要,在掌握证据的情况下,皇上不曾采取措施,究竟何意,贺恒瑞不解,内心反而越发担心起来。

    唯有自我安慰,也在安慰太子与李闽皓,道:“殿下,李大人,我等暂时沉住气,待明日大朝,静观其变,假若六殿下强势,成功游说皇上。皇上欲立威,万不得已中,唯有放弃某些官职,让利六殿下。待推行变革后,再寻找机会,绊倒六殿下。”

    “似乎唯有如此!”李闽皓神情苦闷,有气无力的道。

    然而,太子却依然不放过杨钺,向李闽皓提醒道:“李大人,务必前往楚王府,把书信交给楚王。”

    “殿下放心!”

    漫漫长夜,万籁静默。

    长安城中,许多官员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子时末更衣梳洗,卯时准时抵达皇宫。

    近期朝堂发生众多事情,又恰逢月中大朝,皇上钦点名额,卯时入朝官员众多。

    伴随皇宫清脆钟声中,百官入朝。

    伴随御前太监高亨宣读声,杨明坤自东边纱幔后方,缓缓走出,在百官瞩目中,坐在龙椅上面。

    高亨甩着拂尘,语音饱满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语落,意味月中大朝,拉开序幕!

    此刻,韦氏家主,韦长空哥哥,中书舍人韦长丰抱着朝笏,匆匆站出,语气恭敬,道:“皇上,齐王率神武军抓捕族弟,不曾明解,道明罪行,微臣替臣弟求情,望皇上依法处置。”

    “哼,依法处置,朕给你依法处置!”闻声,杨明坤手掌猛地趴在龙案上,喝道:“齐王,站出来,给韦大人解释!”

    朝会初始,皇上震怒,引起百官惊慌,纷纷意识到,今日朝会,势必血雨腥风,杀气浓浓。

    贺恒瑞,李闽皓相视一眼,两人面不改色,心中却七上八下,目前来看,皇上似乎更为偏袒六殿下,两人暗自嘀咕

    闻声,大殿左侧,文臣行列中,站在太子身后的齐王,缓缓走出来,抱着朝笏向杨明坤行礼,转身看向韦长丰,道:“中书大人,韦长空担任凉州刺史时,搜刮民脂民膏,抢占民女,引得百姓怨声载道,目前,刑部侍郎前往梁州彻查,但是,韦长空罪行铁证如山,你瞧瞧!”

    言罢,齐王自怀里掏出一份折子,丢给韦长丰。

    韦长丰战战兢兢,站在朝堂中央,打开折子,快速浏览起来,渐渐的,韦长丰神态狼狈,额头冒出冷汗,浑身不自在起来。

    折子中,铁证如山,详细罗列韦长空在梁州所犯累累罪行,每条罪状罗列清楚,连贪污银两多少,都详细罗列。

    更甚者,每条罪行下方,均有受害者手印。

    一时,几乎是铁证如山,不容狡辩。

    “四殿下,这是有人故意诬蔑族弟!”韦长丰不敢承认,假若承认,韦长空必死,韦家亦会受到牵连,火急火燎辩解道。

    “是吗,难道本王在韦府中抄查的银两珠宝,也是诬蔑吗?”齐王朗声道,再次自怀里拿出另一份折子,冷笑:“中书大人,知道你不服,再瞧瞧这个,韦长空不禁搜刮民脂民膏,更贿赂朝堂官员,两罪其一,足以让韦长空被斩首,韦家亦不免受到牵连。”

    此时,韦长丰彻底慌神,双腿无力,浑身好像被抽空,证据确凿,他百口莫辩,无法把韦长空之事,解释清楚。

    唯有把目光转移朝堂官员身上,盼着昔日同僚,站出来,帮他排忧解难,洗清嫌疑。

    然而,朝堂中关中四姓,五姓七望官员人人自危,咒骂韦长空还来不及,岂会引火上身,自寻死路。

    一时,朝堂静默,百官不敢言语。

    龙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