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如此多娇 >

第505部分

大唐如此多娇-第505部分

小说: 大唐如此多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闻人家也愿意!”闻人弦歌表达自己的态度。

    胡东阳,付东海,李长生与郭元友等一众商人,陆陆续续表态。

    “嗯,不错!”

    杨钺点头,对闻人弦歌等人表现非常满意,高声道:“商队携带物品前往西域,闯东洋,南洋,危险万分,但凡家族商队超过千人,可组建五百人的护卫队!

    若沿途遭遇苦难,向唐军求援,朝堂保护大唐所有商人利益。”

    允许商人供养私军,杨钺希望尽可能保护商人利益,最关键,他希望大唐的商人具有冒险,侵略意识。

    (本章完)

第955章 设立书院() 
    尚武!

    具有侵略性,征服欲望。

    这是杨钺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及唐军作战,带给大唐的气质。

    也许,现在陈满仓,郭元友等人不能理解,随着唐军持续作战,朝堂政策潜移默化的渗透。

    他的宏愿迟早实现!

    “近年来,大唐国力增强,朝廷官吏,寻常的佃农,富户功不可没,所有商人同样居功至伟,没有商人互通有无,大唐经济无法壮大。

    所以,年关前,朕会百官商议,彻底废除士农工商制度,从此不再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从明年春闱起,所有商人家族子弟,皆可参加科举,进行文武考试,朝堂择优录取!”

    此事,杨钺深思熟虑过,试探着询问百官态度。

    人无贵贱之人。

    商人中,有不少精明豁达之人,若招募贤才在朝为官,对大唐而言,会带来众多贤才,对他而言,商人效忠,巩固帝位。

    与公与私,百利而无一害。

    “废除士农工商制度?”

    “从此不再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议政堂内,闻人弦歌,陈满仓,李长生,郭元友,付东海闻声,浑身一震,纷纷侧首惊讶的望向杨钺。

    商人不得从政,已经延续千年。

    皇上突然改变沿袭的旧规,着实出乎预料。

    一时间,他们不清楚该如何表达内心欢喜。

    若皇上当真废除旧规矩,对大唐商人而言,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皇上,民女替大唐商人谢过皇上!”

    闻人弦歌首先反应过来,看了眼闻人钰,起身向杨钺躬身行礼。

    闻人钰尚且能担任尚书要职,杨钺定不是一时口快,随意提及。

    闻人家在朝堂为官,虽然没有给家族带来直接好处,但他在朝廷做官,给闻人家带来崇高的名誉,声望。

    这是闻人家不管多努力,赚取多少金银,也换不来的好处。

    何况,商人家族价值不菲,能供养家族的学子,从前不能参加科举,武举,不能在朝堂做官。

    如今,皇上突然向商人家族开放科举制,单单闻人家便有七八人有资格参加科举了。

    陈满仓望了眼闻人钰,又看向闻人弦歌,即刻猜出对方何意。

    “谢皇上厚爱,小人愿捐献百万纹银,支持大唐各地贫困学子,前来长安求学,另外,小人愿意建立学院,召集名师大贤,为长安贫苦学子传道受业!”

    此刻,陈满仓自家只会斗蟋蟀,遛狗的儿子,恨不得回家抽死对方。

    从前不能参加科举,他对儿子没有太在意,如今,可参加科举,若陈家不能出现个状元,探花,什么的,迟早被几大家族超越。

    向朝堂捐献纹银,修建学院,既能博得皇上好感,为陈家迎来声誉,再者潜移默化中,他希望自己儿子把心思放在读书上。

    退一步讲,即使家族不能有人为官,若培养出官吏来,家族同样受益。

    “皇上,小人也愿意捐献百万纹银,助大唐贫苦学子求学!”

    李长生想法与陈满仓不同,他清楚皇上破旧习俗,商人有资格为官,肯定引起文官的震撼,处理不慎,容易让皇上处境变得艰难。

    一时,十余名商人纷纷捐献纹银,尽管各怀心思,但仍发自内心感激杨钺。

    “甚好,甚好!”

    杨钺满意的点点头,朗声道:“唐军东征西讨,大唐疆域不断扩张,所需贤良倍增,建设学院之事,早该提上议程,今后,太学可招收所有学子,不设门槛!

    另外,在淮南道设岳麓书院,在江南西道设白鹿书院,在都畿道设嵩阳书院,在江南东道设雎阳书院,在蜀地设武侯书院,在沈城设丹阳书院。

    英雄不问出处,招募贤才同样不问出身,招募儒生,武人,各类能工巧匠,此六家书院与太学并称,为大唐培养贤能。”

    设立书院!

    皇上一口气设立六家书院,把太学与国子监分开,此举实为震撼。

    此举成功后,大唐怕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皇上英明,小人返回蜀地,定然设立私塾,为朝廷培养贤良!”

    郭元友向杨钺行礼,从前他没有资格接触杨钺,如今了解杨钺举措后,对杨钺佩服的五体投地。

    “小人也愿尽绵薄之力!”一名来自江南的商人说。

    杨钺走向殿中央,眼眸扫过所有人,慷锵有力的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唐强大,离不开任何人,朕期待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开辟前所未有的盛世。”

    “遵命!”

    闻人弦歌,陈满仓,郭元友等人纷纷起身,向杨钺行礼。

    如此贤明的皇帝,大唐何愁不兴旺发达。

    一行人交头接耳中退出议政堂,兴高采烈的离去。

    这时,留下来的闻人钰,躬身行礼,面容忧愁的询问:“皇上,突然设立六家书院,国库花销不小,况且国力充盈时,能够支持书院花销,若国力衰落,书院怕受到影响。”

    “无妨!”

    “若国力衰落,不还有各地商人吗?”杨钺信心满满的道:“何况,若各处书院培养出贤良,自然有人会为书院发展考虑。这事儿,你我不该操心,倒是你,今后一两年内,各处大兴土木,你身为户部尚书会非常忙碌,最近辛苦些。”

    “谢皇上体谅!”闻人钰点头。

    他支持让商人家族子弟参加科举,也支持建立书院,如此一来,会对大唐官场,军队,各类作坊带来巨大好处。

    闻人弦歌,陈满仓一行离开皇宫,不久,宫中发生的事儿,在长安商人,儒生内流传起来。

    起初,长安商人全在打探朝堂开放矿业之事,岂料,突然得知朝堂允许商家子弟参与科举,朝堂在各处建立商业街,开发新的商业产品,允许商人建立私塾!

    一时,早忽略矿业之事!

    新皇登基以来,尤其善待商人,儒生,今允许商人子弟允许参加科举,设立私塾,商人与儒生联系越发紧密。

    千年习俗的改变,令人为之一振。

    几日内,消息陆续从长安传向洛阳,蜀地,东北,江南,各地贫苦儒生,与商人家族为之一振,心头满是憧憬。

    (本章完)

第956章 西线捷报() 
    

    2yt此后数日,朝廷陆续颁布新政

    按诏书中颁布,在都畿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等地建立书院,允许大家族修建私塾

    在推行商业变革同时,颁布非常详尽的商业法规,加快发展各道经济

    杨钺在议政堂与闻人弦歌,陈满仓等商人讨论之事,陆续进行

    工部召集工匠,分别在长安,蜀地,碎叶城大兴土木,修建商业街

    同时,按诏书命令,在洛阳修建造纸作坊,在江南好几处城池内,修建制糖作坊,在河北道南部,关内道南部,修建炼油坊

    几乎半月时间内,朝堂内均有新的诏令颁布,涉及商业,文化方方面面

    大唐各道大兴土木,官吏,商人,长工逐渐忙碌

    各地商业气息浓厚,目光长远的商人,小贩,已经提前收购菜籽,甘蔗种子,准备来年出售

    家族坐拥良田的富户,已经提前准备,准备春耕时,播种更具经济价值的农作物

    百姓未雨绸缪时,杨钺同样非常忙碌

    处理政务之余,与工部官吏,闻人家派来的匠人,在长安几处作坊内试验炼油,制糖的方法

    制糖,炼油成功与否,关乎大唐两种巨大的产业,杨钺不敢松懈

    初秋到冬末,无数次夜以继日的试探,采取各类不同的方法,年关前,炼油,制糖技术取得突破性进步

    杨钺派遣户部官吏,与长安,洛阳,江南的商人,修建作坊,各司其职,共同经商

    岁末时,西陲前线传回消息

    蜀王秘密抵达前线,亲自检阅三军,了解前线战事后,推翻阎岳枫,张玄衡,韦季彦,郭骁骑等将领步步为营的作战方式

    采取孤军千里跃进,迂回作战的方式,命令阎岳枫,郭骁骑带领虎骑营,飞骑军留守吐谷浑北方,牵制吐谷浑,吐蕃的精锐

    蜀王,韦季彦,张玄衡,亲自率军昼伏夜出,穿梭在密林,山谷中,挺进千里,绕道吐谷浑后方,奇袭吐蕃营盘,斩断对吐谷浑的支持

    此举,令吐谷浑彻底失去吐蕃的援助,猝不提防中,腹地防御全线崩溃

    同时,突袭吐蕃军营,令吐蕃退守百里,转守为攻

    趁吐蕃龟缩,蜀王,韦季彦,张玄衡,阎岳枫,郭骁骑南北夹击,突厥铁骑在旁辅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吐谷浑,提前把战线推向吐蕃境内

    攫取丰富的金银,钱粮后,与突厥的右贤王,右谷蠡王,领军闯进吐蕃境内

    杨钺收到捷报时,又惊又喜

    难怪数月来,前线没有传回半点消息,却是蜀王神不知,鬼不觉的秘密部署

    相隔数月,竟然做出如此冒险,又让人震惊之事

    如今,唐军彻底占领吐谷浑,与突厥兵临吐蕃境内,提前完成部署

    今后,将可直接对吐蕃作战了!

    吐蕃在北方作战失利,抽调大量精锐前往抵抗,贺恒瑞,岳世忠等人,带领精锐,在西川趁机挺进,也闯进吐蕃境内

    西线战事,出乎预料的顺利

    议政堂内,中书令,左右仆射,六部尚书,望向正在阅览捷报的杨钺,众人暗暗惊诧

    蜀王不是前往南方视察吗,为何突然显身西陲前线

    此事皇上做的隐秘啊,若非前线送回捷报,他们竟然不清楚蜀王踪迹

    不过,蜀王前往西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重创吐蕃,兼并吐谷浑,赫赫军功令百官钦佩

    一时,不清楚该说什么?

    “皇上,蜀王骁勇,带领军队迅速占领吐谷浑,与突厥带兵闯进吐蕃境内,来年开春免不了一场恶战,微臣建议尽快向河西调集粮草,军械,为来年开春的战事做准备“

    卧龙生清楚当今皇上非常有主张,很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正通过自身努力带领大唐走向强大

    “是啊,皇上,捷报中汇报,此战突厥右贤王,右谷蠡王在北方,与阎将军,郭将军配合,狠狠杀了吐蕃人的威风,西线的战事该速战速决!“中书令高孝云汇报

    吐蕃乃大唐在西线的劲敌,铲除吐谷浑,等于斩去吐蕃一臂,突厥两支劲旅左右配合,高孝云对西线战役信心满满

    “高大人,粮食,军械问题,大人无需操心,皇上已经借助与萨珊经商的名义,秘密向河西运送大量物资,粮食,军械问题,绝不影响西线战役!“

    闻人钰躬身作揖,嘴角带着笑意,向高孝云解释

    若非西线战役还在紧要关头,仍然需借助突厥铁骑,不然,这次把征讨突厥的物资,军械运向河西道,河东道,陇右道,提前秘密部署,可做到满山过海,无人知晓

    高孝云闻声,神情错愕的望向杨钺,他身为中书令,掌管六部事务,却不清楚此事,看来皇上对吐蕃势在必得

    “近来,大唐,突厥,萨珊来往密切,长安城内已经出现不少西方的商品,明年各地的春税定然有所提高,国库金银充盈,太仓粮食堆积如山,西线的问题要处理,北方的事儿,也该在暗中进行了!“

    杨钺眼眸从几名近臣身上扫过,厉声道出自己的想法

    朝堂做了这么多,绝非单单铲除吐蕃

    “李玄奇,秘密给赵王传召,一年内,囤积万颗震天雷,五千神火飞鸦,各类火器务必准备充费,北方作战时,务必尽可能减少消耗,以最快速度铲除突厥,契丹!“

    “遵命!“李玄奇斩钉截铁的颔首

    若将来能铲除突厥,契丹,拔除大唐北方的威胁,大唐会处在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过,李玄奇仍然作揖行礼,提醒道“皇上,突厥比吐蕃更强大,疆域更辽阔,与突厥作战,火器至关重要,强大的骑兵同样重要,皇上切勿顾此失彼,放松骑兵训练“

    “哈哈哈,孰轻孰重,朕拎得清楚!“杨钺闻声仰头大笑,道“林恺跃,袁狂歌,李玉成等将领驻守北方,绝不是吃干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