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如此多娇 >

第95部分

大唐如此多娇-第95部分

小说: 大唐如此多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可,虎贲军练成,迟早填充左右监门卫,张韶鸣,朕自有安排!”杨明坤拒绝杨钺要求。

    “父皇,隆恩浩荡,儿臣欢喜,但是,儿臣统领数十万军队,迟早会成为诸位皇兄心中大患,儿臣不想与诸位皇兄为敌!”杨钺道出苦衷,他晋升速度太快,早被朝堂臣子羡慕嫉妒,甚至要加上恨。

    何况,当前受宠,不代表将来受宠,高处不胜寒,站得越高,摔得越重,这个道理,他不是不清楚。

    “与狼共舞,你不接受,朕偏要你做大唐的孤臣!”杨明坤厉声道。

    孤臣,与朝臣为敌,与皇子为敌,今后处境,势必风雨飘摇,多灾多难。

    可惜,皇上言及与此,他又无法拒绝,无可奈何道:“若可复兴大唐,儿臣愿做孤臣!”

    (本章完)

第192章 若败,永不录用() 
杨钺归来,喜得封赏。

    朝堂内,一片哗然,有臣子猜出皇上意图,有人还被蒙骗鼓里。

    群臣归朝,眸中余光,不时留意杨钺,好似皇上对杨钺态度,变成朝堂风向标。

    龙椅上,杨明坤心情极好,询问百官征战河东之事,手端青花瓷茶杯,悠闲品茶。

    朝堂内,百官不解皇上用意,余光再次转移杨钺身上。

    奈何杨钺沉默不语,似有置身事外想法。

    不过,右武卫西北大胜,提起朝堂几分信心。

    战,肯定要战,究竟怎么战,何人领兵,有待商榷?

    “皇上,河东节度使韩希范气焰嚣张,末将主战,愿亲自领兵,前往汾州阻敌!”左骁卫将领袁鸣沙主动请缨。

    此番,河东军出兵吕梁,驻扎中阳县,有谋取汾州,与河西军互为犄角,东西夹击,威胁长安的念头!

    这一点,朝堂诸位将领,皆心知肚明!

    “皇上,末将亦请命前往汾州阻敌!”右领军位牧千钧,杀气腾腾道。

    “末将附议!”

    “末将附议!”

    ………。

    一时,朝堂中,四五名将领,主动请命。

    “皇上,河东军来势汹汹,北方契丹来势汹汹,不得不防,冒然动兵,牵扯极大!”户部尚书下柳佐央挺身而出,匆匆站出来,予以阻挡。

    顿时,朝堂中,有官员欲站出来,附和柳佐央。

    “柳大人,休要长他人志气,灭大唐威风!”左金吾卫将军白焕羽,面带怒意反驳道:“西北征战前,朝中诸多反对,燕王照样轻松获胜。

    河东军,契丹又怎样,朝堂可趁西北大胜,全军士气高涨,主动袭击!”

    一时,柳佐央无言,眼神转移在宇文石,贺恒瑞身上,希望两人阻挠。

    谁知,两人观之,无动于衷,皇上重伤燕王,两人嗅到异样味道。

    皇上询问河东之事,又与燕王同行,心中多半有计划。

    宇文石手指叩在朝服上,宇文横意会,神情平静站出来:“皇上,河西军出兵,契丹蠢蠢欲动,末将有提议,派军前往汾州,阻挡河东军,末将亲领左卫前往渤海,与左千牛卫将军李玄机,联合阻挡契丹。”

    “好,依照高将军建议!”龙椅上,杨明坤放下手中茶杯,斩钉截铁道。

    走出龙案后方,站在高台上,杨明坤朗声道:“袁鸣沙你令左骁卫前往汾州,宇文汰领左卫前往契丹,若胜重赏,若败卸甲归田,永不录用!”

    “遵旨!”宇文横,袁鸣沙抱拳厉声道。

    “中书舍人崔珉豪,马上草拟诏书,向九方节度使传旨,马上送世子入京,有人不遵,燕王,蜀王,立刻出兵征讨!”杨明坤语气强势。

    “遵旨!”中书舍人领命。

    然而,皇上言语,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般强势态度,从来没有过,皇上此举,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父皇,此举太过冒险!很容易激起九方节度使叛逆之心!”太子出言阻挡。

    言罢,目光转移在杨钺身上,皇上态度突然强势,肯定与杨钺有关。

    “皇上,太子所言不假,强行要求世子进京,可能打虎不成反被虎伤!”左仆射贺恒瑞匆匆站出来,急忙阻挡。

    九方节度使,分布九个地方,一番反抗,可能会引起九方联动,齐心协力抗击朝堂。

    “太子,左仆射,事情没有想象中,那般严重,九方节度使,以河西,河东节度使为首,河西军遭燕王重击,宇文将军,袁将军领左卫,左骁卫分别前往渤海,汾州,只要两位将军,牵制河东军,打击对方嚣张气焰,余下八方节度使,断然不敢冒然反抗。”右仆射张韶卿道。

    “没错,擒贼先擒王,只要稳住河西,河东两名节度使,余下各方节度使,谁敢反抗,皇兄与左仆射,太过小心谨慎了。”蜀王杨骁瞥了眼太子道。

    纵观朝堂,大多为太子一派,皇上授意他在朝堂组建势力,第一件事儿,便是瓦解太子力量。

    这时,许久不曾言语杨钺站出来,面向太子:“皇兄,建议是臣弟提出来的,皇兄清楚时局。

    依照朝中实力,要全部消灭九方节度使,未必不可能。然而,肯定两败俱伤。

    反之,九方节度使亦实力不济,暂时不敢与朝堂为敌,双方需要缓冲,谁提前积蓄实力,谁就获胜,朝廷态度强势,九方节度使会答应!”

    闻声,朝堂官员恍然大悟,难怪皇上态度突然强势,这一切,竟然与燕王有关。

    与燕王有关,便可理解,毕竟,诸王中,燕王做事向来强势。

    “殿下建议甚好,却是把双刃剑,若九方节度使强势,为朝堂引来祸端,谁来负责?”太子不语,贺恒瑞气势汹汹询问。

    “强势,朝堂养数十万军队,难道惧怕九方节度使,朝堂中,就因你们这些胆小如鼠的官员太多,才让节度使存在,多年来,不曾解决边患问题。”瞪了眼贺恒瑞,杨钺怒语质问。

    贺家也算将门,贺恒瑞入朝前,多在前线征战,谁料入朝后,才几年时间,变得唯唯诺诺,有与宇文家同流合为想法。

    “六殿下,所言不假,朝堂不可在软弱,目前,时局对朝堂极为有利,必须强势对待,皇上,末将愿与六殿下共同承担责任!”张韶卿挺身而出,力挺杨钺。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

    一时,朝堂中,十余名大臣,纷纷出列,支持张韶卿。

    贺恒瑞目睹朝堂情况,欲出言争辩,岂料,杨明坤大手一挥,道:“此事无需再议,朝堂需要强势起来,假若成功了呢。”

    “父皇!”

    “皇上!”

    “皇上!”

    太子,贺恒瑞及一杆臣子,纷纷打算出言阻止。

    “不必言语!”杨明坤再次提高语气强调,瞬时,目光转移在宇文汰,袁鸣沙身上,道:“宇文将军,袁将军,朝堂安危,全依仗两位将军,万万不可发生意外。

    朕再说一次,若胜重赏,若败卸甲归田,永不录用。”

    “皇上放心,末将绝不辜负!”宇文汰,袁鸣沙抱拳道。

    感谢书友1646738963投了1张月票

    书友1646738963投了1张月票

    (本章完)

第193章 竖子不足与谋() 
幽静金銮殿内,百官退去,杨明坤唯独留下太子,楚王,杨钺,及蜀王!

    四位皇子面面相觑,不清楚皇上究竟何意,百官离去,却偏偏把他们留下来。

    金碧辉煌龙椅上,杨明坤起身,虎目扫过杨钺四人:“与朕前往御书房。”

    言罢,甩着龙袍衣袖,杨明坤移步离开龙椅,一杆太监宫女,陪同左右,走进大殿左侧纱帐后通道内。

    观之,杨钺四人紧随其后,快步追上去。

    途中,皇上穿过曲折走廊后,太子杨泓靠近杨钺,低声道:“六郎,今天,你在朝堂提的什么馊主意,若大军不胜,九方节度使反扑,谁来负责,你这不是把父皇往火坑里推吗?”

    “皇兄,这顶帽子,臣弟不接受,什么叫把父皇往火坑里推,臣弟敢提出来,就有九分把握。”闻声,杨钺毫不留情反驳。

    “哼,世事多变,难预料,你何来自信?凭借五万右武卫吗?”被顶嘴,太子不悦,怒问。

    “没错,世事多变,结局究竟怎样,谁都不敢断言,皇兄这般不看好臣弟建议,难道有未卜先知之法?”杨钺冷眸瞥了眼太子,暗暗不爽。

    平日里,他与太子关系不咸不淡,即使曾经有争夺太子的事情,却没有彻底撕破脸皮。‘

    今日,连皇上都同意他的策略,太子却暗中指责,是没有把皇上放在眼里,还是没有把他放在眼里。

    “你…你…。。”太子听声,气的面红耳赤,挥一挥衣袖喝道:“竖子不与之谋!”言罢,疾步离开!

    旁边,楚王杨彦,蜀王杨骁,目睹太子与杨钺争论,笑而不语。

    他们两人闹得越凶,对余下皇子越有利。

    杨钺晓得对方欲作壁上观,收渔翁之利,不曾例会,加快步伐。

    御书房中,杨明坤专门让宫女为杨钺四人泡了热茶。

    他们走进御书房中,更被赐坐。

    四人落座,杨明坤放下青花瓷茶杯,开门见山询问:“太子,你们对接下来局势有何看法?”

    “父皇,儿臣担心世子之事,尚未考虑今后局势?”太子急忙起身,却被杨铭酷烈差阻止,面带愧色,有点自责。

    边上,杨钺无动于衷,静心思考。

    依照他计划,九方节度使送世子进京后,外部环境稳固,该趁机铲除宇文家,五姓七望,及关中四姓。

    把控制在他们手中的军权,财权,全部收归皇室手里。

    但是,有件事儿,杨钺心似明镜,这些家族曾经全部支持皇室夺权,有从龙之功,延续数百年,势力遍布大唐各处。

    没有严密计划,兴许尚未实施,便在门阀,军门阻挡下胎死腹中。

    旁边,楚王没有太多顾虑,眼见太子不严,没有主意,朗声道:“父皇,儿臣觉得,当前有两条路,假若世子不进京,唯有全面作战镇压节度使。

    假若世子成功进京,外部环境稳固,儿臣觉得,可设法收回军门手中兵权,尤其是宇文家,贺家手中兵权,一旦皇室收回兵权,再采取措施,收回门阀手中财权。

    若不出意外,军权,财权两年内皆归朝堂所有。朝堂稳固,父皇可趁机大展拳脚。”

    “没错,一旦搬到宇文家与贺家,若世家门阀不同意,可前行收获财权,哪怕血流成河,在所不惜!”蜀王支持秦王提议。

    不管宇文家,贺家,还是门阀世家,皆为太子一派,虽说尚未与太子沆瀣一气。

    长期来,却不曾主动向他投诚,假若趁机搬到宇文家,贺家,及门阀世家,太子一派力量被沉重打击,对他而言百无一害。

    坐在左边上方的太子,深思良策时,听闻楚王与蜀王言语,面不改色,却记恨上两人。

    他未登上大统之前,断然不能废除宇文家,贺家,及门阀世家,至少不能废掉贺家与门阀世家。

    不然朝中无官员支撑,他在朝堂孤掌难鸣,太子地位会受到严重威胁。

    急忙起身,道:“父皇,朝堂之事,牵扯甚广,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均有可能发生意外,儿臣觉得,朝堂事务该徐徐图之,切不可贪功冒进。”

    太子言语,无非阻挡蜀王与楚王建议,实际中,没有道出与问题有关的内容。

    龙椅上,杨明坤聆听太子三人建议,心中有自己判断。

    楚王建议,较为笼统,仅有大方针,不错了个有细纲,真正实施起来,非常困难。

    蜀王建议,太过刚烈,杀气极重,朝堂议政,非战场杀敌,断然不可采取太血腥手段。

    何况,军门,世家之间,盘根错节,联系紧密,牵一发,动全身。

    凭借武力手段,只会把对方逼到绝路,与朝堂为敌。

    至于太子提议,不仅没有提及事情重点,更有包庇军门,世家嫌疑。

    虎目扫过太子三人,杨明坤把目光集中在坐在太子下方的杨钺身上,问道:“六郎,你有何想法,为何许久不言?”

    闻声,杨钺起身,愁眉不展道:“父皇,收回军门及门阀手中权力,儿臣再犹豫采取徐徐图之的变法之道,还是采取雷霆手段,武力掠夺。”

    “你偏向温和还是强硬?”杨明坤询问,他否定蜀王提议,自然不会赞同杨钺武力掠夺的方法。

    询问杨钺偏好,有试探杨钺处理政务的能力,还有希望听到杨钺的变法策略。

    沉默片刻,杨钺做出决定:“假若可保证外部安稳三年,儿臣更偏向文治,何况武力夺取,仅能解决当前问题,文治变法,徐徐图之,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