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如此多娇 >

第98部分

大唐如此多娇-第98部分

小说: 大唐如此多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梁州所作所为,务必做到人证物证俱在。”

    “是,王爷放心。”萧云,常逢春抱拳道。

    (本章完)

第198章 受制于人() 
狂风卷残云,飞沙携尘埃!

    初冬,初雪未降,北方吹来的狂风,夹裹沙尘,。

    武威郡,凉州城上空,笼罩一片阴云。

    节度使府。

    日上三竿时,陈安彪收到长安密探传回的讯息,惊讶之余,异常气愤。

    欲召集众将商议时,大唐信使送来杨明坤圣旨。

    陈安彪事先获悉信使来意,清楚圣旨中内容,不曾跪拜,强行夺过信使手中圣旨,便态度强势,命令府中守卫,驱逐信使离境。

    详细浏览圣旨中内容,事先已经得知,亲眼所见后,陈安彪仍然气的暴跳如雷,咬牙切齿狂喝:“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攥着圣旨,向守卫吼了句,召集各方将领谋臣入府议事,陈安彪怒火冲天走向书房。

    不久前,唐军采取夜袭,伏击,阻截,各种卑鄙手段,重创河西军。

    大将杨庆武及帐下四名中郎将,在战争中,皆被唐军俘获。

    他心中怒气尚未消减,大唐又派来信使,勒令他选出世子进京,前往国子监与诸位皇子学习!

    前往国子监学习,难道不是以世子来胁迫他吗?

    这口怒气,他咽不下去,哪怕拼个你死我活,也要重创大唐。

    让大唐皇上清楚,他不是软柿子!

    此番,趁唐军主力进攻河东,兵力分散,挥师南下,不给对方翻身机会。

    不久,武弦英,卢定龙,秦铭泰,颜百里,褚木秋,赖常韫六名战将,及上官隐,司徒陵两位谋臣,先后抵达书房中。

    唐廷信使抵达凉州,武弦英等人,来时自守卫口中了解,知晓唐廷威胁,要求世子进京。

    谋臣猛将落座,陈安彪抓起圣旨,寄给上官隐询问:“上官大人,你们瞧瞧,唐廷欺人太甚,今日,本都督必须狠狠教训唐廷!”

    “大都督,时局不利,忍一时,风平浪静,切勿急躁啊!”上官隐快速浏览圣旨中内容,寄给司徒陵,急忙向陈安彪进言。

    陈安彪没有言语,耐心等待司徒陵,武弦英等将领浏览,听从将领谋臣建议,他相信,武弦英等将领,会支持征战唐廷。

    司徒陵,武弦英等将领谋臣过目后,一杆将军谋臣沉默不语,沉思起来。

    “大都督,唐廷态度强势,要求世子进京,依微臣来看,准备与各方节度使,进行一场赛跑,谁抢夺先机,谁将取胜!”司徒陵没有赞同征战,亦没有否定。

    陈安彪不解,询问:“何意?”

    “大都督,唐廷内部矛盾众多,军门世家把持军政,急需稳定内部局势。然稳定内部,需率先保持外部无忧。同理,各方节度使反攻唐廷,一来没有十足把握,二来各方力量尚未准备妥当。是故,才有世子进京,唐廷暂时稳住外患,我能亦有喘息时间。”司徒陵向陈安彪道明事情利弊。

    “哪有怎样,各方节度使联合,岂不恰好趁机灭掉唐廷。”陈安彪语气强势,他一万个不愿意,派家族弟子前往长安。

    “大都督,河西军受右武卫重创,十万精锐葬送,全军士气低落,何况,唐廷在东北,西北进行一系列布防,暂时处于主动地位,

    尤其唐廷在设立原州大都督,驻兵兰州,且皆为皇帝亲军,两面牵制河西军,冒然动兵,大都督数十载图谋,将会毁于一旦。”上官隐说。

    两位谋臣,司徒陵自长期时局考虑,上官隐自各方部署提议,向陈安彪说清唐廷与各方节度使处境。

    闻声,陈安彪不言不语,这时,武弦英亦道:“大都督,河东战事亦不利,商君衍进攻汾州,早唐将袁鸣沙率左骁卫阻击,背后又有李玄机率左千牛卫袭击,河西节度使腹背受敌,商君衍军团不得不退缩太原府,向唐廷屈服,末将猜测,韩希范迟早会答应世子进京。”

    武弦英言语,几乎斩断陈安彪联合各方节度使,反抗唐廷的念头。

    一时,陈安彪面色异常难看,怒道:“本都督不甘心啊,这就被唐廷威胁!”

    “大都督,今日之隐忍,只为来日之报复,送世子进京,暂时向唐廷屈服,趁机招兵买马,时机成熟,挥师南下,一举攻克长安!”上官隐斩钉截铁道。

    陈安彪语气强势,实则清楚暂时不可与唐廷硬碰硬。这会儿,各位将军谋臣,向他阐述各方利害,陈安彪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朗声喝道:“赖常韫,颜百里,你们前往伊州,沙州招募当地悍民,各组建五万精锐,填充杨庆武部损失。”

    沙州,伊州,靠近突厥,民风彪悍,战斗力强,成功募集,会提升河西军战斗力。

    “遵命!”赖常韫,颜百里抱拳道。

    陈安彪言语未停,接着吩咐:“上官隐,暗中加快与边塞各地交易,加快速积攒钱粮!”

    “遵命!”上官隐抱拳道。

    这时,陈安彪注意力集中在司徒陵与上官隐身上,询问:“司徒陵,上官隐,假若世子进京,你们有何建议?”

    陈安彪询问,已经表明心中接受世子进京,暂时稳住唐廷的念头。

    只是三子中,何人进京,他尚未做出抉择,也难以做出抉择。

    上官隐,司徒陵,武弦英等,书房中所有官员沉默不语,不敢冒然替陈安彪做出抉择。

    按照常理而言,世子进京,该派遣长子。

    然而,陈安彪对长子陈扬名异常宠爱,陈扬名亦不负众望,文能治国,武能安邦,被陈安彪视为,百年后,继承他大都督,甚至皇位之人。

    一旦送往长安,生死难料,陈安彪割舍不下。

    然而,察觉上官隐等人不语,陈安彪清楚他们在顾忌什么。

    木已成舟,不委屈陈扬名,河西遭遇唐军猛攻,损失更多,长长吸口气,陈安彪想神情憋屈:“为陈家千秋霸业,唯有暂时牺牲扬名,司徒陵,拟制通知扬名,褚木秋,你与扬名亲自前往长安,务必保护他安全。”

    “遵命!”褚木秋抱拳道。

    “大都督,你确定?”司徒陵询问。

    “我陈安彪的儿子,若连这点魄力都没有,将来怎么继承大都督之位,假若杨明坤敢动扬名一根汗毛,本都督灭了他大唐,让皇族血流成河。”陈安彪态度强势,护子心切。

    感谢忆打赏《大唐如此多娇》100书币!

    欢迎大家留言,好的坏的,否则,我完全不清楚当前写的怎样。

    (本章完)

第199章 大祸临头() 
“捷报!”

    “捷报!”

    长安主街,一匹快马,自西门进入,马背信使抓着手中折子,来回摇晃,一路向皇宫疾驰而去。

    街道百姓,望向绝尘而去信使,纷纷猜测。

    信使抵达宫门前,快速下马,守卫打开宫门,信使匆匆跑进去,一路呼喊,无人阻拦。

    御书房中,杨明坤召集朝堂众臣,商议各方节度使之事。

    对此,宇文石,贺恒瑞,高孝云等官员,各有心思,无法料及。

    这时,御书房外,传来捷报声,门外守卫快速入内,行礼道:“皇上,西北捷报,陈安彪答应世子进京!”

    “是吗?快把折子拿上来!”杨明坤闻声大喜。

    御前太监高亨,匆匆移步,走下台阶,接过折子,恭敬呈给杨明坤。

    拿到折子,杨明坤详细浏览,不久,朗声大笑,喃喃自语:太好了,太好了!

    九方节度使中,河西节度使陈安彪实力最为强大,现今,陈安彪屈服,送长子陈扬名入长安。

    河东军,又被左骁卫,左千牛卫前后夹击,状况处于守势,假若顽固抵抗,唯有被消灭。

    是故,世子进京,几乎铁板钉钉。

    陈安彪,韩希范被迫送世子进京,余下节度使定不敢违抗皇命。

    御书房中,宇文石,贺恒瑞,高孝云三人,得知世子进京,反应不一。

    高孝云率先站出来,抱拳道:“恭喜皇上,外部暂时平静!”

    “没错,此事可喜可贺!”宇文石,贺恒瑞亦道。

    杨明坤摆摆手,高兴之余,神情中,泛起担忧之态,沉默少数,道:“世子进京,固然不错,但是,进京前,务必确保他们安全,中书令,迎接各方节度使之事,交由你全权处理,断然不能发生危险。”

    闻声,宇文石面色犹豫,假若世子进京成功,接下来,皇上势必推行变革,宇文家可能会处于风口浪尖。

    先前一刻中,听闻世子进京,他有谋杀之的想法。

    现今,皇上要求他保护各方世子,这不是有意堵住他退路。

    不仅不能安排刺客刺杀,更需要严格保护。

    心中所有万般不愿,却不敢违抗皇命,宇文石抱拳道:“微臣遵旨!”

    杨明坤起身,道:“退下吧,朕累了。”

    翌日,中午,河东传回消息,送长子韩言钰进长安,下午,各方节度使亦赞同送长子入京。

    连续两日,各方消息不断,世子进京之事,暂时平息。

    不久,各方世子进京,太子受皇命,在京城东宫接待,有过几日,宇文汰领兵回京,受到皇上封赏。

    此时,长安城中,文人士子聚集众多,要求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甚至有不少文人,主动向京兆府上书,建议皇上变革图强。

    同时,常逢春保护萧云回京,顺利拿到韦长空贪污舞弊,搜刮民脂民膏证据。

    杨钺拿到后,没有直接进宫,相反,去了楚王府。

    世子进京后,长安城中,局势越发紧张。

    商贾,百姓,文人,纷纷进长安,呼吁朝堂变革,情绪亢奋,为平息各方激烈气氛,兵部尚书暗自授权京兆府,镇压聚集长安城百姓,短期内,有好几场流血事件发生。

    前往楚王府途中,甚至看到许多文人士子,前往吏部声讨,沿途高呼:“推行变革,复兴大唐!”

    “推行新政,复兴大唐!”

    杨钺闻声,掀开车帘,一路远望,直到马车穿过密集人群,走出数十步外,才放下车帘。

    长安城中,要求变革气氛越来越浓,俨然成为大势所趋。

    即便各方力量阻挠,却也无法压制,只会让百姓怒气越来越重,不经意中,会爆发出来。

    中午时,马车抵达楚王府前,三恨下车,向侍卫通报,杨钺被迎进王府,安排在前厅。

    不久,丫鬟送来茶水,管家亦匆匆来接待杨钺。

    可是,侍卫久久不归,一盏茶后出现,行礼道:“启禀殿下,王爷前往蜀王府,不曾在府中。”

    “是吗,三哥不想见本王,才对吧?”临行前,杨钺特意派人确定楚王在府中,才特意来拜访。

    侍卫面色犯难,结巴道:“这……。”

    “行了,你们去忙吧,三皇兄不在府中,本王稍等片刻便是!”杨钺摆摆手,向管家与侍卫道。

    侍卫行礼后离去,管家神情充满歉意,道:“殿下,王爷出府,何时归来,难以预料,殿下不如改日再来拜访。”

    “不急,今日之事,必须提早通知三皇兄,迟则有变,三皇兄大祸临头。”杨钺端起茶杯喝了口,不温不火道。

    “啊,怎么可能?”管家闻声,惊叫。

    “啊什么啊,不信吗,那好,走着瞧,告辞!”杨钺突然言语变得严厉,怒道,起身甩袖向前厅外走去。

    管家目睹,急忙走出去,向守卫轻声嘀咕几句。

    楚王府内院,楚王正在与蜀王商议当前局势,与寻找机会,在朝堂中,将杨钺一军,把他驱逐朝堂外。

    得知杨钺入府,楚王根本没有打算与杨钺谋面,不识时务,眼不见为净。

    不久,侍卫匆匆跑来,尚未汇报,楚王动怒道:“究竟怎么回事,为何又回来了?”

    “王…。王爷,燕王殿下,说你有大难,刘管家特意让小人来找你!”侍卫道。

    “放屁,本王有何大难?”平日中,温文儒雅的楚王,不禁怒声大骂?

    变革尚未推行,已经闹得满城风雨,有流血事件发生,若不控制,百官弹劾,杨钺迟早被驱逐离开朝堂。

    “三哥,你不妨去瞧瞧,看看六个能说出什么子丑寅卯来!”旁边,蜀王面孔中,泛起浓浓鄙视之态,怂恿楚王,看杨钺笑话。

    “好,七郎,你等等!”楚王抱着讥讽杨钺的态度,向蜀王叮咛后,匆匆离开。

    前院内,杨钺不曾留步,带三恨向王府外走去。

    抵达府门前时,楚王自走进来,一副恰好与杨钺偶遇的样子。

    目睹杨钺神情,惊呼:“六郎难得来三哥府上,怎么突然要离开?”

    杨钺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