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109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109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乌莲问道:是何人?

    刘备却卖了个关子。这便起身向帐外走去:且随我来。

    营帐纵横交错,泾渭分明。一路走来,明岗暗哨不断。即便是刘备,也需对当日号令。两人在亲卫的护佑下,抵达了军营深处一座不起眼的帐篷前。

    命守卫入内通报。获得主人允许,刘备这才和乌莲双双入内。

    帐篷内居住的不是旁人,正是鲜卑皇后大阏氏。

    金发碧眼,用倾国之姿的大阏氏,乃是丁零人。又叫高车。

    《魏书》:“高车之族,又有十二姓:一曰泣伏利氏,二曰吐卢氏,三曰乙旃氏,四曰大连氏,五曰窟贺氏,六曰达薄干氏,七曰阿仑氏,八曰莫允氏,九曰俟分氏,十曰副伏罗氏,十一曰乞袁氏,十二曰右叔沛氏。”

    大阏氏,便出身于高车十二姓中的副伏罗氏。据说乃是部落大人之女。鲜卑兴起,南抄缘边,北拒丁零,东却夫馀,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丁零、夫馀、乌孙皆不敢与其相争。大阏氏便是在此等背景下,嫁给檀石槐为后。换句话说,丁零部族行的也是和亲之策。

    帐篷不大,却胜在精致。

    出入皆有乌莲遣来的女卫护佑。且刘备军纪严明,安全自然无虞。

    刘备脱靴入帐,大阏氏起身相迎。宾主落座,刘备这便问道:皇后近来如何?

    大阏氏俯身答道:甚好。

    刘备发现,大阏氏也和自己一样正襟危坐。却不是胡人习惯的盘腿而坐。精通汉话汉礼,必是丁零贵女。刘备更加笃定,丁零行的是和亲之策。

    见刘备一时无语,大阏氏这便试问道:不止近日战况如何?

    刘备甚奇。按理说,两人互为敌对,大阏氏此时的身份,乃是人质。此话断不该问出口。

    刘备微微一顿,这便说道:三日血战,大单于损兵折将。能战者,还剩十之七八。

    大阏氏轻轻点头:恭喜少君侯。

    刘备一愣:喜从何来?

    大阏氏表情颇多淡然:鲜卑乃是部落联盟。各部皆有大人。年初蝗灾蔽日,草原被啃食一空。牛羊未曾出栏,便大半饿死。大单于故而四月挥军南下,抄掠汉土。夺汉人口粮。蝗灾将熄,草原稍有恢复,八月汉军又三路出塞。王庭动荡,牧民纷纷逃离牧场。牛羊群随之一路迁徙,食不果腹又岂能长膘。眼看隆冬将至,少君侯少年英主,有备而来。重修旧城,广备辎重。麾下皆虎狼上士,坚甲利刃。舍战马而攻坚城,非我之长。大难将至。既不能与敌,焉能不退?

    一段话说完,刘备眼中满是赞赏。能嫁给鲜卑一代雄主,果不是寻常女子。

    大阏氏如此聪慧,先前准备好的说辞,已全然无用。

    猛抬头,见大阏氏眸若晨星,慧深似海。刘备心中一动,这便脱口而出:敢问皇后,如何才能将大单于留下?

    大阏氏眼中似有异彩闪过。待刘备再去追视,已无迹可寻。仿佛从未发生过一般。

    许久,大阏氏轻轻开口:少君侯心中早有计较。又何必问一妇人?

    刘备心中大石落地。这便告辞离去。

    大阏氏躬身相送,眼角似有泪光。刘备幡然醒悟,肃容下拜。

    大阏氏亦不曾失礼。

    大阏氏有倾国之色。乌莲对她甚是提防。生怕她魅惑刘备。故而对她的一举一动,极为挂心。两人对话时,大阏氏的微表情,更是历历在目。

    出帐后,这便问道:她哭什么?

    刘备反问:若有人想害我,你又无能为力,该当如何?

    乌莲点了点头,再问道:既如此,为何不拼死阻止?我若是她,便是想尽办法,也要为君除祸。为何不行美人计?

    刘备一愣,跟着苦笑:两权相利取其重,两权相害取其轻。然而身处两难之间,又有多少人能舍痛?

    乌莲听的一头雾水:何来两难?

1。49 将计就计() 
刘备这便答道:大阏氏出身于高车十二姓之副伏罗氏。乃部落大人之女。鲜卑兴起,南抄缘边,北拒丁零,东却夫馀,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丁零人必遭逼迫,难以为继。故而和亲示好。设想,檀石槐若死,且是假我之手,与丁零人全无干系。丁零部落,是喜是忧?

    乌莲点头道:自然是天大的喜事。转而又问:既是喜事,为何要哭?

    刘备叹了口气: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檀石槐一代雄主,正所谓美女配英雄。我要杀她夫君,她却只能袖手旁观。心中岂能不悲痛。

    乌莲设身处地,终于醒悟。一路沉默,走进中军大帐时,忽然开口:万幸我不是她。

    刘备笑着点头:你自然不是她。

    战战兢兢,在瓮城呆了一宿的边郡汉民,清晨被放入内城。

    一内一外,仿佛两个世界。瓮城寒冷,城内却温暖如春。原来,沿内墙围造一圈的砖窑,昼夜烘烤。内城温度自然高。再等数日,便有砖瓦出窑。用来加固城墙各处,替换破损。

    时间是鲜卑最大的敌人。围城越久,白檀城越发固若金汤。

    与一直如履薄冰,低头行进的民众不同。队伍中的几个胡化汉人,却不时环顾左右,暗中记下城内构造。

    何须绣衣吏指点。站在谯楼上的刘备,亦能看出不同。

    在盾弩手的护佑下,或者说押解下。边民排队入营,前往汤池洗浴。先女后男。洗浴之后,再换军服,充当下军辅兵。

    脱下旧衣皆焚烧一空。防止瘟疫裹挟。

    军中营官一一登记在册。待战后再放其归乡。

    几个胡化汉人穿行在军帐之间,皆支起耳朵,细细聆听。见许多战士手缠染血纱布,各自哀嚎呼痛。又见军医更换纱布,那人手指血肉模糊,不似作假。再听两人对话,乃是被弓弦所伤。

    路过一处军帐,帐外几人正在闲话。

    一人心忧弓弩手多有损伤,无法持弓。

    另一人忧虑军中缺箭,无法久持。

    第三人跟着叹气:少君侯昨夜施计,想赚来十万支箭。不料胡人竟未上当。

    第四人这便压低声音道:乌桓营地有流言传出。言,上谷乌桓王难楼,密信右北平乌桓王乌延。却不知信中说些什么。昨日乌桓军营似有骚动,必事出有因。

    话音未落,众皆大惊。

    “若乌桓生异,军心必乱。”

    却有人不信:“乌桓早已内附,乃是汉民。与鲜卑有宿仇,且上谷乌桓王难楼,亦随军出征,岂会如此行事?”

    空穴来风,必有原因。不可不防。

    众人长吁短叹。见边民路过,便各自收声。

    然而,该听见的,该看见的。鲜卑细作皆已知晓。只需等细作出城,将军中隐秘说与檀石槐听。刘备的计策,便成了一半。至于檀石槐信与不信,且走着看。

    刘备料想。若檀石槐身强体健,如日中天。多半不信。留得青山在,何愁没柴烧。他等的起。

    如今身染重病,时日无多。他却熬不起。

    血战三日,损兵折将。大汉虎贲被左右称为鬼武士,不能与敌。此战若不能胜,他死后鲜卑势必分裂。力量削弱分散,又惧汉军如鬼神。加之四周丁零,夫馀,乌孙皆虎视眈眈。国运岂能绵长。

    檀石槐之所虑,正是刘备之所虑。

    即便他不提军北上。历史上的檀石槐也会在四年后身亡。其子和连继任首领。不仅才干、能力皆不如其父,且贪财好色。不久便在进攻北地时,被北地人射死。鲜卑就此分裂。乌桓趁机坐大。

    然,此战对大汉天威的折损尤大。不可一世的大汉天军,竟完败在檀石槐手下。诸夷遂心生不轨,不服中原王化。

    于是,刘备和檀石槐所求。皆是一个‘势’字。

    檀石槐若撤兵示弱,至此往后,鲜卑便呈弱势。

    俗语有云:趁其病,要其命。

    乘人之危,落井下石者,何其多!

    一朝身死。丁零,夫馀,乌孙,必定群起而攻之。就连归附汉庭的匈奴和乌桓,亦会大军北上,分一杯羹。

    身死族灭。

    大军围城,檀石槐定要置刘备于死地。万不得已,断不会示弱退兵。

    鲜卑细作刚从汤池走出,便见三两个乌桓百夫长,与一营官说话。言语颇为激烈。见有边民,这便转用胡语交谈。

    殊不知,这些胡化汉民皆精通胡语。何须侧耳,对话内容鲜卑细作已心知肚明!

    几个乌桓百夫长,便是向掌管辎重的营官,讨要箭矢!又说,所携箭矢已射出大半。若今日再战,便将无箭可射。

    营官却百般推搪,说存箭已不多。本部尚且不够用,如何再分给乌桓。

    这才争吵起来。几位百夫长讨要箭矢不得,愤愤而归。

    前汉名将李陵,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经八昼夜血战,李陵转战千里,斩杀匈奴一万有余。无奈箭矢耗尽,又遭叛徒出卖。且得不到主力救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投降匈奴后,武帝夷其三族。

    李陵之事,见仁见智。然单从五千步卒便可抗衡八万匈奴骑兵,转战千里,斩杀万余。足见汉弩之强!

    若非箭矢耗尽。驰援及时,李陵未尝会败。正因弓弩之强,汉代才于边塞设置“马弩关”,严禁十石以上强弩输出,防止技艺外流。

    汉弩之威,胡人深受其害,又岂能不知!

    白檀城并非坚不可破。之所以三日血战而无寸功,正因弓弩太强。如今缺箭,不正如李陵故事!

    鲜卑细作暗自盘算。若能将消息传出,必是大功一件。大单于得知定会全力攻城。待城破,五人皆有重赏。从此飞黄腾达,牛马遍地、奴仆成群。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然而青天白日,众目睽睽。前后城门紧闭,吊桥高悬。如何能出城?

    急切间,忽听有人喝道:百姓皆去瓮城,助工匠整修城防。

    义不容辞。刚吃了碗白粥的大汉百姓,纷纷起身,向瓮城走去。穿过工匠营地时,见许多锔匠正在打磨修复长刀刃上破损。此正是鬼武士手中,砍杀鲜卑精骑如割草的神兵利器。还有一群函人正将破碎的玄光甲换上新片,再重新编缀成甲。各自忙碌,醉心技艺。却不见有人修复弓弩。

    穿过匠人营地,抵达瓮城。便有工匠吆喝众人搬运瓦片,修复战棚破损。

    细作互使眼色,各自搬瓦上楼不提。

1。50 无中生有() 
细作上了城楼,又见堞墙旁,胡乱收拢着一捆捆的箭矢。

    几人一眼认出,正是鲜卑‘角端弓’用箭。且箭羽凌乱,箭杆烟熏火燎,多有损伤。显然是从城上各处收拢而来。残箭都要搜集,定是军中缺箭。只是堞墙下还排有一串串身穿黑衣的草人,却不知是何用。

    几人越发笃定。只是该如何出城传讯?

    悄悄探身下看。墙垣被护城河环绕。护城河便是高石水。奋力一跃,或能入水。只是城头遍布军士,闻声乱箭射来,又如何能渡河远去。

    眼看日上三竿,鲜卑大营又不见动静。心中越发急迫。

    有道是,富贵险中求。

    几人略作商量,思得一计。战棚上搭瓦片,用于遮蔽箭雨抛射。连战数日多有损坏。防箭已不易,其上自无法站人。

    若假借修葺棚顶瓦片,令战棚倒塌,棚顶之人坠城落水……或可掩人耳目。

    制造事故,假死脱身。

    谯楼之上,盯着按兵不动的鲜卑大营。刘备心中忐忑。

    殊不知,进退两难的檀石槐,亦如坐针毡。

    城中有多少兵马,又有多少骑兵,是其一。连战三日,损兵折将,手下多有不满是其二。刘备年级轻轻便有如此胆魄见识,今日不除必成后患是其三。杀子之仇,夺妻之恨不能报,是其四。想他檀石槐纵横北疆,未尝一败,临了却在一少年面前投子认输,心有不甘是其五。

    鲜卑不比大汉。

    兵败如山倒,归附他的部落便会如鸟兽散。大汉四百年天威不坠。鲜卑再无翻身机会。

    营中各部皆在观望。大单于意欲何为?究竟战与不战?

    时间一点点的流逝。午后十分,忽听白檀城头一声轰鸣,周围百姓奔走惊呼。皆说战棚坍塌,有人坠城落水。

    刘备听闻,终是再松一口气。

    计成矣!

    待守军赶到。只见瓮城东角战棚已大半坍塌。几名边民抹泪恸哭。两男两女,正是鲜卑细作。附近民众皆聚拢过来,好言宽慰,不少妇人亦陪着落泪。这才刚逃出虎口,便坠河身死。以己度人,再想自身遭遇,悲从心来,如何能忍?

    便有一位雄壮守将,呵斥众人道:胡虏就在城外,哭泣岂能御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