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154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154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主西席。

    刘备骑黄駥马,与迎亲队伍一同迎出。

    两位如夫人换乘御赐安车,队伍合并一处,入宫门,前往正殿。将送亲队伍一干人等安排入席。

    剩下礼仪,皆是汉式。

    对,还有幂篱。交拜礼前,取下幂篱遂成为临乡婚礼的固定仪式。称:揭幂礼。

    尤其是副伏罗氏。揭幂时,倾国姿容引来堂上堂下,一片惊呼。

    国色天香,玉色琉璃。

    果然能配我家君侯。

    这边乌莲亦不逞多让。少时髡发踞蹲,如何能辨雌雄。如今落落初成,秀发如瀑,肤白如玉。潋滟无双。母亲、义母、左看右看,不住点头。倒是义父举止如常,送上贺词。

    刘备和两位如夫人拜谢。再去北殿,行同牢合卺,结发为妻。

    如夫人当比后世之平妻。

    分别将二位如夫人安置在东西二室。刘备这便下楼,赶往正殿,大宴宾客。

    归义王和汗鲁王,自然喜气洋洋。尤其是汗鲁王。三郡乌桓却有四部。原本数他最为孱弱。自从交往刘备,便一飞冲天。实力暴涨。如今已有三千余落,麾下四千铁骑。且皆身披临乡具装铠,弓箭难伤。实力早已冠绝三郡乌桓。人马虽不是最多,装备却最是精良。临阵对敌,不能破甲,人多亦是被屠杀的份。

    财货有价,人命无价。

    单此三套镶环具装铠的价值,便难以用金钱计算。

    刘备如此大方,自没把乌延当外人。乌延三千铁骑,加上东部鲜卑三位归义侯的数千人马,南匈奴的一万狼骑。北地还有谁?

    结亲如结盟。

    时人重诺。若非有大利或大难,断不会轻易毁盟。

    少时,本被遣来结果刘备性命的女刺客以“天降奇才,杀之不详”的理由,放过刘备。当时刘备不信。

    这是什么理由!能不能不要这么迷信!

    然而,当他生活在时下,才渐渐明白。这个理由真的很充分。

    时人相信“天人感应”。每每有灾异发生,便认为是上天示警。还郑重其事的录入史书。可见一斑。甚至好造高楼亦是觉得“仙人好楼居”。且时人“视死如生”。生前享用的一切,皆要以陶器的方式,带入阴间。好继续享用。故而汉朝离我们虽远,木质建筑也早已荡然无存。我们却可以从汉时墓葬中出土的众多明器,再结合传世下来的书籍去拼凑两千年前时人的生活景象。

    《三国志·孙策传》引《江表传》:“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后为小霸王孙策所杀。

    再后来,小霸王被刺客袭击不治而亡,便有传言乃是受吉咒而死。

    这便叫“杀之不详”。

    如前所说。以后世眼光来看,这根本就是妥妥的封建迷信。鬼才会信!

    然而,若时人皆深信不疑。便成了一种处事规则。不可不信,亦不能叫迷信。牙旗被大风摧折,都要算上一签。且历来有“杀降者不详”的说法,亦可佐证。

    还是那句话,切莫以后世观念反推先人。

    刘备也是一样。当女刺客说“天降奇才,杀之不详”,刘备嗤之以鼻。如今,若女刺客还这么说,他便会信。无它,当下风气如此。

    如何才能做到与时俱退,与古人并肩同行?

    答:找一个靠谱的说书人。

    先听他怎么说。若有异议,可亲自求证。一连三次,若此说书人的例证都没有错。那就暂且相信亦无妨。重新洗一下知识库,也算是正常的升级更新。系统不更新,如何解锁高级技?

    比如,许多人以为汉朝无糖。靠谱的说书人就会告诉你,汉朝有糖。汉朝还有便当,汉朝还有烧烤。

    诸如此类。

    其实,说书人整日应付各种口说无凭的无端猜忌,真心好累。

    言归正传。

    连结两次婚,刘备也真心好累。

    罢筵之后,先去哪屋,是个难题。

    刘备本先去乌莲房间。想想副伏罗氏远道而来,身世亦算曲折。我见尤怜。走到一半便又折返。刚伸手推门,一想又不对。乌莲素来清白无心机。看似温顺,却性烈如火。若是恼了她,结婚便真成结仇了。

    不行。还是先去寻乌莲。

    也不对。副伏罗氏性子也是绵里藏针。身逢大难,生怕刘备嫌弃。若不先去,心中必生间隙。算了,还是去副伏罗氏那屋……

    向来利落果断的君侯,却在厅中往来折返,长嗟短叹。

    再转身,见乌莲已立在门口。

    刘备讪讪一笑,还未开口。却见乌莲迈步而出,挽起他便走。“我陪你去。”

    “咕咚!”刘备不禁吞了个大大的口水。强张嘴,不觉已口涎直流:“……谁先?”

    “论大小。”

    “何物之大小?”

    “……”

1。138 丰收在望() 
婚后三日。刘备送走了归义王和汗鲁王一行。以及赶来贺喜的三郡乌桓和南匈奴王的使者。三郡乌桓和南匈奴王亦送来奴仆数千,牛羊上万,皮毛万件,骏马数百到一千不等。

    刚刚安顿好的三位东部鲜卑归义侯,亦有贺礼送到。

    刘备皆以重礼回赠。原本按照胡人风俗,嫁娶的一切费用皆由妻家支付。回礼根本想都不用想。刘备却给了丰厚的回礼。显然是遵照礼尚往来的汉家礼仪。如此汉胡相合,取长补短,亦算是临乡特色。

    安顿好数万奴仆,陈逸送来最新上计。

    西林计一万一千零三十七户,十五万一千三百二十余口。

    追随刘备的氏族占据了三分之一。

    结婚如结盟。

    结盟歃血,结婚见红。

    乌莲少时便追随刘备,故没有沾染胡人过于开放的习气。一直守身如玉。初侍见红,自当在情理之中。

    只是,为何曾经的鲜卑大阏氏,承欢一夜,亦泪洒红落?

    刘备本以为是染上。细想又不对。乌莲说大者为先。结果,嗯,好像各种对比,皆是副伏罗氏更胜一筹。刘备乃是先与副伏罗氏相合。

    不可能染上别人。

    醒来后,悄声问是何故。

    副伏罗氏亦低声言道,大单于乃是续弦再娶。前任大阏氏死后才嫁与他为妻。那时,大单于已身染恶疾。从未让她侍寝。

    原来如此。并无身体接触,难怪未染恶疾。

    其实刘备也不纠结于此。正如大单于续娶副伏罗氏,亦不是为了延续后代一样。大单于看中的,是背后的高车十二部。而刘备看中的,是副伏罗氏的贤惠与大义。

    就刘备所知,像鼠疫这种烈性传染病,从病发到死亡,时间极短。三五天便可致命。而大单于却能坚持数年,不知是何缘故。草原巫医?亦或者是别的什么恶疾。历史上的檀石槐,也要到明年才会亡故。面部的那些肿瘤,究竟是什么引起,如今物是人非,已不得而知了。

    算了。事实胜于雄辩。

    据说。古时蜂蜜是生命、健康和生育的象征。蜜月一词起源于古巴比伦。新娘的父亲在女儿出嫁后的一个月,毎天都要女婿喝蜂蜜酒,希望女儿的生活甜蜜美满。于是称为蜜月。此蜜月来源的另一个版本。

    蜜月的作用,在刘备看来主要有两点。培养感情,孕育后代。再无从计算排卵期的情况下,便只能满打满算,一个月。

    公孙氏安胎为重。刘备携两位新晋如夫人,前往紫渊别馆。二度蜜月。

    家中诸事,皆交给家令士异。治下之事,便由两位家丞代为处置。紫渊别馆,有水榭、精舍、曲廊、院落。另有亭台楼阁点缀其间。与山水同入画,风景甚是瑰丽。

    且人迹罕至,无人烦扰。能不能落得清闲,不好说。我等暗自揣摩,临乡侯应该难有闲暇。至于两位娇妻,日日都过得很‘饱满’才对。

    发妻公孙氏有孕在身。刘备日日陪着小心,生怕动了胎气。新娶如夫人,便颇多恣意。

    一月之后,暑热尽退。

    这便携两位如夫人返回临乡。

    走时落落初成,归时艳丽无双。一月不见,两位如夫人风姿绰约,尤胜先前。母亲甚喜,命家中女婢好生照顾不提。至于有没有受孕,不出一月,自有分晓。

    重开堂议。

    内外诸事,井井有条。临乡上下,升平如常。

    刘备终于放心。自己一手建立的家臣体系,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便是岁末远去洛阳,刘备亦能安心。

    南港船坞,第一艘千石明轮船下水。与一般楼船不同。此船甲板有两重。上层甲板可从中线向两侧翻转。仿佛伸展开的一对羽翼,搭在船舷两侧。名曰:船翼。

    如此一来,只需船船横排,便可由船翼互相连接成街道。

    需要时,转动绞盘,便可将两侧船翼升起。各自脱离。船身内设水密隔舱十二间,甲板上起三座重楼。分别是艏楼、桥楼、艉楼。桥楼居中,高五重。艏楼、艉楼分居前后,各高三重。此还只是甲板上的楼层。甲板下的船舱,亦有三层。并以此,将甲板划分为:艏楼甲板、艉楼甲板、游步甲板、救生甲板、生活甲板、瞭望平台等。

    桥楼上设塔吊。侧舷各设四座共计八座明轮。船身还有汲水天车、风车、水轮、喷水龙嘴等诸多水力、风力机械。

    一座千石大船,容量惊人。

    改造成各色将作坊,游刃有余。木质楼船防火是关键。故而船上不设铁匠作坊,不燃明火。重要舱室坚木包铁,所有舱室皆涂抹防火灰浆。诸如此类。

    大利城两岸,干栏重楼亦开始建造。

    大利城的微缩模型,也已第一时间摆放进北殿书楼,和学坛藏书阁。

    一座全由匠人及家眷组成的城市,闻所未闻。

    水力工坊、风力工坊,皆设在船上。诸如铁匠铺这样的火力工坊,尽数设在岸边。

    变岸上塔吊为水面船吊。往来转送各种材料、吊运成品,船吊正当其用。且船吊能随船往来移动。不受地势所限,十分便捷。见船吊好用,刘备命苏伯单独造出一船,名曰:拖船。往来临乡水道,协助吊运各种物资、拖拽搁浅船只等。收获奇效。

    筑城非朝夕之功。

    南广阳城、大利城、还有南部数城的改造。数座工地,皆要人手。大量壮劳力被抽调到临乡各地。稻作只能靠家中老农。所幸插秧、割稻皆有机械,无需壮劳力便可完成。匠人的作用,可见一斑。士农工商,果然缺一不可。

    眼看稻谷抽穗,百里飘香。整个临乡又当如临大敌。

    入秋后,副伏罗氏食欲不振,越发慵懒倦怠。刘备命侍医诊脉。言,丽珠夫人有喜。

    母亲来问做了什么胎梦。

    副伏罗氏言道,曾梦见立于老宅五丈桑下。五丈桑枝繁叶茂,群鸟争鸣。待她仰望树冠时,百鸟齐冲,绕身飞舞,遂被惊醒。

    问过娄圭等人,皆说百鸟绕身,必生贵女。

    刘备大喜。

    公孙氏、副伏罗氏,先后有孕。正如公孙氏所愿,临乡侯开枝散叶,后继有人。蔓蔓日茂,绵绵瓜瓞。至于治下十余城够不够分,且生着看。话说,祖上中山靖王,子嗣过百,生育基因如此强大。想来自己也不会差哪去。入蜀之后,生活安逸,连生数子,便是例证。

    刘备暗下决心。绝不让自己的子嗣,受半点磨难。

    更不让历史上那个“数丧嫡室”的自己,出现。

1。139 户限为穿() 
秋,酒泉地震。

    临乡城外稻谷飘香,城内花落秋实,一派繁华景象。

    一直滞留在临乡的东平舒侯弥加,启程奔赴封邑。数月来,临乡农人已将东平舒城方圆数十里封地,皆种上苜蓿。废城亦开始重新营造。先把城郭建起,城内可先搭建帐篷,助牧民渡过寒冬再说。

    常道侯阙机、韩城侯骨进,渐已习惯居有定所的农牧生活。两座城邑虽不大,容纳部下牧民却足够。牧民纷纷在宅院空地上搭建的帐篷。汉家庭院内,重楼之侧尽起白帐,成为两城最大特色。

    在刘备看来,帐篷最好的材料,其实是火浣布。

    关于火浣布《耕桑偶记》上有载,外国进贡火浣布,晋武帝制成衣衫,穿着去了石崇家里。石崇故意穿着平常的衣服,却让从奴五十人皆穿火浣衫迎接武帝。武帝无以自荣。

    换句话说,在晋代时火浣布已编织成衣。

    到了元代,因统治者来自草原,于是能防火的火浣布帐篷,开始在中原流行。

    时下还未有用火浣布编织成衣的传闻。再说,以现有的产量,想编织成帐篷分发给所有的草原牧户,几乎不可能。

    算了,以后再说吧。

    临乡上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