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156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156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野草民如何受得……”华佗流泪下拜。

    刘备急忙扶起:“公,救死扶伤,大爱无疆。备当以国士待之。”

    华佗以袖拭泪。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又迎入正殿。宾主落座。刘备这便将心中所想和盘托出。

    静静的听刘备说完,华佗这才开口相问:“敢问君侯,对草民如此礼待,只为治病呼?”

    这句话,看似简单。却大有深意。

    刘备略作思量,这便答道:“备请公来,看似治病,实为治世。”

    “愿闻其详。”

    “所谓医者父母心。治国如治病。人有疾,国亦有疾。人之疾,无非外邪、内邪。国之疾,无非内忧、外患。大汉煌煌四百年,看似强盛,却早已病入膏肓,时日无多。然,如何救治?备以为,内外症结,需双管齐下。剜除脓肿,辅以膏药治外患。开膛剖腹切除恶瘤,辅以汤药治内忧。如此伤筋动骨,势必元气大伤。故屯田养民以造血。血气充盈,方能熬过内忧外患,还一个升平盛世。”

    见华佗沉思不语,刘备又道:“备少时杀流寇,诛马贼;北上塞外,独抗鲜卑十万大军于白檀。小试牛刀。便想治一治这内忧外患,病入膏肓的大汉。”

    华佗一声叹息。这便起身,长揖及地:“君侯之心,{华}佗已尽知。佗半生醉心医术,虽活人无数,却终究无法治这时日无多的大汉。每每想来,扼腕叹息。心想,若不学治病,多学治国之术。可还一个清平世界,朗朗乾坤否?今闻君侯一席话,心结终解。愿以末技侍君侯,为国造血。”

    说完,伏地行大礼。

    刘备急忙起身,将华佗扶起。

    这便拜华佗为门大夫兼领医令。

    汉医事职官制度,承袭秦制。

    《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载,西汉时太医令丞有二支:一属太常,一属少府。属太常,为百官治病,如后世之太医院;属少府,职司为宫廷疗疾,如后世之内务府御药房。太医令“秩千石”,太医丞“三百石”。太医主要为百官服务,其主官又称太医监。还设有“入宫侍皇后疾”的女医,又称女侍医、乳医。此外,还有医工长、典领方药、本草待诏等医官名。

    到了今汉,医官的编制及职司更为详尽。据《后汉书百官志》上载:设太医令一个,职掌医政,秩六百石;药丞、方丞各一人,药丞负责药政事宜,方丞职司方剂配制。其编员为“医二百九十三人”,“吏十九人”。此外,还设尚药监、中宫药长、尝药太官之职,皆由宦者充任。

    遵从郡国并行,列侯次减的规则。

    门大夫{men dai fu}乃是侯府官。秩六百石,以示荣宠。医令可比太医令,亦秩六百石。华佗成为少君侯治下,唯一领双份薪俸的家臣。年俸共计一千六百八十石。折钱五十万四千。

    位于楼桑的义舍病院,将改造成医学馆。乃是医令华佗的官舍。医学馆内设义舍、病院、医校。学治、防治双管齐下。

    随华佗而来的两个童子,名叫吴普、樊阿。乃是亲传门徒,亦伴在左右。

    临乡上下皆哗然。

    须知,华佗双俸相加,超过了秩二千石的高官。仅比薪俸中二千石的四位学坛祭酒略低!甚至超过了两位家丞。

    足见君侯对华佗的厚爱。

    四位学坛祭酒除去侯府薪俸,还食师俸。故而最高。两位家丞职责虽重,却并未兼领官职。食单俸如何能比食双俸。

    临乡乃是刘备封邑。同等品秩,侯府官高。故而华佗被尊称为:华大夫。此后,‘大夫’一词,遂成为医官的尊称。

    门大夫,本是太子东宫司门之官。《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通典职官十二》:“宫门郎,秦有太子门大夫。汉因之,员二人,职比郎将。”

    列候次减。

    双食俸禄一出,立刻成为临乡百官崭新的奋斗目标。

    对啊。

    大汉朝郡国并行,列候次减。列候称‘家’,家臣称‘主公’。既如此,食双俸,本该如此啊!

    家丞、家令,不敢想。门大夫、舍人、庶子、洗马、行人……皆秩六百石啊!

    各城令、长,若能再为侯府官。可比领食二千石的高官!

    便有郦城令郭芝上书询问,如何才能领食双俸。

    刘备还没想好如何作答。楼桑令乐隐亦上书同问。

    刘备非但不恼,反而满心欢喜。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一句话,食多少俸,便担多少事。明君行高薪养廉。正待其时。

    心有所想,这便下笔批复:“恩泽广被,惠济无远。”

    学坛士子纷纷求问恩师。

    大儒陈笑道:“‘广被’,出自张衡《东京赋》‘惠风广被,泽洎幽荒’,释义为‘遍及’。‘无远’,出自《尚书大禹谟》‘惟德动天,无远弗届’,释义为‘无论远近’。君侯之意,乃是让各城令长,不仅要治理好本城,亦能兼顾临乡各地。”

    众人领悟,亦纷纷拜服。

    君侯所开食俸,皆有规则可循。

    四位学坛祭酒,亦食双俸。正因传道、授业、解惑,教化万民,超出了地域的限制,惠及整个临乡。正是“恩泽广被,惠济无远”。

    同理,楼桑医学馆治病救人,活人无数,亦超出了地域所限,惠及全境。也符合“恩泽广被,惠济无远”。

    华大夫当食双俸。

    如此说来,城仓长、南港长、市长、置长、治水官,皆能兼顾全境,为何不算?

    学子又齐来问。

    蔡邕笑答:“以一地济全境也!”

    思前想后,饶是四位大儒亦纷纷点头。以一地济全境,便是从财政上说,精简官吏亦能节省许多支出。如此高效,领高俸亦是应当。

1。142 意料之外() 
华佗自是良医。

    活人无数,不求名利,不慕富贵,集毕生之力于医术,方能有此成就。然却心中常感懊悔。究其原因,乃是医者父母心。既行悬壶济世,又岂能不心怀家国天下。

    可医术只能治病,无法治国。故而时常懊悔。刘备以治国如治病入题,可谓正中要害。

    华佗心悦诚服,出仕临乡。为民治病,为国造血。

    若不然,必好言拒绝。即便挽留,亦不会多待。

    不日,楼桑病舍外,便排起长龙。许多久治不愈的隐疾,皆被华佗妙手回春。

    刘备有幸亲眼目睹了一场外科手术。

    先将麻服散与热酒配制,使患者服下。待失去知觉,再剖开腹腔、割除溃疡,洗涤腐秽,用桑皮线缝合,涂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间康复。据后世考证,麻沸散的大致成分是:曼陀罗花一升,生草乌、全当归、香白芷、川芎各四钱,炒南星一钱。

    结合后世知识,刘备又为华佗打造了血袋、吊瓶、针管、止血钳等手术器具。果然事半功倍。

    临乡良医,旁习华佗外科神技,无不叹服。

    用良医吉本的话说,“实乃大开眼界”。

    良医收入颇丰。不仅食俸,出诊亦有诊金。且君侯一视同仁。华大夫独享双俸,便是明证。听闻医学馆招募学徒,临乡上下踊跃报名。一日便有千人。剔除手抖、气弱、晕血、胆小者,收徒数百。不出数年,这些学徒便可独自行医。那时,各城再建分院,可治万民。再过数年,可治一国。何愁天下无良医。

    经刘备提示,华佗欣然将所学医术,分成内、外、妇、儿,四科。根据不同病灶,分别授徒。

    除去诊金,汤药几乎免费。

    常用药材,多出自临乡邑民自家药圃。今已足量储备。流民四处乞食,多生疾患。病舍本已人满为患。不料华佗入驻才一旬,病舍几近空置。华佗看病不受症状表象所惑,用药精简,绝不滥用。且重视预防,“治人于未病”。对于病入膏肓的患者,则不加针药,坦然相告。以少量酒服麻服散减轻病痛,令其安乐而亡。

    听闻种种神奇医术,临乡上下皆拜服。无怪食双俸!

    话说。君侯轻财重义,善识人,称麒麟子。诸多先例在前,我等实不该无端生疑才是。

    华佗之能,不仅在治病,亦在‘治未病’。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重在预防。

    见流民多孱弱,便编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等五种禽兽姿态的“五禽戏”。一叫虎戏,二叫鹿戏,三叫熊戏,四叫猿戏,五叫鸟戏。模仿虎的扑动前肢、鹿的伸转头颈、熊的伏倒站起、猿的脚尖纵跳、鸟的展翅飞翔等。

    每天清晨,华佗率领义舍流民在旷地上习练五禽戏。

    且常言此戏“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饮食。”又劝众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

    据说弟子吴普用此法锻炼,活到九十余岁时,听力视力皆上佳,牙齿未有脱落。

    在刘备看来,五禽戏其实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和关节都能得到舒展和锻炼的医疗体操。类似瑜伽的效果。不晓得两者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话说曼陀罗花是不是也产自西域?

    先前只有义舍流民随之练习。后来刘备亦忍不住跟练。

    加之神医之名广为流传。上行而下效。楼桑民众纷纷赶往医学馆,习五禽戏。实在人满为患,刘备只好限定人数入场。如此一来,最初那批练习五禽戏的流民,竟被各城重金请去,传授五禽戏。

    于是。临乡一新职业:五禽戏师,又新鲜出炉。

    还是那句话。只要到了临乡,想死都难。

    得益于赛马场的存在。加之西林、楼桑又有轨道直连。两城频繁往来,汉胡关系日渐融洽。姻婚嫁娶,时有发生,屡见不鲜。嬉笑喧闹的胡家婚礼,更是见惯不怪。甚至来自胡人的接幂礼,亦被汉家婚仪吸收采纳。

    取长补短。

    娶亲搞得跟吊丧一样。确实有些不近人情。

    还是热闹点好。

    话说刘备少时远去范县贺寿。第一感觉,就跟后世吊丧类似。足以说明,时下礼法之隆重。适当的改一改,也无不可。赵武灵王尚能胡服骑射。古之英雄皆如此,海纳百川的大汉,又如何不能改。

    前几日淅淅沥沥下了几场秋雨。临乡上下如临大敌。这几日天晴,老族长已下田看过。言,可以收割。

    鲜卑重耕马,立刻拉车下地。收割机割稻如飞。所过层层倒伏,皆齐根而断。

    脱粒亦有机械。

    碌碡,本名磟碡,又名碌轴,是用于压实、破碎、脱粒的多种农具的统称,发明于西汉,三国、两晋以后广为应用。其主要构件为石质或木质的辊子,具有圆柱、圆台、鼓形、齿条等,形状不同,尺度各异。

    脱粒时,以牛马拖拉碌碡,在平铺的稻秆上滚动。碌碡两端凿孔固定轴栓,轴栓再连拉架。碌碡两端略微向外凸起,便于转弯。如若场地较小,碌碡可做成两端略有差异的锥度小圆台体,便于绕圈碾压。

    水稻较少时,亦采用掼把脱粒。双手握住稻秆底端,平放在碌碡上,连续掼摔数次,稻谷便会与禾秆分离。

    如此费事,自然大大不可。刘备结合后世技艺,又画一图。水力滚筒脱粒机,很快制造完毕。称:水碡。农人试用,事半功倍。今年秋末阴晴交替,阴雨不断。趁天晴尽快收割入仓。刘备才能心安。

    六百万亩水稻,同时收割的场面,实在是盛况空前。

    鱼米飘香,沁人心脾。何须酒醉,闻稻香便已自醉。

    刘备巡视各城,谨防贼寇火灾。尤其牵挂旱地改水田的南部诸城。不知产量如何。从几位城长的上报来看,应不会低于三石。六百万亩水田,均产若能有五石,可得新谷三千万石。折成督亢粳米为两千一百万石。

    种田十数年,终将功成。

    百忙之中,刘备赶回临乡城,参加魏袭二子的满月酒。

    三位夫人已等候多时。稍稍整理仪容,换了身新衣,便与母亲、二义母、三夫人一同赴宴。

    车上刘备问道:“二子取何名?”

    公孙氏答道:“先有长子,二子为续。故陈公取名……”

    “魏续?”刘备脱口而出。

    “不对。”乌莲摇头。

    “魏继?”

    “也不对。”副伏罗氏亦笑。

    刘备心中一动:“莫非叫……”

1。143 动则生阳() 
“魏延。”公孙氏笑道。

    果然!

    刘备不由得一声暗叹。

    命运当真奇妙。

    魏袭、吕冲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