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20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20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普通房宅一座不过万钱。更何况只是一座马厩。

    新马厩,刘备准备建设成‘干栏’式样。

    干栏又称高栏、阁栏。分两层,一般用木、竹、石料作桩柱。上铺楼板和墙壁,下层无遮拦,墙壁也有用砖、石、泥等从地面砌起。屋顶为两面坡顶,覆以树皮、茅草或陶瓦。上层住人,下层用作圈养家畜或置放农具。此种建筑可防蛇、虫、洪水、湿气等的侵害,主要分布在气候潮湿的地区。

    刘备建高栏马厩,不是为了防蛇虫湿气,乃是为了在下层堆放草料。

    拆除地上部分,在原有地基之上,用青石建起四角桩柱。厚木铺板,四面用汉砖堆砌。盖为两面坡顶,设‘披水排山脊’,马厩分前后两部分,前设横廊,置卧棂栏杆,当中开门,两个坚木马槽分列门旁。后为马厩,马间、厩床等一应俱全,一厩双槽,暂将两马隔开防止撕咬。

    下层亦四面砖墙,侧后留门。内中堆满草料,当中置一铡刀,用于铡草。

    忙忙碌碌,秋分后,族人忙于小麦播种。

    先前修翻车引水,建陂渠灌溉。刘备家后辟的几十亩区田,正好一起播种。

    家中女婢、仆从,一概没有。虽说这个时代,蓄养家奴已是常见。刘备还是有些不适应。所幸同族者众,临时雇来也还够用。

    百余亩水田,稻苗长势喜人。稻花香浓,不日便可收割。

    老族长下田看过,说百亩稻,怕是有千石!

    一亩能有十石?产量实在是惊人。须知种麦,良田一亩只得三石。如今清溪水大,掘渠引水,将楼桑村的旱地皆改成水田,必获大丰。

    这一切,都等刘备家收割后,再说不迟。

1。37 人主之风() 
稻作大致分备耕、种植和收割三个阶段。

    宗人经过一季劳作,对稻作已大为熟络。只需再种个三五年,水稻就能遍植楼桑,令涿县刘氏丰衣足食。

    寒露前,又有故人来。除了大包小包的耿雍,还有崔家船队的崔钧。耿雍所带多是杂书散卷。崔钧却携厚礼而来。整盘的金饼,刘备坚辞不受。唯有一札散落的手稿,让他爱不释手。

    手稿书于娟,白底黑字。一列列匀整的汉隶,看的他甚是欣喜。

    此便是未能著于书上的坞堡攻防!

    《四民月令》得此,才算周整!

    见刘备爱不释手,崔钧不由想起临来时,从叔崔寔的叮嘱:刘备轻才重义,又善识人,有人主之风!

    如今所见,果真如此。

    遂打定主意,与他真心相交。

    在后院槽头亲眼见过青駹马,耿雍终是全信。牵招果真来过。

    送走二友,刘备生活归于正轨。

    名篇越背越多。双手剑击越发熟练。

    当然,母亲若能和蔡琰一样,熟记名篇四百。刘备还有的学。

    建好马厩,刘备又改建了谷仓。拜访了崔家田庄,又细细研读了《四民月令》,刘备暗暗决定,将自家宅院,改建成一座小型坞堡。

    因何在墙上建楼阁,刘备终于懂了。

    这个时代,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法。房子不是想建就建,更不是想怎么建就能怎么建的。

    如《礼记》:“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就是对房屋下的基座,设定的等级。大体来说,不同等级的人群,享有不同等级的权限。

    高贵高贵,便是指‘以高为贵’。

    古法今用。然,正如汉律对城墙和宅邸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却忽略了组合建筑!

    比如墙上建阁!

    许多豪强地主家的庄园,在墙上四角另起楼阁。墙桓和楼阁加起来的高度,远超汉律!因何能成?盖因无法依律执行!

    墙不逾制,楼也不逾。墙上建楼逾不逾制?

    两说。

    此中还有一点:宫、殿、堂、亭、台、楼、阁、轩、斋、榭、廊。这些建筑都是不同的!

    有些建筑晚与律法出现,律法又岂能未卜先知!

    加之对编户齐民的住宅用严格的限定:每户宅地规定九百方步,其中屋舍不过占一百二十方步。随着家中人口渐多,大小被困死的房屋只能向上拓展。

    汉代民宅,多是两层,就是明证。

    既如此,何不把重檐堂屋,改成——楼?

    这些都不急,闲暇时,再做计较。

    霜降后,稻田开始收割。

    连枷、踏碓、飏扇,诸多农具,匠人早已造齐。

    百亩水田,稻香扑鼻。

    雇族中劳力收割完毕,打谷、扬糠,堆入谷仓。刘备细算,亩产竟有八石!

    即便脱壳为米,也比麦多!

    举族雀跃。

    十二月,桓帝驾崩。于是永康这个年号,只有六个月。

    桓帝去世,窦皇后称皇太后,即与父亲窦武临朝定策,迎立解犊亭侯刘宏,是为灵帝。

    建宁元年,正月。刘宏仪仗抵达洛阳城外夏门万寿亭。窦武率文武百官迎接。次日,刘宏继位,改年号建宁,以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及司徒胡广三人共参录尚书事。追尊父亲刘苌为‘孝仁皇’,陵墓为‘慎陵’,母亲董氏封为‘慎园贵人’。大将军窦武因定策刘宏继位有功,其族人加官进爵,从此窦氏外戚权倾一时。窦武依赖太傅陈蕃主持朝政,陈蕃大量启用在第一次党锢时受罚之士人,并合谋铲除宦官。

    桓帝驾崩,举国哀恸那是假的。

    不知有多少人在暗中弹冠相庆。

    然,对于涿县刘氏,这一年的祭祀却要肃穆许多。

    正如《四民月令》所载:“正月之朔,是谓正旦,躬率妻孥,洁祀祖迩。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柏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正日进椒酒(用椒浸泡的酒)柏酒(柏叶浸制的酒),椒是玉衡星精,服之食人身轻耐老。柏亦是仙药。进酒次第,当从小起,以年少者为先。”

    村中祖祠。

    与一般异姓聚落而居的村子不同。涿县刘氏是整个氏族一起祭祀,非各家各户单独祭祀。

    族中孩童虽年少者众多,可被排在前列的只有四人:文、修、武、备。

    刘修年纪最小。最先向先祖敬酒。然后是刘备,刘武,刘文。

    刘修之父,名毅,字元起。早年出外经商。年前复归。刘修家境好转,读书习字,更加勤勉。

    刘备父辈,族中亦选出四子。

    弘、晃、魁、毅。

    意为:广、明、高、坚。

    不得不说,族中取名,有其深意。且每代皆选四子,为复爵大业。

    刘备不知道,天下失爵者的后代,是不是都像自己这般累。乃至于不惜举三百兵讨贼。一生颠沛流离,妻离子散。

    这,真的好吗?

    年后刘备七岁,却有六尺身高(1。425米)。长此以往,身高八尺也不是梦啊。也不可过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岂非不美。

    当然,生长也有先后之分。

    刘备被三叔灌下太多鹿血蛇胆诸如此类,提前发育实属正常。

    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手头有钱,万事不忙。背后有枪,谁怕流氓?

    张小胖家送来的那锭上好的麻钢,本是给刘备铸剑。却被他央求三叔,改打成了送给牵招的燕尾八面矛。待器成,寒光夺目,锋利异常。只需加一枪柄,牵招便可舞动。

    为何只有枪头而无杆。乃是枪之长短、粗细、轻重,因人而异。以牵招今日之身形,后期必然还要成长。枪柄需适时加粗、加长、加重。由牵招自行决断。

    普通刀剑,不过千钱。

    五十炼钢,近万钱。

    百炼钢,需万五之数(一万五千钱)。

    此矛乃上等麻钢锻造,不啻百炼钢!

    绝对是一份拿得出手的礼物。

    即是私礼,无需张扬。母亲又请村中匠人做了漆木长匣,内衬锦缎,托耿雍交崔钧捎给牵招。

    枪缨就不用了。牵招是用它来对敌,可不只为装饰。

1。38 祠堂传艺() 
大雪封路,坚冰断河。

    就连村中各家间的小径,也被大雪淹没。

    楼桑村刘氏族人却不畏冰雪,早早起身,三三两两,踏雪赶往祖祠。

    祠堂内一身狼皮大氅的刘备,与几位族叔和老族长立于人群中央。祠堂当中支着几口行军大锅,锅中浓浆赤红,气泡翻涌。正是熬制的牛皮胶。

    围着青铜大锅,工匠们正演示如何制作一张麻垫。在当下,麻垫不仅可以做床垫,塌垫,还可为坐垫。

    既是特产,就要能大量生产。否则难成气候。关键是,此技极易模仿。只需寻一良匠拆开麻垫,其中关窍,一目了然。所以在未被造出之前,楼桑村要大量生产,尽快形成气候。

    刘备本想教会村中所有人。可老族长却断然摇头。不但严格限定人数,还须是涿县刘氏宗族子弟,方可承此技。

    几位族叔也是如此。

    刘备执拗不过,只得同意。

    麻垫这种东西,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关键是把握几个关窍。

    比起发明麻垫的刘备。工匠们却举一反三,发明了用火麻、苎麻、苘麻、葛麻(葛藤)等不同种类的麻丝,辅以牛胶的不同用量,制作出不同软硬度麻垫的技巧。而且针对性的优化了各道工序。将制作麻垫,变成了一项赏心悦目,能够传之后世的技艺。

    刘备看了,也不禁暗自称赞。

    匠心独具。

    说的便是如此吧。

    将做好的一张麻垫,铺在堂前。老族长一试,果然浑身舒爽。真养老神器!

    “造此垫,需几钱?”老族长笑问。

    普通草席一张作价一百五钱。

    麻垫的成本主要是:麻丝、牛胶、衬纱、锦罩。

    麻丝一斤十钱,生牛皮一张两百钱。一匹布帛幅广二尺二寸(51。5厘米),长四丈(9。36米),衬纱一匹五百钱。一匹蜀锦在北地可卖三石粮,值千钱。

    刘备粗略算下,这便答道:“一千五百钱。”

    “可卖三千否?”老族长又问。

    “两千足矣。”对半的利,刘备觉得太高。

    “真,人主矣。”老族长一声笑叹。

    制成的麻垫,厚三寸有余(10厘米),长八尺四寸余(2米)。全重约百斤!

    麻丝重,牛胶亦重。层层涂抹再由青石压成饼,岂能不重!

    一张麻垫,赚五百钱。

    已是暴利。

    须知一头羊不过五百钱!

    听老族长的意思,村里又要另建新宅?

    这是为何?

    问过方知,原来这个时代,有一门出众的手艺,会有多疯狂!

    就拿刘备饲养的蜜蜂来说。早先年间,便有人砍下有野生蜂窝的树干,挂在自家屋墙下饲养。后世《高士传》有载:延熹年间,有名姜岐者,‘隐居,以畜蜂、豕为事,教授者满於天下,营业者三百馀人。民从而居之者数千家。’

    一个会养蜂养猪的隐者,竟有数千户人家跟从他隐居!

    不难想象,一旦麻垫成为楼桑村特产。十里八乡的编户齐民,便会蜂拥来投!

    聚落聚落,聚众而成村落。

    与归隐不同,落籍楼桑村是个难题。

    这些以后再说。

    先把麻垫的制作技艺,传授给族中子弟。

    趁大雪封路,涿县刘氏加紧操练。待到立春后,冰融日暖时,加紧生产。

    刘备也已去信耿雍。托他代为收购麻丝、兽皮,存以备用。

    先前不觉得。后院忽多了两匹马后,顿觉吵闹不少。再加上饮水喂草,马粪堆积。气味渐渐浑浊不堪。刘备这才明白,三进院子的好处。前后两进的院子,确实不适合蓄养牲畜。

    前院要迎客,自然动不得。

    要不就依三叔所言,把后院分成两院。牛牢马厩单成一院,辟角门出入。

    想来想去,刘备觉得还是再拉一个后院,最为妥当。

    就不知三重院落,逾制否?

    这件事情,刘备先问了母亲。母亲引经据典,倒背如流。反正是诛九族的重罪就对了。

    可在刘备听来,似乎那些个杀气逼人,与逾制僭越相关的律法,多是为防诸侯坐大,威胁中央集权啊!

    为此,汉律还设有一系列惩罚诸侯及其同党的罪名。比如诸侯擅自拟天子衣服、车马、宫室、礼乐等,均为逾制僭越。

    罪名也同样适用于除诸侯外的所有官员。另在官吏贪污渎职违制的罪名中,也有逾制、僭越、失礼等罪。逾制、僭越、失礼等不仅指违反礼制,超规格使用衣服车马宫室等,还包括言行失礼等不敬行为。

    违反这些罪名,自然受到严厉制裁。

    正如这些罪名拟定的目的,都是防上不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