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205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205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脸颊忽地一热。猛抬头。只见掖庭令毕岚正挤在他头上窥探。狂吞口水乃至余涎横流。这便怒而直身,伸手重拍在毕岚后脑勺。

    这一巴掌,将满腔口涎皆拍入腹中。掖庭令毕岚正欲开口。却见曹节竖起一根手指,目光阴冷。

    “噤声!”

    内室中。

    被压在身下的美人,羞愤难当。眼看贞洁不保,便要咬舌自尽。岂料檀口微张,男人已将指节送入。

    欺人太甚!

    奋然抬头,只见身上男子,目似朗星,英气逼人。无半点**之色。

    似在侧耳倾听。

    须臾,这便低声言道:“叫。”

    美人一愣。脱口低问:“什,什么?”

    刘备叹了口气。探身往美人染成绯红的耳垂,轻轻一啄。

    “啊——”

    门缝前。见美人探出帐外的一条粉腿,骤然绷直。

    两位大内官如遭雷击。双双被无由来的一记重锤,踉跄贯倒在地。掖庭令毕岚捂胸缩成一团,无声恸哭。曹节伸手去抚慰,却被毕岚用力拨开。两人随即扭打成一团。曹节虽老迈,却颇有力气。强行挣脱,连扇数记耳光,才令毕岚找回长幼尊卑。

    见他眼中尽是委屈。骑在身上的曹节附身,这便重重吻在毕岚额头,在他耳边吹气道:“痴儿!舍得舍得。不舍岂能得!今夜之后,我等高枕无忧矣!”

1。85 多长为宜() 
待撕扯声渐止。两人拖一物的脚步声亦远去。刘备这才轻轻翻身,与美人并肩躺了下来。

    内官名为献媚,实为抹黑。拉刘备下水。

    此女必是先帝宠妃。或是宠妃与勋贵私生子。身份微妙,不能示人。一旦与她有染,刘备自当守口如瓶。不会轻易吐露与‘太仓折桂’相关的只言片语。否则便是引火烧身。

    对刘备而言,此女亦是投名状。若不纳此女,自甘堕落。与幕后之人沆瀣一气。刘备又如何能取信以曹节为首的众内官?

    故而当内室门开,见到此女的瞬间,刘备便知宦官用意。

    这便顺水推舟,逢场作戏。假装与此女亲热。

    刘备虽翻身离去,与她并排。却伸脚去蹬榻尾扶手,弄得床榻咯吱作响。

    如此异响,美人岂能不知。这便咬牙道:“君,可否勿动?”

    刘备摇头轻笑:“谨防隔墙有耳。万一还有人窥视,见床榻一潭死水,如何能信?”

    “……”美人咬牙向外轻移,不与他沾身。

    借咯咯吱吱声遮掩,刘备边摇边问:“敢问美人芳名?因何至此?”

    “妾的名字,早已忘了。”美人无由来叹了口气:“却不知,君又是何人?”

    刘备轻轻开口:“临乡刘备。”

    美人眸中似有异彩:“可是豪掷一亿钱,与陛下对赌西域的临乡侯?”

    “正是区区在下。”刘备一愣。本以为高居此地,理应消息闭塞才对。“美人如何得知?”

    “能豪掷一亿钱,与当今天子对赌。试问天下还有几人?”美人似对‘一亿钱’相当敏感。

    却不知美人作价几何。

    刘备轻轻点头:“美人还未告知,如何知我来历?”

    “君侯莫以为,我等皆常住此地?”美人聪慧,已知他所想。

    “不然呢?”刘备反问。

    “馆内女子皆住在别处。若是‘诸园贵人’,平日自当住在帝陵之内。皆趁夜而来,鸡鸣乃归。”美人答道。

    刘备却听出言外之意:“莫非美人不是‘诸园贵人’?”

    美人叹了口气:“妾之身份,事关重大。临乡侯还是别问了。若得脱逃,妾自当坦诚一切。须知,内官将妾献与君侯,从此君侯便与此地、此事,脱不了干系。”

    刘备轻轻点头:“我已知也。”

    “妾与君侯只是初见,为何以诚相告?就不怕妾是外面一干人等的同伙?”美人又问。

    “你若是同伙,又何须咬舌自尽?”刘备抬起指节摇了摇,上面仍留有一圈清晰的牙印。

    美人幡然醒悟:“先前君侯假意调戏,莫非只为以身相试?”

    “然也。”刘备得意一笑:“本侯娇妻刚刚诞下麟儿。母子远在临乡,心中无时不刻不牵挂想念。又如何能与美人翻云覆雨。”

    “君侯乃真豪杰。”似言之未尽啊。

    刘备不禁被气笑:“美人是夸我还是扁我?”

    “自然是大大的夸奖。”美人柔声答道。

    两人一时无言。只听床榻在卖力的咯吱作响。

    许久,美人忍无可忍:“君侯可止也。”

    刘备却断然摇头:“如此短时,必受人耻笑。”

    美人蹙眉追问:“君侯以为多长为宜?”

    刘备答道:“最少一个时辰。”

    美人愤而侧身。

    刘备却又叮嘱道:“切莫靠近纱帐,若印出人影岂不露出破绽?”

    美人虽无声,却悄悄向后挪了挪。

    伴着咯咯吱吱的摇床声,渐渐放下心防的美人,自枕藕臂,沉沉入睡。

    刘备亦闭目养神。暗思后事如何。不料后半夜酒劲上头,也醺醺入睡。

    不知过了多久,忽听帐外有人轻唤:“君侯?”

    刘备猛然睁眼。美人已悄无声息的缠了上来。刘备低头一看,见美人睫毛扇动,这便了然。深吸一口气,挑帘视之。

    正是先醉先醒的长乐太仆段珪。

    “何事?”刘备皱眉发问。上位者的气息蓬勃而出。

    长乐太仆段珪加倍恭谨:“回禀君侯。时候已不早了,再晚怕是要误了正事。”

    刘备心中一动:“如此,且去堂前稍候。”

    “喏。”长乐太仆段珪低头行礼时,抬眼偷望。见美人玉体横陈,春光半露。这便心中笃定。

    待内室门再次闭合。刘备这便起身。

    却见美人亦睁开双眼:“君侯保重。”

    刘备轻轻点头:“美人亦珍重。”

    说完,翻身而起。穿戴整齐,却见美人侧卧,似有难言之隐。

    刘备不疑有他。急忙问道:“美人有疾?”

    美人频频目视。见刘备仍未醒悟。这便面红耳赤,咬牙答道:“你晃了一个时辰,妾身岂还能下得了床?”

    刘备先一愣,不禁开怀而笑。

    眉宇间,英姿勃发,神采飞扬。那股不加修饰且迥异于当下的清澈纯粹,直令人怦然心动。

    戏做全套。

    待刘备离开。美人悄悄从枕下取出一枚长针。刺破指尖。将殷红的血珠,滴在双股间的素纱裙,及垫在身下的白纱之上。

    须臾,便有数个目盲小黄门摸索入内。用黑纱将美人层层裹缠,合力扛出内室。

    话说。先出内室的刘备,正随长乐太仆段珪赶往下一栋别馆。

    恰逢日月当空,正值黎明{寅时}时分。天空微亮,虽仍远视无光。近前却已无需挑灯照亮。

    为何段珪还挑着灯笼?

    此处是一间未曾改造的仓楼。里面堆满了咸鱼腊肉等风干旧物。

    见刘备目露不解,段珪这便笑道:“此乃掩人耳目也。若太仓令登楼察看,底下小吏便会领来此楼。余下馆舍,白日尽数关闭。需等城门开启,一众官吏才得入城。那时,我等早已人去楼空,又如何得见?”

    说着,引刘备走入里间。搬动机簧,地面忽然洞开。

    “君侯且随我来。”

    洞内设有绕墙阶梯。刘备这便醒悟,此是圆柱体粮仓的内部。

    阶梯通往的正中,正悬在一架天梯。大长秋兼领尚书令曹节,正与掖庭令毕岚翘首以盼。

    “君侯。”一觉之后,两人已举止如常。

    “一夜未见,两位老大人可安好?”刘备明知故问。

    曹节陪笑道:“老奴等人皆睡不长。命不久矣。”

    刘备亦笑:“昨夜亦睡不长。莫非与几位老大人相同?”

    曹节连连摆手:“岂敢,岂敢。君侯人中麒麟,福寿绵长。岂能与我等垂垂将死之人相比。”

    刘备并未接话。随曹节等人,走入梯厢。

    待天梯缓缓下落,刘备这便问道:“此去何处?”

    曹节答曰:“北邙。”

1。86 摒除破绽() 
天梯直落地下。

    由曹节等人引路,辗转抵达了一处地下甬道前。入口设有暗门。搬动机关,暗门缓缓升起。后面是一条不知年月的下水道。门后还泊有扁舟。四人上船,段珪划桨,沿下水渠道,一路前行。

    黑暗中少有光亮。四人皆静默无声。只有船桨间隔不断的划水声。

    刘备这便问道:“此暗渠是何人所建?”

    曹节答道:“年代久远,已不可知也。或有洛阳城时,便有此渠。”

    刘备懂了。先有此暗渠,后人又借此渠,修建往来内城的密道。

    又行一段,扁舟开始减速入港。借助穹顶洒落的天光,依稀可见一排排,排列整齐,做工考究的扁舟。正静静的停泊在港口。刘备这便醒悟:“想必当年那些勋贵,正是从此处舟行城内,再乘天梯抵太仓折桂。”

    “然也。”曹节欣然点头。一夜风流后,刘备便是自己人。无需再刻意隐瞒。

    众人弃舟登岸。沿港口长堤再行一段。通往上层甬道出口的石阶,随之出现在面前。

    和先前登舟时的下行石阶一样,这条上行石阶,亦年代久远。拾阶而上。掖庭令毕岚搬动机关,一道和入口类似的暗门徐徐升起。入目是一间装修考究的内室。满满汉式风情。

    换句话说,有人在密道出口处,建了一栋馆舍。将整个密道遮罩起来。

    待暗门徐徐落下。果然组成了一面与四周天衣无缝的墙壁。

    “君侯且随我来。”曹节引路。出密室,又见长廊。廊道一面,排列监牢。牢门紧锁,不知何用。穿过廊道,又是一条向上的石阶。登上这条石阶,才真正抵达地面。

    也即是说。监牢和密室,皆设在地下。通往内城的暗渠,在更深的地下。

    正值春光明媚,院中鸟语花香。

    堂前正端坐一人。面朝庭院,悠然自得。

    几个小黄门围坐左右,正为其端茶续水,扇风捶背。

    见刘备来看,曹节笑着伸手。示意他自行上前。

    刘备这便整理衣冠,向堂前走去。

    听到脚步声,小黄门急忙避让。不等站定,便有人为刘备摆上坐席。

    刘备长揖行礼,自行落座。

    眼角的余光瞥见刘备袍袖,主人这才回身。

    果然风仙道骨,世外高人。虽年迈,然五官仍极为俊秀,异于常人。刘备心中一动:“可是秦太仓?”

    老者微微一愣,这便指了指耳朵,又指了指嘴唇。

    听不见也说不得?

    须臾,便有小黄门合力搬来一座方方正正的沙盘。

    沙盘旁还摆放着两支细长木杆。

    老者拿起一支,在沙盘一侧写道:“君是何人?”

    原来如此。

    刘备这便取杆在手,在沙盘另一侧写道:“鄙人,临乡刘备。”

    老者点了点头。待小黄门将沙盘重新碾平,又写道:“所为何来?”

    刘备接着写道:“乃为家中七色婢。”

    老者想了想,这便醒悟:“可是发色各异之七女?”

    刘备大喜手书:“然也。”

    老者又写:“君欲知何事?”

    刘备又答:“欲知七人出身。”

    老者再写:“知晓又当如何?”

    刘备再答:“当明媒正娶,迎入家门。”

    老者深看刘备一眼,这便缓缓点头,随手写下:“原来如此。”

    不等落笔,便抬起手中长杆,在一小黄门的手心写下一串数字。

    小黄门领命而去。须臾便取回一发黄竹筒。竹筒年代久远,还设有封泥。老者确认无误,便让小黄门将竹筒递给刘备。

    自己又在沙盘上写道:“七人身世皆封于筒内。君,可取回细观。”

    刘备这便道谢:“刘备敬谢。”

    老者又写:“君可还有要问?”

    刘备正欲谢绝。却与老者目光相碰时,心中一凛。暗忖片刻,又手书:“为何是七人?”

    老者目中深意,一闪而逝:“受人所托,忠人之事。”

    刘备急忙追问:“受何人所托?”

    “大将军窦。”

    竟然是大将军窦武!

    电光石火之间,许多陈年旧事,涌上心头。

    刘备约莫记得,大约是自己十岁左右,辽东田韶将七位小姐姐送到楼桑。那时,应是建宁四年〖171年〗前后。建宁,乃是当今陛下的第一个年号。陛下也是建宁元年〖168年〗正月即位。而大将军窦武,与太傅陈蕃定计翦除宦官。因谋划泄露而兵败自杀,也是建宁元年被枭首于洛阳都亭。

    随着大将军兵败枭首。于是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