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262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262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将越发依赖西域都护府的存在。也将更加紧密的捆绑上大汉的战车。

    最主要是,有了大使馆的存在,各国之间便不敢,在没告知都护府,并获允许的前提下,妄动刀兵。

    尤其对一些小国来说,有汉庭为其撑腰评理,自当生活的更加安稳。不必再整日忧心,被大国所并。

    一举数得。

    而就刘备来说。西域大使馆的建立,使其能更紧密的掌控西域诸国。实行深度汉化。最终将西域诸国,融入大汉版图,成为诸侯国的重要手段。

    一旦“凡事找都护”,深入人心。便是刘备彻底把控西域之始。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强权。

    强权便是公理。尤其对弱肉强食的西域城邦,以及虎视在侧的域外大国来说。

    为此,刘备需时刻保持西域都护府无敌的强大。

    这也是他不惜花费重金从域外买来近三十万奴隶的原因。

    在封建时代,人口等同于生产力。作为二十八万奴隶的主人。刘备已深度改变了西域的人口结构和权力天平。

    只需西域都护府治下的城池,能粮草自给,民心必然安定。那时再行汉化。募集强兵,锻造良甲,何愁不能为大汉藩屏。

    这些来自后世的政治手腕,时下的西域诸国,不可能知晓。

    在西域人朴素的心里。既然汉庭愿为他们出头,何乐而不为呢。

    对吧。

    在两位府丞忙于政事的同时。都护府的武将们,也在加紧整编队伍。

    刘备此来只带了三百家兵。

    先在肩水金关下,俘虏八千拓跋别部突骑,和一千并州狼骑。

    紧跟着从戍边老卒家眷中招募二千弓弩手。又在渠犁城,收编五百马贼。

    再有二万余乞伏部鲜卑,濒死来投。刘备从中招募了三千突骑,交由两位义弟操练。

    最后又从十二万贵霜奴隶中,招募三千精通回马箭的弓骑,十五万乌孙奴隶中招募六千长枪游骑。

    麾下兵士二万余。兵强马壮,气势如虹,可堪大用。

    一千并州狼骑,已全部调拨给徐晃统领。准备带回。

    臧霸独领两千突骑,驻守乌垒城。

    徐荣领一千弓弩手,一千弓骑,两千游骑,三千突骑,与本部一百鼍龙骑,驻守它乾城。拱卫西域都护府。最精锐的鼍龙骑,用来护卫两位府丞。

    程普领一千弓骑,两千游骑,三千突骑,并本部一百射虎骑,驻守桢中城。扼守通往葱岭以西的咽喉要道。顺便为刘备收取占道费。

    段煨领一千弓弩手,一千游骑,驻守高昌壁。护佑柳中一线屯田。

    张猛领一千弓骑,一千游骑,屯住昆仑障。守护伊吾屯田。

    还有约三千拓跋别部鲜卑,要带回临乡与家人团聚。

    渠犁城仍由城都尉冯莫率本部人马驻守。渠犁距乌垒不过百里。只需狼烟一起,臧霸领二千突骑,瞬息可至。

    两部鲜卑,人马皆披临乡制式铠甲。胡骑皆披改良自于阗贼兵铠的都护府制式铠甲。

    从防御力上说,临乡兵甲自然高于都护府兵甲。

    但就周边西域各国的冶炼水平来说,都护府兵甲,防御也足够了。

    其中,被新纳入鼍龙骑和射虎骑的二千精锐鲜卑突骑,标配西极良马。战力高出余下各部一大截。乃是精锐中的精锐。

    除去散落绿洲的农邑外,刘备还改造了许多马邑。都护西域数百年来,大汉在绿洲上修建的烽堠、邬堡、障城;还有许多被西域诸国废弃的城池,星罗棋布,遍布绿洲。只需稍加修缮,便可作马邑使用。

    随丝路复通,大汉重开西域都护府。中原和西域,通商日益广泛。大宗商品,诸如丝绸换良马、机关器换良马。粮食换矿石,粮食换美酒。在市中竞相出现。

    赀库的强大作用,随之显现。

    为了能享受赀库提供的巨额交易担保。许多胡商甚至不惜花费巨资,购买宅院、田产,举家迁入它乾城。登记造册,成为都护府治下之民。

    刘备的户籍政策,一视同仁,面向整个西域。能成为西域都护府治下的大汉子民。胡商皆趋之若鹜,与有荣焉。

    四夷以汉化为荣,可不是说说而已。

    能在赀库开设一个家庭账户。实在是太方便。只可惜,刘备念念不忘的铸币权,陛下的诏书中只字未提。

    算了,这个要求确实有些难为陛下了。

    说起来。大汉有两项制度,远远领先世界。

    编户齐民制度。上计制度。

    编户齐民制,可掌握民情。上计制,可掌握国情。

    两种制度,相辅相成。处理得当,国情、民情,尽在掌握。

    事实上,案比的也不仅仅是户籍。通过案比上计,朝廷能据此,对各级官吏是否称职,作出评判。

    比如正与老母亲,相伴西行的杜畿,杜伯侯。历史上曾任河东太守十六载,评价其政绩“常为天下最”。

    也就是说。拿全天下的太守相比。河东太守杜畿的政绩,经常位列前茅。此人绝对是刘备所急缺的顶级内政人才。

    之所以能得出这个令人信服的结论。严格的统计制度,居功至伟。

    由此可见。大汉的强大,在方方面面。

    如何能不令人敬畏。

1。194 开馆典礼() 
随临乡大队人马抵达它乾城。绣衣吏和亚马逊终于换装完毕。

    麴氏先登梦寐以求的追魂弩,亦人手一把。麴氏先登,攻城拔寨,锐不可挡。刘备留有大用。自要带回中原。以后免不了攻城战。

    亚马逊女战士们对身上精工锻造的金麟宝甲,亦赞不绝口,各个爱不释手。日日擦拭一新。上油就算了。搪瓷甲片本就防腐。

    百炼钢鳞甲的防护力,自不用多说。远非做奴隶角斗士时,身上中看不中用的青铜甲胄可比。

    能防烈火的石绵布,也被裁剪成与金麟甲片大小相等的小片,嵌入搪瓷甲片与复合垫片之间。再行胶封合甲。如此既能防火,又避免贴身。消除最后一丝隐忧。

    于是士气倍增。

    刘备欣然点头,军心可用。

    挟大将军之威,传令左右,今夜让亚马逊女王侍寝。

    女王欣然接受。不就是活体暖柜嘛,有什么了不起。

    这便早早洗浴更衣,换穿素纱三件套。赶来二楼寝室,为主人暖床不提。

    嗯,确实也没什么了不起。

    搂着芬芳的胴体。嗅着地中海的水沫清香与小亚细亚半岛的温暖阳光相伴而眠。

    一觉到天明。

    果然神清气爽。

    这便悄悄换了条干爽的犊鼻裈,起身下榻。待刘备离开,女王亦起身,面红耳赤,自去洗浴不提。

    亚马逊之所以将刘备唤作,仁慈的主人。

    最大的原因是,刘备解除了包括亚马逊在内的,所有奴隶身上的枷锁。又分配宅院、良田。给予了最大程度的自由。使之成为梦寐以求的自由民。

    此等胸襟,不是一般的奴隶主所能做到的。

    洗漱更衣。又吃了碗香甜的米粥。刘备刚入前堂,左右这便来报。

    今早有大队游商入城。送来拜帖。

    刘备展开一看,顿时大喜。

    “速速请来。”

    “喏。”

    来者不是旁人。正是安息商人安玄。

    “安玄拜见大将军。”刘备被诏封为“都护西域辅汉大将军”,南北丝路,已人尽皆知。

    “免礼。”刘备伸手虚扶:“一路可好?”

    “此去大宛,一路顺利。”安玄笑答。

    “甚好。”刘备的计策能得以实施。安玄居功颇大。见他平安返回,刘备自然欣喜。

    “此去换回大宛良驹百匹。听闻安玄与大将军相识。大宛王遂遣使一路相随。途中又遇康居使者同行,顶风冒雪,辗转抵达它乾。”

    西域五十五国中,已有五十国遣使入驻大使馆。唯有大宛、康居、大小乌孙、贵霜等国,仍在观望。

    此五国,距离较远是其一。实力强大是其二。不想与诸多小国并列是其三。

    最主要是。

    以前皆入京朝拜大汉皇帝。今让他们在西域长史府设立大使馆。有些自降身份的嫌疑。

    故皆在观望之中。

    大宛、康居,前汉时,皆是强国。

    康居最盛时,人口六十万,胜兵十二万。行国中心驻地为卑阗城。随季节迁移牧场。冬季南下栖息于锡尔河一带的“乐越匿地”,夏季北上至“蕃内”,两地相距数千里。

    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时,康居常遣质子入京朝贡。

    实力转强后,一度与汉朝敌对。李广利出兵伐大宛时,康居曾有意援助大宛,未逞。

    但随着贵霜国势转盛,康居则渐趋衰败。

    夹在乌孙,安息、贵霜之间。又是行国,逐草而居。并无一个清晰的国界。因为草场、牛羊、野马,争斗是常有的事。

    与实力正强,如日中天的贵霜和乌孙不同。大宛和康居,败相已生。

    危机关头,顾不得许多。这便悄悄遣使来拜。

    大宛和康居,互相结盟。关系密切。必然是收到大宛密报,康居才提前派出使者,在半途等候安玄一行。

    混入商队,自能掩人耳目。不为周围大国知晓。

    “两国使者,人在何处?”刘备这便问道。

    “皆在城中马市。”安玄答道。

    “来人。”刘备遂传令。

    “在。”

    “去城中马市,将两国使者,请来相见。”

    “喏。”绣衣吏这便领命而去。

    不久,两国使者双双入堂相见。

    “下使拜见大将军。”甚有礼节。

    “二位免礼。”刘备笑着伸手:“坐。”

    “谢坐。”

    待两人入座,刘备这边问道:“二位贵使,何其晚矣。”

    “雪厚路远。一路走走停停,颇为艰难。这才迟迟赶来相见。请大将军恕罪。”大宛国使伏地请罪。

    “请大将军恕罪。”康居国使亦伏地请罪。

    “既来则安,何罪之有。”刘备示意二人起身。

    “可有国书?”

    “国书在此。请大将军一观。”两人从袖中取出国书,呈给刘备。

    绣衣吏检查无误,转呈刘备。

    国书便是礼单。

    刘备一眼扫过,这便笑道:“二位先去马市客舍歇息,待举行过开馆典礼,再入驻大使馆不迟。”

    “遵命。”虽不知何为开馆典礼,两人却不敢怠慢。这便告辞离去。

    “敢问大将军,何为开馆典礼?”待两人离去,安玄遂问道。

    “乃新任大使,面呈国书后。举行的一个简短仪式。各国大使,都护府属官,还有城内居民,皆将到场。”刘备解释道。

    “原来如此。”安玄目中尽是深意。

    消息传出。天还未大亮。都护府门前广场,已人山人海。

    府前高台。一身大汉官服的都护府官吏,正襟危坐。

    各国使节齐聚在高台之下。排成横列。

    台阶两侧,三百亚马逊分列左右。

    长矛如林,排盾成墙。鲜衣亮甲,气势如虹。

    令人艳羡。

    辅汉大将军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就是说,刘备享有的仪制与三公相同。

    这是指刘备的官位。若以爵位论,刘备贵为县侯,仪制尤在三公之上。究竟用何等仪制,要看是何等场合。不可拘泥于形式。

    比如,今日刘备以“都护西域辅汉大将军”的身份,行开馆典礼。自当用大将军的仪制。

    事实上,陛下颁发的诏书,还有许多未尽之言,言外之意,需细细体会。

    比如这句“仪同三司”。辅汉大将军为何“仪同三司”,而非“仪同大将军”。

    乃因本朝,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大将军的仪制,自然也就在三公之上。

    陛下封刘备为辅汉大将军。仪同三司。言外之意,辅汉大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下。

    神鬼藏于细系。一份小小的诏书,便可见一斑。

1。195 回京在即() 
“龟兹国使登台——”

    闻台上高声唱喝,龟兹大使这便稳步出列,在众目睽睽之下,拾阶而上,登临高台。

    大将军头一个唤的便是龟兹国使,足见关系深厚。龟兹王使面露喜色。

    “下臣拜见大将军。”

    “免礼。”高居主位,一身朝服的刘备,微微一笑。

    “赐节、使服、印绶、车驾、仪仗。即日起,入驻龟兹国使馆,代行国事。”

    安氏姐妹送上托盘,龟兹国使双手捧过:“下臣,拜谢大将军。”

    待龟兹国使捧盘入列。卫士便又高喊:“疏勒国使登台——”

    高台下的疏勒国使浑身一凛,不由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