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294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294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山国,三郡乌桓……”刘备隐隐约约,似乎想起了什么。

1。54 蓟国四师() 
“中山国何人主政?”刘备问道。

    “中山相姓张名纯,乃渔阳豪强。”右国相耿雍脱口而出:“两千石官位,乃是数年前入西邸,用两千万足钱买来。”

    “张纯?”刘备似有些印象。却一时也想不起来究竟是何人。应是个一笔带过的小角色。

    刘备却也不敢大意。令二位国相严密监控。正值多事之秋,太平乱军,即将席卷大江南北。若有人趁机举事,火中取栗。亦符合常理。

    太平到七月便已事发,为何要到十月才能举事。好比军马未动,粮草先行。联络、后勤、统筹管理,皆需要时日。且又是提前举事,太平道散布八州,仓促间又如何能一呼百应。

    三个月举事,足间邪教密谋许久,组织强悍。

    与蓟国不同。中山国乃国相主政。中山王无权干涉。只享有食俸。刘雉年少继位,也乐得清闲。整日逗留西林赛马场,与新任河间王刘陔、安平王刘续为伍。

    后又有甘陵王刘忠、常山王刘暠、赵王子刘赦加入。号称六国联盟。

    六国中五国,皆是今汉世袭藩国。唯有甘陵国乃是新封。

    甘陵国本为清河国。高帝始置,桓帝建和二年改为甘陵国。

    六国皆距蓟国不远。同属冀州。事实上,除去巨鹿郡、魏郡、以及被除国的渤海郡,冀州皆是藩国。

    诸侯王遍地的冀州,竟是太平道的老巢。可想而知,国政糜烂到何种地步。

    这些皆与刘备无关。毕竟不是自己的封国。想管亦鞭长莫及。

    见过已经两岁的嫡长子刘封,刘备这才想起还有一事悬而未决。便是为嫡长子请少师。

    少师,辅导太子之官。春秋时楚国始置。今汉并为沿袭。只因今汉诸侯王权受限。且光武立朝时崇尚节俭。后宫嫔妃都减去数等,可想而知诸侯国仪制,会被删减去多少。

    陛下既放权给刘备。国内之事,刘备便可自决。

    蓟国少师,自然是四位学坛祭酒。

    择吉日,刘备在蓟王宫举行大典。已经能蹒跚学步的蓟王子刘封,跪地行礼,拜四位大儒为师。

    文武列队,百官出席。如此大的场面,只有两岁的蓟王子,竟能全然不惧,随国令士异,一字一句用清澈的童音,向几位少师答礼。

    满朝文武,惊奇之余,亦更加欢喜。蓟国后继有人。

    位列在黄忠和黄盖之后的关羽、张飞二人,更是眉开眼笑,喜不自禁。

    张飞言道,大哥文武双全。侄儿岂能学文不学武。以后定要把俺这一身本领,通通传去才好。

    关羽笑着摇头:大嫂号称剑绝,又岂会藏私。

    张飞这便醒悟:二哥言之有理。

    蓟国少师,秩二千石。

    四人轮换,往来宫中,为蓟王子传道授业解惑。平日无需上朝。若上朝,当位列文官之首。

    足见蓟国尊师重道。

    蔡邕初来楼桑时曾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此句出自《荀子·大略》。

    蔡伯喈一语成谶( yi yu cheng chen)。如今蓟国日新月异,欣欣向荣。

    不正是兴盛之兆。

    四位大儒既官拜少师,学坛祭酒一职更要卸任。十余载风雨兼程,传道授业,劳苦而功高。楼桑学坛人才济济,卧虎藏龙。大江南北,许多俊才,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拜在四位名师大儒门下。

    与都水长,苦无继任人选完全迥异。学坛祭酒,两位国相已有心仪人选。

    趁此良机。刘备亦将楼桑学坛,擢升为蓟国太学坛。学坛祭酒擢升为博士祭酒。

    博士祭酒,官名,前汉时称仆射,位居博士之首。本隶属太常,秩比六百石。

    到了蓟国,自当水涨船高。刘备遂开出千石高俸。

    继任人选,两位国相虽未言明。料想必出自:胡腾、张敞,陈纪、钟迪等人之中。

    胡腾、张敞自从与黄盖一道,护送窦大将军孤孙,辗转抵达楼桑。便一直在都亢城中教书育人。都亢之所以能政通人和,百业兴旺。除去北海一龙,胡腾、张敞亦功不可没。如今都亢城内适龄儿童,皆知书达理,与汉人无异。便是二人教育有方。

    陈太丘与子陈纪、陈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见老父年事渐高,长子陈纪举家迁来楼桑,服侍老父身侧。出仕蓟国,既一展所长,又可照顾老父,还能领食千石高俸。一举数得,三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钟迪,乃钟繇之父。有其父必有其子。家学渊源,乃是饱学之士。若为博士,亦正当其用。

    虽遭党锢,无法做官。却在蓟国例外。

    正如数年前刘备派人打点疏通,将蔡伯喈迎入楼桑这般。

    如今贵为辅汉大将军,又封蓟王。为一两个名士,求法外施恩。还不手到擒来。

    此等小事,何须王上提及。老奴这便为其解禁。

    尚书令曹节这便大笔一挥。将楼桑名士从党锢名单上消去。

    书到解禁,毫无压力。

    说起人才济济的蓟国太学坛。

    论坛,便是扬名之地。

    先有北海一龙,后有钟繇兄弟。如今又出一奇才。乃陈寔之孙,陈纪之子,陈群。

    据说,陈群尚幼年时,祖父陈寔便常向乡宗父老言道:“此子必定兴旺吾宗。”

    入学坛后,博伦大杀四方。无有一败。

    刘备如何能不闻其名。

    竟是开创“九品中正制”,后被门阀趁机垄断,乃至“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者也的陈群。

    所谓孟母三迁,三人成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塑造。

    却不知离开原来的土壤,搬迁到楼桑的陈群,如今又是怎样。

    刘备甚至乔装打扮,亲临太学坛,听了一场陈群的博伦。

    这才终是放下心来。

    如果说蓟国是文明的熔炉。太学坛便是思想交汇,百家争鸣的炼器室。

    陈群正如饥似渴的吸收着,来自不同学派,不同家传,不同门第的知识的汪洋。

    刘备相信。

    升级版的“九品中正制”,定会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更强大,更完美。

    钟繇、陈群。国士无双。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两位庖厨,联手炮制。

    这席饕餮盛宴,为时不远。

    想想都要笑醒啊。

    都水长一职,远在雍奴薮通渠圩田的钟繇,近日上疏保举一人。

    正是其弟,钟演。

    两位国相,急忙招来,当堂一试。治水通渠,对答如流。

    正当其用。

1。55 筑台募士() 
外出两年,蓟国变化巨大。刘备有言在先。各城编户过万,民过十万。城长便可擢升为城令。

    远行前,已有数人如愿。事隔两年,又有二城完满达成所愿。

    容城,计一万一千六百九十二户,十二万八千一百八十余口。

    平曲,计一万零五十五户,十万七千五百三十余口。

    容城长卢俭,平曲长刘涣,筑堤圩田,安置流民。与治下一众属吏居功甚伟。有功自然要赏。

    恰逢大朝会。刘备这便擢升二人为城令。食俸千石。又与二人约定,待治下人口破二十万,便拜为王宫行人。领食双俸。

    左国令士异命宫女取来坐席。与一众城令同排而坐,列在兄长益昌令卢节之后。

    容城令卢俭,平曲令刘涣,皆年少有为。不满而立之年,便食千石高俸。如何能不令人艳羡。

    从官员的年龄,人口的结构,等诸多方面,皆不难看出,蓟国正如初升之阳,朝气蓬勃,蓄势待发。

    与暮暮沉沉,江河日下的帝国根本是天壤之别。

    有光武中兴在前。

    如何能没有蓟国三兴在后?

    名士大儒,世家豪强,汉室诸侯。天下皆拭目以待。

    刘备种田筑城,无出其右者。大乱在即,如何能不筑城守备。

    为防北方来敌,亦与二归义侯国互为犄角,相互呼应。刘备命国中良匠在雀台之上,修筑障城。称:雀台障。

    雀台在临乡东北十二里,方城县境内。乃战国时,赵国大将李牧于赵悼襄王二年(前243年)攻打燕国,占领方城后,在方城北二里所建,用于点将、瞭望之高台。

    范阳县有黄金台。位于范阳县治故城,西北五十里处。又称招贤台。战国时,燕昭王欲得贤士而筑高台,置千金于台上,以招天下之士。

    台上有殿、堂、阁等古建筑共二十五间,重楼叠翠,花木盈庭。殿前有一古井,称金台古井。

    古井水清而甘洌,远超范阳县诸多苦涩井水。刘备命人取井水酿酒,取名:金台酿。后亦入贡,时人称之为:古井贡酒。

    刘备问过,战国时的古建筑,早已毁于战火。黄金台上建筑,乃是宣帝时重建。

    既是重建,何不再造。

    刘备即命人拆除重造。台上重楼高阁,覆道飞架。广植花木,修建官舍。取名:四方馆。

    四方贤者,纷纷慕名而来。待馆中学士验明正身,这便酌情推荐给两位国相,另行安置。

    后有童谣:黄金台上四方馆,天下英才纷至沓来。

    除雀台、黄金台外,亦有第三台。

    容城附近,古城林立。有葛城、浑埿城、三台城,三座战国古城。

    其中三台古城,在容城南四十五里。为古燕赵边界地。《城冢记》载:“燕魏分易水为界,筑三台登降以耀武。”时筑城五里余,为军事要地。

    先前,东西二淀水大。古城没于洪水。随着容城通渠筑堤,围湖造田。又与蓟国水网通联,水患渐除,城台显露。

    “燕筑三台以耀武。”

    可见筑城时是何等的不惜工本。墙基深厚,周长五里。城内房屋虽尽数坍塌,地基犹存。街道巷陌,纵横如棋盘,亦清晰可见。

    淀区本是与河间国天然交界。如今城基显露,刘备欲重造三台城,恐惹人非议,这便请来河间王询问。

    新任河间王刘陔,长袖一挥:无主之地,何须问我。蓟王自取便是。

    刘备大喜。特命赀库放贷一千万,给河间王刘陔翻本。所谓投桃报李。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刘备筑高台,刘陔筑债台。又岂止他一个。

    几位国王,债台高筑。这可如何是好……

    刘备命别部司马麴义领麾下先登,驻守雀台障。以防备北面来敌。

    长安城下杀乱羌者。赫赫凶名,早已遍传北地。虽尚不能止小儿夜啼。却也足以震慑宵小之辈。

    麴义率先登死士,一人双马,穿城而过。人马如龙,气势冲天。浓烈的肃杀之气,呼啸扑面,呛得人难以呼吸。亦难招架。

    皆是刀头舐血的豪勇之辈。

    方城县内奸佞之徒,肝胆俱裂,纷纷遁走,四散逃亡。

    或遁入山林落草为寇。或逃亡边郡侍奉胡人。

    县内竟有野生贼寇?

    麴义闻讯喜从天降。

    立刻调集人马前往剿匪。攻营拔寨,麴氏先登,舍我其谁。

    贼寇草结的营盘,如何能经得起先登死士的冲锋。

    一日连破数寨。首恶尽诛。从众尽数押入障城,收编留用。

    所得金银粮秣,尽数上交国库。刘备又命两位国相从中下拨三成,犒赏有功之士。

    雀台一时间欢声雷动。

    什么,还要录入军功。这蟊贼的脑袋,还能作数?

    原来还有武功爵。

    王上果是明主也。

    有麴义镇守,方城县很快盗匪绝迹,民心安定,气象为之一新。

    得方城令上报,刘备这便广而效仿。

    两位义弟,皆称万人敌。出镇一方,只当大材小用。

    作为国中人口次多的大县。范阳县的地位,自然尤为重要。

    刘备这便乘新晋下水的旗舰“游麟”号,逆巨马水而上,入北易水前往范阳县。

    此次巡视国境,便是要未雨绸缪,查缺堵漏。抢在贼兵来袭前,做好充足守备。

    横海校尉黄盖,领蓟国水军,一路保驾护航。

    船上旌旗飞扬,当中竖一大旗,名曰:横海纛?(dao)。

    水上舟船,纷纷避让。待水军远去,往来船家,口中仍啧啧有声,各自嗟叹。

    “范阳古郡,易水之陂,燕赵要冲,督亢腹地,既为膏腴之所,更兼八达通衢。战国金台高筑,人才纷聚。”

    范阳,地扼燕南,处冲繁域。

    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北易水、中易水,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合圣水汇入巨马水。南易水与巨马水合流滹沱水,东流入海。

    范阳原是深泽侯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