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302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302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君不见,督亢大泽便是先例。

    三千海贼家眷,数万之众。皆被刘备安置在雍奴城内。千里大泽,若无熟悉水情的渔家指点,如何能逃得出去。许多家眷亦出身良家,所乘舟船被劫掠后,不得已才委身于贼寇。多亏黄盖、凌操等人,才得以重见天日。心中感激还来不及,又如何会心生怨恨。当然,那些自愿从贼的家眷亦有。只需恪守本分,切勿另生事端,刘备自不会追究。不然,多杀几个匪类,对蓟王刘备来说,何其容易。

    蓟王之所以成为今日之蓟王,割头进爵的童谣,可是日日被北地小儿口口相诵。

    先把雍奴城建起,而后筑陂圩田。再以此城为中心,另择高地督造新城。由一生二,由二生四,再由四生八。以钟繇之能,或用不了十年,便可圩田千里。当然,前提是刘备给他足够的人手。

    不难。眼看便要天下大乱。最不缺的便是流民。

    泉州港亦在全力督造之中。待造好,刘备会将蓟国水军大营立在此地。不出意外,泉州港很快便将为北地第一大港。

    越是大乱在即,越要从容不迫,不疾不徐。待安排好诸事,刘备这便返回临乡。

    城门刚刚解禁,便有一艘快船趁夜出城,遁入大泽。绣衣吏一路尾随,果在芦苇丛深处找到一艘半边沉入水中的古船。待攀上古船高高翘起的尾舱,先前出逃的巫祝,已然遇害。所乘快船亦消失无踪。

    藏身在芦苇丛中的贼人,必是久未寻到的管承。竟一路游到百里开外,除去水性极佳,身边必有漂浮之物。或是浮木,或是革囊。不一而足。

    狡兔三窟。在偷袭雍奴前,海贼管承便已想好退路。此船深藏在芦苇丛中,必是本地渔家才能知晓。当是巫祝告知管承。事若不济,便逃来此处。再趁机脱逃,以待来日卷土重来,报仇雪恨。

    巫祝心系管承安危,轻舟快船来此,不料却被管承所害。

    却不知,是否因得知三千海贼尽数毙命,家眷钱银尽被掠走,水砦更被付之一炬。恼羞成怒,这才杀巫祝泄愤。还是生怕巫祝走漏消息,杀之灭口。

    矗立船头。几名绣衣吏环顾水雾缭绕,一望无际的大泽。年纪稍长的绣衣吏不禁一声叹息。

    “大哥因何叹气。”身旁人这便问道。

    “身负大仇而逃,管承势必来报。所谓‘蛇有蛇踪,鼠有鼠道’。我听闻海贼亦有同盟。主公抄了管承老巢,又把家眷尽数安置在此处。便是要引管承再来。”兄长所思,果然长远。

    “大哥言之有理。”众人纷纷点头。

    先前那人便又问道:“大哥可知,还有何贼?”

    “广陵海贼薛州之群,万有余户。钱唐(钱塘)胡玉,亦有五千余户。”年长绣衣吏答道:“最近听闻大江之上,新有一支水贼出没。贼人负毦带铃,缯锦维舟,号‘锦帆贼’。”

    “乱世将至,贼人何其多。”有人叹道。

    “我等身受主公大恩,自当拼死报效,护好蓟国千里国土,万千百姓。”年长绣衣吏笑道:“管承已逃,内奸已死。且去回禀明庭。”

    “喏!”

1。70 封侯拜相() 
船行一日夜,刘备已平安返回南港。换乘车驾入王城。沐浴更衣,正好赶上朝会。

    五日一朝,十日大朝。已成惯例。

    恰逢大朝,六百石以上官吏皆要出席。鸡鸣时分,左国令士异便与一众女官、宫女起身忙碌。清扫大殿,铺陈坐席。还要为香炉增添提神醒脑的香料。冬日开启暖柜,夏日还需预备冰鉴。诸如此类。

    今日朝会有两件要紧的事。其一,是国土防备。其二,便是要封赏左右二国相。

    待君臣见礼,各自落座。

    透过垂在面前的九串繁露(冕旒上所悬玉串),刘备环视殿内众臣,这便笑道:“二位国相请出列。”

    “臣,在。”两位国相闻声出列,跪在殿前。

    “左国令且宣诏吧。”刘备又道。

    “臣,遵命。”左国令士异取诏书在手,徐徐展开:

    “右国相耿雍,风流蕴藉。左国相崔钧,雅量高士。皆是孤少时挚友。自追随孤以来,礼贤下士,勤政持国,为官十载,忠心可鉴。今蓟国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汉胡杂糅,百姓向化。路不拾遣,夜不闭户。孝悌力田,日益众多。二位国相可谓劳苦而功高矣。(舜)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忧民,汝翼。’表赐车盖,特高一丈,长史主簿车,缇油屏泥于轼前。另表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秩中二千石。以章其德。”

    “臣……谢陛下,谢王上。”

    中二千石,位比九卿。月谷一百八十斛,年俸二千一百六十石。折钱:六十四万八千。

    今汉以来,关内侯虽无食邑,却有食俸。立国之初,百废待兴。光武尚俭,后宫妃嫔皆削去数等。故“建武六年,初令关内侯食邑者俸月二十五斛。”尚不足一个二百石少吏食俸。建武二十六年,民生转好,又给百官增俸:“其千石以上减于西京旧制,六百石以下增于旧秩。”却不见关内侯。

    关内侯爵位可世袭,但要减等继承。“关内侯子二人为不更,它子为簪裊”,且还需,高于六尺二寸(一米六五),身无残疾。

    现在明白何为‘以高为贵’了吧。个子矮,连继承权都没有啊!

    时下,关内侯类似“加官”。比如刘备封左右丞相为关内侯,食俸便在原有二千石的基础上,提升到中二千石。

    刘备乃是诸侯王。即便是给自己的子嗣封爵,亦须上表朝廷。由陛下颁发正式的诏命方可。

    换句话说。刘备“赐车盖,特高一丈,长史主簿车,缇油屏泥于轼前。另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秩中二千石”,皆是陛下的赏赐。

    所以在刘备的诏书中,有“表赐”和“另表”二字。

    故而两位国相拜谢时,先谢陛下,再谢蓟王。

    士异宣读的乃是蓟王诏书。袖中还有拟自尚书台的陛下诏书。虽未曾殿前宣读,事后却要将诏书交于二人。

    陛下明码标价。

    关内侯作价五百万钱。至于“一丈高的车盖,车轼为丹黄色,相府高级属吏的车驾,可用红色油布在车轼前屏泥”诸如此类。这些额外的赏赐,陛下大笔一挥,给个同气连枝对折亲情价。另作价五百万钱,凑足一千万整数。换句话说,刘备为了两位国相的封赏,共计花去了二千万。

    足见刘备煞费苦心。

    此举令刘备尽收人心,何其便宜。

    之所以一直秘而不宣,直等到现在。乃因一来一回,颇费周折。刘备从雍奴返回时,陛下的诏书还在路上。也是刚刚送到。

    所谓封侯拜相。蓟国百官皆长舒一口气。自打领食双俸,俸禄在两位国相之上,便时有不安。不知二位国相,当如何处。亦不知与二位国相相见时,又当如此自处。如今二位国相封关内侯,俸禄重回众人之上,终是心安。

    饶是王傅黄忠,亦点头称赞。

    待女官将二人席位,再向上移,高出右列王傅黄忠一排。二人这才称谢落座。如此,文官二千石列,只剩幕府左丞荀攸一人。女官这便在队首重置一席,待荀攸起身行礼,移坐首席,女官便将他先前坐席撤去。

    如前所说。座次当真很重要。

    待二位国相和文武百官收拾心情。这便开始议政。

    “三弟。”

    “臣弟在。”

    “命你领本部兵马北上,驻守阳乡城。以防北部之敌。”

    “喏!”张飞大喜领命。

    方城县,东距原新昌侯国都新昌城八十五里。北距原阳乡侯国国都阳乡城五十五里。东南距韩城七十里。面积广阔,需重兵驻防。二弟关羽既已守三台城,三弟张飞自当不甘人后。

    “转告阳乡长,将散居城外的居民尽数迁入城中。不得有误。”

    “领命!”

    如前所说。方城属督亢之地,秦时属上谷郡。前汉设方城县,属广阳国。今汉仍为方城县,面积扩大。阳乡侯国、新昌侯国、临乡侯国皆并入方城县,原属涿郡。

    今皆划归为刘备封国。

    为便于管理,两位国相曾进言,将阳乡侯国、新昌侯国,再次分出,另置阳乡城、新昌城。正如将益昌、容城,从安次、范阳分出那般。

    与别处不同。蓟国多为“城邑制”。大城方百里,小城方五十里。如此才便于绕城圩田。且城外并无村落,路上也只有亭舍邮驿,烽堠关卡,诸如此类。

    县一级,对蓟国来说。其建制更像侯国。

    刘备归国后,这便纳其言。将两地从方城县中分出。新设二城长治理。

    崔林,字德儒。清河郡东武城人。南广阳令崔琰从弟。今年方十五。正值用人之际。经由其恩师刘宠举荐给刘备。两位国相考核后,认为其学识渊博,刚正不阿,胸襟开阔,识大体、顾大局。

    这便破格授予阳乡城长一职。

    刘备初见他时,还是其兄崔琰身后的一半大童子。再见时,已学有所成。恰逢翩翩年少,如何能不令刘备满怀欣慰。

    崔林家贫无车马,从兄崔琰欲借车马与他,恩师亦想为其租一辆马车,皆被崔林婉拒。言道,此去上任不过百余里,沿途亭舍皆能落脚,何须车马。这便收拾行囊,拜别恩师同窗,步行就任。

    崔林家贫,时宗亲皆看他不起,唯有堂兄崔琰很是赏识。今果不其然。年十五以城长出仕,临乡一地虽人才济济,却也只有寥寥数人。

    五十余里,一日即达。

    当真年少力壮。

1。71 一较长短() 
新昌城长,亦不在崔林之下。

    乃蓟国少师陈寔之孙,博士祭酒陈纪之子,博论无敌手,亦年方十五的陈群,陈长文。

    两人先后出仕,轰动蓟国太学坛。阳乡居北,新昌在东。相距皆不足百里。原先亦皆是侯国,大小相若,民情相仿。二人同时为官,政绩如何,当可一较高下。

    且又都是十五岁。

    蓟国初创。百废待兴。国民多迁徙至此,并无家世盘根错节。蓟王又明以照奸,麾下皆忠臣良将。吏治清明,唯德才是举。故诸如一城之长这样的主政之官,年纪竟屡创新低。年十五便可食俸三百石。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如此破格任用,岂能不令天下有识之士心动。所谓心动不如行动。恰逢蓟王黄金台上筑四方馆。四面谋臣,八方虎将,纷至沓来。

    蓟国行高薪养廉。年俸三百石连门籍都没有。然而,对莘莘学子而言,三百石甚至是毕生梦想。

    为何?三百石及以上官吏出行可乘安车,前有导车三辆,后有从车两辆。三百石及以上,可服五色采,青绛黄红绿。类似权限,还有很多。从此告别白身青衣,牛车布鞋,如何能不令人艳羡。

    常道城、韩侯城、东平舒城,三归义侯国,亦厉兵秣马,加紧战备。三国与蓟国关系密切。人员、货物往来频繁。三国多贩出牛羊肉、乳制品,而购入的大宗商品,高居首位的不是督亢粳米,乃是稻草。

    苜蓿属精料,若不掺杂草料,极易长膘。且牲畜多是反刍动物,具有特殊的瘤胃。瘤胃相当于一个密闭的发酵罐,所食草料皆会被其中的微生物分解。分解会产生胀气(二氧化碳),牲畜通过嗳气和反刍,可将胀气排出。但精料分解过快,产生胀气的速度也很快,无法及时将胀气排出,会造成胀肚、酸中毒等一系列问题。严重时,便会导致牲畜死亡。

    所以牛、羊等反刍动物,一定要精料和草料搭配饲养,精料可不是越多越好。

    蓟国接连巨变,刘备又不在。政务虽未曾拖延,却有一样,未能及时跟进。募兵。

    古往今来,兵权往往等同于政权。募兵如此大事,蓟王不在。便是王傅黄忠也不敢越雷池一步。万幸,刘备从西域带回精兵数千。其中别部鲜卑三千,并州狼骑一千,麴氏先登一千余。还有三百亚马逊女卫,如今已接手宫城守备。吕冲、魏袭二将,这才得以抽身,率领麾下绣衣吏参与雍奴伏击战。全歼一千宿贼,名声大噪。

    南部桑邱城至三台城一线,由右军校尉徐晃、前军校尉关羽,携右军司马韩猛,前军司马蒋钦,领兵驻守。北部长安城至阳乡城一线,由左军校尉周泰,后军校尉张飞,并左军司马崔霸,后军司马凌操领兵驻守。

    刘备自领中军,与中军校尉典韦,中军司马素利,分别驻守临乡、楼桑大营。

    安次往东,皆有大水阻拦。雍奴薮广袤千里,乃是天堑。安全自无需刘备操心。再加上安次、泉州、雍奴三县民生凋敝,自给尚且不足,何谈油水。富得流油,便是三百里临乡。

    所有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