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36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36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如我先前所言,姐姐若想学习寝垫技艺,需要用别物来换。”刘备笑问:“不知除去茶艺,姐姐还精通什么?”

    “这……”士异略作思量,旋即答道:“少君可听说过‘顺阳卫’?”

    “未曾听说。”刘备摇头道。

1。67 何为楼桑() 
说起‘顺阳卫’,就需说起一人。

    正是大儒刘陶。

    刘陶,一名伟,字子奇,颍川颍阴人。前汉淮南厉王刘长次子,济北贞王刘勃之后。其沈勇有大谋,不修威仪,不拘小节。通《尚书》、《春秋》。年少时曾往太学游学,归乡后收士燮等人为徒,数年前被任命为顺阳(县)长。

    刘陶到任县里时,境内大奸巨猾甚多。上下皆有他们的眼线帮凶。政令不通,民怨沸腾。于是宣招吏民中勇猛有力者。言道:只需身不畏死,不管出身良恶。

    于是剑客等十多人,皆来应募。其中不乏江洋大盗,亡命之徒。刘陶谴责他们的罪过,勒令他们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又使他们各自结纳亲朋好友,得数百人。靠着这群悍不畏死的游侠剑客,刘陶查办了不法分子,将他们悉数捉拿归案。

    县中大治,乡民敬之如神明。

    这群立有大功的游侠剑客,便被称为‘顺阳卫’。

    刘备问过方知,刘陶年前因病免官,今以授侍御史,正在洛阳朝堂。‘顺阳卫’便暂托付在士异兄妹的手中。

    士异这段话里面,信息量极大。

    简而言之,御史刘陶为顺阳长时的一支武装,被士异用来交换楼桑寝垫的授权。

    思前想后,刘备幡然醒悟:“姐姐可是想为顺阳卫,找一个好归宿否?”

    士异轻轻点头:“正是如此。彼时,顺阳卫奉命查办的奸恶之徒,多是本地豪强。双方势如水火,结仇极深。如今刘君因病免官,新任县长未到,便有豪强伏杀了数名‘顺阳卫’。若无处落脚,他们只能隐姓埋名,远走他乡。”

    果然如此。

    刘备想的没错。以前有刘陶的鼎力支持,豪强们不敢轻举妄动。如今刘陶前往洛阳为官,顺阳卫顿时就失去了倚靠。以往那些被他们抓捕关押,甚至腰斩弃市的当地豪族,便纷纷前来寻仇。

    只是,刘陶为何将这支精锐,交给刘备?

    士异终于说到了重点:“年初,崔司徒曾向陛下呈上一物,令龙颜大悦。少君可知此物为何?”

    刘备摇了摇头,“不知。”

    “正是果仙冻。”士异又道:“陛下问了果仙冻的来历,崔司徒言语中便提及了少君。当时,刘御史亦在。这便将少君诸事默记在心,才有后来(士)异,楼桑寮中卖茶诸事。”

    原来是崔烈。

    能制出果仙冻此等神物,此子必定不凡。好奇之下,刘陶便向崔烈问及刘备,又派士异前来打探。见楼桑大治,齐民纷纷来附,更加坚定了刘陶的判断。

    这便派遣手下精锐,前来为刘备效命。

    这其实是一种保护。

    可是……为什么?

    为何一个和刘备勉强算是沾亲带故,却八竿子打不着的颍川大儒,要如此煞费苦心来保护一个涿县的半大小子?

    送走士异,母亲道出了原因。

    母亲说:兴前汉两百年之高祖,兴后汉两百年之光武。今又两百年,谁人可再兴大汉?

    你是汉室宗亲,皇族血胄。又知不患寡,而患不均。如今这天下,豪强地主兼并土地,日饮夜宴。贫苦齐民质儿卖女,三餐不继。富的更富,贫上加贫。不正是不均?

    何为华夏?

    刘备答道:华服和高夏。

    何为楼桑?

    刘备思前想后,冲母亲恭敬行礼。言道:儿,已尽知。

    楼高成夏,桑麻为裳。便是楼桑。

    千万万个楼桑,不正是华夏吗。

    文有卢植,武有黄忠。侍卫之臣,忠志之士,纷纷来投。又岂是为了美酒良马!帝舜历山耕田,乡民互相谦让而不再争田界。人们都愿意靠近他居住,三年即聚集成一个村落。

    说到底,不正是在刘备的身上,看到了再兴汉室的希望吗?

    话说,是不是不应该在村中大兴土木啊。

    再想下去,刘备不仅在自家大兴土木,还捎带把整个楼桑村建成了如今气象。参考他幼年时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言论,不正好言行合一的吗。

    真,人主矣。

    刘备无力的吁了口气。

    数日后,一群车队浩浩荡荡的驶进了楼桑。

    数百顺阳卫拖家带口,听说许多人把九族都一并迁了过来。可见与顺阳豪强有多么大的仇怨。

    先把他们暂且安置在宗人附民家中,又调拨足数钱粮度日,以安其心。顺阳卫终为刘备所用。顺阳卫原本的职务,乃是刺奸。刺奸,和贼捕同为县中的执法官。分工略有不同。刺奸者,刺奸恶。偏向于侦察、举证、揭发。而贼捕则是去执行抓捕。

    队中置左、右两名刺奸。左刺奸名叫吕冲。右刺奸名唤魏袭。皆为义士,弓马娴熟,可堪大用。

    顺阳卫多为豪侠。由黄忠选出数十名高手充作白毦卫。剩下分成两队,仍由吕冲、魏袭统领。还有一队善翻墙入室,监听细作,消息埋伏,由耿雍统帅。

    武卒、刺捕,再加上宗人附民组建的部曲,刘备终能安枕。

    村中已满,实在是无地可建。刘备站在家中望楼,俯瞰了许久。终于心生一计。

    找来苏伯,刘备将自己手绘的图板,交给他看。

    苏伯顿时明了:“少东家是想跨水搭桥,桥上建屋,供人居住。”

    “然也。”村中实在无处可见,刘备便打起了清溪的主意。楼桑村横跨在清溪两岸。穿村而过的河道,正用青石砌成堤岸。只需在两侧堤岸横架起一座座桥梁,桥梁上再建起桥屋,如此一片横跨清溪,绵延不绝的水上建筑群,就成了安置‘顺阳卫’最佳场所。

    桥屋,是建在桥上的廊、亭、楼、阁总称。

    与普通屋舍最大的不同是,它建在水上,底下无基。由飞架在两侧堤岸的桥梁,提供支撑。

    苏伯看过后说道:可建单孔木拱廊桥。每隔五米建一座。桥与桥之间以木梁连接。如此形成稳定的‘十字梁’结构。以此为基,上建重楼,稳固无忧。

    见刘备对桥梁结构并不了解。苏伯又取出木板,细细画来。

    所谓木拱廊桥,便是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桥足支撑在两岸青石堤坝之上,底座由数十根粗大圆木纵横拼接对拱而成‘八字结构’,不用钉铆,完全靠桥自身强度、摩擦力和直径大小、所成的角度、水平距离等,巧妙搭接。

    结构简单,施工迅速,却坚固异常。

    刘备大喜。

    村中良匠颇多。只需材料充足,又调拨足够人手,将清溪穿越楼桑的这段水域,全部盖满,不过是时间问题。

    容易。

1。68 清溪桥楼() 
第一座建成的清溪桥,为单孔木拱廊桥。桥长五丈余(12米),宽一丈余(2。5米),单孔跨五丈,拱跨五丈有余。桥面至水面高约二丈余(5米)。桥足围砌青石,桥面以盐渍木为梁。此桥只架桥梁,却未建桥屋。

    还需在它的左右两侧,再建桥梁。三桥再以木梁串联,形成稳固的十字梁结构。如此桥梁飞架,遍布整个溪面,形成绵延的十字梁架,再上建桥楼,供顺阳卫九族居住。

    于是‘清溪桥楼’,又成为楼桑一景(可参见芷江侗族风雨楼)。

    听闻刘备又广要盐渍木,辽东田氏喜不自胜。

    船渡勃海(渤海),逆入涞水,如此水陆并进,将辽东巨木源源不断的送到楼桑。楼桑寝垫亦随车船返回,贩卖全国。

    木拱桥梁,建造极快。

    其实,所谓桥楼,和村中楼阁并无本质区别。唯一不同,重楼建在地基之上,桥楼则建在桥梁之上。水面湿气大不易点燃,盐渍木又能防火,刘备还设有防火水缸,只需小心提防,桥楼自是安全无虞。

    十字桥梁的好处就在于,不仅横向,纵向也可承重。只需以十字交叉点为轴心,足可建起一座面积颇广的五层高楼。余下的十字梁臂可前、后、左、右,各建一座三层矮楼,皆为穿斗式构架,双坡顶。

    每个桥楼,各由五座楼阁组成。前后为门楼,出门便是街巷。左右为附楼,正中才是主楼。

    虽省去了院落,却可胜在紧凑。待建成,村中遍寻不见清溪,只有绵延无尽的重楼飞架南北。蔚为壮观。

    顺阳卫多有职务在身,刘备给的俸禄丰厚,足可养家。所以有没有院落,院中有无猪圈、鸡埘,桑园水田,都不重要。重要的事,举族定居楼桑后,再无后顾之忧。邻里守望,也不惧顺阳豪强前来寻仇。

    立冬前,楼桑水稻开始收割。

    这可是举族的大事。老族长一声令下,全族老幼皆为收割奔忙。

    打谷场堆满了金黄的稻穗,即便是砖石铺就的街巷,也被临时挤占。

    大汉连年灾荒不断,官逼民反。而楼桑却能季季大熟。说到底,都是麒麟子带来的福瑞。亩产虽没有八石,却足有五石!颗粒归仓,举族欢腾。

    除去稻谷,稻田中的鱼蟹鹅鸭,也可称丰收。

    宗人各有良田照看。刘备家的百亩水田,便交由顺阳新来的附民照料。

    一年只收一季,饶是刘备也不敢大意。

    直到稻谷收归仓楼,这才松了口气。金黄的稻草堆在村中大大不妥。如此易燃之物,远远的堆放在田间地头才算安全。当然,最好是把它们用掉。充作肥料直接还田,是最好的解决之法。

    抢在落雪前,桥楼大建又起。

    这日,一匹快马奔入村口。

    马上骑士举目四望,不由大惊。本以为是个小小村落,不曾想却如此繁华。重楼高阁,鳞次栉比。街巷楼上,人声鼎沸。好不欢腾。

    村口阙楼上,有人出声询问。骑士这便冲头顶抱拳一礼,问刘备家在何处。

    答曰:村东五丈桑旁便是。

    骑士这便下马,沿路向村东走去。

    一步一景,景随身行。路上行人皆面露喜色,神采飞扬。

    便是县里,也没有此地繁华。

    沿大道转右,一株冠盖如云的老桑便立在楼阁林立的街道远处。

    旁边的深宅大院,正是刘备的祖屋。

    开门的是个半大少年。问清来由,这便请骑士入内。

    黄忠在校场练兵,白天多半不在。黄叙整日撒欢野跑,也不在家中。只有苏双能耐住性子,窝在后院养马。今日正在前院井栏为马驹洗澡,听到铺首被人扣声,便开门询问。

    又听闻是从华县来的官差,这便把他迎入院中。

    刘备都是上夜课,白天多半在家。听苏双喊有客来访,这便出堂迎接。

    见到刘备,官差纳头便拜。

    刘备这才想起,他便是那名贼捕。

    见他无碍,自然欣喜,便请他堂内说话。

    来人名唤臧戒。本是一名贼捕,那日在范县亭舍捕杀了琅邪贼酋劳丙后,已擢升为华县狱掾。狱掾是狱曹的属吏,县狱的典狱长。能领百石俸禄。听臧戒说,其余几名贼捕也各有升赏。感刘备恩义,这才托臧戒前来,奉上百金酬谢。

    刘备推辞不受,又盛情留他小住数日。整日好酒好菜,悉心款待。臧戒与黄忠一见如故。切磋完武艺,又去校场看精卒部曲练兵。再听说刘备收留附民、顺阳卫诸事,心中颇多感叹。

    临行前,刘备又送上楼桑钢刀数把,臧戒深谢而去。

    这个时代,木漆无毒。

    建好的桥楼,便可搬进居住。再慢慢装点门面不迟。亲族聚集,楼上楼下正好安置。长者居下,壮者居中,子女居上。楼层廊房众多,皆可安置。即便有拖家带口,九族齐聚,一座不行,便置两座、三座。桥楼总能安置。

    皆大欢喜。

    横跨清溪堤岸的廊桥,前后两座门楼,临近街道,地势极好。皆被主人改造成了商肆。或租赁,或自营,收入颇丰。于是前后两条廊街,遂成为热闹的集市,与夜市并称为‘楼桑二市’。整日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登楼而望,远林近水,尽收眼底;俯瞰闹市,万千景物,历历在目。后有文人墨客绘此为‘楼桑八景’之一,名曰‘桥楼归市’。

    宗人皆称刘备少君。顺阳卫民却称之为,少主。

    送走臧戒,女刺客又来。只不过这一次她不再藏身茅厕,而是正正经经的登门拜访仙居在七层顶楼里的女道,买英。

    买英仙姑,虽客居家中多日,却孑然而独立。反正,只需按时把吃喝送上,一切都不用操心。刘备也曾发现杂书被人翻动的痕迹。想必仙姑闲来无事,或借着上个厕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