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363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363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王擦干眼泪,齐齐叩首:“求蓟王出兵伐贼,三兴炎汉!”

1。186 当仁不让() 
“诸王欲逼蓟王谋反乎。”王太妃轻问。

    “非也。”河间王刘陔起身答道:“我等皆汉室宗亲,当今天子亦出我河间。本就是天家血脉,何来谋反?”

    “今汉虽衰败,传承却有度。陛下亦有子嗣,又如何轮到蓟王窥视大位。”王妃言道。

    “今之黄巾,可比前之赤眉。关东、关西二地播乱,已动国本。人心思乱,更思变。蓟国,国富民强。蓟王,天降英主。正当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安平王刘续掷地有声。

    中山王刘雉一语中的:“祖宗基业,岂能拱手让与他人。”

    “有道是‘家国天下’。‘一家不说二话’。王太妃,王妃,速速通禀蓟王,切莫迟疑!”常山王刘暠再拜。

    “不知诸王又当如何?”王妃公孙氏问道。

    “我等愿结七国联盟,以蓟王马首是瞻!”六王异口同声。

    “如何结盟?”王太妃追问。

    “冀州六国国政,尽交由蓟王之手。六国之民,皆蓟国之民。六国之土,皆蓟国之土。六国之兵,皆蓟国之兵。”

    “所为何求?”王太妃三问。

    “待天下安定,重归正朔。求存宗庙,就食于国。蒙荫子子孙孙。”河间王刘陔三答。

    “诸王之心,我已尽知。然此等大事,我等妇道人家,不敢自决。这便六百里传书长安,一切当由蓟王定夺。”王太妃言道。

    “一切全凭王太妃、王妃决断。”六王上呈血书,泣泪拜退。

    待左国令士异送走诸王,返回大殿。

    王太妃这便言道:“召王傅,横海中郎将,左右国相,蓟都尹。”

    “喏!”士异躬身领命。

    王傅黄忠坐镇蓟国都,横海校尉坐镇南港。蓟国双壁领蓟国四校:荡寇、讨虏、戈船、破贼。守卫蓟国各城港。在乱世之中,安定国邦。令刘备全无后顾之忧,一心讨贼,殊为不易。

    还兼领练兵重责。蓟国精兵皆出自二人之手,尤为可贵。

    左右国相,自不用说。蓟都尹娄圭亦有谋主之姿。蓟国六大谋主,‘贾李和优’、‘八分田沮’、‘四通才达’,皆出征之外。蓟都尹娄圭与左国令士异,足智多谋,便是可依赖之肱股重臣。还有诸如北海一龙,崔琰三友,钟繇、陈群、崔林……蓟国真可谓人才济济。

    得知详情,蓟都尹娄圭叹道:“沮君,果然大才。先结七国马会,再缔七国同盟。虎踞幽冀西域,再据河东河西。如此左右夹击,天下定矣!”

    王傅言道:“天下大乱,自当以雷霆之势,拨乱反正。陛下心忧宗室趁乱而起,篡夺大位。却将亿万黎民,天下汉室弃之不顾。六王来投,自当接纳。足见人心向背。待事毕,王上振臂一呼,而天下响应。三兴汉室,指日可待。”

    横海中郎将黄盖亦抱拳道:“当速传书主公,尽早定夺。”

    见蓟国重臣皆不反对,王太妃方道出忧虑:“陛下春秋鼎盛,天下传承有度。若此时结盟,一旦黄巾覆灭,走漏风声,蓟国危矣。”

    “何须王太妃担忧。”蓟都尹娄圭起身答道:“黄巾覆灭,方是大乱之始。”

    “府君何出此言?”王太妃问道。

    “关东播乱,万民饥流。此战殃及大江南北,八州之地。家园尽毁,良田荒芜。大战之后,必有大饥。若官吏弛事,赈灾不力,民众饥寒交迫,势必再反。乃至群盗蜂起,朝廷左支右绌,无法平息。必令州郡,自行募兵,守境护民。那时,或如战国,诸侯并起。洛阳朝堂可比周室衰微,已无人听命。”娄圭字字珠玑又诛心:“为江山社稷及万民计,主公当以仁为任,毋庸谦让。”

    “府君之言,正合臣意。”王傅抱拳道。

    “臣等,附议。”左右二国相,异口同声。

    “如此,左国令且传书蓟王,决断七国联盟之事。”王太妃终是放心。

    “臣,领命!”士异欣喜下拜。

    谈完要事,王太妃又言道:“正值用人之际,天下英才,当多多益善。听闻国医馆有高览,王傅可知其人?”

    “乃上将之才,可比破贼校尉凌操。”黄忠答道。

    “可封何职?”王太妃再问。

    “当封校尉。”王傅答道。

    “如此,左国令一并书上,请蓟王决断。”

    “喏。”

    枹罕,石城津,宋建营地。

    “河水又东,迳石城南,谓之石城津。”“(石城津)在金城西北矣。”

    中军大帐,宋建愁眉不展,正借酒消愁。

    “报——”便有兵卒来报:“军师已到营外。”

    “速速有请。慢!”宋建猛然掷杯:“我当亲迎。”

    这便领心腹出营,将合众军师阎忠,迎入大帐。

    宾主落座,宋建直入正题:“今日请军师来营,只因近日屡听传言。宋某乃是急性子,便想当面询问。还望军师不吝赐教。”

    “宋将军言重了。”阎忠笑道:“敢问何事烦心?”

    “宋某听闻,合众将军欲夺众将兵权,不知可有此事?”宋建目中精光毕露。

    “这……”阎忠却目光闪烁,不敢对视。

    宋建顿时了然:“此事当真?”

    “唉……”再三追问之下,阎忠无奈叹声:“宋将军勿扰。合众将军欲夺北宫伯玉、李文侯,二位将军之权,与旁人无干。”

    “为何要夺此二人兵权?”宋建急忙追问。

    “此二人……”示意宋建屏退左右,阎忠这才言道:“乃是太平教徒,黄巾渠帅。不与我等齐心。”

    此事,宋建亦有耳闻:“如此说来,合众将军近日连召边章、韩遂入营,便为此事?”

    “然也。”阎忠亦点头。

    “哼!”宋建一声冷哼:“我等同时举义,相约共进退。合众将军为何厚此薄彼。只当边、韩为心腹,却视我如草芥。”

    “这……”阎忠又一时语塞。

    宋建横眉冷眼,出言相逼:“合众将军就不怕我与北宫伯玉、李文侯二人联手,反逼他退位让贤?”

    阎忠面色一变再变:“宋将军息怒。未曾告知将军,乃是我等考虑不周。诚如将军所言,大兵压境,当同心协力。若彼此攻伐,自乱阵脚。三路汉军则坐收渔人之利也。”

    “军师大才,字字珠玑。却不知,今日之事,该当如何?”宋建再问。

    “将军稍安勿躁。”阎忠略作沉思:“待我先回禀合众将军。再引二位将军相见,如何?”

    “如此,宋某感激不尽。”宋建抱拳行礼。又高声道:“来人。”

    “在。”便有军士合力抬上钱箱。打开视之,金光璀璨。

    “略备薄礼,不成敬意。”宋建笑道。

    “这……”阎忠大喜:“却之不恭,却之不恭。”

1。187 良平之奇() 
送走军师,宋建终是安心。一边加紧修造水砦,一边清缴船只,防备汉军强渡。

    军师阎忠乃西凉名士。深受兵士尊敬,亦受王国信任。有他出面说项,断不会有失。

    再者说,得人钱财,与人消灾。既是名士,这点诚信还是有的。

    诚如军师所言,大敌当前,当齐心协力。举事诸将,断不可轻起刀兵。若生内乱,还如何能据外患。北宫伯玉、李文侯二人乃黄巾渠帅,已是半公开的秘密。合众将军提防二人,亦是常理。须知,西凉多羌胡。各有神灵,不信太平。北宫与李,却在军中大肆宣扬太平教义,强行募集黄巾信众。甚是迫使军中羌胡,改信黄巾。三十六部羌渠,积怨日深。只因惧怕二人兵势,而敢怒不敢言。

    赶在汉羌冲突未起之前,解除二人兵权。自当合情合理。

    此番起事,计六主将:王国、宋健、北宫伯玉、李文侯、边章、韩遂。

    众人兵势相当。

    王国若想稳操胜券,除去边章和韩遂,自也少不了他宋建。如此四对二,自可全胜。

    若只拉拢边、韩二人,惹得宋建一怒投向北宫伯玉与李文侯。如此便成五五均势,胜负难料。

    故在宋建看来。自己先行示好,又托军师代为进言,此事自当板上钉钉,断不会有失。

    果然。

    不出三日,军师便遣人来报,合众将军王国相邀城中一聚。

    宋建大喜。这便沐浴更衣,轻车简从。携重礼直奔枹罕城而去。

    军师阎忠亲出相迎,引入合众将军府。

    府中大堂已设下酒宴。见排设三席,宋建心领神会。

    不久,韩遂、边章,先后抵达。三人坐定,合众将军王国,才迟迟现身。三人起身行礼,口呼:拜见合众将军。

    王国伸手虚扶:坐。

    宾主落座,酒宴开启。阎忠轻轻击掌,便有乐伎舞姬入场,歌舞助兴。

    席间觥筹交错,其乐融融。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阎忠再击掌,乐伎舞姬婢女伶人,闲杂人等,纷纷退场。

    堂内只剩心腹。王国这便开口:“我等兄弟,弃身家性命于不顾,举兵起事,求一场大富贵。一举一动,非同小可。今大敌当前,更应同舟共济,砥砺前行。奈何,天不遂人愿。便有人罔顾大义,一意孤行,惹恼三十六部羌渠。”

    边章起身问道:“敢问将军,何人何事惹恼了三十六部羌渠?”

    见王国目光投来,阎忠遂代答:“乃是北宫伯玉、李文侯二位将军。”

    “北宫伯玉、李文侯二位将军,所做何事?”边章又问。

    “二位将军,强令军中羌兵,改信太平道。”阎忠再答。

    王国叹了口气:“羌胡各有神灵,不信黄老之术。北宫伯玉、李文侯二位将军,一意孤行,久必激兵变。若三十六部羌渠举兵造反,乃至互相攻伐。则我等性命不保,大事休矣。”

    见边章、韩遂,皆沉默不语。宋建顿时起疑:二人乃王国心腹,此等大事,难不成今日方知?又或者,是故作不知,人前做戏,只为给我看。好窥我心中所想?

    心念如此,忽抬头。正与军师目光相碰。

    宋建顿时了然,这便抱拳起身:“此二人乃黄巾渠帅,本就不与我等一心。将军何不将二人拿下,解其兵,并其众。以除后患。”

    “哦?”王国大喜,又颇为矜持道:“不知二位以为如何?”

    有宋建出头,韩遂亦从其言:“宋将军所言极是。”

    见宋建、韩遂皆站在王国一边,边章亦言道:“将军还需谨慎行事,防二人狗急蓦墙,鱼死网破。”

    “既然诸位兄弟,皆如此说。本将军自当从善如流。那便解二人兵权。至于麾下兵士,我等平分如何?”

    “一切全凭将军做主!”三人抱拳,面上皆有喜色。乱世之中,兵权便是命权。自当多多益善。

    四人达成共识,王国又看军师阎忠:“军师可有妙计助我?”

    阎忠笑道:“听闻将军新纳一夫人。何不择吉日,大摆酒席,宴请诸人?”

    王国双眼一亮:“甚好!”

    这便定在三天之后。趁酒宴,暗设刀斧手,摔杯为号,将二人当堂拿下。如此兵不血刃,解羌渠之危。

    出合众将军府,宋建不禁长出一口酒气。万幸投效及时!不然三日后,被当堂拿下的亦有他宋建。这便翻身上马,趁酒兴,领麾下精骑,绝尘而去。

    又送走边章与韩遂。自立于阶下的阎忠,方才缓缓起身。

    二桃杀三士,成矣。

    此计乃出幕府右丞贾诩。

    思前想后,阎忠不禁在心底一声长叹,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右丞果有“良平之奇”。

    所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正是敏锐觉察到,相约举事的六贼之中,北宫伯玉与李文侯,乃黄巾渠帅。必与各有神灵的羌胡,多起信仰之争。于是巧思妙计,设下二桃三士,借刀杀人之计。

    洪池岭,联军大营。

    得细作密信,李儒欣然一笑:“王国必死矣。”

    戏志才亦笑:“贾丞二桃杀三士之计,成其一也。”

    臧霸这便抱拳相问:“敢问二位府丞,王国、宋建,边章、韩遂,北宫伯玉、李文侯,此六贼之中,‘三士’究竟为何人也?”

    “哦?”李儒、戏志才,相视而笑。

    帐中只剩臧霸抓耳挠腮,苦思而不可得也。

    陇山,大震关。

    障城之内,韩遂枯坐不语。面前胡床,正置着长女从洛阳送来的茱萸囊。

    “来人。”

    “在。”

    “速去边章大营军市,请胡商安玄前来。莫走漏风声。”

    “喏!”

    安息豪商安玄,便又乘夜而来。

    引入障城,韩遂劈头便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