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398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398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恰逢董重载誉而归,朝中内外颇有积势。董太后心情极佳。这便与窦太后同赴上林苑。

    和帝时,兰台令史李尤曾作《平乐观赋》。描绘百戏之盛况。其中不乏有:“戏车高”、“乌获扛鼎”、“吞刃吐火”、“燕乌”、“燕乌”、“陵高履索”、“飞丸跳剑”、“侏儒巨人”、“戏谑为耦”等,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表演项目。压轴大戏鱼龙漫衍,虽因禁失传。然精彩纷呈的百戏表演,足令二位太后开怀。

    尤其是董太后。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便重赏观中倡优。

    “难得与妹妹出宫一乐。”董太后笑道。董太后有心拉拢,窦太后亦顺水推舟。一来二去,索性省去各自“太后”敬称,私下以姐妹相称。窦太后延熹八年(165年)入宫,受封贵人。同年被立为皇后。那时,不过及笄。

    董太后永寿三年(157年)生陛下时,亦不过二八年华。故论年纪,董太后约莫长窦太后八岁,为姐。窦太后,自然为妹。

    “姐姐说的是。”窦太后展颜一笑,自有国色。

    见窦太后风华鼎盛,自己却韶华将老,董太后不禁有感而发:“初来洛阳时,我亦与妹妹此时一般年纪。转眼已过十五载。时至今日,方知这大汉深宫的百般滋味。”

    窦太后亦有感:“正如这人生百戏。”

    “好一个人生百戏。”董太后叹道:“妹妹与我同病相怜。人活一世,总要有些羁绊。或是人,或是物。人嘛,不过宗族子嗣。物嘛,便是金银珠宝。皆说黄门宦者,惜财如命。试想,不阴不阳,半男半女,又能作何想?”

    窦太后闻言,亦一声轻叹:“我却不比姐姐能有个牵绊。孤家寡人,孑然一身。世间之事与我,不过是浮云罢了。”

    “既如此,妹妹可愿助我一臂之力?”见时机已到,董太后索性明言。

    “如何相助?”窦太后平心而问。

    董太后言道:“皇长子辩,陛下不喜。曾言‘辩轻佻无威仪,不可为人主’。故群臣数次请立太子,陛下久而不决。须知,废皇后宋氏早亡,并无嫡子。长子(刘)辩,与次子(刘)协,皆是庶出。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此乃古之礼法也。故承皇位者,必是嫡长子。如无嫡子,则立‘妾生子’。然在妾生众皇子中,需立妾中较贵者之子,为皇太子,而不计年龄长幼。”

    “依照古法,并无废长立幼之说。”窦太后轻轻点头。此乃“嫡长继承制”,语出《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作为当朝太后,窦妙自当知晓。

    陛下与何后生皇长子时,皇后乃是宋氏。宋皇后无嫡子。也即是说,何后与王美人所生,皆是“妾生子”。

    同为“妾生子”,则需比较各自母亲,身份高贵与否。

    何后出身屠户。而王美人却是官宦之家。显而易见,王美人的出身,自比何后高贵。于是按古法,当立次子刘协为皇太子。

    “正因如此,皇太子之位,才久而未决。”董太后终于道出隐秘:“若陛下欲立次子为皇太子。妹妹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略作思量。窦太后这便轻轻颔首:“有何不可。”

    “妙极!”董太后抚掌而笑:“妹妹可愿与我歃血结盟。”

    “可也。”窦太后平静以对。

    “择日不如撞日。”窦太后言道:“大汉永乐太后董姝。”

    窦太后心领神会:“大汉太后窦妙。”

    “今日指天为誓,歃血结盟。姐妹二人,齐心协力,排除万难,共扶‘贵子’继位大统。若违此誓,天人共戮。”

    “贵子”,便是指妾中贵者之子也。代指次子刘协。

    见窦太后,随自己逐字逐句诵完誓言,董太后不禁喜极而泣。

    如前所说,董太后乃“永乐太后”。而窦太后,才是如假包换的“太后”。

    在宗法面前,窦太后一言,可抵董太后万语千言。这便是礼、法。

    窦太后言道:“如今皇后势大,大将军又权倾朝野。姐姐独臂难支。妹妹垂帘主政时,前窦大将军…曾举不少贤才。今皆因党锢,赋闲在家。其中不乏重名高士,或可为姐姐一用。”

    董太后先是一喜,后又忽惊觉。这便展颜一笑:“妹妹之心,姐姐已尽知。重开党锢,乃朝之大事。非你我能够做主。此事,当徐徐图之。”

    “全凭姐姐做主。”窦太后欣然点头。并无其他。

    董太后本已有所警觉。然见窦太后表情淡然,全然不在意。这便醒悟。正如窦太后先前所言,举族被戮,只剩孤家寡人。此生无牵无挂,无欲无求。

    自不必过于担心。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1。54 燕齐以安() 
洛阳西郭,延熹里。

    大内官程璜府邸。今日一早,程夫人便从宫中赶回,与养父相见。

    程夫人虽是陛下食母,然陛下元服后,已很少食人乳。故程夫人食母身份,多也名存实亡。程夫人却仍留有。先前与永巷令徐奉结成对食。便任由徐奉取食。如今徐奉勾结天平反贼,事发潜逃。留之无用,索性喂养掖庭内众多“宫生子”。

    掖庭令毕岚,正从众多“宫生子”中,甄选适龄者,送往永乐宫。为逐鬼童子。此事遂被程夫人喂养时得知。

    “阿父。”见程璜气色如常,程夫人这便松了口气。

    所谓老兽垂暮,余威犹在。程璜一日不死,程夫人便一日无忧。在这深宫之中,无人敢动她分毫。

    “今日因何出宫。”程璜问道。

    “近日有二事不明,想请教阿父。”程夫人直言。

    “何事不明。”

    “永乐董太后甄选掖庭二岁龄‘宫生子’,为‘逐鬼童子’是其一。”程夫人这便言道:“昨夜窦太后诏我上云台,问及许多宫中旧闻,又赠此物是其二。”

    “哦?赠你何物。”程璜问道。

    “一副圆珰。”说着,便将一对圆形玉耳环取出。

    “此物名曰‘合欢圆珰’。乃成帝时,赵昭仪(赵合德)赠皇后(赵飞燕)之物。先帝大婚时,赐给窦太后。乃前汉宫中古物。”不愧是程璜,竟一眼辨出。

    “作价几何?”程夫人忙问。

    “无价之宝。”程璜笑答。心中却想着,窦太后以皇后之物相赠,究竟是何意。

    “若去金水质舍,能质卖几何?”程夫人脱口而出。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咝——”程璜不禁倒吸一凉气。正如养女所说,能将此物折钱之处,唯金水质舍。换句话说,窦太后赠无价之宝,却暗指能将宝物变现之所。莫非,此事还与蓟王有关?

    “难不成,窦太后知徐奉潜逃,遇与我结对食?”程夫人言道。

    “女儿何出此言?”程璜一愣。

    “此物既名‘合欢圆珰’。不正取合欢之意?”程夫人答道。

    程璜又一愣。却断然摇头道:“窦太后,绝非此意。”

    “阿父因何得知?”程夫人不解。

    程璜嘿声一笑:“所谓‘食髓知味’。欲罢不能,必是尝到甜头。窦太后延熹八年(165年)入宫,受封贵人。同年立后。虽贵为皇后,却未受先帝宠幸。永康元年(167年)先帝驾崩,又尊为太后。正因先帝无子,故立解渎亭侯为新帝。”

    “阿父是说,先帝从未与窦太后同床共枕。”程夫人大惊。

    “那时,先帝纵情声色,早已脱形。病入膏肓,人伦皆废。虽数次同床共枕,却未有夫妻之实。料想,窦太后至今仍是完璧之身。”说到此处,程璜不禁一声悲叹:“我大汉帝后,又何止窦太后一人如此。”

    “还有何人,竟如此凄惨。”程夫人惊问。

    “孝惠皇后。”程璜再答。

    “既如此,窦太后因何送我合欢圆珰?”程夫人问道。

    “‘合欢’者,亦作‘合众而乐’也。前汉先贤有‘二国合欢,燕齐以安’之句。”说到此处,程璜已解其意:“明日我当入宫,拜见陛下、皇后及二位太后。”

    “二国合欢,燕齐以安。”程夫人似有所悟。

    “女儿莫再想此物究竟有何深意。只需知晓,窦太后借此物,约老父入宫相见便可。”言语之间,程璜似年轻十岁。

    “阿父欲再掌大权否?”程夫人幡然醒悟。

    “女儿且拭目以待。”

    “二国已合欢,剩下一国,又当如何?”程璜一声长叹:“鼎足之势成矣。”

    老父之言,程夫人似懂非懂。心头却还有一事:“永乐宫又为何单择二岁龄童子?”

    “或为逐鬼,或为逐‘真鬼’。”程璜亦语出深意。

    程夫人本还想追问。话未出口,便又自行打住。父亲从来话说一半。再问也是徒劳无功。总归是懵懵懂懂。

    正如老父先前所言。权且,拭目以待。总归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东郭,粟市。

    藏在商肆下的密室,终被揭破。

    “报校尉,密室无人!”兵士这便来报。

    “再搜!”越骑校尉何苗,大失所望。莫非有人走漏消息。洛阳八关,皆在何进手中,徐奉定未得脱。不在粟市,又在何处?

    “本以为手到擒来。却不料亦是个苦差。”何苗仰望身旁高耸的粮仓,一声悲叹。

    陇山,大震关城。

    接棒韩遂,数月营造,雄关初成。

    关城雄踞陇山之巅,下城环抱东西二坂。沿绵延起伏的山脉丘陵,西坂正辟为梯田。东坂辟为关山牧场。坂中山谷,已排建列肆,修建客舍、邸舍、汤池、酒垆。若穿陇关谷道,西行自“东口驿”口入,东来则经“分水驿”口入。再翻越大震关,方可往来东西。

    自刘备屯驻此地。先前逃亡关中的西凉百姓,亦纷纷聚在关下,不愿西行。刘备遂命人造干栏重楼,令其安居。山中不宜耕种,又移栽“羌桃(核桃)”、“沙棘”等果树,圈建马场、羊牢。还特意将蓟国诸多名产,如金丝毛毯、楼桑寝垫等技艺传入。令其离开农田,亦能衣食无忧。丝路流金。关山要冲,左右可供赚钱的营生,实在有许多。

    尤其是刘备辨认出,后世被称为“圣果”,“使马儿闪闪发光”的“沙棘树”。适量喂食战马,当有奇效。不仅马儿喜食,兵卒亦爱吃。榨成果汁,装入竹筒售卖,称“棘汁”。后成西林马场与“青甘”比肩的畅销饮品。

    关城,云霞殿。

    五大谋主,难得清闲。便是最为忙碌的田丰,沮授,亦将羌人、汉民事务,转交给自洛阳西来的幕府长史盖勋与从事郎中傅燮。

    西域五万联军,不可久留。年后开春,当交由二位都护府丞,领军返回。筹建西域常备联军,长驻它乾等城。兵力、财源皆来自五十五国。交由西域都护府统一训练指挥。五十五国,五十六王,必踊跃响应。联军建立,都护府与五十五国,堪比缔结军事同盟。各国王先与蓟王结姻亲,各国后又与都护府结同盟。双重纽带捆绑之下,融合一统,指日可待。

    至于陇右守备,刘备已命幕府将校,酌情招募新兵。

    收到洛阳六百里手书。知晓蓟国又增三县,诸谋主焉能不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故国增封,陇右得安。都护府右丞李儒提议,何不大宴群臣,与民同乐。

    刘备欣然点头。

    九九重阳这天。幕府将校,都护府西官,凉州属吏,西州豪右,三十六部羌渠,十二部氐酋,齐登大震关。

    赴蓟王宴。

1。55 情义无价() 
“乱而不损曰灵。”

    陛下虽纵情声色,然朝会却从未无故缺席。不然,也不会在裸游馆北侧,建鸡鸣堂。放养雄鸡,只为将自己唤醒。

    试想,群鸡齐鸣,必然喧嚣。唯有如此,才足以唤醒大醉不醒的陛下。

    平心而论。陛下拥有作为明君的一切潜质。奈何,道不同不相与谋。

    陛下一心赚钱。只有自家,而枉顾大家。

    钱,为何对陛下如此重要。或与少时的惨淡经历,贫困际遇相关。

    让一个从河间乡里走出的少年,胸怀家国天下,也不现实。且身边亦无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日日耳提面命。董太后的出身,史上并无详细记载。只知是河间人氏,解渎亭侯刘苌之妻。

    “(解渎)亭在饶阳。”“滱水历安国东分二支:一支东南流经解渎亭南;一支东北流经解渎亭北。”

    关于董太后的记载,亦是寥寥:“及窦太后崩,董氏始与朝政,使帝卖官求货,自纳金钱,盈满堂室。”

    陛下之所以成为今日之陛下,怕是与董太后的唆使,大有关联。

    陛下初理朝政时。建宁三年,铸四把“中兴剑”以铭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