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438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438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喏。”史涣遂去传令。

    史涣刚出云霞殿,正遇李儒觐见。

    见史涣面露疑色,李儒这便出声询问。史涣便将蓟王口谕,向左丞道来:“主公此令,是否……”

    “别有所指。”李儒笑道:“主公必是动了举贤之念。”

    “所谓有的放矢。”史涣又道:“主公此令,却并未言明,征辟何人。反令门下督,便宜行事。此举,是否有失严谨。”

    “麒麟善识人辨物。”李儒笑道:“此举,与千金买马骨,如出一辙。”

    “试想,主公之门下督,皆可自行征辟千石高官。天下怀才之人,岂不趋之若鹜。如戏丞,拦路当车,毛遂自荐者,何其多也。”

    史涣恍然大悟:“主公车驾不常出,然幕府公车何其多也。若知此令,只需是幕府马车,便可自行拦下。载入……”

    “四海馆。”李儒遥遥一指。

    “或是四方馆。”史涣目露精光,抱拳施礼:“谢右丞指点迷津。”

    “公刘且速去。可从长史处,取留白幕府诏书数卷,一并送与门下督。”李儒将‘千里留白书’之计,补完。

    “喏!”史涣大步而去。

    “千里留白书”遂与“千金买马骨”并著于世。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1。128 挥金僚朋() 
所谓“人多势众”。又所谓“大力出奇迹”。

    所说,皆为“积势”之利。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无利不起早。何为“利”,“益”也。一言蔽之,凡与我有益,便是其利。利益,从来不单指金钱。美誉,亦是增益。自然也是利益。心有所欲,必有所求。若求之可得,亦对身心有益。此,亦是利益。

    故大体而言。利益,分“有形无形”,“有大有小”;“于公于私”,“于己于人”诸如此类。

    正因鱼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太多,才需取舍。

    越身居高位,牵扯到的利益牵绊,越多。如何平衡,便是对高位者的考验。

    女豪,欲遵古礼,将许师、许女,皆引为媵妾,共嫁陇山。其中利益关切,便是钟存政教同体。若留二人在王庭,久必成害。

    既知女豪关切,刘备便不好拒绝。然为达成女豪心意,却可另辟蹊径。将许女认作“假子”,长留身边,或带回蓟国,待落落初成,再寻个好人家,嫁之。未必不是良配。又何须刘备亲力亲为。徒遭天下诟病。

    先前,何后高楼撤梯,孤男孤女,瓜田李下。稍后,同舟共度,雾气缥缈,水天一色。刘备皆能恪守臣节,未曾有失。又岂会贪恋许师母女。

    至于肉刑许师钟瑷。除去驱魔,亦是惩戒。

    蓟王爱恨分明,恩怨拎清。恩不度日,仇不过夜。先礼后兵,循循善诱。若还一意孤行。自当严惩不贷。至于惩戒是鞭笞还是炮烙,无非是手段而已。不无不同,亦无不妥。挥鞭挥杖,任凭所需。

    惩戒在先,治病其后。从始至终,蓟王不悲不喜,无情无义。待许师难以承受,血流如注,抽身便走。待创伤初愈,再鞭辟入里,白虹贯日。如此反复,直至臣服。

    孤爱民如子,悲天悯人。夫妻之情,君臣之义,何其厚也。便有余情,亦是珍贵无比。又岂能在尔等身上多费口舌,敝精劳神。

    妇人之仁不可取。宋襄之仁不可有。

    切莫“对敌仁慈,对己残忍”。令“亲者痛,仇者快”。

    只有隔夜饭,没有隔夜仇。

    切记,切记。

    初临洛阳。上陵祭时,拖行袁长水。刘备未雨绸缪,当即便命史涣探听袁府所在。袁术若不登门负荆请罪,暗行不端,还欲罗织罪名,栽赃构陷。刘备必领人翻墙夜入,屠尽满门。斩草除根是其一。死无对证是其二。人证物证皆无,自无从指摘。若难交差,遣一死士认罪便是。再若不行,破财消灾即可。不过一家奴耳,陛下还真能治君侯死罪不成。

    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又占大义,有何所惧。

    如此行事,便是豪杰。

    法有所限,道义盖顶。出言调戏七位小姐姐在先,尤不知罪,还胁之以官威相迫。死有余辜。

    乖乖道歉,留尔狗命。若两面三刀,鸡犬不留。

    寒暑易节,苦练双手剑击。终归要得一用。国寇家贼,来一个死一个,来一对死一双。

    袁术负荆登门,心存畏惧,又实言相告密友。董重得知,即刻就坡下驴。结好刘备不提。便是识时务。

    常闻“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然对刘备而言,一夜都长。如何能等十年。

    言归正传。

    身居高位。当,知进退,晓利害,可舍得,能权衡。一言蔽之,趋利避害,利大于弊。

    若只论私欲,发妻及七十妃,三百单一御卫。皆有倾城之貌,何差许师一人。

    所谓“君臣同契”。

    刘备心猿意马,口出一命。被李儒窥破天机,信手补全。一唱一和,天下知名。名传后世,其中关窍,不足为外人道哉。自募得袁绍为长史,大将军何进“知行倍增”。早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口出朝政,多是背诵。若背不全,便暗抄在朝笏之上。如此,陛下凡有所问,何进皆可对答如流。

    三番五次,必遭群臣刮目相看。天长日久,百官亦会习以为常。朝官如走马观花,轮替无常。如此一来,谁又能记得,何进当初是何等窘迫模样。待日积月累,位高权重。尾大不掉,乃成外戚专权。此,亦是增益,又叫积势。

    身居高位,一言一行,予取予求,已非只为自己。而是捆绑于身后的利益集团。

    捆绑上何进战车的利益集团,首当其冲,便是四世三公的袁氏一门。

    捆绑上刘备战车的利益集团,首当其冲,乃是大汉国祚,万千黎民。

    如何取舍,考验的便是世态人情。

    收到六百里传令。郑泰不禁涕泪横流。古往今来,能如主公这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之主,亘古未有。

    想我郑泰,不过初来。先以门下督之近臣相授,又授征辟之权。如此胸襟,若何能不令天下折服。

    “蓟王门下”,遂成典故。与后世“河汾门下”其意雷同。

    略有差别,蓟王门下,人才济济,名满天下乃因位亲而权重。

    门下督郑泰,亦天下知名。后有民谚,口口相传:“骏声升腾,挥金僚朋;驾车豪雄,门下郑公”。

    陇山,大震关首。云霞殿,附楼东,五楼占星台。

    “安娜塔西娅。”希雷娅女王,闻讯赶来。

    “女主人。”安娜塔西娅正欲起身迎接,不小心牵动创处。浑身一软,便又坐了下来。

    “主人也是。总喜欢在一头母牛身上挤奶。”希雷娅女王打趣道。

    安娜塔西娅果被逗笑:“只可惜,母牛已无奶可挤。”

    “又没种上?”女王脱口而出。

    安娜塔西娅指着桌上一条染满经血的麻布条言道:“今早起床,又见来潮。”

    “主人日夜浇灌,却只开花不结果。”希雷娅女王柔声宽慰:“应不是你的问题。”

    “正因如此,才需女主人出面。”安娜塔西娅眸中异彩,一闪而过:“或只有女王的神之血脉,才能令主人重获生机。”

    希雷娅女王,眸生春水:“我日夜侍寝,主人皆以礼相待,未曾逾越。又该,怎么办?”

    “我倒觉得。主人是想先给女主人一个名分。”安娜塔西娅言道:“不想草草了事。”

    “你知道,名分对我们来说,不重要。”女王摇头叹息。

    “因为我们是亚马逊。”安娜塔西娅脱口而出:“然汉人却要……‘师出有名’。眼下,倒有一个机会。”

    “说说看。”希雷娅女王美眸骤亮,满室生辉。

    “听闻,罗马帝国使节,圣火女祭司,阿奇丽娅,人在绿洲大使馆。”安娜塔西娅一语道破天机。

    “当真?!”希雷娅女王霍然站起。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1。129 化戈为帛() 
“当一万个真,我的女王。”安娜塔西娅笑道:“只需罗马帝国使节,圣火女祭司阿奇丽娅,能为女主人作证。乃是拥有神之血脉的最后的亚马逊女王,而非外域奴隶。女主人当可获得应有的身份,再嫁主人,便可获得应有的名分。”

    换言之。有罗马帝国使节,圣火女祭司阿奇丽娅,以其高贵的身份,为希雷娅女王作证。证词自然是可信的。

    一旦重拾女王身份,正如西域五十五国公主,或钟存女豪,希雷娅女王可与蓟王相配。如此水到渠成。待一夜数度玉门后,水乳交融。希雷娅女王了却心愿,蓟王重获生机。

    心动不如行动。

    “我这便去信阿奇丽娅,让她来大震关。”希雷娅女王起身而去。

    目送女王离去,安娜塔西娅的眸中,尽是深意:“待从阿奇丽娅口中,得知星空的彼端,还有一个强大的罗马帝国。我挚爱的的主人啊,又该作何想呢。”

    临乡城,蓟王国,月末大朝会。

    “除新昌令陈群为文安令。”左国相士异,朗声诵读。

    “臣,遵命。”陈群少年老成,气度沉稳。颇有循吏之风。

    王太妃言道:“文安大泽,径百二十里。若行屯田,当比督亢秋成。文安本有民十万口,再迁十万。待屯田大成,当为蓟南尹。”

    此言一出,百官各自惊呼。蓟南尹,位同郡守。秩二千石。蓟国二千石,以一兑五,远超朝廷万石俸。陈群尚未及冠。或不出二三年,待及冠时,已是二千石高官。

    “二千及冠”,遂成典故。意指少年成名。后又细分“一千及冠”、“六百及冠”诸如此类。说的皆是一个意思。

    “臣,自当恪尽职守,早日达成。”陈群再拜归位。

    “除差军顾雍为高阳令,秩千石,‘铜印黑绶’。另赐铜钱十万,蜀锦百匹,四季朝服及骖马安车一辆。”

    “臣,领命。”顾雍随王傅征讨黑山。多有良策。得王傅亲举,领千石高俸。本以为三百石城长出仕,岂料起步便是千石俸。饶是神色自若顾元叹,亦难掩心潮滂湃。

    “王上曾言,‘元叹之才,不下元常’。”王太妃自帘后言道:“又得王傅亲举。未及弱冠,已领食千石高俸。虽未登临黄金阙,或亦是下一个‘钟元常’。”

    “元叹元常”遂成典故。意同“元方季方”。

    王太妃言下之意。不出数载,必是二千石高官。

    “臣,自当克己奉公,已报知遇大恩。”顾雍再拜入列。

    “封羊秘为易县长,秩三百石,‘铜印黑绶’。另赐铜钱五万,蜀锦十匹,四季朝服及匹马轺车一辆。”

    “臣,领命。”羊秘乃羊续长子,年前拜蔡邕为师。家学甚厚,蔡邕言“无可传授”。值用人之际,便荐来出仕。

    “封沮宗为北新城长,秩三百石,‘铜印黑绶’。另赐铜钱五万,蜀锦十匹,四季朝服及匹马轺车一辆。”

    “臣,领命。”沮宗乃沮授胞弟,字仲取。随宗人北上,入学太学坛。日夜苦读,由此发奋。虽不善博论,却长于治政。今并五县,缺主政之官。王太妃问计崔少师。崔便举荐了沮宗。虽比不了长兄沮授二千石高俸。然能以三百石县长出仕,亦称高就。且即便是匹马轺车,亦是全封闭的蓟国机关马车。舒适轻便,拉车驽马,亦是鲜卑乘挽马。

    “封陆尚为县长,秩三百石,‘铜印黑绶’。另赐铜钱五万,蜀锦十匹,四季朝服及匹马轺车一辆。”

    “臣,领命。”陆尚,陆之子,陆康之孙。少时与顾雍同抵楼桑。拜在一钱太守刘宠门下。刘少师门下多出治政良才。陆尚亦是其中翘楚。才虽不及顾雍,却足可独当一面。

    其祖陆康,年轻时便有义烈之名。先受扬州刺史臧举为茂才,后任高成令。高成偏远,治安很乱,户户皆备有弓弩,防御贼寇。正因盗贼横行,故历县令到任,皆先发民力修葺城墙,以为守备。陆康到任后,却将劳力尽数遣散。百姓大悦。后立恩信,收服盗贼。州郡上表,以彰其功。于光和元年,升任武陵太守,后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为民所赞。

    先时,无人知晓陆尚身世。且平日埋头课业,亦不为人瞩目。只有恩师刘宠,知其满腹经纶。待蓟国新得五县,恰逢用人之时,被恩师所举。书写官籍时,这才道出家世出身。

    书报陇右,蓟王大喜。和自己命中相克的白衣陆逊,当出陆康一门吧。

    伯言呐,今生今世,便与孤“化干戈为玉帛”吧。

    话说,自打悉知甘宁百骑踏营。刘备便徒生一种宿命之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