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45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45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与一般的市籍庸工不同,楼桑雇工都有田产。

    市楼建成后,市长耿雍的官舍便从赀库搬到了楼内三层。一层乃市中属吏公舍。二层为刺奸、贼捕。四层藏文书纪要。顶层阁中,置有钟鼓。开市鸣钟,闭市敲鼓。所以市楼又被称为钟鼓楼。

    市楼门侧置一布告栏。栏内张贴有各家各户的雇佣告示。受雇者只需到楼内签订劵书,便可受雇。

    十分方便。

    布告栏是刘备的发明。类似‘扁书’。

    所谓‘扁书’,就是将政令、法律,书写在木板之上,悬于高处的一种诏令、律法的公布形式。此或是匾额的正经起源。

    原先,最基层的官吏,要把朝廷诏书,一字不错的抄写在乡亭的墙壁上,告知世人。后来改为书写在木板上,或直接以‘扁书’悬挂在市里乡亭。刘备不过是将这块用于书写诏令的木板,做成布告栏,固定在市楼前罢了。

    之所以称‘布告’,是因各种告示,皆写在一块三指见方的布条上。所以称为‘布告’。

    少君侯自是一等一的用工大户。虽多是一月一签。干好却可续签。续满一年,便可再续一年。如此便不用每月续约。

    除了朝廷规定的赋税,少君侯不会另加盘剥。楼桑民众生活富足安逸,惹人艳羡。

    事实上,只三十税一的田租,成人(十五以上到五十六岁)每年一百二十钱的算赋,未成人(七岁至十四岁)每年二十三钱的口赋,每户每年二百钱的户赋。

    此四项相加,少君侯一年约有:四千石的田租,一百四十四万钱的算赋,十万钱的口赋,四十万钱的户赋。

    谷一石两百二十钱。换算之后,少君侯年入两百八十二万钱。

    除去向朝廷缴纳‘献费’等开支,刘备仍能盈余一百五十六万钱。

    所谓‘献费’,是指诸王列侯的封地,田租、算赋和口赋由诸王列侯征收,但要交一部分给皇帝专享。称为:献费。‘人岁六十三钱’。

    原本献费也是要另行收取的。刘备却选择代付。

    实在是不好意思再抽税了……

    正如前面所说,这个时代田租虽轻,赋税却重。以刘备家的租税收入来看,田租不过是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此是对编户齐民。市中商户,赋税非但数倍于齐民,还需另缴:市租。市租,乃是商业税。

    林林种种加起来,不算自家百亩良田、寝肆、酒垆、汤池、客舍的收益,只税赋刘备便年入两百万钱。

    他还只是一个亭侯。

    当然,以楼桑邑两千余户的规模来说,他的收入已堪比乡候。

    然,有辽东豪商田韶,为其幼子入学楼桑,一掷五百万钱!乃是刘备两年半的封邑收入。

    这个时代,真心别比富。

    收入颇丰,支出也大。治舍盖屋、伐薪作炭、种禾织垫、造船架桥、通渠铺路、都是刘备先行垫付。获利齐民逐岁返还,分期付款。总体来说,入能敷出,账面持平。

    两万余口的聚落,人手也渐不够用。刘备这便书信县中,从涿县各地广招良匠。

    旱地改水田,是重中之重。只可惜清溪水渠,芒种前未能完成。本季依旧种麦。按照进度,来年必不会误了农时。

    耿雍忙于市中,置舍(驿站)中的置长(驿长)一职,便交由崔钧兼顾。虽说都是斗食(月谷十一斛)小吏,却可除一切徭役!切莫小看了楼桑邮驿。因挂着少君侯的名义,百姓的书信包裹往来,皆可使用邮传。不要太方便!当然,书信包裹都要经过邮书史、邮书令史、邮佐的层层勘验,才能寄出。规矩都懂。万一混入奸佞细作,用书信诬陷少君侯,岂非万死莫辞。

    自崔钧一下,还有置丞、置掾、置尉、置啬夫、置佐,厩啬夫、厩佐、主办,厨啬夫、厨材、传舍啬夫、传舍佐,邮书史、邮书令史、邮佐,驿佐、驿令史,问通官(处理戍边书信往来)、外邮掾(处理涉外郡国书信往来)……

    加上邮卒、马夫、庖厨、仆从,崔钧竟管理百人!

    斗食是朝廷的俸禄,刘备还有一份封赏。十分优厚。

    置舍建在楼桑正北。楼高五层,入双阙后可见。乃是一栋横跨官道的门楼状建筑。传舍邮驿,分列左右。后院还建有马厩,车房。十分雄壮。前汉末年,天下大乱。王莽纂权,诸侯并起。传舍邮亭多遭焚毁,十不存一。刘备主动要建置舍,县中自然是满口同意。

    然,与东西两处入口一样,也未增建邑门。

    恩师卢植言道:此乃开门揖盗。

    好在邻里和睦。部曲精卒守土有方。人员往来虽密,却不见贼寇。

    立秋前后,楼桑白湖终于连成一片。桥楼已造过半。顺阳卫亲族半数迁入新居。桥楼归市,渐成气候。

    水军部曲,也算初成。

    潘鸿、朱盖二将,率领麾下部曲,乘舲舟来往于清溪沟渠,日夜巡逻。防止即将丰收的稻谷,被贼人纵火抢掠。

    学坛的宿馆也扩建完毕。宿馆背靠前院左右侧墙而建,分三层。与酒垆类似。一层是通铺,隔成数间大屋。二层是精舍,四人一间。三层是别馆,供世家贵族子弟携婢女家仆起居。

    寒门子弟的食宿学费,一概由刘备支付。世家贵族子弟的一切用度,则需自费。若愿住通铺,吃简餐,即便是贵族子弟也无需付费。除此之外并无不同。

    同堂课业,因材施教。皆出自四位大儒,未有偏颇。

1。85 学而实习() 
想要管理好一个两万余口的邑落,绝非易事。市长耿雍、置长崔钧,皆来相告说,缺少人手。

    市中、邮驿,看似职位卑小,却非习文断字、颇通算术者,不能任。

    宗人和附民中,识字者少之又少。不然,刘氏一族也不会每代只选出四人,送入私学。足见学资很贵。

    刘备这便去找恩师。

    恩师说,又有何难。学坛中的适龄弟子均可出任。斗食小吏,豪门贵胄看之不上。却是寒门庶子的出头良机。这便找来另外三位大儒,筛选合适弟子,充入门庭。以解缺人之忧。

    说是斗食,其实并非如此。朝廷俸禄,加侯府封赏,可秩比百石。年俸五万钱。已算丰厚。

    类似以授业弟子入公职者,刘备称之曰:实习生。

    楼桑邑市繁华。老鸦渡的耿氏制陶,索性举家搬到楼桑。买了一处靠近港口的宅院居住。

    这么做,也是为防止搪瓷等工艺被有心人盗取。

    如此一来,陶瓷也成为楼桑的特产之一。

    清溪能行百石商船。与老鸦渡并无差别。楼桑邑本就富庶,更是南北货物,往来行商聚集之地,把陶瓷商肆开到这里,自然是上上之选。耿雍家不愧世代经商,很有眼力。

    崔钧忙于邮驿,崔氏商队便交给了从洛阳返回的兄长崔均。日进斗金的茶馆也一并交由兄长打理。崔均,字元平。为人忠直,一直在其父身边行走。如今从叔崔在学坛授业,故而崔氏族人滞留楼桑者,颇多。

    封邑事情繁多。虽不需刘备事事操心,却也要听属下时时通报。得到他的首肯,方能实施。

    无奈只能滞留家中,无法远行。

    家中艳婢各司其职,谨守规矩,未曾有失。宗人附属皆呼公孙氏:少夫人。坐实了正妻的身份,让公孙氏病情大为好转,也让刘备心安不少。

    盐渍木虽能防火,却不能绝火。若有人故意纵火,木材总归会燃烧。刘备问过苏伯。苏伯命人端来一罐色灰白的漆料。刘备搅了搅,似乎是一种类似熟石灰的矿物质胶,又像是一种掺了水的黏土。当是白掺杂了些纯天然的阻燃物质。

    苏伯说,此乃白漆,能辟火。先涂抹于梁柱,风干后再上木漆,便可辟火。加之时人防火意识极强,亭中亦有亭卒专职灭火。楼桑所建重楼又不用茅草而是砖瓦青石,户户置大缸蓄水防患于未然,故能免灾。

    中庭的七层重楼住了不少人。前院的五层高楼除了日常待客,并无它用。交由苏伯慢慢装饰。所谓‘雕楹漆铜’,就是这个时代的高级审美。凭栏而望,楼桑尽在眼底。回想数年前的茅屋黄犬,陌上篱桑,已是天壤之别。

    若底层着火,又该如何?

    刘备心中一动:滑翔伞。

    《墨子鲁问》中提到,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三日不下。还造了能载人的大木鸢,在战争中侦查敌情。《渚宫旧事》亦有记载:“尝为木鸢,乘之以窥宋城。”

    ‘乘之以窥宋城’,只此一句便已说明,大木鸢不仅能载人,还能飞高,越过城墙。

    先人能做,当下亦能做。

    刘备找来苏伯,将杂书中所说的木鸢画出草图,让他依样制作。木鸢有两个关键:射高和滑翔。

    将木鸢从地面射向半空,然后展翅滑翔。

    想将木鸾射出,必用床弩。

    床弩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由绞盘上弦,射程较远,但精度不佳,一般多为齐射。

    本朝,床弩已大规模使用。《后汉书陈球传》记载,陈球曾“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远射千余步,多所杀伤”。此弩仅用手擘、足踏之力难以张开,故称床弩。其大型铜弩机,长一尺七寸,宽四寸,通高一尺三寸。弩臂长丈余,用于弹射木鸢或许够用。

    滑翔自然靠双翼。

    材质也不复杂,薄蒙皮便可。关键是三角翼的展幅角度,以及人员吊挂其下的重心支撑。

    这些都不是问题。只需多次试验,便能找出关窍。以防万一,苏伯在船坞旁另起一高台,将木鸢向白湖发射。又找身形瘦小且颇通水性者试乘,可免损伤。

    连发弩,并不能连续射击。而是能一次射出五支弩箭。所以连发弩又叫并发连弩。由战国时的双矢并发连弩,改进而成。根据并发出的弩箭的数量,名称各不相同。有三矢、四矢、五矢。楼桑弩手装备的连发弩,全称:五矢并发连弩。

    大儒刘宠曾为将作大匠,杂学渊源深厚。

    除了并发连弩,还有刀车。

    刀车,又名塞门刀车。

    乃守城器械。城门被破时,可用来塞门。前刀壁上装有十二四把钢刀,使用时将车推至城门缺口处,既可杀伤敌人,又可挡住敌方的矢、石。因设有刀障,对方亦很难攀援,形成活动壁垒。车上开有箭窗,还可居高向外射击。

    刀车是一种极为坚固的两轮车。车体与城门等宽,约莫在三四丈之间。车前有木架三到四层,各层固定尖刀若干。车体有长辕,敌人一但攻破城门,数百兵士猛推刀车,一路穿刺碾压,塞住城门。守城恶战,城门难保不失,这塞门刀车便是最为有用的救急兵器。

    刘宠乃是见楼桑邑有阙无门,故而献出此图。

    刘备一见大喜。喜的不是刀车本身,而是两轮推车的整体构架。

    用来阻塞邑门,实在大材小用。若是造出数量刀车,彼此以铁索相连,形成‘刀车障壁’。用来堵路,岂不更好?

    不错。这便将心中想法与苏伯细说。苏伯笑道:可也!

    这几年,青徐连年大旱。附近州郡皆有灾情上报。楼桑自旱地改水田后,季季大熟。宗人附民皆传,乃因刘备上承天命,故而天降祥瑞。说起来,敢在北地植稻,非常人不可想、不能为!

    楼桑邑,能邻里和睦,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最大的原因就出自刘备。诸如因果报应、宗教玄学,信则有,不信则无。

    邑民相信刘备乃是天降祥瑞。正如青徐二州之民,越来越信太平道一样。

    何以至此?

    刘备似乎也有了些答案。

    灾情频发,州郡虽全力赈灾,却总有人沆瀣一气,狼狈成奸。发国难财。兼并田地,买人妻女。土地流向豪强地主,失地流民三餐不继,多生病疾。恰有太平道,施符水治病,又舍米粮救急。流民恩同再造,自当深信不疑。

    此时刘备,无能为力。

    楼桑一地,救不了青徐二州。更救不了天下黎民。

1。86 义舍病院() 
少君侯封邑不过十里。楼桑邑已无立锥之地。

    尽起高楼广厦,宗人附民四世同堂。顺阳卫更有九族聚居。实在是建无可建。君不见,连湖边都已圈满。

    如此密度的堆积所聚拢出的繁华,岂是寻常县城可比。

    宗祠后院的那处泥泽,刘备也找到了用处。准备建一栋义舍和病院。

    病舍非刘备首创。《汉书·平帝纪》有载:“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等同于后世的隔离病院。

    泥沼需防腐。

    即便是盐渍木也不堪大用。刘备清理清溪水道时,打捞上岸的阴沉巨木,正当其用。

    只需将阴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