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589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589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奇丽娅脱口而出:“奴隶是罗马一切的基石。如果失去奴隶,自由民失去供给,军队失去后勤,市政厅失去税收,元老院失去权力。整个罗马,毁于一旦。”

    “都护大人前后数次,从乌孙、贵霜、安息等国,购买了大量奴隶。并把他们全部释放为自由民。若这支军队,抵达罗马。情况又会怎样。”

    “你是说,从安居绿洲的‘奴隶自由民’中,招募军队吗?”阿奇丽娅问道。

    “放眼赛里斯,还有比这群自由民,更了解罗马的吗?”鲁琪拉反问。

    “天哪……”略作沉思,阿奇丽娅终于醒悟:“那将是一场灭亡罗马的‘斯巴达克斯’!”

    斯巴达克斯(Σπptako),古罗马色雷斯角斗士,奴隶,军事家,于公元前73年与高卢人克雷斯、埃诺玛依以及甘尼克斯一起领导了反抗罗马统治的斯巴达克斯起义。

    鲁琪拉轻轻颔首:“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让大汉的联军,抵达罗马。”

    

1。18 灭国之危() 
被贩运至西域的奴隶。尤其是安息王子洛吉斯五世,亲自运来的二十余万高价奴隶。名义上虽来自贵霜,实则有过半数出身罗马。甚至其中还是不少没落的罗马贵族。

    正因罗马皇后鲁琪拉,曾与奴隶同行,一路同吃同住。故对奴隶的组成,心知肚明。除去罗马平民,战败的罗马第一军团战士及其后代,亦大量裹挟其中。战后,并未得到罗马帝国支付的赎金,于是沦落成安息人的奴隶。直到二十余年后,屋大维成为罗马元首。朝野上下曾一致要求,和安息开战以雪卡莱之耻。但屋大维对罗马军队的优劣,心知肚明。知与安息作战,胜算太小。于是便顶住各方压力,坚持通过外交斡旋,终使卡莱战役中的罗马战俘获得释放,罗马军团被缴获的鹰符得以归还。

    然被释放的多是军队将领,或能支付足量赎金的中小贵族。大量普通士兵及其后代,并未能重返故乡。

    时光荏苒,匆匆百年。

    父辈虽早已埋骨异乡,然后辈们却延续了对罗马帝国的仇恨。一路行来,罗马皇后鲁琪拉,感同身受。

    若这些心怀愤恨之人,被重新武装,随大汉联军西征罗马。罗马尚未对阵,便已输了一半。

    这些罗马士兵的后代,深知罗马民情,熟知罗马地形,对罗马军队作战方式及装备水平,更如数家珍。

    虽说,前后两次罗马与安息,为争夺亚美尼亚控制权的战争,已过去很久。然百年来,边境冲突不断。零星的战斗,时有发生。大到对某个据点或城市的争夺,小到两国商队间雇佣兵的厮杀。在罗马与安息接壤的东部边疆,温暖湿润的地中海沿岸狭长平原上,战火从未熄灭。

    换言之。大量罗马雇佣兵,亦裹挟在二十余万奴隶之中,被贩卖到了遥远的绿洲。

    此,皆是潜在的“带路党”。

    平心而论。若只有上述劣势,并不足以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

    正如阿奇丽娅和鲁琪拉,皆敏锐的发现了大汉与罗马,最大之不同:没有奴隶。

    奴隶是罗马的基石。几乎承包了一个罗马人从生到死,全部的人生所需。而大汉的基石,却是数千万拥有土地及家产的自耕农。

    试想。若从罗马奴隶及奴隶的后代口中得知:所有被贩卖到遥远绿洲的奴隶,皆被绿洲主人慷慨释放,重获自由。户户得良田一顷,宅邸一座。可娶妻生子,出入自由,享有自由民才能享有的全部权利,并只需承担相应的义务。

    罗马的奴隶,会作何想。

    许不等联军攻城,奴隶们便已群起暴动,自行打开城门。箪食壶浆,恭迎王师入城。

    待刘备当场宣布,奴隶重获自由,永世不再为奴。消息传出。沿途城市,必如野火燎原,奴隶纷纷暴动,开城投降。

    再试想,刘备以征服者的姿态,授予奴隶土地、田宅。任命为官,为将,再就地募兵。队伍如滚雪球般壮大。外有联军合围,内有奴隶暴动。

    罗马帝国,一败涂地。

    此,便是封建制度的优越性。

    如此说来。罗马和大汉,完全没有可比***隶是罗马繁荣的基石。也是罗马最大的隐患。

    话说,圣火女祭司阿奇丽娅提到的斯巴达克斯起义,极大动摇了罗马奴隶制基础。

    奴隶主们,被迫对剥削奴隶和经营田产的方式,作出某些改变。比如,改良控制奴隶的方法,及修正对奴隶的态度。尽可能收买不同种族的奴隶,避免把同族奴隶集中使用,提防奴隶联合。又把大片土地分割成小块,交给奴隶耕种,奴隶甚至可以分享一部分收成。于是,奴隶渐渐从“会说话的工具”演化为“隶农”。无论奴隶主是否心甘情愿。然此举,确实有助于罗马社会的稳定。

    而斯巴达克斯起义后。欧洲接连发生了多起以斯巴达克斯为名的奴隶起义,其带来的破坏与冲击,甚至不局限于欧洲。

    然即便是改良后的“隶农”。在绿洲主人“三十税一”的田租面前,亦毫无优势可言。堪称完败。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若能得“三十税一”,罗马隶农,愿铤而走险乎?

    答案,不言自明。

    毫不客气的说,只需大汉联军抵达,便是一场足以彪炳史册的“奴隶解放战争”。作为基石的奴隶,因逃亡、暴动大量流失,罗马整个上层建筑,随之轰然崩塌。飞灰湮灭,成为历史。

    若两军陈兵国境,还有一战可能。

    只需让刘备突破封锁,攻入境内。便是一场如火如荼的奴隶大解放,罗马大崩盘。

    一言蔽之:罗马和大汉,没有可比性。

    正因敏锐的看到了大汉封建制度的优越。才让皇后鲁琪拉,彻底打消了重返罗马的念头。此举,何止引狼入室,引火烧身。分明是灭国之危。

    或有人问:罗马的奴隶,难道不是罗马人吗。国难当头,不知道同仇敌忾?

    罗马的奴隶,真还不是罗马人。

    罗马奴隶,大部分来自行省或被征服地区,少部分是负债者及罪犯。

    其中外族奴隶占绝大部分。自罗马进入“共和时代”,便开始不断对外侵略扩张,外族奴隶的数量和种类,增加极快。到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城有一百五十万人口,奴隶便占了九十万。

    正因坐享奴隶带来的巨大红利,不断滋养着罗马对外侵略,掠夺外族奴隶的野心。公元前三世纪,在征服意大利南部山地的战争中,有三万六千名战俘,被卖为奴。第三次布匿战争(Third Punibsp;War)结束,迦太基城中残存的五万人,全部沦为奴隶。在希腊北部的一次战役中,罗马军队掳掠了十五万当地居民,贩卖为奴。罗马统帅凯撒征服高卢,把四十万人当作奴隶卖掉。

    罗马城一百五十万人口,奴隶占九十万。试想举国之内,奴隶数量何其恐怖。

    岚风徐徐,拂面送爽。

    圣火女祭司阿奇丽娅,与罗马皇后鲁琪拉,俯瞰万家灯火,各想心事,相对无言。

    许久,阿奇丽娅忽喃喃低语:“罗马,究竟是谁的罗马。”

    声音虽婉转低沉,近乎呢喃。

    可罗马皇后鲁琪拉,还是字字入耳。试着张了张嘴,却泛起丝丝苦涩。

    罗马帝国,本就建立在累累尸骨之上。

    罗马人也早已,心安理得。

1。19 与生俱来() 
战胜易,占领难。

    尤其对外来文明而言。会被自然而然的视作入侵者。所以,寻找本土支持者,便成为重中之重。再没有比,占总人口数过半的罗马奴隶,更合适的人选了。

    须知。奴隶的后代,依然还是奴隶。除非原主人大发善心,释为平民。否则,奴隶世代为奴。

    生下便是奴隶。无从改变的,“与生俱来的卑微”,让刘备有一丝难以名状的愤怒。

    获得自由的奴隶,乃是刘备最坚固的拥趸。只需将奴隶就地转化成自由民,分给田产及家园,在罗马站稳脚跟。装备、后勤、劳力、兵源,源源不断获得补充。无需考验漫长的运输线。这场战役,对刘备而言,十拿九稳。

    蓟王冗长的头衔,或可再得一枚“罗马解放者”的后缀。

    当然,此都是后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先把自家一亩三分地,收拾干净。再扫清寰宇不迟。

    事实上,亦非全无掣肘。四大强国中,除去汉帝国,罗马、安息、贵霜,皆是奴隶王朝。若刘备当真以解放罗马奴隶为己任,剩下两大帝国能否与蓟王同心同德,组建西征联军,还是未知之数。

    最怕便是与罗马暗中苟合,断蓟王东归之路。若如此,此战危矣。

    反戈一击的理由很充分。蓟王刘备在罗马所作所为,必被二大盟友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试想,若安息、贵霜的奴隶,也被蓟王解放,后果不堪设想。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设身处地,蓟王解放了罗马,会不会东西夹攻,再灭安息、贵霜。一统寰宇。

    答案不言自明。

    细思下来,远征并非一帆风顺。当中,困难重重。举蓟国之力,断难达成。若有朝一日,继任大汉帝位。倾尽大汉全力,以一敌三,或可实现。

    西征战略构思,已在蓟王脑海不时浮现。从大汉帝国时下无与伦比的制度优越性入手,乃此战之关键。

    正因如此,蓟王刘备才大开奴隶贸易,方便之门。将域外奴隶,不断迁入西域。除去补充新鲜血液,充实都护府人口基数。为西征造势,奠定舆论基础,及仁政美名。亦是重要因素。

    试想。凡贩卖到遥远绿洲的奴隶,皆获得自由美好的新生活。消息随丝路商人,不断传播。不出数载,丝路沿线人尽皆知。仁慈而英俊的绿洲主人,拥有大汉皇室血统的刘备大人,必然获得“神乎其神”的歌颂与敬仰。

    潜移默化,名扬四海。待大势已成,一蹴而就。排山倒海,席卷天下。

    西域不仅是大汉之藩屏,还是西征之前沿。其战略地位,丝毫不亚于关东。

    将安居绿洲的域外奴隶,迅速汉化。乃刘备交给都护府的首要政务。

    四夷皆以汉化为荣。

    作为强势文明,大汉的吸引力,毋庸置疑。

    都护府治下百万编民,正如饥似渴,潜移默化,转变成汉人。

    何为地狱难度,或者“双传奇”难度。便是要开启“拯救模式”。拯救的,不仅是刘备自己的人生,还有华夏文明的延续,乃是整个人类文明的走向。

    一言蔽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刘备的人生,已走到二阶段末,三阶段初。

    太史公:“列侯称家也。”司马贞史记索隐:“时诸王称‘国’,列侯称‘家’也,故云‘家皇子’为尊卑失序。”

    家中有主,称主为“公”,便是“主公”。刘备少复主爵,后并土封王,一路走来,所收皆是“家臣”。

    三国鼎立,唯有刘备。切记。

    东郡,顿丘,车骑将军大营。

    卫兹引黑山三渠帅,入大帐相见。

    “拜见明公,臣,幸不辱命。”卫兹马到功成,说三将来降。

    “子许轻车解东郡兵祸,救万民于水火。真乃高士也!”曹操离席搀扶。

    “容臣为明公引荐。”卫兹这便引于毒、眭固、白绕三帅,与曹操相见。

    见曹操礼贤下士,既往不咎。三人这才稍稍心安。

    如卫兹所料,黑山三将,自不会北投蓟王。然亦出乎所料,不投非不愿,而是奉命而为,不可逆也。

    曹操设宴,为卫兹等人,接风洗尘。

    席间,问及黑山诸多内情。于毒等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黑山果有老弱三十余万。宿贼三千,精壮三万。老弱可安置在东郡诸县,令其屯田自养。三万精壮,稍加训练,便可成军。三千百战宿贼,当交由于毒、眭固、白绕三人统领。三人皆可为校尉。

    三人当即跪地认主,投入孟德麾下。

    于是,最后一支黑山贼,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白波、黑山,尽灭。河北再无匪患。

    待约定时日,三人回西山大营,引黑山众下山安居。曹操遂上表,言,平定东郡。

    洛阳,永乐宫。

    永乐少府,临晋侯杨彪,骠骑将军董重,奉诏入宫。

    董太后自帘后言道:“灵思皇后,凭空孕身。传闻乃是‘麒麟子’。声势建起,该当如何?”

    见杨彪不语,董重勉强对曰:“太后何不暂避锋芒。”

    “好一个暂避锋芒。”董太后怒气自生:“朕还需忍气吞声到几时。”

    又看了眼默不作声的杨彪,董重灵机一动:“陛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