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641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641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过刘渠帅。”

    “奉神师之命,投靠‘宗王’。”

    “奉神师之命,特来恭迎大驾。”

    二人交代完毕,这便并肩入城。与郭嘉、龚都、吴霸相见。十万黄巾,就地屯田。

    不出十日。安昌渠帅李通,亦引数十骑入城。如愿表为阳安都尉,仍驻安昌。屯护汝南西界,控淮汝之间。

    又表汝南西平人和洽,为朗陵令。得淮汝豪侠邓当,为朗陵尉。

    表黄巾军大帅吴霸,为舞阳都尉,驻守舞阳。表黄巾渠帅龚都为河堤都尉,刘辟为农都尉。游走淮汝之间。

    至此,颍川、汝南黄巾,悉数招降。二郡再无贼乱。

1。120 随行就市() 
龚都并吴霸所部,十万黄巾,迁入舞阳县。

    得宋奇开解,吴霸与李通,摒弃前嫌,颇多莫逆同契。

    话说,自宋奇配五县令印,轻车入阳翟。不出数月,平豫州黄巾之乱。得刘辟、黄邵、龚都、何仪、何曼、吴霸,六部,五十五万黄巾。再加李通所部数万,计六十万众。更得数万百战宿贼。只需假以时日,磨尽匪气,知耻而后勇,当可为蓟王一用。

    如今皆充黄巾军屯。农时耕种,农闲练兵。辅以棠谿精工兵甲,机关诸器。颍阴与汝南二郡,尽在掌握。再与陈王宠等七王国,互通有无,同气连枝。徐豫当如幽冀。渐与蓟国趋同。

    诚然。表龚都为河堤都尉,刘辟为农都尉,令其二部,游走于淮汝之间。名为典农通渠,实则讨贼剿匪,荡平豪强宗贼。顺带穿渠引水,开荒屯田。

    黄巾乱前。颍川、汝南二郡,共有人口三百五十余万。乱后十不存一,有少半裹挟入黄巾,少半被豪强隐匿。黄巾各部纷纷来投,先得人口少半。坞堡悉数被攻破,再得人口少半。重新登记造册,或可得近二百万口。宋奇焉能不大喜过望。

    通渠修路,营城造屋。一切皆比同蓟国制式。便是将校属吏薪俸,亦皆用蓟钞足额发放。蓟国赀库,更在各港津,如雨后春笋般,悄然建立。

    只是与印象中,金碧辉煌,气派非常的蓟国赀库不同。豫州赀库,乃是一艘机关斗舰。外包搪瓷装甲,内衬防火石绵。上立挹娄庐士,下有披甲虎贲。楼船便是厅堂,船舱既是钱库。平时泊于港津,翻转船翼,悬梯上下。可办理诸多钱货事宜。十分方便。受此启发,蓟国船商纷纷将机关楼船,改造成楼船商肆。便是十万船户,只需合法经营,亦可随行就市,大肆贩卖蓟国名产。

    楼船吞吐量巨大,更集方便快捷于一身。货物无需转运上岸,更无须圈建港市。且凡有风吹草动,便可扬帆而去,追之不及。实在有诸多利好。

    于是,蓟国“船肆”,悄然在豫州大地兴起。只需在港津,建起“非”字形泊位。大小楼船、斗舰,自蓟国满载而来,排列下锚,即刻开张营业。船肆聚集之港津,久而久之,港市自成。

    理所当然。为护蓟国船商之身家性命。蓟国水军护航左右,蓟国港吏随斗舰赀库而来。维持治安,处理纠纷,征收税金,抓捕罪犯,诸如此类,自也是理所当然。

    蓟国有十万船户。换言之,大小民船,最少十万只。

    贩运天南海北,售卖环宇海内。结伴往来。凡有船肆聚集,帆樯林立。此港便车水马龙,民众蜂拥而至。商业繁盛,后被称之为:“海市”。乃至斗舰赀库,携带无关人员,越来越多。于是,南港令李永上疏蓟王。求建“明轮市楼”。

    所谓明轮市楼,便是指在明轮楼船上,建立市楼。随船肆驶往大江南北,管理蓟国海市。

    蓟王欣然允诺。

    因市楼又称旗楼。故明轮市楼,俗称“旗船”或“旗舰”。

    多管齐下。蓟钞终于横渡大河,流行于江淮大地。尤其是颍阴与汝南。“阳乾山,颍水所出,东至下蔡入淮。过郡三,行千五百里”,“高陵山,汝水出,东南至新蔡入淮。过郡四,行千三百四十里”。二郡因水而兴,正可借船运之便。

    蓟国豪商田韶,见巨利可图。遂将家中万丈船只,大半改为船肆。田氏商号,享誉海内。

    当然。金字招牌,还是『蓟王家肆』。蓟国名产,商家定制,开始兴起。不同商号,根据不同目标人群,针对性的定制各家专属名品,成为流行所趋。

    可以预见,“品牌”当应运而生。

    亦如几位谋主,所想所思。只需将蓟国的诸多先进性,放之四海而皆准。至于自己称不称帝,蓟王并无所谓。

    故而。蓟王心正身安,蓟国四平八稳。

    长社诸事,已上正规。身佩六县令印,为六封君县主取食的宋奇,越显权重,不可有丝毫闪失。郭嘉遂召左屯田都尉何曼,领五百黄巾卫,亲护左右。何曼身长九尺,怪力无穷,善奔逐步战,却不知能否如典韦那般,生裂虎豹。

    此去舞阳,乃为安置龚都并吴霸所部,十万黄巾,迁入事宜。

    待豫州五县事毕。宋奇并郭嘉,将奔赴荆州长沙益阳县,为益阳长公主取食。

    “此去舞阳,当先拜见一高士。”宋奇言道。

    “可是颍川四长韩嬴公之子,韩融。”韩韶字仲黄,颍川舞阳人,与同颍川郡人的钟皓、荀淑、陈寔,皆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合称颍川四长。因任嬴县长,故称“韩嬴公”。子韩融,字元长,有先父之风。朝廷屡辟不就,正赋闲在家。

    “明廷莫非欲请韩公(韩融)出仕。”郭嘉笑问。

    “然也。”

    “欲拜何职。”郭嘉又问。

    “自然是颍阴太守。”宋奇又答。

    二人一问一答。写意轻松,皆随车驾呼啸而去。

    洛阳,长乐宫,长秋殿。

    凯旋归来的河南尹何苗,散朝后,即来拜见:“臣何苗,拜见太后。”

    “二兄请起。”一举平定南阳之乱,何太后如何能不高看一眼。

    “谢太后。”何苗难掩欢喜。话说,太后何曾对自己如此和颜悦色过。

    “赐座。”

    “谢座。”

    “一别半载,二兄颇多神采。此去南阳,必所获颇多。”何太后笑赞。

    “臣,不敢贪功。幸赖太后、陛下及大将军庇护。”何苗果有长进。

    “五千胡骑,现在何处。”何太后忽问。

    “驻扎广成关下。”何苗答曰。

    “广成苑内,广成聚,可辟为营地。”何太后言道。

    “只是五千突骑,人吃马嚼,耗费颇多。”何苗言下之意,养不起。

    “无妨。”何太后已有良策:“挑选七百精骑入北军,首领可升为胡骑校尉。再择千骑,补西园卫之缺。余下三千,当为车骑将军营士。”

    “臣,叩谢天恩!”何苗大喜,跟着又问:“左右车骑,又作何处?”

    “左右车骑,当出为幽、冀二州牧。朝中正值用人之际,王允、桓典,入朝为九卿。”

    何苗闻言,忐忑不安:“太后需谨慎。切莫惹恼玄德。”

    何太后轻抚下腹隆起,双瞳剪水:“料想,蓟王当不至于此。”

    “太后,明见。”何苗幡然醒悟。

1。121 功在不舍() 
蓟国楼桑,将作寺。

    蓟王亲临,必事出有因。

    仲春二月,“温室实验田”中,麦穗金黄,满室飘香。

    “试验”二字,出自王充《论衡·遭虎》:“等类众多,行事比肩,略举较著,以定实验也。”蓟王赋其新意。每每在新技艺推广前,必经由将作寺,实验论证。名曰:试验田。

    待工匠掘出底泥,陪同官吏,无不惊呼出声。

    “敢问主公,莫非皆沙壤!”右相耿雍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然也。”刘备轻轻颔首。

    耿雍又问:“主公欲圩田……大漠乎?”蓟国圩田制,天下知名。

    “大漠无需急。”刘备笑道:“先为西域圩田。”

    “臣等,愿闻其详。”上庠令郑玄长揖求教,被刘备双手托起。

    “诸君,还记得‘毛遂治滏’否。”刘备笑问。

    “臣记得。”左相崔钧答曰:“毛遂自荐,请兵有功,赵王封其为谏议大夫,封邑曲梁。此地虽是沃土,却因地势低洼。滏、洺等水,常泛滥成灾,百姓生活贫苦。毛遂先筑河堤,迫洺水改道北流。又令民夫和‘红胶泥’,将滏水河床抹厚五尺,不留空隙。此后,滏水再无溃决之虞,河道畅通,一泻千里。”

    刘备笑道:“沙壤之所以能蓄水,便因三尺之下,皆是红胶和泥。胶泥经骄阳暴晒,无需火烤,便会硬化如陶。等同于将此片沙田,盛入巨大陶碗。再引肥水至田埂,连通埋于沙田下的滴漏竹管,不断滋润。遇曝晒,水汽自升,无缺水之困,谷物因而萌生。”

    说完。刘备又命工匠取来一截钻孔竹筒,遍示众人。

    与时人用来计时的漏壶,完全不同。此竹筒,开孔如笛,居中排列腰际。只需水位越过腰线,便可四时滴漏。

    “莫非主公欲从冀州运红胶泥,远赴西域。”右相耿雍言指,代价不菲。

    刘备摇头道:“非也。类似黏土,无处不有。便是大河底泥,亦可烘干垫底。只需命匠人出城搜寻,当可就近运来。”

    门下祭酒司马徽笑问:“先看革帐温室,又看沙壤种田。主公欲为长城军屯乎?”

    “然也。”刘备道破心意:“大漠终归是心腹大患。前汉所筑长城,多有损毁。孤欲重筑,设立坞堡,令兵士屯田自养。而后。徐徐逆进,筑城通渠,种田大漠。”

    先不论能否实现。我主雄心,无人可及。

    就刘备所知,只需搞定蒸发与渗漏,沙地种田,亦无不可。支渠四通,胶泥垫底;肥水滴灌,温棚遮阳。应当可行。只需持续种田数载,不断改良土壤,待防风林木长成,水性循环小气候形成。持续种田,当事半而功倍。

    “先从西域始。”刘备一锤定音。

    西域并不缺水。只因地表蒸发剧烈,难以存留。前汉时,西域都护府,针对性的修筑了地下水利工程。时称“井渠”。穿渠校尉,便负此责。“汉遣破羌将军辛武贤,将兵万五千人至敦煌。遣使者按行表,穿卑鞮侯井以西,欲通渠转谷。”后人注“卑鞮侯井”曰:“大井六,通渠也。”

    后世称“坎儿井”。乃是一种结构十分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组成。其构造原理: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地,间隔打下深浅不等之竖井;而后再依地势高下,于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将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如此,即可避表层沙土渗漏,又可防长距离输送水汽蒸发。

    自刘备中西域而立幕府。二位府丞,在前人基础上,严格按照蓟国施工规范及营造技艺。将西域井渠,发扬光大。引水涵管,皆用硬质陶管。引水入城尚不足够,还需分润各家各户。前院凿竖井引出,建水塔蓄水。引流锅炉房。酌情升温加热,输往家中各处。雨污分流后,肥水经污水管,排往城外,滋养农田。如此,循环往复。

    西域石炭储量丰富,开采便利。冶炼采暖,皆有大用。蓟国营城术,已惠及西域五十五国,各个绿洲城邑。然如群星拱月,居中好大一块荒漠,弃之可惜。于是蓟王便想:沿水路枝津,试行屯田。若将河渠比脉络。这片制霸西域正中,巨大的流沙枯叶,是否能枯叶逢春。且看蓟王能否,回春有术。

    众人随蓟王,逐次看过。各式田地,不一而足。还有用空心砖,砌成一高一矮,前后防风墙,顶部搭建竹棚,铺设革膜。既防风防砂透光保暖,又可阻断水汽蒸发。类后世简易大棚。

    各种直指西域的种田技艺,直令一干人等,大开眼界。

    单单透光革膜,竟不下数十种之多。足见用心良苦。

    “膜,幕也。”上庠令郑玄叹道:“此物,先前多用于国人院中药圃。今日方知,乃有大用。”

    “去年,草原各部,共计贩入活羊百万。皆是多年老羊,无从割毛。羊皮多被制成革膜,羊肠用于券钞封膜。取食鲜肉,腌成蜡肉,炼脂成油,骨粉亦为精饲料。”右相耿雍笑道:“一张羊皮,方二步(约1㎡)。一亩所需,不过四百六十张。”

    将作令苏伯,却纠正道:“四百张足以。”

    “为何?”郑玄请教。

    苏伯答曰:“膈膜需绷紧,方利透光。故拉伸之下,一亩大田,四百张足以。”

    “原来如此。”众人欣然点头。

    “一年之革,可覆二千五百亩。”左相崔钧笑道:“此,还只是羊皮。再加豚、牛等皮,年可制革膜,三万亩。”

    “竟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