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87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87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哈哈大笑,口说恭喜。

    左丰眉飞舞,得意之极。能在刘备面前喜形于,自然是全无顾虑。没把自个当外人。

    又说:幸不辱命,为少君侯请来了便宜行事的圣诏。

    刘备大喜,请入堂中。左丰又说,劳烦少君侯把南下平乱诸家将,一同唤来听诏。

    楼桑诸将皆跪在刘备身后。

    左丰清了清嗓子,喜滋滋的展开诏书。

    熹平五年二月初六,大汉皇帝诏曰:

    “朕闻,臣之有四:有大忠者,有次忠者,有下忠者,有国贼者。以德复君而化之,大忠也;以德调君而辅之,次忠也;以是谏非而怒之,下忠也;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之持禄养交而已耳,国贼也。《书》曰:从命而不拂,微谏而不倦。为上则明,为下则逊。此之谓也。临乡侯备,忠君恤国,深慰朕心。兼领给事黄门侍郎,便宜行事。麾下黄忠、徐荣、崔霸、韩猛,诸将忠直骁勇,酌情封赏,可堪大用。”。。。“”,。

1。6 王侯之乐() 
给事黄门侍郎。《汉官仪》:给事黄门侍郎,六百石,无员。掌侍从左右,给事中使,关通中外。为侍从皇帝左右之官,传达诏命。

    刘备与众将叩谢领诏。

    这是刘备见过的,最长也最有文采的诏书。所引,出自荀子《臣道》。

    诏书引经据典,夹枪带棒。

    与其说,是诏与刘备听,不如说是暗讽屡次与皇帝作对的三公四府,乃是谏非而怒之的下忠者。又用服从命令而不违背,暗暗规劝而不懈怠;做君主的就会明智,做臣子的就会谦逊。提醒诸公:思君之所欲,解君之所忧。才是大大的忠臣。

    此诏必出自禁中。

    三公四府,又岂会自己挖苦自己。

    兼领给事黄门侍郎,便宜行事,一句更为经典。可谓深谙人心世道,尽得处世精妙。

    给事黄门侍郎是侍从皇帝左右之官,用来传达圣上诏命。刘备远在楼桑,不在朝堂之上。皇帝陛下封了个给事黄门侍郎与刘备,以示荣恩。又因路远,故而让他便宜行事,无需亲赴洛阳。

    封给刘备便宜行事的给事黄门侍郎,乃是皇帝近臣,内廷之官。与朝堂百官并无多大干系。三公想管也有心无力。

    如此一来,刘备所求达成,百官亦无话可说,且还替皇帝陛下出了口屡被臣下顶撞的闷气。能有此玲珑手段,此诏必出自某个老奸巨猾的中常侍之手。

    且诏书上所指便宜行事,和刘备所求的便宜行事,在三公四府、朝廷百官看来,并不相同。

    需知,此时书文并无标点。正因古文皆无断句,又多用通假字以代之。所以对每一篇经文的理解,人各有异。于是才有名士大儒注解一说。

    如何领会圣上之意,皆看如何断句。

    若把“兼领给事黄门侍郎,便宜行事。”断成一句,便宜行事便是针对给事黄门侍郎这个官职而言。可若把“兼领给事黄门侍郎。便宜行事。”断成两句,就是刘备所求的独断之权!

    如何断句,当以三公为准。

    然而!诏书到了涿县,本地豪强少君侯之手。嘿!山高皇帝远。他如何解释,又如何行事,便与朝堂无关了。

    如此,既不违反祖制国法,又合情合理,悄无声息的把事情给办了。

    书诏之人深谙世故人心,着实可怖。单此一份八面玲珑的诏书,便知宦官之能,千万不可小觑。

    前有窦武,后有何进。两任大将军皆死于宦官之手。现在看来,真就不冤了!

    为何一定要挖空心思的写上便宜行事。这还用问么。冲刘备未付的尾款来着!

    一千三百四十五枚马蹄金饼,只付了五百。还有八百四十五枚金灿灿的马蹄金,未、曾、收、到!

    于是皇帝陛下不惜搭上一个六百石的给事黄门侍郎,也要确保尾款到手。

    待刘备奉诏起身。左丰又笑道:陛下给少君侯及诸将的封赏,已随车带来。可命人速速取回。

    刘备再谢。

    左丰急忙让过,这便近前附耳道:少君侯仁义。奴婢也不把自个当外人。以后朝中诸事,尽可书信告知。

    内官不交外臣。

    左丰不顾身家性命,便是想与刘备深交。

    刘备虽无意参与朝堂诸事,却也不忍冷了他的心意。再说,万一有人诬告,陛下身边能有个代为进言之人。未尝不是好事。这便点头称谢。左丰又领刘备去看禁中所赐。

    织锦、华服、美酒、编钟、甲胄,皆是各州郡、还有西域诸国进贡之物。件件精品。除去这些,还有活物。一组乐伎、一组舞姬、一组女侍医御医。

    乐伎、舞姬,婀娜多姿,颜瑰丽。皆是历年被内廷官采择入宫的良家女,由黄门鼓吹署从小训练,悉心教导而成。此类似周时天子赐诸侯礼乐,乃是一种非常荣耀的褒奖。

    刘备没觉什么。母亲却非常开心。编钟乃是礼乐重器!非皇帝赏赐不可用。且一般多赐予诸侯王。类似刘备这样封乡侯者,凤毛麟角。足见朕心深慰。

    这就叫皇家气度。

    一套青铜编钟,作价几何?

    皇帝无所谓。不过是青铜铸造,成本不高。可对普通人来说,便是无价之宝。

    千金难求。

    更别说各个万里挑一,采择入宫,被悉心培养成才的家人子。

    斗鸡舞鹤,煮酒调琴,是士大夫情趣。声犬马,驰骋田猎,便是王侯乐趣。

    这个时代,吃穿用度,衣食住行,皆与等级挂钩。

    命耿雍将左丰送到精舍小住,亲随护卫亦好生款待。刘备这便叫来宗人,将禁中所赐,搬入府库。乐伎、舞姬居于前楼二层。侍医则安排在三楼居住。

    郡中大小官吏,纷纷赶往精舍拜见黄门令。耿雍、崔钧亦每日宴请不断。左丰少年得志,言谈举止,别无顾忌。金银财宝,来者不拒,但收无妨。待刘备将八百四十五枚金灿灿的马蹄金封箱装车,盘桓十余日的左丰,这才恋恋不舍,与刘备洒泪辞别,返回洛阳。

    听闻圣上御赐编钟乐伎。几位恩师都被惊动。纷纷来临乡侯府赴宴。听一听诸侯之乐。

    刘备再请恩师手书临乡侯府,制成匾额高悬门头。

    作为分封的诸侯。有了临乡的百里封地,但凡是封地之内的土地,刘备便可上报朝廷,分封给子嗣。比如陆城亭侯、郦亭侯、大利亭侯、督亢亭侯,诸如此类。

    一千三百余枚马蹄金,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好在有剿灭胡杂马贼、南下平乱的战争红利。封邑支出如常,并未有大亏空。

    圣诏在手,临乡我有。

    郡县官吏本就交情深厚,又岂会节外生枝。且皆知陛下特许少君侯便宜行事。天知道省去刘备多少麻烦!

    三千淮泗上甲,一千丹阳雄兵。家眷亲族纷纷迁入楼桑。数月已有数万口。全部迁来,只怕有十万之众。无妨,一个楼桑便可安置两万口。郦城邑更是纳了三万余众,已更名为郦城。待郦亭沟左右两岸宅院,全部建好,四四方方的郦城,乃是楼桑邑面积两倍,能容五万余口。

    还有已规划中的大利城,督亢城,临乡城。加上楼桑,五座城邑,可纳民二十万。

    此乃乱世争霸的本钱。

    不急。

    饭要一口一口吃。

    郦城尚在大建,本季稻作便要开始。一年一熟,不可大意。

    这几年雨水丰沛。郡国时有水患。北地亦多水灾。若种五谷小麦,多半颗粒无收。水稻却能在淹水下存活。即便整株浸没水中,也要数日才会死亡。且产量又高。乃是少君侯兴业安民的第一重器。断不能出丝毫差错。

    随着郦亭沟分流巨马水。督亢泽的水位,果然开始下降。露出越来越多的督亢旧地。

    扁舟往来,运送竹笼碎石,以备稻作之后,筑城造堤。。。。“”,。

1。7 郦城大建() 
郦城督造,也很重要。好在有楼桑大建的经验。材料全部统一尺寸,形成模组。再加上牛马畜力和工程机械的辅助,建造速度极快。

    过程大致是这样:

    牛马先把建造一栋宅院的材料模组(包括:砖石、瓦片、木料、白垩等)运到现场。夯实地基,搭设塔吊和脚手架。开建房屋,围以垣墙。人手充足,不日乃成。

    尤其是塔吊的出现,一下子解决了建楼时,材料高空搬运的难题。让工匠们只需专注于建造,事半功倍。

    能像搭积木一般,建造一栋三层重楼。最关键,还是建筑模组的运用。当然,随之而来的另一个弊端就是,建起的重楼都一个样。这也无妨。待编户齐民入住,便会根据实际所需,自行改造。只需两三年后,便可如楼桑一般,千姿百态。

    这就叫民生。

    郦城横跨郦亭沟。是刘备封邑的西南门户。故而要建垣墙。

    历朝皆把建城郭、营都邑,视为“国之大事”。有详密的制度。时下也是如此。为使“小不得僭大,贱不得逾贵”,往往从制度上规定:“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徙有数,丧祭械用皆有等宜(同仪)。”

    营建城邑,同样要遵守“王制”。大凡城郭所在地的面积,城墙高厚,城门数目,城内建筑物的种类,市场位置,道路宽窄等等,几乎都有规制,不得擅自逾越。

    《汉书·贾谊传》:“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陛亡级,廉近地,则堂卑。高者难攀,卑者易陵(陵,乘也),理势然也。故古者圣王制为等列,内有公卿大夫士,外有公侯伯子男,然后有官师小吏,延及庶人,等级分明,而天子加焉,故其尊不可及也。”贾谊以堂、陛、地、廉寓,应建立等级来喻。亦说明汉代建城,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

    国都如此,郡国、县、道、邑也是如此。

    各级城邑的城郭大小,城墙高度、城门数目,皆有具体规定。

    “天子之城高九仞,公侯七仞,伯五仞,子男三仞。”《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傍三门。”系指王都而言。王都一面三门之制,到汉代仍严格遵守。《西京赋》:“旁开三门,叁涂夷庭。”“一面三门,门三道也。”

    而诸侯的都邑,通常是一面两门。

    城墙宽度也有规定。诸侯的都邑宽不过三丈。

    此外,关于明堂、辟雍(明堂外水曰‘辟雍’),也有规定。《郊祀志》:“天子曰明堂辟雍,诸侯曰伴宫。”“泮之言半也。”即诸侯只有天子所建的一半大小。《白虎通》:“天子之坛方五丈,诸侯之坛半天子之坛。”也是此意。

    《初学·居处部宅之条》:“宅亦第(宅第),言有甲乙之次第也。一曰出不由里门,面大道者名曰第。爵虽列侯,食邑不满万户,不得作第。其舍在里中,皆不称第。”这是对“第”的规定。

    当然。法规虽森严,逾制情况仍然存在。《汉书·食货志》:“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车服僭上之限”加之,皇室日渐奢华,诸侯争相效仿。城郭建造上也多有逾制。如《汉书·梁孝王传》:“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得赐天子旌旗,从千乘万骑,出称警,人言跸,似于天子”。

    当然,刘备没必要与梁孝王相比。

    一切都按规定修造。且尽量按下限执行。

    能开两门,只开一门。版筑夯土,再内外包砖。厚度在三丈之内。角楼、谯楼、堞墙、瓮城、箭楼、床弩等,一应俱全。再引郦亭沟水环绕成护城河。又令周泰、蒋钦分兵拱卫,足可保西境平安。

    当然,这还都只是存在于图板上的设计规划。具体实施起来,哪一项都颇费时日。

    又怕急功近利,多生事故。刘备严令苏伯切勿急躁。更不得延长工时,克扣薪资。好在新募劳力,有足够的熟练工传帮带。未曾发生大的伤亡事故。磕磕碰碰在所难免。送去病舍施以良医汤药,不日便好。

    同吃同劳,让淮泗汉子与本地附民的关系,日渐融洽。再行姻婚嫁娶,不出数代,便成一家。

    刘备从未如此忙碌。竟不知一日三餐,身旁皆有编钟鼓乐,翩然而舞。自己正坐享王侯之乐。

    食不知味,便是说此了。睡的倒是香。沾床既倒,倒头就睡。一夜深眠无梦。乐伎、舞姬也开始练剑。就连女侍医也不得幸免。名曰:强身健体。

    出自禁中的女子,颇知礼仪。进出有度,更显侯府气势。

    女侍医皆医术精良。刘备让其为公孙氏诊治。结果却和女刺客告知雷同。都说静观其变。若能神合为一,性命可保。若继续分裂,则万劫不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