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88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88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续分裂,则万劫不复。

    刘备叹了口气。

    只要她无事,一切都好。

    这几年刘备诛贼平乱,食邑日进斗金。所积颇丰。如今花钱如流水,却也能支撑的住。最先完工的,自然是最先开工的郦亭沟渠。重新加固的郦亭沟两岸,皆以卵石铺就,斜坡、堤面,广种苜蓿。堤防两侧边坡进行植草处理,乃是为延长使用年限。坡上间隔着移植垂柳,亦为培土固堤。

    每隔一里,便有一座廊桥飞架。桥上建楼,楼上有军士守卫。进出郦亭沟渠的前后两座桥楼,下设水闸。船舶入港,需开闸放行。皆是巨马水路,舟船能到楼桑,自然也能到郦城。

    运送货物米粮。一切皆如清溪。

    郦亭沟与督亢沟包夹的这片水泽,大半被改成水田。赶在芒种前,分给淮泗附民。与邑中百姓一起,整理水田,育秧备耕。

    待水位下降,督亢沟,再行通渠筑堤。百里督亢大泽,将变成百里良田。

    刘备粗略算过,可得良田三百万亩。亩产若能有五石,则年获稻谷一千五百万石。以出米七成计,可得粳米一千万石。

    汉时,边疆士兵每月口粮是“三石三斗三升粟。”

    《汉书·匈奴传》载,干重活的壮汉,三百天平均吃十八石大米。一天六升米。一年不到二十二石。依此计算,三万亩良田,能养壮劳力四十八万余。若以一家老幼妇孺计,足可养百万人口。

    从后世“开督亢陂后,北境得以周瞻。”便可见一斑。

1。8 围淤为田() 
当然,也不能全吃主粮,还要吃蔬果禽肉。

    田中稻花鱼、禾鲤干,年年丰产。食之不尽,大肆贩卖。户户养鸡鸭猪羊,还有来自草原的香肠肉酱。家家建仓楼存储。纵然人口百万,亦吃穿不愁,足有剩余。

    更何况以大泽之利,辟成水田,亩产绝不会比刘备家百亩美田差。

    若以亩产八石计。可获稻谷两千四百万石。

    “呼——”刘备长出了口气。

    淡定。

    整个临乡只有邑民数万。别说百万,连十万人都没有。

    人手亦不足够开辟如此之多的良田。再说,一口也吃不成个胖子。这便手书给九江郡的治中刘涣,和庐江郡的陶县令。让他们代为招募淮泗百姓、诸蛮山民,迁往临乡。

    又去信郡中,准备收纳青冀二州的流民。

    青冀二州,灾祸不断。流民颇多。尤其是年前北海地震,黄县海啸。青州百姓流离失所。纷纷北上南下,乘船渡海去辽东避难,也不在少数。到黄巾之乱时,幽州竟有流民百万。足见天灾**之惨。

    对于滞留在幽州的青冀流民,刘备向来报之以十二分的警惕。原因很简单。此二州,是太平道的重灾区。若有太平道中人混入流民潜伏邑中,伺机而反,岂非大大不妙。

    正所谓家贼难防。再加上数年前流寇来袭,刘备一直对青冀流民十分警惕。生怕有太平道在自己的邑民中,妖言惑众。如今,之所以不怕。乃是因为,经历过南下平乱的刘备发现,但凡能吃饱穿暖,无人愿去造反。提着脑袋造反,不过是想吃口饱饭。历朝历代都一样。

    楼桑以前地窄。收拢不了多少流民。如今辖地百里,便有足够良田养活他们。

    刘备曾说:许我百里之土,可活百姓二十余万。

    如今看来,已远超此数。

    前景一片大好。事情却要一步一步的完成。

    夹在郦亭沟和督亢沟之间的旱地、水泽,皆被围淤,辟为良田。靠近楼桑的水田,刘备拿出四千亩,分到学坛四位大儒名下。又说,此田亩皆归学坛所有。若有寒门子弟前来就学,邑中又无足够的实习生位,便可每人分田十亩耕种,供其吃穿用度。耕种期间,不收田赋。待学成归乡,出仕地方,便把田亩收回学坛,再酌情分与他人。

    陈寔等大儒听完,竟齐齐起身,向刘备行大礼。

    刘备如何敢受。侧身避过,又急忙上前将诸位大儒扶起。

    能想到寒门学子,恩师甚是欣慰。正如恩师先前所说,豪门、寒门皆是百姓。寒门能出贵子,才是为君之道。楼桑学坛,文风鼎盛。堪称第一的北海一龙三人,都是寒门子弟。

    听说刘备准备给学坛弟子每人十亩良田。公孙瓒和田骅也来求取。

    恩师便问道:你二人家境殷实,何不专心学业?

    不料二人振振有词:我等亦是楼桑学子,为何不能种田?

    恩师点了点头:定要好生耕种,切莫令良田荒芜。

    恩师自然明白两人所想。

    学坛毕竟是学坛。

    与外面的花花世界,大有不同。在这里比的不是家境,而是德操学识。北海一龙能被学子钦佩,正因才华横溢,人品高洁。公孙瓒和田骅纵家财万贯,在学坛的名气远不如北海一龙,便是明证。

    由北海一龙而始,如今种田成了学坛新风尚。两人岂能自甘人后。

    四位大儒手中的四千亩良田,不日便被瓜分一空。想想也是,不过分给了四百学子。学坛学子千人。尚有一多半没分到呢。

    一群儒服长袍的学子,与裤腿高卷的农人一起下田劳作的场景,许只有在楼桑才能得见。

    尤其是还有穿锦袍的富家公子。一亩田的收成,怕是还没有身上的袍子贵呦。

    旁人问起,个高的公子这便龇牙一笑:少君侯备,乃我挚友。北地种田第一,非他莫属!作为他的挚友,我瓒公子,又岂甘于人后?

    有理啊……

    没有分田的同窗好友,皆来帮忙。学坛甚至依稻作时令,休‘农假’。例假(如冬至、夏至),节假、农假、寒暑假,遂成为楼桑学坛固定的假期。

    屉舟运来秧苗,插秧开始。学子们天资聪颖,一学就会。

    给北海一龙帮忙插秧的学子,尤其多。横平竖直,纵横阡陌,连有经验的老农都不禁竖大拇指。

    插完秧,管宁这便请众同窗去酒垆小酌。

    都知他喝酒不要钱。同窗们欢呼雀跃,飞奔回宿舍洗浴更衣,却把正主抛在脑后。

    华歆面露担心:幼安,少君侯只说我等喝酒无需付钱,今带如此之多的同窗前往……

    听他这么一说,邴原也有些担心:是啊,幼安。万一……且凑足酒钱再去。

    管宁点了点头:好。

    邴原见管宁点头,这便松了口气。华歆却一脸痛惜。想着要凑多少,才够付这场酒钱。

    待三人收拾好农具,赶牛车返回。同窗多已先去。

    急忙赶到,早有酒家保在垆前迎接。上了三楼名叫‘松涛’的包房,推门视之。乐伎、舞姬、好妇,一概全有。场中胡姬翩翩起舞,同窗好友尽欢颜。

    酒垆主事上来告知,此宴乃少君侯安排。

    管宁急忙道谢。华歆更是喜不自胜。这便拉两位挚友登堂入室。

    众好友纷纷起身,将三人推上主座。管宁以就学晚推迟不受,却被众人硬推上主座。皆言:今日你做东,自当居首!

    北海一龙大名,如雷贯耳。

    蕃邸胡女亦有耳闻。舞姿极尽风华,却又不流于媚俗。看的众学子纷纷叫好,气氛热烈。

    名士自风流。又岂能行淫曲艳舞,下作之术。

    楼桑、郦城,相距十里。往来颇有不便。刘备见邑中骡马舫车大受欢迎,这便想在两座城邑之间铺设轨路。结果一算,实在无力承担。材料不算,人工亦难。先前为锻造楼桑邑中轨路,将所存矿石钢锭耗费一空。现如今,只能从连接楼桑和郦城的水路想办法。

    如何才能快速往返,掉头转弯又不占据河道,影响往来商船?

    于是,车轮舟的设计图稿,很快被少君侯绘制出来。

    车轮舟,将人力推进的划桨,转化为轮桨。使车轮舟进退自如,提高了舟船的机动性。其首制者是祖冲之。《南齐书·祖冲之传》记祖冲之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馀里”。“不因风水,施机自运”。因此船装有足踏桨轮,较之木桨船的速度大大提升,故名车轮舟或叫千里船。

    尤其适合在狭窄水道灵活往来,运送物资人员。

    原理不难。制造亦不难。

1。9 车轮舫舟() 
图板交给苏伯一观。

    苏伯细细看过后,轻轻点头:原理都通。只是造起来,或许有些麻烦。

    刘备笑道:这是自然。

    苏伯又道:若是往来运人,船需大些。舫舟可行。

    刘备想了想道:先造一艘小船试航。待定型后再造大船。

    苏伯这便领命而去。

    插完秧,稻作前阶段最重要的工序便告一段落。留下足够老农田间管理。大部分人手皆回归郦城大建。辅以塔吊、水锯等大量工程机械,万余壮劳力,在数千熟练工的带领下,建造飞快。五十人一组,平均三日便可将一栋楼的整体框架建起。砌墙、铺砖、盖瓦,再刷油漆、抹垩浆,装门安窗总共亦不过十日。再加上前期夯土筑基,万名工匠分成二十余组,半月可建重楼两百座。

    当然,前提是材料齐备。所有材料皆运抵工地。且每一栋重楼的梁、柱、榫、卯,皆同尺寸。只需建起一栋楼,便知大小木料的具体安装位置,而后熟能生巧,越发顺手。事半而功倍。时下建筑古朴大气,结构简单。尤其适合搭积木式的量贩建造。

    即便如此,如此神速,亦令人咋舌。

    想想也是。一月不来,再来,郦城已立楼数百!

    实在是太神奇。

    实验用的车轮舟也被苏伯造出。长四丈二尺,阔一丈三尺,外虚边框各一尺,空内安四轮,轮头入水约一尺,舱内有四名舟子(船夫)脚踏驱动,再使一人掌舵,在白湖破浪而行。

    进退自如,灵活异常。惹来万人围观。

    问过方知,此乃车轮舟。

    正所谓路上行车,水上航船。将路上马车之轮,安装在舟船之上。分波踏浪,行舟如飞。少君侯果然天纵奇才。

    天生刘三墩!

    女刺客闻讯又来。刘备便将设计图板重制一份,交给她带走。这其实是一种默契。面对那位亦敌亦友,深藏不露的张教主。刘备报之以十二分的警惕和慎重。羽翼未丰前,尽量不与为敌。刘备亦时常暗自估算。待黄巾起事,自己应自保有余,且还能举精兵,助恩师平乱。

    只是到那时,女刺客又当如何相见。

    同样无帆。

    车轮舟却比桨船或篙船,快数倍。清溪港和郦城港之间的水路,约二十里。车轮舟半个时辰可达。相当快捷。

    这便命船坞打造车轮舫舟。楼高两重,可乘百人。八轮驱动,往来巨马水路,接送两邑民众。船票仿照舫车价格。也分月、季、年票。水路二十里,故而价格也比车票略贵。

    车轮舟既出,螺旋桨亦不难。车轮舟适合内河航行,乃因风小波平。若风大浪急,舫舟上下起伏颠簸,车轮无法持续划水,则驱动无力。因而车轮舟并不适合远海航行。

    清溪到郦亭沟水路,乃巨马水支流。并无湍流险滩。车轮舟往来如飞,正当其用。

    数千户江淮人家,宅院当如何分配?

    不难。探筹抽号。按号码选取宅院。

    少君侯言必行,行必果。淮泗百姓对少君侯深信不疑。

    只需入住,宅院有了人气,便会越发的生动。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重楼,亦会发生变化。不出数年,千姿百态,尽显风华。

    因为筑有城墙,各家垣墙便无需再另建角楼覆道。街道纵横,亦无需设死巷。

    旗楼、官署,校场,分布其中。

    三千余户的城邑,需派侯府家臣进驻,就地管理。诸侯城邑,可对比县城。

    万户以下的县,置县长一人,秩三百或四百石;县丞、县尉各一人。

    首任郦城长,刘备心中已有合适人选。

    便是南阳郭芝。

    自从助刘备酿造松泉酿,郭芝举家定居楼桑。后拜前尚书崔寔为师,习民情政事。乃崔门弟子之翘楚。刘备来问,尚书便推荐郭芝。这便选吉日,郭芝入府认主。授以秩四百石的郦城长。

    邑丞等大小官吏亦出自崔尚书门下。

    刘备又令周泰、蒋钦为军侯,各率五百军士,入住郦城校场。守卫城池。

    一曲长官称军侯。属于中级军官,秩六百石。军侯在非战时期,充任地方县尉。周泰、蒋钦便是郦城的左、右二尉。

    从刀头舐血的水贼,直升为秩六百石的郦城尉。境遇可谓云泥。且手下千人皆有俸禄,两人焉能不喜。自当效死力。刘备又叮嘱二人,定要收拢兵士,与民秋毫无犯。

    二人跪地起誓。若取民一针一线,提头来见。

    又命耿雍麾下刺奸、贼捕分驻郦城市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