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96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96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倬钌钜狻R荒甑昧溉偈辉旄卟郑绾问⑾隆2辉焱ィ我孕陌玻

    督亢两千户山蛮今年多行驯田。所得之粮便不用交田赋。纵然只有郦城三千余户,楼桑两千余户百姓缴纳田租,三十税一,少君侯亦得新谷五万石!

    家中十二万五千石的仓楼,有余粮二万五千石。剩下十万石的余量,两年便可装完!

    这还没完!

    三十税一的田租,成人每年一百二十钱的算赋,未成人每年二十三钱的口赋,每户每年二百钱的户赋。

    此四项相加,少君侯今年约有:五万石的田租,五百又四万钱的算赋,三十五万钱的口赋,一百四十万钱的户赋。

    今谷一石三百钱。换算之后,少君侯年入约:两千一百七十九万钱。

    除去向朝廷缴纳‘人岁六十三钱’的献费,等开支,刘备仍能盈余一千七百三十八万钱。

    给皇帝的献费,就缴了四百四十一万!

    实在是……富可敌国。

    按照所辖城邑的归类。楼桑为商邑。郦城为农邑。西林为马邑。临乡城则是都邑。督亢将为仓邑。

    所谓仓邑,又叫仓城。多建在依山傍水之要冲,乃边关储量重地。

    督亢为丘陵,正适合建粮仓。

    且房屋皆是沿督亢沟渠堤岸开始,从山脚往上,层层修建。山头之地尚未规划。

    刘备找来苏伯,实地勘测后,定下方案。

    督亢仓,依山而建,大致呈矩形。东西长三十六丈(82。8米),南北宽十八丈余(42。1米),仓墙高三丈(6。9米),为夯土版筑,外包长砖。

    类似刘备家的仓楼,可造四排。每排两座,共计八楼。可盛粮一百万石!

    仓楼亦通高八丈(18。4米),分四层,方形楼阁式。门窗、通气孔、出粮口、防鼠结构、防潮结构,一应俱全。

    下层为仓房,有五座相连的粮仓排列而成,均成筒状,下设通风孔,为通风防湿,仓底高于地面,仓门以台阶相连。二、三、四层均有平座。一、二层为一体,用于储存粮食。

    二层、三层、四层与刘备家稍有不同:八座仓楼之间,皆用坚木铺满,形成一个硕大的整体大平座。如此一来,在二、三、四层之上,粮仓便成了立柱,大平座上可通车马,兵士往来自如。且有覆道与城墙相连。只需四面围墙,隔成走道、屋舍,二层便可为守军营舍。同样围建回廊,辟箭窗。架斜梯、天梯通行上下。

    三层为仓官官舍,四层为仓库要塞,设床弩诸器守城。

    圆柱形粮仓,即是粮仓,又是支柱。且自成一体,与外隔绝。即便平座坍塌大火,粮食也无妨。

    秦汉仓、库有别。“库,兵车藏也”,“库谓车马兵甲之处也”。库即武库。“仓,谷藏也”。仓便是粮仓。

    仓储制度,夏朝便有。至春秋战国,其规模、制度渐趋发达。当时各国都有完备的粮仓系统。它们即是粮食刍藁等物资的储藏机构,又兼具生产功能。是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的重要部门。秦统一以后,更形成了数量众多、体系细密、管理严格的粮仓制度。两汉大体沿袭秦制,按照行政建制从朝堂到地方,建立起多层次、广分布的粮仓体系。

    朝廷直属粮仓叫太仓。还有位于甘泉之甘泉仓、华县之华仓,细柳仓、嘉仓等。

    除此之外,内廷许多部门另有各自所属粮仓。如大司农之籍田仓、詹事之詹事仓、长信宫之长信仓、水衡都尉在上林苑之农仓、考工之考工仓,太学之长满仓等。

    郡、县两级,均有常设之仓。见于史料的有,河内、渤海、酒泉等郡仓。昭帝时一度在边郡设立的常平仓,也可看做郡级粮仓。县属之仓,亦有桓仓、共仓、海曲仓、诸仓、桐仓等。

    除此之外,还有边郡守军的粮仓。因受都尉管辖,所以叫都尉仓。又因设在驻所城内,故称为‘城仓’。

    汉朝郡国并行。除去朝廷和各级官府的粮仓。诸侯国都有类似于王朝的粮仓。比如:齐太仓。文帝时齐太仓长淳于意为著名医生,号“仓崐公”。著录有“齐太仓印”封泥。又如:吴太仓。《汉书·枚崐乘传》:“转粟西乡,陆行不绝,水行满河,不如海陵之仓”。“海陵,崐县名也。有吴太仓”。

    《汉书·百官公卿表》:“(大司农)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

    仓令,秩六百石。仓长,也称仓宰,秩三百石。令、长、丞之下为啬夫。还有令史、掾、佐、曹史等,均为低级员吏。与置驿、市楼相同。

    虽皆是斗食小吏并不入品秩。人数却不少。

    “太仓员吏九十九人”。“吞远隧仓一所,吏卅七人,卒八十六人,候长、候史……”书上种种,便是明证。

    粮仓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充实的仓储,不仅能平抑粮价、保护自耕农免受地主豪强高利盘剥,乃至兼并土地,成为佃户甚至流民。还可向辖下民众、家臣部将定期发放米粮。如高年赐米、薪俸食禄、救助孤寡贫困等。特别是灾荒年份,开仓济民可大大缓和民情,平抑动乱。迅速恢复民生。

    既有先例,又当大用。

    何乐而不为?

1。24 举不避亲() 
规划中的督亢城仓,虎踞山顶。乃是督亢城的内城。

    城仓长,秩三百石。位不卑,权亦重。十分重要。首任城仓长,刘备心中已有人选。

    这便择日将筑造督亢城仓的计划,公布于众。

    督亢之地,位于水泽正中。被楼桑、郦城、临乡、大利,诸城环绕。水路通畅,便于漕运。且督亢丘陵地势,居高建仓,亦利于仓储。存粮不宜腐烂霉变。

    城仓一出,遂成邑中新鲜谈资。少君侯号称‘督造奇才’,妙想无穷。楼桑平地建起,郦城、督亢亦拔地而起。只是此二城,不过是寻常城邑。没有像楼桑这般,拥有众多令人瞠目的铸造诸器。

    于是乎。八楼连横的城仓一出,便引来无数谈资。

    城仓一出,楼桑学坛也欢呼雀跃。与邑中百姓不同,学子们又看到了出仕的希望。

    城仓长以下,大小官吏近百人!

    学子们如何能不欢喜。尤其是陈寔、崔寔、刘宠三位大儒门下弟子。各个跃跃欲试。

    果不其然。少君侯青天白日,数次往来学坛,与恩师大儒密谈。显然与城仓有关。

    忙于收粮诸事的老族长,亦赶到府中。城仓将屯少君侯田租。作为刘氏一门的麒麟子,老族长自当要为刘备把把关。府中上下,殷勤备至,不敢有丝毫怠慢。少君侯是君,老族长却是宗亲长辈。所谈又是家事,自然不能慢待。

    等来刘备,老族长这便把心中所忧尽数道来。

    刘备侧耳恭听。不时点头,未曾反驳。

    送走老族长,母亲便问:家臣宗族,如何两全?

    刘备笑道:无它。举贤不避亲,举亲不避嫌。

    母亲欣然笑问:可是出自韩非子‘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之句?

    刘备点头道:然也。

    三日后,少君侯广发请帖,所请之人皆是刘氏宗亲。

    老族长,二叔、三叔、四叔,大兄,二哥,第四,皆从旁就坐。

    刘备以茶代酒,频频举杯。皆是刘氏宗亲,彼此熟络,席间其乐融融。又令乐伎、舞姬,歌舞助兴。共享王侯之乐。

    酒过三巡,老族长起身相问:敢问少主,何故饮酒?

    刘备这便放下茶杯:乃为一件家事,想与宗亲商议。

    三叔这便起身笑问:何事如此隆重?

    二叔亦放下酒杯,偷眼看爱子刘文。

    刘备这便将督亢城仓之事,细细道来。有道是‘高筑墙,广积粮’。‘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珍珠为宝,稻米为王’。‘虽有千金,无如斗粟’。‘一朝无粮兵马散’。

    类似名句,历史上不要太多。足见粮食是何等的重要。

    城仓长,食俸虽不如一城之长。对一方诸侯来说,实在是太过重要。

    事关生死,不可不察。

    见众人皆沉默不语。刘备这便命人撤去酒宴。请来母亲和两位义母,居中正座。义父黄忠、两位义弟也陪坐左右。

    刘备先向母亲,义父、义母行大礼。然后端坐于母亲身前。

    目光环视一圈,这便喊了句:大兄。

    刘文浑身一震。深吸一口气,这便稳稳起身。碎步走到堂中,跪坐在刘备对面。

    主臣有别。

    刘文五体投地,口呼少主。

    刘备伸手将他扶起:大兄,我意使你为城仓长,不知意下如何?

    堂内一阵惊呼。别说二叔,就连老族长亦未曾料到。

    刘文伏身再拜:才疏学浅,恐难胜任。

    刘备又笑着扶起:我已问过恩师。恩师说大兄‘为人淳厚,有长者风’,‘可堪大用’。便是一城之长,亦能分担。弟今以城仓长授兄,实乃大材小用。

    刘文再拜:如此,刘文领命。定当‘兢兢业业,如霆如雷’,不付少主所托。

    刘备命艳婢端来印绶,官袍。刘文双手接过。

    待刘文更换官袍,刘备又让他端坐在母亲身前,自己居下首,行家礼。

    长幼有序。

    刘文含泪将刘备扶起。口呼:三弟。

    一句三弟,险把刘备唤哭。再看二叔,已捶胸顿足,嚎啕大叫。想着前事种种,不禁羞愧难当。跪伏在母亲身前,涕泪横流。口呼:长嫂。

    母亲亦垂泪。

    老族长已袖拭泪,堂内刘氏宗人,皆有泪光。

    待大兄就坐。刘备又将目光投向二哥刘武。

    白毦精卒,楼桑虎贲。刘氏宗人入选者,唯有二兄刘武。拜在义父黄忠门下,数年来武艺精进,弓马娴熟。已是什长。与吕冲家的阿鹃定亲,待年后便择吉日成亲。

    与刘备目光一碰,刘武这便轰然站起。果然是三叔的儿子啊。既能入选白毦精卒,还有何话说。赳赳武夫,昂昂壮士。

    龙行虎步,走到刘备身前,轰隆跪地:少主有何吩咐。

    刘备笑道:二哥可愿自领一军,驻守城仓。

    刘武这便抱拳:喏!

    刘备甚喜。这便令艳婢端来官印,战袍。授以城仓尉之职。秩二百石。一年领俸十万八千钱。全家除徭役,免租赋。

    当然,不仅当官可免。刘备食邑中“贵者、贤者、能者、学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孕者”,都可免除徭役。

    二叔频频抚须,眼中尽是得色。

    刘备又叮嘱大兄,城仓之内,唯才德是举。可多纳刘氏宗人,无需避讳。

    刘文称喏。

    三百石,乃是次县长的俸禄。月谷四十斛,一年四百八十石。折算成今年谷价,一年领俸十四万四千石。今汉以来,凡诸受奉,皆半钱半谷。也就是钱粮各半。目的,便是为了平抑物价。谷贱,谷不值钱,则由一半的铜钱可以弥补。谷贵,钱不值钱,却有一半谷来弥补。

    刘备则是按当年谷价,全部折算成铜钱发放。原因是户户有美田五十亩,实在是不缺粮。楼桑繁华,用到钱的地方有很多。无需担心季季大熟,谷贱伤农。刘备的酒垆、客舍,诸多产业,皆有最低收购价。如今又设城仓,可纳粮百万石。更不用担心了。

    刘备又安抚神色间满是艳羡的四弟刘修。说等他学业有成,再酌情另行安排。

    刘修拜谢不提。

    堂上宗亲,心结尽解。

    义父、义母,亦点头称善。

    有道是家和万事兴。与母亲并坐的两位义母,还有与三母同列,自居右席义父黄忠,日渐融入刘氏家族。休戚与共,早不把自己当外人。刘氏宗人也以义主母,义主公侍奉。不曾有失。

    翌日,大兄刘文便走马上任。领工匠督造城仓。二兄刘武自领麾下一什白毦精卒,又从演武场引五百部曲,奔赴城仓。

1。25 黄龙见谯() 
是岁,鲜卑寇幽州。沛国言黄龙见谯。

    光禄大夫桥玄问太史令:“此主何祥瑞?”太史令单扬说:“应有王者兴起,五十年内必有应验”。

    黄龙两字较早的记载见于《史记?封禅书》。“或曰: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大蚯蚓)见。”

    王莽篡汉。天凤二年仲春,京都洛阳城内“讹言黄龙堕死黄山宫中,相率往观”。王莽自称黄德,不免寒心,“令有司捕系百姓,问及讹言缘起,亦无从证实”。

    郦城城墙终于赶在天寒地冻前合拢。

    不过是夯土版筑,尚未包砖。城上角楼、桥楼、堞墙,瓮城等,甚至护城河,亦未动工。就连城门都没来及打造,权且用鹿角刀车封堵。郦城跨郦亭沟水而建。只有东西二门,南北皆为水门。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