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再造共和 >

第102部分

再造共和-第102部分

小说: 再造共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兴奋的情绪难以言表,喊叫、跳跃甚至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是啊!华北部队的战士们实在太艰难了,长期战斗在敌人后方,得不到有效地物资补给。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靠缴获来维持最低限度的后勤保障,吃、穿、用都长期处于极度缺乏中。

    不仅如此,由于华北方面军正好卡在敌人两大战略区的中间,敌人感到如芒在背,时刻欲斩草除根,所以不断的发动规模越来越大的围剿,战斗形势也愈加残酷。华北能够坚持下来已经实属不易,这巨大的付出、牺牲是难免的,只要能够得到中央的认可,只要能够赢得最后的胜利,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不仅如此,中央还着手开辟另外一条秘密陆上运输线。这是一条极其漫长的交通线,从中蒙边境横跨广袤的草原、沙漠,一直到达华北地区,全长达一千二百华里。路途遥远、艰难异常,但是中央的决心非常大,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值得。

    在中、苏、蒙三方秘密协同下,不久,将有大量的重型武器装备如坦克、装甲车、各种火炮、弹药,沿着这条秘密交通线源源不断接济华北,届时华北部队将彻底完成脱胎换骨的转变,由原来的装备落后、实力单薄一跃成为装备先进、战力强悍的精锐之师。

    保定之战带来的荣耀光环终于渐渐褪去,傅重义也终于能够安安稳稳的恢复正常作息了。现在华北方面聂荣清部的威胁已基本扫清,可以集中精力对付林虎了。对于前期放弃秦皇岛、承德的行动,不失为得意之笔。

    他断定,林虎一定会玩“围点打援”的把戏,自己岂能轻易上当,保存下两个军的兵力,这可要比死守两个地方要强得多。现在东线战局稳定在盘龙岭、卧虎山一线正是自己所希望的,依山而守,进可攻退可守,主动权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那林彪能有什么好办法?

    当然,傅重义还是非常清醒的,虽然暂时棋先一招,但是东北方面军强大的实力丝毫未损,接下来才是真正的硬仗。不过他有一定信心,一举击败林虎、彻底扭转战局这个不敢说,但是守住华北、拖住林虎还是有把握的。六十万装备精良的国军能征惯战,再加上自己的精心谋划、几十年戎马生涯积累的实战经验,这就是底气。

    下一步林虎将如何破局呢?傅重义这几天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唐山、遵化一线的地图早已看了不知几遍,东北共军会在哪里打开突破口呢?如果林虎继续采取“围点打援”的话,进攻唐山就是最好的选择。

    唐山地处东北和华北的连接处,位置非常重要,即是天津的门户也是北平的门户,按说就不能再丢弃。但是一旦林虎大军压境,合围唐山,最好的应对措施就是果断放弃,决不能和敌人死死纠缠在这里。因为唐山虽然重要但是地形并不利于防守,如果在这里与共军决战,正好落入林虎的圈套,大量精锐部队有可能断送在这里,到时,北平、天津也将无力守备。

    可是,傅重义心里明白。尽管自己不愿死守城池,但是老江可不这样想。毕竟老江要顾及舆论的力量和国际视听,一再的丢城失地,人们对国民政府的信心会发生动摇,这也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老江自然心知肚明。

    不过,单从军事角度来说,有效的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才是根本之道,过于顾虑政治因素往往得不偿失。老江自爬上中国最高统治地位以来,就是在这些事情上一贯纠缠不清,患得患失,才导致出现一些重大的失误,影响极大。傅重义对这一点看的还是非常透彻。

    想到这里,傅重义心里顿时有些隐隐的担忧和不安,保定之战后,国共双方的高层频繁活动,自己身边已经出现了各色各样的人物。有些代表政府极尽拉拢、许诺之能事,尽管冠冕堂皇,却总让人感到有些别扭;有些人则明显倾向共党,话里话外充满了正义、大义之词。不管怎样,自己最初的目的基本达到了,经此一战,要让国共双方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这才是最重要的。

    面对眼前的战局,相信林虎一定也在苦苦思索,寻找破局之策。盘龙岭一线已成僵持之局,以目前共军的兵力,短时间打开突破口没有那样简单。因为国军防御工事已经经营多年,他是亲自视察过的,这样坚固的工事就是他这样从军多年的也极少见过。

    依地势而建,再加上精心再造,简直是巧夺天工、天衣无缝。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独具匠心。占据这样的有利条件,就算是再强大的炮火恐怕也很难有所斩获,当然他也明白,世上再坚固的工事也有漏洞和不足,再固若金汤的防线也会被打破,就像矛与盾的关系一样。

    当年法兰西倾举国之力修建了“马奇诺防线”,号称世界最强大的防线,宣称永远不会被攻破的防线,结果在德国钢铁洪流面前溃不成军、土崩瓦解,沦为世界的笑柄。其实在世界战争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任何迷信“防守至上”的观念都是极其危险和可笑的,特别是在现代化武器装备面前,再坚固的堡垒也难以真正做到“固若金汤”。

    相信凭林虎之能绝不会想不到这一点。那么,林虎会如何打破目前的僵局呢?只能出奇兵才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如果自己是林虎,一定不会死攻山地,而会绕过防线,从侧背击破敌人的坚固防守,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想到这里,傅重义再次站起来,走到地图面前,目光紧紧盯住盘龙岭一线的地形。从这里向东南是不可能,这里地形更为复杂,不易于大部队展开,再加上地形相对开阔,基本上无遮无拦,毫无秘密可言,绝对不是最佳的穿插路线。

    东北方向情况则明显不同。这里交通发达,可以轻易绕过盘龙岭、卧虎山一线,虽然距离上比较远,但对于机械化部队来讲,这根本不是问题。看来,一旦东北共军发起进攻,极有可能在这里进行隐秘的行动,必须密切注意这里。

    (本章完)

第174章 鏖战华北(二十三)() 
第一百七十七章鏖战华北(二十三)

    此时在锦州前线指挥所,林、罗、刘三位方面军首长正在商讨下一步行动方案。

    连续好几天了,围绕如何打破目前的被动局面大家已经反复斟酌,考虑各种因素、权衡各方面的利弊。华北部队的意外失利,使得整个华北战役接下来的所有战斗任务都一下子压在东北野战军身上,三个人顿时感到了空前的压力。这可是关系到能不能完全解放华北的问题,也关系到将来解放全中国的重大问题,必须慎重决策,不容有失。

    针对前期作战的过程,首先仔细研究了傅重义的指挥特点,并结合各种难情报分析傅重义的性格,从中得出一些比较明确的判断,这对于今后作战计划的制定和预判有莫大的作用。虽然战术上有着千变万化,但是任何变化都离不开人的因素,只要仔细研究决策者的性格特点,就不难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罗荣开口说道:“主席说过,虽然这次傅重义打了个胜仗,但是从其指挥作战的思想中也可以看出有利于我们的方面。傅重义明显不愿意把大批兵力放在城市中死守,与我们拼消耗,这就对于我们今后完整的拿下华北的大中城市创造了比较有利的局面。当然了,敌人一定不会让我们轻易得手的。我担心的是,傅重义会采取别的办法让我军损失惨重,无力控制更广大的地区,从而阻止我军进一步向华东、中原进军,如果这样的话,我党打败国民党、解放全中国的宏伟大业就会遭到严重挫折。”

    林虎微微皱皱眉头,慢语轻声的说道:“傅重义真有这样的本事吗?我看未必,华北国民党军确实有些实力,但是还没有强大到能够阻碍我军前进的地步。傅重义的六十万部队,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也就是三十五、新一军、八十八军等部,其它部队无论从装备还是从战力来看充其量也就算是二流水平。

    这些部队若守城、固地尚可发挥一些作用,真正拉开架势、纵横穿插、远程奔袭就不行了。还有一点,中央军委一再提醒过我们,华北敌人的整个系统分为蒋系和傅系,他们之间矛盾很深,配合较差,这样一算他们的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

    而我军六个集团军中,有四个经过锦州大战的锤炼,完全可以应付任何再艰难的情况,每个集团军都有独当一面的实力。另外我两个装甲军也已经初步形成战斗力,装备精良、人员精干。我看,下一步可以派上用场了。所以总体来看,击破华北之敌我们还是有把握的。”

    刘亚飞亮开嗓门,声音洪亮的说道:“我同意司令员的分析,敌人强,我们更强。现在从整体实力来看,我军应该明显强于敌人,除了海军力量暂时弱于敌人,陆军、空军实力都明显在敌人之上。

    并且我们的部队已经建立起完整指挥体系、参谋体系和后勤补给、兵员补充体系,这就为我军大幅度提高作战能力提供了充足、可靠地保障。现在,我东北各兵工厂、军械厂已经开足马力进行生产,各种军需物资完全可以保障我军的充足的供应。特别是我们自己的油田已经开始出油,炼油厂已经可以生产合格的油料,东北的生产不仅可以满足东北野战军的需要,还可以对其他地区的兄弟部队实行有效物资保障。

    可以预见,未来我整个东北野战军完全可以进行连续作战,一次历时一到三个月的大规模战役,完全可以不用在期间休整,就能持续对敌发起进攻。这样的实力基本赶上二战中期苏军水平了。想想看,我军从四五年进入东北,到现在仅仅经过两年多时间,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啊!”

    林虎继续不紧不慢的说道:“话是这样说,可是现在傅重义给我们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他的四个军挤成一大坨,鏖集在一起,占据极为有利的地形,让我们既无法快速突破也无法穿插分割,真是个硬核桃啊!刘亚飞,你是怎么想的?”

    刘亚飞:“林总,最近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眼下一味强攻显然是得不偿失。前期作战,我军一个营的兵力攻击一个小小的山头,三个小时,伤亡二百多人才勉强拿下。不得不说,国民党修建的工事太好了,简直就像一个‘大刺猬’浑身都是针,让你无从下嘴,这样的情况在二战的许多战场上都出现过,如苏德战争中的‘布列斯特要塞’之战和苏日‘虎头要塞’之战”

    林虎饶有兴趣的说道:“倒是听说过,但具体情况不太了解,参谋长说来听听。”

    刘亚飞:“布列斯特位于兰交界的布格河东岸,是连接华沙-莫斯科以及立陶宛-西白俄罗斯-西乌克兰的交通要道,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它的名字最早出现在欧洲历史书籍中是在一○一七年白俄罗斯和波,当时的名称是别列斯季耶。由于布列斯特城特殊的地理位置,它成为兵家争夺的要地。二十世纪初,沙皇俄国在布列斯特旧城位置建造了俄国第一流的要塞,为了建造要塞,把原来的布列斯特城搬迁到要塞东三公里处。

    一九一七年十二月,俄国为了结束战争,在此和德国进行谈判,后来签定了布列斯特和约,红色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布列斯特闻名于世。一

    九一九年二月,波兰占领了布列斯特。

    一九二0年苏俄进攻波兰,八月夺回了该要塞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同月波兰军队打败了苏俄,又重新占领布列斯特。为此苏俄一直耿耿于怀。

    一九三九年,德国侵略波兰,苏军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条款,发动了“西白俄罗斯解放进军”,苏军与德军在布列斯特会师,已经占领该要塞的德军古德里安部根据协议从这里撤退,双方还在此地举行了欢庆典礼,自此,布列斯特及其要塞又成为苏联领土,纳粹德国和苏联在这里以布格河为边界。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凌晨三时十五分,猛然轰鸣的炮声打破了夏夜的宁静,苏德战争爆发了。

    在布列斯特要塞对岸,德军集中了十二个炮兵营和重炮重点轰击布列斯特要塞,同时,经过周密计算时间的德国空军俯冲战斗轰炸机也准时越过边境开始对布列斯特市和堡垒进行轰炸。在持续一个半小时的火力急袭下,德军密集的炮火集中轰击了要塞的大桥、城门、炮台、军火仓库、医疗救护站、食品仓库、军营和军官宿舍,每间隔四分钟就持续进行十分钟的炮击。在德军的炮击下许多苏军军需仓库被摧毁,最重要的是各个堡垒的供水系统遭到破坏而丧失功能。

    驻守要塞的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