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再造共和 >

第11部分

再造共和-第11部分

小说: 再造共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战技术。路胜很了解这一点,他就请苏军教官给大家讲解。

    首先狙击作战在大规模战场上的主要作用击杀敌人的指挥官、重要军事装备或其它价值较大的目标,而在小规模的遭遇战中,它的作用更加明显,一名狙击手,一枝狙击步枪完全可以把一个班甚至一个排的兵力死死摁在原地无法移动,或者在复杂的地形中大量的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用中国古语就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一般情况下,狙击手往往会充分利用高超的战术伪装和有利的地形地貌,枪枪咬肉、弹弹夺魂,一枪毙命、绝不虚发,所以无论对敌人的士气还是精神都是致命的打击。

    二战中,各国都逐渐开始重视狙击作战,各个战场上都活跃着大量的狙击手,表现出超强的作战能力和不俗的战果,涌现出许多震惊世界的王牌狙击手,苏联就在卫国战争中培养和使用了大批的狙击手。特别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在断壁残垣、一片瓦砾中,苏军的狙击手在德军意想不到的地方,射出了一颗颗致命的子弹,让德军防不胜防,伤亡惨重,挫败了德国的进攻,严重打击了德军的士气,可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最终胜利也有苏军狙击手的一份功劳。狙击作战遍布苏德各个战场,甚至苏军还培养了不少的女狙击手,也是大显身手。

    可见,在现在战场上狙击手的作用越来越大,任务更是多种多样。狙击手的任务按照性质来分,有指定猎杀、随队观察、火力支援、巡逻狩猎、非硬性装备破坏等几种:

    指定猎杀?。即将上级所指定被狙击的目标以一切手段终结就算完成任务,狙击手狙杀目标无论什么方法都可以,以步枪远程狙击只是方法的一种,十字弓、猎弓、吹箭、弩箭、飞刀甚至近身搏击、格斗、刀具、绞杀器或下毒都可以,身着伪装服以步枪狙击的远距离猎杀只是一般人对狙击手的错误印象,不过在军事性的任务中远离目标的远程狙杀仍是大多数狙击手的选择,而大多数的训练也朝此种方向来施以训练。

    指定猎杀的执行方式很多种,较长被采用的方法是狙击手潜行至目标所在基地或预期经过的道路上以伏击的方式进行狙杀,而由于现代步枪的射程几乎都超过1000m以上,地点的选择、射击与后撤路线的安排经常是任务成败的关键,因此任务目标区的先行勘探与地点选定是相当重要的功课。

    随队观察及火力支援?。在苏军部队中狙击手是编制到班、排级等基层战斗单位。当小队在进行战斗巡逻任务,遭遇敌人远程火力(也许是重炮、迫击炮、重机枪或敌人的狙击手)攻击而又无法呼叫火力支援时,随队的狙击手便必须立即进行敌人火力观察的任务并立即进入有利的射击位置以狙击步枪格杀最大威胁敌人,并依序将敌方人员一一狙杀,而小部队则利用敌人遭狙杀、人人自顾不暇之际转移。

    一支步枪所能发挥的效果与远程炮兵的火力支援一样,这便是所谓的随队观察及火力支援。??但这仅是随队观察任务的一部分而已,随队狙击手最重要的任务是以狙击手的角度与眼光来看任务小队的所在位置是否过于容易遭受狙击,并随时检查各个可能躲着狙击手的角落,是否有敌人的狙击手潜伏?并在第一时间内解决敌人的狙击手,另外狙击手同时也是路线选定与脱逃专家。

    在受到伏击时随队狙击手除了提供火力支援外也必须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小队指挥官最佳撤退路线建议并全程提供火力支援与掩护,必要时狙击手将会单独行动前往地区进行狙击任务,迫使敌人暂缓追击小队的火力,给小队最大的空间,狙击手再依事先的约定前往汇合点或自行完成指定任务,而大部分的狙击手由于长期的眼力训练与注意力训练,诡雷的发现与拆除对很多狙击手而言并非难事,虽然很少是由狙击手进行拆弹工作但是一旦任务需要时狙击手应可轻松胜任。??

    巡逻狩猎??。在许多情况下战地的情势经常是扑朔迷离的,既不知人、时、地、事物,也不知情势的发展与变化,为了确保情势对我有利,猎杀敌人重要关键人员是一个釜底抽薪之计,而由于情报有限,任务目标指派会造成困扰,因此以指定区域进行自由猎杀便成为有效的作战模式,以狙击小组在指定区域内进行猎杀往往会受到莫名的奇效。倘若任务失败损失的也不过是2名人员与其随身装备而已,可谓本轻利重之买卖,但由于情势的变化往往出人意表之外,巡逻狩猎任务的执行时间往往不长,最多以2周为限,以防任务的执行与局势的发展产生落差。?

    非硬性装备破坏??。前面提到狙击手的任务往往不单纯是人员的狙杀,装备的破坏亦为重点项目,特别是对于机械化部队而言,非强化装甲的一般车辆都能由7。62mm口径的狙击步枪造成致命性破坏,以常见的2。5吨载重卡车而言,直接射击水箱、轮胎会造成车辆无法行驶。

    但若直接射击油箱则会使车辆产生爆炸,若车辆装载的是油料、弹药等高易燃性物质则可造成更大的破坏。通讯车、基地等高精密仪器的破坏则更为简单,于电源车、冷却器、通讯天线与精密电路、晶片所在位置随便一发子弹都可以对这些价值不菲的装备造成致命性破坏,其他像是油料的对方电、车辆调度场与弹药堆积所等地也可以用步枪加以破坏。

    以油料堆放点而言,首先以一发微声铅质软弹头击穿油桶但不使其爆炸,等油料外泄得到处都是后再以一发高爆弹、燃烧弹或曳光弹加以引爆,那时就会惊天动地一发不可收拾。破坏性狙击任务的执行要诀就是先知道要打什么,再决定用何种弹药射击什么部位,三个条件要素都具备的话任务便不难达成了。?

    一个标准狙击小组一般由2人,以1人观察1人狙击,或者2人同时狙击,或主射手未能成功时副射手再补一枪,当然副射手的枪法也必须是一流的,并且随时维持准备瞄准射击的状态?。各国狙击部队的装备差别很大,一般的伪装服、狙击枪含狙击镜、测距观测镜、手枪、刀子、地图、指北针、基本维生装备是绝不可少的,而在个人装备上为了长时期潜伏与维持静止姿势大部份的狙击手们都使用水袋与吸管而舍去传统水壶不用。

    当然,狙击任务的完成与狙击步枪的性能是绝对分不开的,苏联军队装备的莫辛·纳甘式狙击步枪经过了二战各种环境的考验,证明是一支优秀的、可以让狙击手完全信赖的世界名枪。

    (本章完)

第25章 闻所未闻的新战法(下)() 
第二十四章闻所未闻的新战法(下)

    提到莫辛·纳甘式狙击步枪,就不得不先说莫辛-纳甘式步枪。该枪由俄国陆军上校莫辛和比利时枪械设计师纳甘共同研制。1891年与M1891式莫辛-纳甘M1891式步枪弹一起列装于俄国军队。7。62mm口径,直动式原理,结构简单,故障少,战斗性能好,经过3次改进,特别是1930年改进的1891/1930式步枪,战斗射速达到10…20发/分,杀伤距离2000米。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生产了上千万支被红军战士亲切的称为“莫甘同志”。

    俄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狙击的运用方面并没有很好的表现,在苏联建国后,红军似乎对狙击也并不怎么热衷,主要努力都是在朝机械化方面发展。这个情形一直持续到1939年底的苏芬冬季战后才改变:进攻的红军遇上了芬兰军中担任狙击手的职业猎人,最鼎鼎大名的莫过于芬兰的民族英雄“白色死神”西蒙·海耶,在占据绝对优势兵力的的情况下,进攻的苏军死伤惨重,士气受到极大的影响,在世界强国面前弄了个灰头土脸,好不狼狈。据说,得知苏芬战况的希特勒,对苏军的战力越发不屑一顾,再一次坚定了对苏联发动大规模战争的决心。而苏军经过血的教训后才开始重视狙击战。

    在二次大战期间,他们也仿效芬兰的策略,招募各地的职业猎人做为狙击手的骨干,使用加上瞄准镜的莫辛纳甘M91…30步枪做为狙击枪之用,并且首倡两人或三人的狙击组,跟德军的狙击手分庭抗礼,毫不逊色。不过这种高段的狙击手,只占少数,大部分苏军中的狙击手跟其他士兵一样只受过很短的训练,充其量不过是射击较佳的步兵罢了。

    “莫辛…纳甘”狙击步枪以1931年投产的7。62毫米M1891/30型“莫辛…纳甘”步枪为基型枪,将拉机柄加长并改成了弧形,以便在枪的左侧安装瞄具座。30年代中期,将基型枪的6边形机匣改成了圆形,使延长的瞄具座更加结实。望远瞄准镜是德国埃米尔.布赫公司研制的,在苏联也有从德国引进的生产线。“莫辛…纳甘”狙击步枪上的PE型瞄准镜目镜焦距80毫米,视场5°,分划为1—14,每个分划100米,对应于100—1400米的瞄准距离。瞄准镜的放大倍率为4倍,物镜直径30毫米。配用PE型瞄准镜的“莫辛…纳甘”狙击步枪重4。6千克,而配用结构较简单、体积较小、重量较轻的PU型瞄准镜时,全枪重4。27千克。

    最初,莫辛纳甘91…30型狙击步枪采纳的是四倍率PT型瞄准具,但鉴于它的种种缺陷,1931年苏联推出了它的改良型VP型瞄准具。但苏方在屈光学技术上的欠缺,新型号仍不是一种理想的瞄准具。由于被六颗螺钉牢牢地固定在机匣盖的后方,装弹十分不便。1936至1937年,VP型被PE型瞄准具取代。该型瞄准具重0。62公斤,装在支架的一侧。PE对提高命中率起了很大的作用,使用它可对1,400米距离上的目标进行射击。一旦瞄准具在行动中受损,可依靠瞄准导轨进行射击。

    听完苏军教官的详细介绍,大家对初步认识到狙击作战的威力,因此在连里狙击手的人选上格外谨慎,又开始激烈讨论起来,最后集中在江兆龙、江兆虎兄弟上,这两个人各有特点,江兆虎在步枪上的突出成绩,说明他的实力强大,而江兆龙性格沉稳、不急不躁又是一个较大的优势。路胜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基础上,最后决定由江兆虎来担任狙击手,并由他在全连范围内自选一名副射手。

    三天后,江兆虎和助手作为我军第一批正式狙击手,到沈阳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全封闭集训,在苏军专家的严格要求下,系统学习狙击作战的基本战术和各种技能,从此在人民军队的编制中,有了一批行踪神秘,装备特殊、能够首发命中、一枪制敌的专业狙击手,在战斗的关键时刻,能起到扭转战局的巨大作用。

    (本章完)

第26章 自古东北“胡子”多() 
第二十五章自古东北“胡子”多

    1946年的第一场雪来的格外早,雪下得格外大,连着好几场大雪以后,整个东北地区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山川、森林、大地,城市、集镇、乡村全部被盖了个严严实实,人们都猫在家里,享受这一年中难得的休闲时间,是啊!这自古以来就是“靠天吃饭”,这大雪封山、河流封冻的时刻,劳累了一年的人们也该歇息了。

    新年刚刚过去十天,人们依然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闹元宵的锣鼓还在天天的敲,大馅的水饺还是顿顿吃。梨树沟屯也是一样,村东头的山坡上,一零一饶有兴趣的望着远处的雪景,不禁回想起长征途中过雪山的情景,整整十二年过去了,革命形势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未来的斗争,他充满了信心。

    站在他身边的一零三出神的望着连绵不绝的雪山,轻轻地说:“一零一啊!东北的雪,可要比云贵川的要大得多呀!当然也是更加壮观了!面对此情此景,何不赋诗一首?”,一零一还没有想起什么来,一零三已经大声的喊出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零一也高兴的一块大声喊着……

    过了好久,情绪稍稍平静下来,一零三笑着说:“一零一啊!前年在重庆时这首诗可是风靡一时呀!很多人都在猜测,诗中的风流人物到底指的是谁呀?好多学者为此还激烈讨论过呢!”一零一也笑着说:“其实许多人想的都不对,历史上无论哪个朝代有多么的强大,无论哪一位帝王多么的伟大,最终都摆脱不了被人民抛弃的命运,因此我在想其实普天之下的广大民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

    两个人正在聊着的时候,远处跑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