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再造共和 >

第138部分

再造共和-第138部分

小说: 再造共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郭震云并不痛恨那些逃命的士兵、军官,“好死不如赖活着”谁不想活下去,谁不愿多看看这个世界,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何况是自己的决定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那些死在张家口城下的官兵不是更可怜吗?

    郭震云无力的摆摆手,心灰意冷的说道:“你们也都走吧,不要再跟着我了,一切后果都由我一人承担。你们可以回去继续跟着傅长官干,想必不会为难你们。也可以就此回归故里,安安稳稳过几天正常人的日子。我都不怪你们,是我让大家遭受这场劫难,把一切罪责都推到我的身上,你们能够这个时候还陪在我身边,已经非常够义气了,我郭震云这一辈子没有白活,至少还有你们几个真正的兄弟,值了!走吧,都走吧!”

    看到郭震云心意已决,几个人知道劝也没用,只能默默离开,各谋生路。

    天地间只有自己一个人!此时,郭震云对自己的最后结果一点也不后悔,死算什么,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杀人无数,早就够本了。不管怎么说,他没有背叛党国,尽管这是一个让他伤透了心的政权,关键是保全自己的名声,无愧于列祖列宗,这一辈子也算值了。什么样的苦难都吃过,什么样的荣耀也都品尝过,只要人生“轰轰烈烈”,休讲所谓“天长地久”。

    远处似乎传来轰鸣声,郭震云知道时间到了,随手掏出自己最心爱的“勃朗宁”,用衣袖最后一次仔细擦拭,然后举起来,对准自己的太阳穴,突然他的手竟有些抖动,生命即将结束,再看一下这大好人间,难道能没有一丝眷恋……够了,看够了,郭震云闭上眼睛,两行热泪滚滚而下,用力扣下扳机……

    “绥远兵变”如同一场飓风,来的迅猛去的急速,从开始到结束仅仅一周时间,在许多人看来就是一场不折不扣的闹剧。在这场风波中,傅重义和郭震云可谓两败俱伤,唯有中共收获最大。尽管傅重义重新掌控了整个绥远大局,但是无论军心还是实力,傅部彻底失去了原有的风采。

    部队损失严重,除去在作战中伤亡的兵力,还有大量逃散的士兵,三十五军更是不复存在,仅有一零四军和一零六军还勉强保留大部人马,其他部队更是七零八落,不成样子。

    更为可怕的是整个部队军心涣散,失去了应有的凝聚力,人们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更不知道今后的到底该服从谁的命令?到底为谁打仗?希望在哪里?

    老江并没有过于谴责灰溜溜跑回来南京的黄文炳,毕竟他从来没有指望郭震云能够兴起什么大的风浪,能给共党制造点麻烦就足够了,至少在全国舆论面前证明国民党政府还是有号召力的。

    像郭震云这样的誓死追随者不在少数,在国际上也算挽回些颜面。因此,在老江授意下,国民政府大张旗鼓的表彰、宣扬郭震云赤胆忠心,为国捐躯的伟大事迹,有的报刊则把郭震云比作“当代之文天祥”大肆吹捧。可是明眼人知道其中的奥妙,越发对国民党政权丧失信心。

    (本章完)

第232章 尘埃落定() 
第二百三十五章尘埃落定

    傅重义重新与中共代表进行谈判。这一次基本上没有什么好谈的,除了以前达成的协议,个别条款也做了一定的修改,傅部全部军政人员一律由中共统一接收管理,人民解放军立即进驻绥远,接管全部防务,并负责改编所有傅部军队。总之一切都有中共决定。

    有些傅部军官对这样的安排显然有些不满,在下面议论纷纷。傅重义感觉到这种情绪,迅速召开会议,统一思想。在会上,傅重义语重心长的说道:“诸位,我们能够走到今天的结局,完全是咎由自取。郭震云的反叛彻底让我‘心灰意冷’,现在我们已经没有任何资本与中共讨价还价,‘识时务者为俊杰’。大家一定记着我一句话,‘未来的中国属于共产党,中华民族的振兴必须依靠中共’。希望大家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信这句话,绝不做违背这个原则的事情。我已经想好了,从此彻底退出军政两界,隐居田园,不问世事,不再受这‘名利’所累,做一个无忧无虑的隐者,终了残生。”

    听这样一说,许多人大惑不解,纷纷表示挽留。有的人更是当场痛哭流涕,苦苦相劝。傅重义心意已决,随即再次安慰大家:“我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为大家的将来着想。咱们傅系打过军阀也打过日本鬼子,这些我们都不后悔。可是与中共军队作战,虽然互有胜负,但是对共产党来说,我们也算一个死对头。突然成了一家人,总有些别别扭扭,如果我还继续担任司令,难免会有些拥兵自重,‘自立山头’之嫌。

    既然我们决心投共,就应该尽快融入进这个团体。你们都清楚,国民党为什么一再失败,就是因为内部不统一,派系林立,各自为政。所以今后我们为了大局考虑也是为了每个人的利益考虑,我必须退出军队。还有一点,这次事情闹得这样大,造成了这么大的损失、这样恶劣的影响,总该有人为此负责吧。尽管郭震云已经自杀,但是作为最高长官,我难辞其咎,应该承担这一切。

    当然这里也有我个人的考虑。你们都是职业军人,习惯于服从命令,不管今后如何,只要打好仗就能加官进爵,步步高升。国民党那边、共产党这里都是一样的。战争需要战将,需要能打仗的军人。我就有所不同,毕竟我长期坐镇一方,手握重兵,许多决策都是我制定的,两边对我肯定都有些意见。与其相互别扭倒不如主动请辞,这样一来,我个人落得个清闲,两边也都不得罪,这是最好的选择,别无它途。

    好了,你们不要再说了,就这样决定了。你们都是我多年好兄弟,出生入死,为我傅部的辉煌立下过汗马功劳。今后追随共产党能够在民族统一大业中发挥自己的力量也算是最好的结果。”

    然后,傅重义再次嘱咐安小山一干将领,对原来跟随郭震云的人员要宽大处理,切勿滥杀无辜,说到底都是自己人,不能因为一个郭震云再自相残杀了。部队已经元气大伤,再也经不起任何折腾了,只要不是罪大恶极、顽固不化之徒都要妥善安置,去留自愿,决不强求。

    对傅重义的决定,中共方面也感到诧异,连续派人规劝,希望傅重义能够留在军队,继续为国家统一战争出谋划策。为此,罗荣代表中央亲自前往绥远,做安抚工作。但是傅重义去意坚决,不可更改。最后也只能随其所愿。从此傅重义返回老家——山西荣河,闭门不出,每日读书写字,安享天伦之乐。

    至此,绵延近四十天的华北大战终于结束。虽然从“恶狼谷”之战的结局就已经决定了整个战局的最终命运,但是当最终的结果尘埃落定后,人们还是不免为这次规模空前的国共大战感慨万千。随着华北大批地区的解放,人民解放军的兵锋已经直抵保定、沧州到黄骅一线,国民党控制的华东、中原等核心区域直接暴露在攻击火力之下,从石家庄到邯郸再到济南,所有国民党守军都已经感到前所未有压力,噤若寒蝉,惶惶不可终日。

    人民解放军总部在一个星期后,于1947年8月10日对外公布华北作战的整个战果:在连续四十天的作战中,共歼灭华北国民党军四十九万三千六百余人,其中包括一个战区总司令部,十一个整军,四十个师以及战车、空军等其他作战单位。毙伤敌共五万八千人,俘敌三十三万七千余人,改编或投诚十万余人,仅有三万余敌逃走。共解放大中城市三十余座,人口两千余万,扩大解放区一百万平方公里。

    缴获敌人各种火炮三千余门,其中大口径火炮二百多门;作战飞机一百多架;坦克、装甲车一千余辆;各种枪支二十二万余支(挺);各种弹药上千万发;其他装备一大批。

    公告最后指出,这是人民解放战争中取得的一个伟大的胜利,再一次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是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一条让古老中国从此走向光明与希望的正确道路。战争的胜负并不在于武器的先进与否,而是取决于“民心所向”。国民党军队的失败再次证明,南京政府已经是被人民所唾弃的腐朽、反动政权,必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公告最后号召所有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自发的行动起来,以各种方式支持人民解放战争,踊跃加入正义的革命运动中来!

    (本章完)

第233章 大整编() 
第二百三十六章大整编

    与此同时,中央军委在一零一等主持下,决定对全国军队进行一次大规模、正规化整编。原来按照大区划分的作战体系彻底废除,全部军队分为野战部队和预备部队,并统一番号。

    具体方案为:原东北方面军所属部队,改称为人民解放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集团军;原华北方面军所部改称为第七、第八集团军;原华东部队编为第九、第十集团军;中原部队为第十一、第十二集团军;原华中部队为第十三集团军;原西北部队为第十四集团军。

    所有集团军一级的部队,实行正规化编制。集团军下辖至少三个军,每军三个师,再配属大量的炮兵、工兵、辎重等部队,总兵员达十二万人以上。根据现实情况,第一到第八集团军可以达到满编,其他部队由于还处于敌后,兵力、装备补充不易,可以根据各自实际情况,以每个军下辖两个师的标准编组部队,但是要预留编制番号,等条件成熟再补足缺额。

    预备部队也实行正规化编制组建。在东北、华北地区,所有实际控制人口在十万人以上的城市,组建师一级预备部队,按照三三制,辖团、营、连、排、班,总兵员不少于五千人,给予预备部队的番号。其它地区按照这个办法并结合实际组建预备兵团。

    重新编组后,第一至第六集团军仍归林虎指挥;第七、八集团军归聂荣清指挥;第九、十集团军有陈挺指挥;第十一、十二集团军归刘之承指挥;第十三集团军、十四集团军仍归原将领指挥。中央军委直属装甲第一军、第二军,并组建装甲第三军。海军、空军部队仍有军委统一调度。

    军委要求各部在三周内完成所有整编工作,并趁这个时机,大力推进部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统一思想,加强党的指挥,精兵整武,扩充军备,打造一支实力雄厚、纪律严明、攻守兼备的强大人民军队,为夺取全国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中央一声令下,人民军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整编工作在广大范围内迅速展开。

    变化最大的当属华北部队,在成功阻击华北敌军撤退以后,华北部队的顽强战斗力得到了上下一致的好评。华北部队在这次战斗中伤亡十分严重,接近三分之二的损失比率,个别团队更是几乎打光。

    所以中央决定加强对华北部队的补给,除了给予两个集团军的番号,还从东北预备部队、华北当地以及大量俘虏和投诚的傅系部队中,大批调拨人员和装备,以补足第七、第八集团军的所有缺额。大量新的师团在华北各地纷纷成立,第七集团军总部住天津,第八集团军则主要集结在保定附近。

    中央从今后战局发展的需要出发,决定强化主力集团军的建设,使这些部队能够在将来的战争中独立承担某个方向的战役任务。为此第一至第四集团军的实力再次得到加强。除了迅速补充兵员装备,达到原建制部队齐装满员外,还在每个集团军编成内再增加一个军的编制单位。

    具体调配方案是:从原来的第五、第六集团军各抽出两个军,补足兵员后分别转入第一至第四集团军建制。再从后备兵团和俘虏中重新组建四个军,补足这两个集团军的缺额。

    此外,中央还把大量的技术兵器配属这四个集团军,炮兵火力再次得到加强,每个基本步兵师拥有的重型火炮数量达到二十门以上,轻型火炮更是达到惊人的程度。除此以外,每个集团军在作战时还可以得到八个中队作战飞机的空中支援,整个集团军的总兵员达到十五至十八万人的规模,完全可以应付一个方向的战役需要。

    另外,军委格外重视装甲部队的建设,决定再增加一个装甲军。装备从缴获中解决一部分,再从苏联援助武器中拿出一部分。人员从大量俘虏中选择一部分经过正规训练、政治可靠、出身清白、技术过硬者,从军校中挑选一批毕业生,再从第一、第二装甲军抽调一部分,以平津之间的廊坊为训练基地,抓紧展开组建和训练工作。这样中央就拥有了三个装甲军,可以编成一个装甲集团军,成为我军最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