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再造共和 >

第29部分

再造共和-第29部分

小说: 再造共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东北我军应该立即展开进攻,首先集中兵力坚决拿下锦州,这是当前我军整个战略的关键一环,能不能有效的配合关内各战场打碎敌人的猖狂进攻,能不能打乱敌人的整个战略部署,能不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就在锦州一战。

    (本章完)

第57章 首战锦州(六)() 
第五十六章首战锦州(一)

    锦州地处辽宁省西南部海滨,北依松岭山脉,南临渤海辽东湾。是辽宁西部城市群(锦州、葫芦岛、盘锦、朝阳、阜新五市)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地貌结构为“三山一水三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背山面海。东北部有医巫闾山脉,西北部有松岭山脉,大凌河、小凌河、女儿河横贯境内,南部为平坦的滨海平原。

    锦州历史悠久。

    据考古发掘证明,自远古以来,锦州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劳动生息,历代相传,人烟不绝,并与中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

    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这里属冀、幽二州地。

    春秋时期属燕地,战国时属燕辽西郡地。

    秦、西汉时分属辽西、辽东郡地,东汉时大部属辽东属国。

    三国时属幽州昌黎郡地,晋代属平州昌黎郡地。

    隋代时西部属柳城(今朝阳)郡地,东部属燕郡地。

    唐代初属营州(今朝阳)总管府辖,后属安东都护府辖,废府后归平卢节度使辖。

    辽代分属中京道和东京道辖。公元911-92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以汉俘建锦州”,锦州之名始于此时。

    金代改辽道制为路制,当时属北京路辖,元代分属大宁路和广宁府路辖。

    明代建军卫制,下设卫所,当时置广宁卫,广宁前、后、左、右、中(今锦州)屯卫,以及义州卫、宁远卫,先属辽东都指挥使司,后属辽东巡抚辖。

    清康熙元年并广宁中、左、右、三屯卫为锦县;康熙三年设广宁府,不久撤销;康熙四年设锦州府。

    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府设县,当时各县属奉天省辽沈道辖;1928年废除道制,1929年省改名辽宁,当时各县直隶辽宁省: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各县皆属伪奉大省;1934年设锦州省,管辖各县;1937年口伪政权施行市制,始设锦州市,中县分治,伪省、市、县公署皆驻锦州。

    “自古红颜多薄命,从来名城聚刀兵”,锦州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据战略之要冲,扼关内外之咽喉,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这里多次上演惊天动地的生死决战,明崇祯初年,后金(清)军攻占大凌河城(今辽宁锦县)后,锦州及其以南的松山城成为明朝在辽西的前哨。明廷命洪承畴总督蓟辽军务、前锋总兵祖大寿扼守锦州,防御清军南下。清帝皇太极为打通辽西入关孔道,决定采用长期围困之策夺取锦州。他先派兵拔除锦州外围明军据点,继而在城周掘壕立营,四面包围锦州城。

    次年三月,锦州东关守将吴巴什等降清为内应,清军攻占外城。祖大寿告急,明廷调兵号称13万集宁远(今辽宁兴城),令洪承畴驰援锦州。七月底,洪承畴率军进驻松山城至锦州东南郊的乳峰山,且战且守,消耗清军。八月中旬,皇太极亲统援军驰抵松山,直插明援军侧后,断其归路和粮道,击败明军。

    明军军心动摇,王朴、吴三桂等六总兵乘夜率部向宁远撤退,遭清军伏击,伤亡惨重,洪承畴仅收万余人退守松山城。皇太极乘胜围城,并以一部阻击山海关内明军增援。十五年二月,松山副将夏成德降清,接应清兵入城,洪承畴被俘,后投降。三月,祖大寿率锦州守军降清。此战,明军关外主力丧失殆尽,为清军入关创造了条件。

    此后“八旗铁骑”滚滚南下,冲出山海关,一路杀进关内,建立大清王朝。

    几百年前的金戈铁马、腥风血雨早已消失在漫漫黄沙中,如今这里又成为一场决定命运的战场,历史有时就是这样巧合、恋旧,几百年前的鲜血还没有把这里的土壤浇透,现在又要重新再来一遍,这也许就是历史名城的宿命吧!

    沈阳东北野战军司令部,林虎、罗荣、刘亚飞等东北党、政、军几十位高级领导,正在召开军事会议。

    罗荣首先说道:“中央军委的作战意图十分明确,要求我们直接攻击锦州,大家看看如何打好这第一仗,事关大局,我们必需慎重行事。”

    会场出现了短暂的沉默,每个人都明白这其中的分量,东北野战军是全军最强的部队,在这样的盛名之下,如果首战失利,这个责任谁也负担不起。可是打仗哪有百分百的把握,“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啊!

    林虎作为司令员,不好再沉默下去,随即一字一顿的说道:“同志们!自古以来打仗就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综合各种情况分析,锦州之国民党军队共五个军,还有一个军随时准备增援,不下二十万人,兵力可谓相当雄厚。虽然这几个军中没有像新编第一军、第五军那样的绝对主力,但是在国民党军中也应该算中上游的部队,有相当的战斗力。

    据情报来看,锦州守军一个步兵班装备有轻机枪一挺、冲锋枪两枝,其它技术兵种也不少,火力装备并不比我军差多少,并且锦州的空军有四个中队,各型战斗机、轰炸机近六十架,还可以随时得到平津地区国民党空军的支援,可以说我们对面的敌人是十分强大的。

    当然现在我军的实力也是达到了历史上的最强水平,不仅有三个野战集团军,三十万人的庞大规模,而且第四、第五集团军也已经编成,随时可以使用上来;更为重要的是,我军现在拥有了强大的火力,炮兵得到了空前的加强,现在我军一个营的炮火,就早以超过了抗战时期一个师的数量,装甲坦克部队也初具规模,还有我军的海军、空军都已经形成了一定战斗力,完全可以投入战斗,所以这场战役我们还是有取胜的把握的。”

    大家对林虎细致入微的分析很是赞叹,作为几十万人马的最高统帅,不仅要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气魄,也要有善于计算、躬于下查的小精明,在这一点上林虎堪称大师。

    林虎看了大家一眼继续说道:“我从不怀疑我军必胜的信念,对部队的作战决心、作战精神、作战风格都是有数的,这是经过了十年红色大革命、八年喋血抗战积攒下的血脉,这里面有我们共产党人坚不可摧的信念,不惧任何凶险和敌人的气概,敢于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这是我们藐视一切强敌的最大的资本。

    但是我认为,当前影响我军作战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我最担心的问题是,我们面临的将是一场空前规模、海陆空立体式的战争模式,我军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一口吃掉二十万敌人,这在以前根本是不敢想的事,怎么办?只有先学习别人的经验,再结合自己的实际。说到这里,其实我们在座的当中就有一位现成的老师。

    他在中央苏区时,历任红十二军第三纵队第一营第二连连长,第一营营长兼政委,******第12师第35团政委,红二师政委。参加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中参与指挥红一军团第二师,取得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等光辉战绩。1939年1月进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参加苏联卫国战争,被授予少校军衔,此期间他对苏德战场历次重大战役进行了仔细研究,并多次向苏联高层提出战役构想,得到了苏军高层的重视和认可。刘亚飞同志,请你给我们讲讲吧!”

    (本章完)

第58章 首战锦州(七)() 
第五十七章首战锦州(二)

    时年只有三十六岁的刘亚飞,正是年富力强、英气勃发的时候,年纪不大却是历经大风大浪、见多识广。听到林虎如此夸赞自己有点不好意思,不过没有太多客套,就亮开嗓门大声的说道:“林司令员既然提到这个事情,那我就把苏德战场上两场最经典的战役简单的介绍一下: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而进行的战役,时间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2,000,000人,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的其他战役都来的多,更以双方无视军事与平民分别而造成的伤亡著称。

    1942年9月13日,德军开始攻城。1942年9月14日,德军从城北突入市区,双方逐街逐楼逐屋反复争夺。斯大林格勒变成了一片瓦砾场,城中80%的居住区被摧毁。在满是瓦砾和废墟的城中,苏联军队顽强抵抗,在城中的每条街道,每座楼房,每家工厂内都发生了激烈的枪战。攻入城中的德军死伤人数不断增加。据统计刚刚赶赴城中的红军战士的平均存活时间不超过24个小时,军官也只有约三天的平均存活时间。

    德军的主要战术是各兵种联合作战,非常重视步兵、工程部队、炮兵和空军的地面轰炸的协调。为了对抗这种战术,苏联红军指挥官采取了贴身紧逼的策略,尽量将己方的前线与德军贴近。这样导致了德军的炮兵部队无法发挥远程攻击的优点。以后的战斗更加激烈,两方军队不断地交替占领这片高地。斯大林格勒工业区修建在丘陵中,建筑物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或用石头砌成。

    德军的推进不是用公里,而是用米来衡量,德第6集团军的一位叫汉斯·德尔的军官在《进军斯大林格勒》一书中写到:‘敌我双方为争夺每一座房屋、车间、水塔、铁路路基,甚至为争夺一堵墙、一个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砾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1942年11月20日苏联红军集结了强大的兵力,发动了大反攻,到1943年2月2日,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城北的德军残部也宣布投降。至此,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从世界范围看,斯大林格勒会战与同时期发生的中途岛海战及阿拉曼战役一起,构成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无论从什么角度评论,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二战中甚至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整个战役持续199天。由于战役规模太大,伤亡者人数始终无法得到准确统计。

    柏林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重要战役。此役彻底粉碎了纳粹德军最高统帅部妄图在柏林附近大量消耗苏军,死守柏林,将战争拖延下去,等待美英盟军到达柏林地区,或将柏林交给美英盟军,或等美英与苏联发生冲突,借以更多地保全德国战败后利益的图谋。参加这次战役的苏军集团共有162个步兵师和骑兵师,21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4个空军集团军,25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4。2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6250余辆、作战飞机7500架。这样就造成了数倍于德军的优势:人员比德军多1。5倍,炮兵多3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多3。1倍,飞机多1。3倍。各方面军主要突击方向的兵力对德军优势更大。

    1945年4月16日凌晨5时整,苏联红军朱可夫元帅下达了攻击柏林命令,149架探照灯一下子全部亮了起来,把德军阵地照得通明,令德军士兵们顿感目旋眼花。20分钟后,苏军的炮弹呼啸着倾泄到德军的防御阵地上,轰炸机轰鸣着向德军头顶投掷下大量炸弹,整个大地都在可怕的颤抖之中。苏军乘机向对方阵地冲去。

    4月26日清晨,在柏林上空,苏军数千架飞机再一次投下了成千上万吨的炸弹和******。在地上,平均每英里已部署到近千门的各种火炮集中射击,柏林转眼间成了一个昏暗的世界。轰炸和射击结束后,苏军无数个突击群和突击分队,从四面八方向市区突进。由于有了斯大林格勒的经验,苏军战士们知道如何去攻占一个城市。

    苏军在进攻前首先用火炮和飞机对目标地域进行轰击,步兵在坦克和配有喷火器和爆破器材的工兵掩护下,一小段一小段的前进,从后院、地下室甚至地下铁道和下水道渗透进去,攻占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楼房。但柏林是德军精心设防的城市,防御体系完整,工事非常坚固。越是接近市中心,苏军前进越艰难。坚固的楼房、隐蔽的地下室、地下铁道、排水沟壕等等,都为德军提供了发扬火力的支撑点。

    因此,苏军不得不逐栋楼房争夺,逐条街道攻取,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了很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