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再造共和 >

第6部分

再造共和-第6部分

小说: 再造共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炮弹厂6个,枪厂6个,炮厂8个,炸药厂6个,被服厂8个,全部员工有三万余人,工厂扩建完成后,预计日产各种子弹十万余发,各种口径的炮弹一万余发,军用黄色炸药一千余吨,月产步枪五千余枝,小口径迫击炮五百余门,山野重炮一百余门,还有其他的军用装备物资如军装、被服、鞋帽、护具等等一应俱全。

    这样的规模,不仅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也是整个亚洲最大的。

    第五,关于加强我军军事院校建设的决议。

    会议上,****领导人高瞻远瞩,认识到,未来的中国革命将是一场规模空前的现代化战争,虽然人民军队经历了十年大革命和八年抗日战争的洗礼,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锤炼出人命军队作风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形成了人民军队战术灵活、纪律严明、顾全大局的作战风格,但在未来的战争中只有这些还是不够的,特别是人民军队中的各级指挥人员,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不高,现代化战争的观念意识不强,头脑中多是在小规模游击战中形成的战斗经验,这将对以后我军苏式先进武器装备的应用和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在借鉴苏联长期建军经验,并结合我军的实际特点,党中央决定在我均建立一大批各兵种的高级军事院校,聘请苏联军事院校教员,对我军各级军事指挥员进行普遍培训,同时从普通士兵、知识青年中大量招收有文化的人员入校学习,为军队培养后备指挥人员。

    陆续在各地开办的院校有:沈阳设高级指挥学校一所,航空兵学校一所,步兵指挥学校一所,炮兵学校一所;

    哈尔滨设步兵指挥学校一所,装甲兵学校一所,炮兵学校一所;

    长春设军事工程学校一所,军事医院一所,航空兵学校一所;

    旅顺设海军学校一所;

    大连设舰艇学校一所。

    这些院校,一开始就是按照高标准、正规化的要求来建立的,所以在我军军事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军将有小规模游击战向大规模正规战转变。

    (本章完)

第16章 重大决策(下)() 
第十五章重大决策(下)

    第六,关于组建人民海空军的决议

    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诸多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当前主要应加强以步兵为主的军队建设,这是当务之急,海空军可以缓建,十几年来我们就是依靠步兵打赢了许多战争,搞飞机军舰,我们既没有人员更没有装备,这是需要大量财力和一定的时间,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也有人坚决主张利用现在中苏友好的大好局面,迅速组建我军的海空军,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稍纵即逝,刻不容缓。可以按先小后大,由弱到强,在逐步建设中积累经验,在实战中总结教训的方针,其中,林虎就是这一意见的主要代表,为此林虎在会议上作了长篇发言:

    组建海空军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我军在未来民族解放战争中能否占据优势,取得最终胜利的问题,更关系到未来我军能否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能否维护我国领土完整的问题。

    从历史来看,我们不能忘记,在大革命时期,我们年轻勇敢的红军战士手拿大刀长矛对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机枪、迫击炮,多少同志为夺取敌人的一支步枪而英勇牺牲。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士,用步枪手榴弹对付日本鬼子的大炮、飞机,多少人倒在敌人立体火力的打击之下,多少次为了炸毁敌人的坦克、碉堡,我们的士兵只能靠手榴弹、炸药包和鲜血生命来完成,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长期在军事装备上远远落后对手,对此我们每一个指战员都有切肤之痛。历史绝不能重演,在未来民族解放战争,我军一定要在装备上超过敌人,至少要与对手水平相当,这是我们打赢未来战争的基本保证。

    刚刚过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许多的经典战例告诉我们,未来战争将一定是正规化、立体化的,没有空军就没有制空权,没有海军就没有制海权,没有制空权、制海权就等于没有了战争的发言权、主动权,就等于承认失败,将胜利拱手相让。

    二战刚开始的欧洲战场,德军闪击波兰,强大的德军机械化兵团突入波兰境内,如入无人之境,在全世界人们目瞪口呆之时,在波兰军队惊慌失措之际,强大的机群掠过天空,留下一片瓦砾废墟,抵抗的意志没有了,战斗的精神没有了,波兰的所谓精锐骑兵只能挥起军刀冲向坦克,这已经不是战争而是屠杀。

    而后的德法战争,更是让人大吃一惊,在德军装甲部队的突击之下,法军防线土崩瓦解,马其诺防线沦为了历史的笑柄,英法联军节节败退,即1870年以后德国再一次征服法国。当然在以后的敦刻尔克,要不是英国拥有强大的海军优势,几十万英法联军将死无葬身之地,二战历史恐怕也将就此改写。

    在北非战场,隆美尔凭借其出色的战略战术,出奇制胜,以弱击强,打得英军节节败退一溃千里,成就了“沙漠之狐”的美名,然而,在地中海马耳他,一场控制与反控制、封锁与反封锁的殊死较量中,英军凭借强大的海空军最终笑到了最后,德军的补给线被掐断,即使是隆美尔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次轮到德军节节败退,直至最终彻底失败。

    当然在规模更大,历史意义更重要的苏德战场上,这样经典的战例也是不胜枚举。

    1941年的那个仲夏夜,德军几百万大军闪击苏联,首先是德军的庞大机群,突袭苏联的所有前线机场,大部分的苏军战机来不及升空就被炸成了一堆堆废铜烂铁,苏德大战一开始,德军就取得了制空权,德军的地面部队得以长驱直入,开战仅仅一周德军就突进几百公里,取得了世人震惊的战果,然而在以S同志为首的苏共坚强领导下,苏联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众志成城。

    在莫斯科,在斯大林格勒,在列宁格勒,一次次挫败德军的凌厉攻势,德军赖以成名的“闪击战”失灵了,而苏军终于站稳了脚跟,这时苏联全民动员,国家的一切力量集中在卫国战争上,庞大的人力、丰富的资源、辽阔的疆土、强大的工业,使苏军可以调集数量惊人的人力物力,逐步转守为攻,把战争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库尔斯克到第聂伯河,从波兰到柏林,苏军一路高奏凯歌,铁甲洪流、势不可挡,最终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这里我们还不得不提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一九四四年六月六号被艾森豪威尔称作历史上最长的一天,以美英为主的盟军部队共集结了288万大军:

    陆军共36个师,其中23个步兵师,10个装甲师,3个空降师,约153万人。

    海军投入作战的军舰约5300艘,其中战斗舰只包括13艘战列舰,47艘巡洋舰,134艘驱逐舰在内约1200艘,登陆舰艇4126艘,还有5000余艘运输船。

    空军作战飞机13700架,其中轰炸机5800架,战斗机4900架,运输机滑翔机3000架。

    二战以来规模最为庞大,意义极其深远的诺曼底登陆战役开始了,在狂风暴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盟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大量的优势海空军配合下一举跨过英吉利海峡,实现了重返欧洲战略意图,成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从而加速了德国纳粹的灭亡,也加快了二战的进程。

    这场举世瞩目的登陆战,在世界军事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它表明人类的战争形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辽阔的天空,茫茫的大海,将越来越成为人类主要的战场,未来的大规模战争将是不再是单纯依靠单一兵种的作战,而是陆海空立体化的作战模式,同时这场战役也告诉我们,只有拥有强大的海空军,才能在未来的战争中在任何你希望的时间、任何你想要的地点,主动地对敌人发起突然、决定性的致命打击,从而一举决定战局。

    诺曼底登陆战盟军出动的海军空军数量,几乎占到了全部兵力的一半,可以这样说,诺曼底登陆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海空军的巨大优势。

    总之一句话,面对迅速发展的世界战争形势,我们只有迎头赶上,那种认为只靠陆军就能包打天下的思想已经彻底过时了。当下正是一个绝佳的好机会,我认为我们的海空军不仅不能缓建,而是必须加快建设,拿出我们最大的决心、用我们最大的智慧、集中最大的财力物力人力,把我们自己的海空军又好又快的发展起来,壮大起来。

    林虎慷慨激昂的说完后,会场一下子沉寂下来,大家都不出声,都在默默的思考,很久很久……

    最后一零一一手掐着烟卷,一边意味深长地说:“我们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天空呀,还有一万八千里的漫长海岸线,1840年以来,多少次欧美列强凭借其船坚炮利从海上侵略我们,还有小日本不也是漂洋过海不断的吞噬中国吗?他们都是欺负中国没有强大的海军,将来我们怎样来保卫我们的领空、领海?我们又能拿什么来维护我们国家的主权与尊严呢?”

    会议迅速达成了一致:立即筹建人民军队的海空军。

    在沈阳组建海军和空军司令部,在哈尔滨,长春,吉林,辽阳,四平,通化,通辽,辽源等地新建六十八处军用机场,苏联援助的第一批两百余架飞机开始进驻各地:

    计有拉…5(La…5)型和改良型拉…7(La…7)型主力战斗机一百二十架;

    伊尔…2M22…3对地攻击机三十架;

    伊尔中程轰炸机二十架;

    其他侦察机、教练机等三十余架,后续各种机型源源不断补充。

    第一批300名飞行员在苏军教官带领下开始上机飞行。

    在旅顺、大连、营口三地设立海军基地,除了大规模进行军港的基础建设外,苏军援助的舰船也陆续开到:

    计有诺维克级驱逐舰6艘;

    轻型护卫舰8艘;

    18艘鱼雷艇;

    6艘潜艇;

    24艘猎潜艇;

    30艘扫雷艇;

    20艘炮艇加上其他辅助舰艇;

    以上所有舰艇合计总吨位达到近三万吨,人员近五千人,海军已初具规模。

    (本章完)

第17章 委员长的烦心事() 
第十六章委员长的烦心事

    坐在宽大舒适的办公室内,老江并不十分开心,虽然他的军队在美军大力协助下已基本完成了对全国战略部署,大半个中国已尽在手中,然而他十分清楚,国民党军队虽然看起来兵强马壮,数量庞大,实际上存在的问题很多,最让他头疼的:

    一是军队内部派系林立,桂系、滇系、川系表面上顺服中央,实际里各有打算,将来真要与共党打起来,这些地方军阀一定会暗地掣肘,当年围剿红军时他已经深深领教了。

    二是他的嫡系部队虽然看起来不少,但真正历经战火,能征惯战,装备精良的王牌,像五军、七十四军、十八军、新编第一军、新编第六军这样的部队太少了。那些靠实实在在的战功一步一步打上来的将领也不多,让他即放心又有真本事的将领就更少之又少了,哎,要是多几个杜希明、廖耀辉、邱永泉、黄海涛、郑爱国这样的人该多好,可是他手底下偏偏就是不缺忠心有余而能力不足、志大才疏的人,陈峰,汤恩赐之流不用还真不行。

    还有更让他烦心的是,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大搞接收,许多国民党元老大员借机大肆贪污中饱私囊,国军一些将领也不甘落后,上下其手、五子登科,弄得整个国民政府上上下下乌烟瘴气,老百姓怨声载道,这样下去怎么了得,不管不行,可是这实在不好管,方方面面、错综复杂,互相牵扯,像一团乱麻,根本就理不出个头绪来。

    正想着,桌上的电话催命般响起来,可老江并不想接,说不定又是那些接收大员之间狗撕猫咬的无头官司,一分钟过去了,电话还在执着的叫着,老江生气了,拿起听筒一言不发,也不等对方说完就把电话重重的扣下,骂了一句“娘希匹!”就瘫坐在椅子上,心情一下子坏到了极点。

    “报告!”

    江委员长稍稍稳定了一下情绪,有气无力的说:“进来!”

    何应欣、白崇礼走进来,立正敬礼,虽然一肚子不高兴,但是脸上依然满面笑容,招呼两人赶紧坐下。

    何应欣首先开口:“委员长!东北局势恶化了!”,老江一听东北就觉得头皮发麻,确实,当下偌大一个中国,西北的彭德仁寥寥几万人马,缺枪少粮,不足挂齿。华北的聂荣英、中原的刘海承也不足畏惧,虽说华东的陈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