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姜汉风云 >

第110部分

姜汉风云-第110部分

小说: 姜汉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盛当初救下唐姬纯粹是出于道义,并没有其他因素,而唐姬心中却有些心猿意马,对姜盛暗生情愫,她有时候又怪自己不守妇道,明明已经做过刘辨的妻子,却又对这个男人朝思暮想,但感情这东西,挡也挡不住。她既想见到姜盛,因为她思念,又怕见到姜盛,因为她怕被姜盛冷落。

    她见有卫兵来见姜盛,知道姜盛又要离开了,她鼓起勇气跑了出去站在亭廊下,姜盛对刘芊和张氏二姝微笑着,却未正眼看唐姬,他的眼神一扫而过,直接就走了。她不免又有些心伤。

    且说姜盛到了前院大堂,长安松鹤楼老板甄二、袁绍的使者董昭、韩馥的使者刘子惠都已等候多时。

    “甄二拜见主公!”甄二看到姜盛过来,连忙行礼。

    董昭和刘子惠也躬身致礼:“拜见右将军!”

    “诸位不必多礼,请坐!”姜盛虚扶一下,然后在主位坐了。

    三人坐定之后,姜盛对甄二道:“甄二,可有要事禀报?”

    “禀主公,大档头有话报与主公,

    三件事均已办妥,只是何颙大人冤死狱中,荀攸相必已经到乐安投主公来了。”甄二见有外人在场,不便多言,就做了如此报告,姜盛很是满意。

    “嗯,长安之事就拜托你和大档头了,若是无他事,可先去歇息。”

    “谢主公体谅,属下告退!”甄二知道姜盛会单独接见的,于是干脆就去歇息。

    “袁太守门下董昭奉令求见右将军,有重要书信转达。”董昭首先开口,然后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札呈给姜盛,那信札已经用火漆封口,姜盛拆阅来看。

    “渤海太守袁绍顿首拜上:董贼以皇上为傀儡,把控朝政,清除异己,致天下纷乱、民不聊生…废今上之位,立汉之宗亲、幽州牧刘虞为帝,令立朝廷,聚天下之大义,以反制董贼……”

    姜盛看完,不置可否,又问刘子惠:“不知文节兄(韩馥的表字)有何见教?”

    刘子惠答道:“冀州牧韩大人也有密信呈给将军!”说着就把书信呈给姜盛。

    内容与袁绍的书信大同小异,都是要令立朝廷,从政治上讲,这一招对董卓无疑是一记重击,董卓也知道自己不得民心,若是天下臣民认可了废献帝而立刘虞的事,董卓难以继续掌控朝政,就会成众矢之的。

    姜盛有自己的考虑,刘芊搬出皇宫的时候,刘协以姐夫相称,这是一种感情和信任,至少在姜盛看来是这样,姜盛虽然来自后世,但心地善良,无法分辨刘协的这种感情表达是不是为政的手段,所以打心眼里还是支持刘协的,而刘芊也经常表露出对刘协的担忧之情。

    当初何进当权的时候,姜盛就有过废少帝立献帝的想法,只是形势所逼,没有付诸实施,现在刘协登基了,姜盛心中还是要保刘协的,若是依了袁绍之议,以姜盛的政治头脑,是不可能跟袁绍这种世家大族的老油子抗衡的,所以不可能同意废黜刘协的。

    姜盛知道历史上袁绍是没有成功的,但他不敢片面地相信历史,有些工作还是要做的。

    “二位使者,本初和文节的意思我已明了,事关重大,我还要仔细考虑考虑,两位不如先去歇息,待我考虑明白之后再做答复可好?”

    董昭和刘子惠面面相觑,这两人来之前都知道自家主公的想法,知道姜盛这是打官腔,但他们还是希望劝服姜盛。

    “右将军深明大义,自然知道其中利害,还望将军以大汉的江山社稷为重,不可因儿女私情而置天下于不顾。”董昭道。

    “就是因为要为江山社稷想,才要周密考虑,慎重决定,两人还是先去歇息,待我考虑之后亲笔回信给本初和文节。请——”

    “在下告退!”董卓和刘子惠见姜盛逐客令了,也只好告退。

    两人出门时正遇到荀攸,荀攸之前在朝中之时与两人有数面之缘,所以彼此认识,简单寒暄了几句后,两人才离开,荀攸信步走进。

    “荀攸拜见右将军!”

    “公达(荀攸的表字)何必多礼, o 快请!”姜盛见荀攸来投,大喜过望,搀着荀攸的胳膊让他坐下。

    “荀攸何德何能,不敢当此优待!”荀攸很是谦虚。

    “我已收到长安来信,言及先生肯屈尊来此,实乃我姜盛之福啊。”

    “若是将军不嫌荀攸学识粗浅,荀攸愿为将军差遣,鞠躬尽瘁!”

    “先生有王佐之才,乃我姜盛股肱也!来人,召府中文武来见。”姜盛令麾下众文武都来相见。

    不多时,田丰、许攸、徐晃、赵云、于禁、张郃、夏侯兰、杨凤、审配等均已到齐,褚燕和田豫远在乌桓部落,并未来此。

    “诸位,今天我要想大家介绍一位同僚,就是这位荀攸,字公达,颍川人士,之前为中郎,现在投入我门下,日后各位多亲近。”(。)

第二百二十六章 不能让袁绍成事() 
众人都是拱手一礼,荀攸也还礼致谢,姜盛又把众文武介绍给荀攸,大家就算认识了。

    “好,大家既然都已介绍过了,现在来谈正事,请各抒己见!”

    姜盛道:“袁绍、韩馥打算废皇上而立幽州牧刘虞为帝,诸位以为如何处置?”

    审配道:“此策对董卓而言,乃釜底抽薪,今上只是董卓的一枚棋子,主公挥军死战,董卓元气大伤,若是没有了皇上这枚棋子,董卓不战自溃,此是妙计,若是主公从其之意,以主公的名望和才德,袁绍远不及也,将来便可执掌大局。”

    荀攸道:“正南兄所言不无道理,但主公的薄弱之处在于根基不稳,想那袁氏门生故吏遍及天下,若是袁氏登高一呼,天下士人支持者甚众,而主公却没有如此广博的人脉,若是助袁绍成事,今后少不得遭其排挤,从此天下又是袁家的天下了!”

    许攸道:“不错!韩馥优柔寡断,难当大事,此事必定是袁绍的谋划,一旦成事,袁绍拥立之功最大,将来朝野上下,定是以袁绍马首是瞻,于主公大业不利。”

    徐晃道:“主公文韬武略远高于袁绍,何必助他成事?若是要做,也是您主导。”

    赵云、张郃、于(禁jin)也附和徐晃的说法,他们相信姜盛的战略战术和领军作战能力,都有些傲气,不愿意受他人支配。

    这些人都没明白姜盛的立场,先入为主地考虑谁主持废立之事,而没有考虑姜盛要不要支持废立之事,众人又就一些旁枝错节的问题进行了(热re)烈的讨论。

    姜盛倒也不怪他们,支持刘协毕竟是姜盛的感(情qing)用事,而众人是客观地分析局势。

    田丰自始至终不发一言,姜盛说道:“元皓你怎么看?”

    田丰欠(身shen)一礼,说道:“主公不可让袁绍成事!”

    “哦?愿闻其详!”

    田丰道:“袁氏虽说门生故吏颇多,但袁绍无伊尹、霍光之能,而且今上并无过错之处,再者,天下群雄都在积蓄实力,以为割据,袁绍实力弱小,妄行废立,图谋朝纲,必定会被群起而攻,必败无疑!先帝在位时对主公恩宠有加,现在就剩皇上一脉,若是废黜皇上,则皇上必死无疑,况且皇上虽年幼,但对主公以(情qing)相待。属下以为,若是主公行废立之事,一则不忠、二则不义、三则不仁,纵有开天辟地之能,

    也必为世人所诟病,就算成事,也不长久。”

    姜盛点头默许,田丰之言正是说到他心坎上了。

    田丰又道:“主公主政乐安以来,郡强民富,百姓拥戴,虽然此前与董卓死拼之时两败俱伤,但元气很快就能恢复,又有褚燕执掌的草原骑兵相助,实力可以雄踞于诸侯之首,有如此实力,进可与董卓一战,退可雄霸一方,何苦要长他人志气?不但不能支持袁绍,更要坏其大事!”

    荀攸与姜盛实际并没有什么交流,今(日ri)这才是第一次当面交流,所以不知道姜盛对刘协的立场,所以没有考虑这个问题,田丰这一说,他立即明白,于是接话道:“元皓所言甚是,董卓暴虐无道,那是自取灭亡,必不长久,而皇上毕竟是正统,民心所向,若是主公要保皇上,必定要防止诸侯借势而起。”

    众人也都点了点头,现在都明确了姜盛的立场,大家就要考虑如何应对袁绍的废立之议。谋士的作用就在这里,根据主公的意图去谋划。

    田丰又道:“袁绍能传书给主公,必定也会传书给诸侯,支持袁绍者也会大有人在,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劝阻诸侯支持袁绍,离间他们的关系,确保他们各自为政,到时候就是主公一家独大了。”

    “正是如此!天下群雄各有特点,主公可以相机行事。公孙度和刘表是董卓安插的人,不必考虑;公孙瓒与刘虞有旧怨,也不必考虑;青州焦和虽(胸xiong)无大志,但忠君;兖州刘岱、徐州陶谦、扬州陈温、鲍信、王匡、张扬等皆忠义,只需一纸书信;最麻烦的就是曹((操cao)cao)、袁术、孙坚、马腾。”荀攸在分析天下群雄,并不知道讨董联盟之间发生的事,田丰却是知道。

    田丰道:“孙坚私藏玉玺,袁绍知会刘表截杀,听闻刘表已派黄祖率军将其截住,两军混战,现在尚无结果,一来难以抽(身shen),二来与袁绍有仇,不会支持袁绍的;所难者就是马腾、袁术和曹((操cao)cao)了。”

    姜盛道:“马腾已经表态不干预朝政之事,西凉无忧。曹((操cao)cao)与袁绍自幼相识,过往紧密,而袁术与袁绍有血脉之亲,若是他二人支持袁绍,还真有点棘手。”

    “主公放心,属下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去说服袁术!”正是许攸。

    “子远有几分把握?”田丰问道。

    “若是办不成此事,我提头来见!”许攸信心满满。

    “好,那曹((操cao)cao)该如何?”

    “公达愿为主公解忧!”荀攸投效姜盛未建寸功,正想以此立功。

    姜盛一听,心中一颤,历史上记载荀攸可是投效曹((操cao)cao)的。随即又想,历史记载荀攸是被董卓打入大牢的,现在却在姜盛门下,这都不是问题,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道:“好!那就烦请公达跑一趟东郡了。”

    接着又对徐晃和张郃道:“公明、儁义,u看书;#46我若是公开反对袁绍,须防其进兵,你二人各率三千兵马于河水南岸驻防和巡逻,以应不测。”

    “遵令!”徐晃、张郃抱拳道。

    “子龙、文则,练兵之事务必要加紧,杨凤继续招募兵勇,扩充军力;正南,尽快调配物资,以备作战。”

    “遵令!”各人都得令而去,只剩下夏侯兰和田丰。

    “主公,我做什么?”夏侯兰道。

    “三弟啊,你的任务啊,比较艰巨一些。”

    “主公尽管差遣,我绝不辱使命!”夏侯兰与姜盛、赵云是结义兄弟,但姜盛有了自己的资本之后,这二人与姜盛就不再以兄弟相称。

    “唐姬来乐安也有些时(日ri)了,我让你带一百玄甲骑兵护送她回颍川家乡。”

    “主公可是嫌弃那唐姬?”(。)

第二百二十七章 阴沟里翻船的孙坚() 
夏侯兰此言一出,姜盛满头黑线,这是什么话?

    “何来嫌弃之说?”

    “主公救下唐姬,又收留于府中,难道不是纳为妾室?”

    “没有的事,唐姬至少也是做过皇妃的,我岂能冒天下之大不韪,纳其为妾?救她只是出于道义,没有其他想法,现在诸侯混战的局势越紧张了,我不想让她留在这里。”

    “属下明白了,明日我即启程,护送她回颍川。”夏侯兰领了任务也即退下了。

    “主公留我在此,怕是有私事要办吧?”田丰道。

    “元皓知我心思,可为我解忧啊!我与公主早有先帝赐婚,这些日子颠沛流离,公主也是吃尽了苦头。想当年,与童琳相识之后,我忙忙碌碌,一直也没有明媒正娶,好不容易为她举行大婚,却身遭横祸,以致香消玉殒。我不想再留下遗憾了,所以,要与公主尽快举行大婚,给她个名份。”

    “不知主公要以正妻还是侧室之礼?”

    “按说,正妻之位是留给童琳的,但公主金枝玉叶,又舍弃一切,与我痴情相待,我不能委屈了她,于公来说,毕竟是公主,还要考虑天下臣民的还是以正妻之礼吧。”

    “主公请放心,我会为您办妥的。”田丰对宫中的礼仪略懂,但不是很精通,他就去找担任郡丞的刘弘商议。

    刘弘这段时间在博昌筹办学堂,忙的不可开交,所以这次没有来参会,听了田丰的想法之后,当即表态,为姜盛全力筹备与公主大婚之事。

    话表两头,孙坚那日拾获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