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姜汉风云 >

第121部分

姜汉风云-第121部分

小说: 姜汉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夫君!有你在我身边,就算十指尽断,我也不疼!”

    “瞎说!我不会让你受到丝毫损伤的,答应我,好好的。”

    刘芊点了点头,然后拿起酒壶斟满了两杯酒,把手从姜盛手中抽出来,然后双手捧起酒杯给姜盛,姜盛不解,但还是接了,然后刘芊也端起了酒杯。

    姜盛顿时明白,入洞房要喝合卺酒的,

    也就是所谓的“交杯酒”。于是满脸微笑,与刘芊交叉手臂,各自喝了一口,然后放下了酒杯。

    姜盛捧起刘芊的双手,的双眼,低声道:“芊儿,谢谢你!我爱你!”

    刘芊热泪盈眶,她第一次听到如此言简意赅而又浓情蜜意的话,姜盛见她梨花带雨般的娇柔,再也按耐不住,一下子抱起刘芊放到了榻上,忘情地吻着她。

    红烛燃着爱火,摇曳着,缓缓流下的烛泪就像刘芊欢喜的泪,渐渐地铺满了烛台,最后的烛火也渐渐熄灭了,房中隐隐传来快乐的声音。

    一刻,总是过得那么快,饱受爱怜的刘芊此刻像一只害羞的猫,蜷缩在被窝里,那脸上的红潮还未曾散尽,姜盛睁了睁眼,然后把刘芊紧紧地搂在怀里,这一刻,他们两个应该是最幸福的吧?

    自从童琳战死后,姜盛第一次放松了心情,真正享受着当下的幸福,童琳一手打造的“姜九钗”也第一次没有与姜盛同室而眠, 。uukn她们守在了门外。

    早上有几波人来求见姜盛,都被值夜的两钗打了,谁都不想打扰姜盛享受这片刻的温存。

    日上三竿之后,姜盛才起身,刘芊想起来服侍姜盛,却是浑身绵软无力,姜盛道:“我亲爱的小娘子,不要起来了,在榻上好好休息。”说完吻了刘芊的额头一下,这才下了榻。

    值班的两钗听到姜盛下榻的声音,连忙入内服侍,刘芊很是尴尬,羞红了脸,然后用被子蒙住了头。她之前在宫中的时候都有人服侍,也都习惯了,但今天跟姜盛在一起,有人进来服侍,她反倒害羞了。

    “六钗来服侍主公更衣!”这人排行第六,所以自称六钗。

    “小六啊,我记得昨晚就是你在值班,怎么没去休息啊?”

    六钗道:“大姐让我们两个一直到服侍主公和公主起床,再去休息。”

    “唔,公主劳累,就不用你们伺候了,我自去洗漱穿衣,你们换班吧,早点回去休息。”

    “主公,我们应付得来!”

    “这是命令!你们都是年轻女孩,不能这么透支身体,要不然,等岁数大了,有你们后悔的。”

    六钗眼圈一红,姜盛很平常的一句话,透着对她们的关心,怎能不感激?

    “那我先退下了。”六钗知道姜盛说一不二,让她们早点换班,那就换班吧。

    六钗刚走到门口,姜盛又道:“回去告诉张雅,过几天我和公主要去常山拜祭童琳,你们安排一下。”)

第二百四十八章 再回常山(一)() 
大婚之后的刘芊不再看重自己的公主名号了,而是专心做起了姜盛的妻子,她自小见惯了宫中的尔虞我诈,在姜盛府中的众人却是真心实意地在一起,关系非常融洽,刘芊本来就脾气好,姜盛的“后宫”也都是其乐融融。【无弹窗】

    姜盛来自后世,本来还存着一夫一妻的观念,又何尝不是担心妻妾多了,争风吃醋?现在看来,他倒是多虑了。

    之前的时候,姜盛心中第一的位置始终是童琳的,童琳战死也有小三年了,姜盛心中始终放不下这个坎,刘芊正式嫁给姜盛之后,姜盛也想明白了,逝者已矣、生者自珍,对童琳的感情固然不能忘却,但也不能生活在回忆中,那样又会辜负眼前深爱他的女人,他不能因为爱一个女人而去伤害其他的女人,特别是刘芊这种痴情单纯的女人。

    姜盛有的时候会觉得刘芊就是童琳,因为这两个人有很多的共同点,或许这是童琳的恩赐吧,把自己与刘芊融合到一起了,一起来爱姜盛。

    在姜盛提出同去拜祭童琳的时候,刘芊想都不想,就答应下来了,因为她知道童琳在姜盛心中的地位。

    冀州的人事方面,荀彧为长史、田丰为从事中郎,许攸为主簿,荀攸则为邺城所在的魏郡太守,因为冀州牧的治所在邺城,相当于省会城市,而魏郡就相当于省会行政区,可以说是委以重任了。

    沮授和高览到任清河国之后,徐晃就回到了邺城,以奋威将军的身份管理冀州的军事事务。

    姜盛又拜徐荣为平虏将军、于禁为荡寇将军、赵云为奋武将军,分别统帅冀州的机动部队,相当于野战军司令。徐荣和于禁在冀州范围内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剿匪斗争,而赵云则专司卫戍警备之责。

    一个月的时间内,冀州各郡的属吏官员已经到任就职,除了魏郡太守荀攸,其余各郡的太守还是韩馥之前的人事安排,这并不是姜盛不想调整,实在是无人可用,现在冀州还是以讨贼为主,民政部分暂时延续原来的状态。

    到了姜盛原定去常山的日子,“姜九钗”之首张雅亲自带五钗随去常山,留二钗、七钗和九钗在邺城,越女营四十人也同行,除此之外,还有赵云率领的四千玄骑营,其余兵马各归驻地,组织日常练兵。

    张婉蓉、张婉莹陪着刘芊在车上坐着,姜盛则全副武装,骑着大宛马在车前行走。

    行至常山地界的时候,于禁带领亲兵来迎候。

    姜盛问道:“你来常山剿贼也有一个月了,

    战果如何?”

    于禁道:“禀主公,常山黑山军黄龙部已被歼灭,黄龙授首,刘石已经退至冀州和并州交界处北头的牛饮山区,无力南下。”

    “左校和陶升如何?”

    “左校和陶升都在中山、河间与幽州交界地带,听说徐荣也是颇有战果,相信不久就有战报报与主公。”

    “嗯,黑山军出自百姓,须知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抚才是主要的处理方法。冀州多贼寇,皆因治理不善,在军事打击的同时,要下大气力发展生产,恢复民生,百姓有地耕、不缺衣不少食,谁会闲的造反啊?”

    “属下明白!”

    “常山乃是我姜盛发迹的地方,一定要让百姓安居乐业,也不枉我立身于世啊!”

    “属下护送主公去常山吧。”于禁提议道。

    “不必了,黑山军已经难以作乱常山,又有子龙率玄骑营护卫,安全的很,你就专心剿贼吧,对了,中山国也交给你去平定了,徐荣由巨鹿、安平至河间。”

    “那渤海郡该如何处置?还有黄巾军作乱呢。”

    “渤海?让袁绍去折腾吧,我们现在不必操心。”

    于禁拜别了姜盛,即率军寻着踪迹去清剿刘石率领的黑山军。

    徐荣这些日子进军速度很快,巨鹿的黑山军都是小股,有的望风而逃,有的直接归降,安平国地界上,黄巾军在东部与袁绍作战,袁绍没占到多少便宜,徐荣见黄巾军与袁绍对抗,正好坐山观虎斗,也不去理会黄巾军,直接率军入河间国,清理左校和陶升的黑山军以及公孙瓒的残余势力。

    之前袁绍派董昭到姜盛喜宴道贺,姜盛早已看破了袁绍的打算,知道袁绍根本不可能支持他,所以就写信让张宁继续以黄巾军的名号攻略郡县,只不过目标是渤海郡。

    张宁收编了原来郭大贤、于氐根和白绕的六万大军,后来又把安平国境内郭大贤的两万留守部队收编了,加上黄巾军原来的兵力,已经超过了十万大军,而袁绍总共也就是不足七万人,堪堪能够支撑。

    公孙瓒现在全力回防右北平郡,根本无暇南顾,袁绍也免除了后顾之忧,就专心对付张宁军。

    姜盛为了防止张宁落败,就把冀州军中库存的铁铠兵器转运给张宁,质量上乘的细鳞甲目前供应不足,尚不能满足冀州官军所用,而且袁绍深知批量装备细鳞甲的也只有姜盛军,所以姜盛没有把援助张宁细鳞甲,但有了这些铁制铠甲和兵器,张宁军的战力已经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

    张宁已经有十万大军,按照常理估计,肯定是要以广川为基地,uu看书 uuknshuom向周边扩张,袁绍早就有这种分析,但袁绍派出的斥候把张宁的军情反馈回来的时候,袁绍感到有些不对头。

    郭图道:“主公,现在张宁只攻略渤海,并没有向其他郡国扩张,太有针对性了,分明就是故意针对主公您啊!”

    袁绍点了点头,道:“我也看出不对劲了,难道黄巾军已经与姜盛达成了什么协议不成?”

    逢纪道:“依我看来,这张宁恐怕已经归顺姜盛了!只不过是以黄巾军的名义掩人耳目,实则乃姜盛有意图渤海,主公不可不防啊!”

    董昭道:“张宁有没有归顺姜盛,现在言之过早,不过姜盛在他的婚宴上,屡屡设套让诸侯以为主公已经投靠了姜盛,渤海黄巾作乱,主公名义上是姜盛的下属,理应兴兵讨贼,他姜盛分明是想借黄巾之手除掉主公,夺取渤海郡。”

    逢纪道:“主公原本假意支持,就是不想让姜盛兴兵来讨,没想到被姜盛识破,姜盛将计就计,让主公不敢再图渤海郡以外的地盘,现在又让张宁继续以黄巾军的名号对付主公,这样一旦主公兵败,姜盛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改派渤海太守,他这一招玩得高明啊!”

第二百四十九章 再回常山(二)() 
张宁已经明确表态归顺姜盛,但姜盛为了对付袁绍,就让张宁继续以黄巾军的名号活动,姜盛的意图正如袁绍谋士逢纪所言。

    几年前,张白骑把张宁托付给姜盛的事,眭固早就知道,张宁执意不听,让眭固护送她离开,历尽磨难,现在张宁能想通了,眭固打心眼里高兴,就与张宁商定了对付袁绍的方案。

    眭固率军三万由广川北上进河间国,由北部攻略渤海郡北部,而张宁自率七万大军由广川稳步东进,压缩袁绍军的活动空间。

    连日的战报让袁绍彻底看清了姜盛的图谋,于是就问计于郭图、逢纪等谋士。

    逢纪道:“姜盛把黄巾引向渤海,主公可以给姜盛出个难题啊!黄巾势大,而主公兵少,何不向姜盛求援,让他出兵援助渤海?”

    袁绍一听,笑道:“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我倒要看看,姜盛是怎么对付他暗中支持的黄巾军的。来人,文房四宝,我要亲笔写信给姜盛。”

    早有卫兵备好了笔墨纸砚,袁绍撸起袖子,蘸足了墨,开始书写,把渤海的难处和黄巾军的强大写的淋漓尽致,然后派郭图星夜启程,去往邺城求援去了。

    话表两头,姜盛在赵云等的护送下回到了常山。

    三月的常山已经生机盎然了,刘芊翻开车帘欣赏窗外的美景,她从未见过如此清新的环境,到了常山脚下之后,就执意要下车步行,要充分感受一下乡土田园气息。

    姜盛就顺着刘芊的意,也下马陪她步行,众将士则分布于前后左右,严密护卫。

    “夫君,原来京城之外,竟是处处美景,若不嫁与你,我恐怕此生都难得有机会到这一望无尽的山野中感受生活。”

    “世间美好之地不胜枚举,等天下安定,我就带你周游大汉十三州,阅尽人间美景。”

    “现在天下纷争,不知何时才能安定下来。”刘芊有些神伤。

    “放心吧,时候不会太长!好了,不说这些了,不能让这些俗务扰了我们赏景的兴致。”

    姜盛牵着刘芊的手,沿着曲折的山道往常山上面走去,沿途都是弃置的防御设施,看来自从安葬了童琳之后,这里根本就没有人来。

    姜盛一边走一边向刘芊介绍这里的一切,刘芊很是好奇,好像十万个为什么,姜盛爱怜地看着她,好像看一位纯真的小女孩。从穿越到现在也八年多了,他第一次出现这样的心态,或许已经是大龄青年了吧。

    到了常山山寨之后,赵云派出三千玄甲骑兵进驻各处要道隘口,布置防御,其余人等则去收拾整理营房,以备将士们休息。

    越女营把原本姜盛和童琳居住的几间草房收拾妥当,张婉蓉、张婉莹姐妹还是去了她们自己之前的房间,姜盛就和刘芊进了主房。

    “芊儿,这是童琳以前住过的地方,墙上的字画都原封未动。”

    刘芊欣赏着挂在墙壁上的字画,说道:“这些字大部分出自侍中蔡邕的手笔,这些画温柔中透着刚劲,淡雅中含着浓重,当是出自习武之人手笔,不知是何人所作?”

    “这些画都是童琳的作品,这边几幅字乃是蔡邕女儿蔡琰的手笔。”

    “童姐姐也精通武艺?她文武双全,只是芊儿福薄,无缘得见,真是遗憾。”

    “逝者已矣,生者自珍,你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