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姜汉风云 >

第130部分

姜汉风云-第130部分

小说: 姜汉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允已经开始清理董卓安插在三公九卿府上的各级官员,一时间弄的鸡飞狗跳,现在长安百姓人心惶惶,有些人家已经举家迁出了长安,姜盛在组织人员募集守城物资的时候,效果很不理想。

    牛辅久在长安,熟悉城中的一切,严防死守肯定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守城物资募集多少跟事态发展没有什么影响,姜盛又在琢磨随行的六钗来。

    “姜九钗”是童琳从越女营中精挑细选挑出来的精英,对于暗杀这个活儿来说并不陌生,四钗俞湘尤其突出,前几天姜盛让他冒充貂蝉去董卓府就是看中了俞湘的过硬技艺,这一次,也不例外。

    四钗和五钗自去准备不提,且说姜盛把长安城中能调用的兵马都聚集到城南军营的校场。

    “诸位将士,今董贼已除,国运好转,正是诸位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各级军官空缺很多,就看各位能不能奋勇杀敌了!现在董贼余孽牛辅正挥军进犯长安城,各位该怎么做不用我说了吧?”

    众将士都是默不作声,显然毫无战心,姜盛很是无奈,随即说道:“好,各位没有意见,那就随我守城吧!多了我也不说,唯有六个字:进者赏、退者杀!现在我安排防务,长水营八百人负责北城,步兵营一千人负责东城,越骑营八百人负责西城,城门营一千人负责南城和城中治安,其余兵马随我迎战牛辅!此战乃是平乱后首战,你们的命运和前程都在这里了!出发!”

    那些被姜盛临时任命的校尉们齐声表态:“人在城在,城亡人亡!绝不负太尉所望!”

    负责人都已经表态了,U看书.普通兵卒就跟着干吧,大家其实也都知道,南军各级军官都被董卓换掉了,剩下的军官在董卓死后就被士孙瑞给清理了,那么多的位子不知道多少人盯着呢,现在就是机会了。

    姜盛简短的战前动员让大家又有了盼头,毕竟姜盛现在是太尉,主管南北两军,提拔还不是姜盛一句话的事?

    大家受领任务后就各自奔赴阵地了,姜盛让城头插满旌旗,在城头女墙上每隔三百米设置一处战鼓,待牛辅攻城的时候敲响的战鼓。

    董卓的死早有人禀报了牛辅,牛辅心里也直犯嘀咕,长安城中都是董卓的兵马,怎么会被杀呢?他派出多名细作探听情况,确认董卓已经被姜盛所杀,这才举兵来战。

    至于董卓死的细节,牛辅并不知情,他虽说大张旗鼓地来战,却不知道姜盛到底安排了多少人马潜进了长安城,所以到了城外之后他就安下营寨,并没有急于进攻。

    姜盛在城头看着阵型混乱的牛辅军,不禁笑了,是时候该我登场了!<;!……fgfy……>;

第二百六十七章 妾有心而郎无意() 
牛辅军驻扎在长安城下已经三天了,牛辅每日里看着长安城头,只看到人影绰绰,密密麻麻的旌旗遍布城头,听得守军的鼓声,看来城中军队井井有条。

    牛辅的武力略逊于华雄,智谋上却跟华雄有的一比,都是有勇无谋之辈,他见城头的状况,必定是重兵把守,就凭他麾下这万八千人,真是不够填的。他又不禁骂李儒,大家还是连襟呢,这老丈人董卓一死,李儒就不见了踪影,要是李儒在的话,还有个人商量,现在他牛辅可真是无所适从了。

    开始进军的时候,牛辅就在全军动员大会上说誓死要为董卓报仇,可现在他却没有了动静,报仇虽然是鼓动人心的说法,但董卓毕竟已经死了,牛辅还是要为自己的后路打算,所以就迟迟不敢进攻,他在舍命一搏和保留实力上权衡不定。

    这一夜,心情郁闷的牛辅一个人在中军大帐中喝起了闷酒,喝得醉醺醺的,这才和衣而卧,睡到半夜,大帐的门帘被掀开了,牛辅以为是自己的卫兵进来,也没有在意,蒙头大睡,突然勃颈处一凉,牛辅已经成了死牛。

    两名身躯娇小的黑衣人从牛辅中军大帐中悄悄出来,其中一人还拎着牛辅的首级,而守在牛辅帐外的两名卫兵也早已气绝身亡,这一切悄无声息地发生了,牛辅军中却毫无察觉。

    辕门的卫兵打着瞌睡,浑然不觉四钗和五钗从此处扬长而去。

    天亮以后,牛辅军中有人发现了中军大帐外面的两具尸体,连忙查看,发现牛辅早已身亡,首级也不翼而飞,消息传播出来,牛辅军中乱作一团,本就无意攻城的牛辅军将士更无战心。

    牛辅的几名心腹出营查看,见长安城东门上悬着一颗首级,连忙派人去查看,正是牛辅的首级!

    姜盛站在城头大喊道:“牛辅已死,你们还要为他陪葬吗?”

    还有不少不明就里的将士莫名其妙,于是就窃窃私语,很快消息得到了确认,姜盛派人在夜里把牛辅给杀了。

    姜盛见牛辅军中无人回应,说道:“我给你们一天的时间,若是还不退去,我要亲率精锐大军剿灭尔等!”

    牛辅军中很多人都知道姜盛能征善战,又有战力骇人的玄甲骑兵,听说姜盛要率精锐大军来攻,都主观地认为玄甲骑兵已经在城中了,心中都是惊惧不已,很多将士连夜就散了。

    第二天的时候,七百多名士兵在两名校尉带领下杀了牛辅的铁杆心腹,然后带着他们的首级投降。

    郭嘉道:“主公大可放心,只管接收他们入城,然后好生抚慰,以安军心,他们感念主公仁德之恩,必会交通消息,周边归附主公者必将接踵而至,长安可定也。”

    “奉孝所言甚是,只是长安毕竟兵少,若是西凉的董卓旧部大举来攻,则仍然无济于事。”

    “董卓已死,西凉各军群龙无首,只要主公借皇上之口加以安抚,然后以调动之名主公的人去替换他们的主将,现在王允正在清理长安的董卓旧臣,还无暇顾及西凉,主公大可以委派将领治理,不出半年,西凉皆为主公之地也。”

    “我担心的是王允会从中作梗,毕竟他是总览朝政之人!”

    “主公的意思是,王允有可能要清除董卓余部?”

    姜盛点了点头。

    “按着这几天王允的作为,这个倒是很有可能,主公最好在王允定下解决西凉的调子之前说服他,现在董卓已死,西凉各部都是惶惶无主,若是一言不慎,可能就造成西凉之乱。”

    “正是如此,我这就去拜会王允。”

    姜盛换上了便服,

    在二钗和六钗的护卫下来到了司徒府。

    家丁们连忙去禀报王允,王允此刻正在府中与众人把酒言欢,姜盛这一来,他还以为姜盛是来接貂蝉的,心中不喜,就对家丁说道:“你去唤小姐出来与太尉相见。”

    王允并未出来迎接,姜盛很是意外,但情况不明朗的情况下,倒也不便发问,于是就在家丁引领下到了大堂。

    貂蝉得知姜盛来接她,大为欢喜,就在房中精心梳妆打扮了一番,然后把自己的紧要衣物打了一个包裹,看来已经做好了离开司徒府的准备。

    貂蝉本是并州人,黄巾之乱时兵灾祸及她家乡,她随同乡人逃离了家乡,历经千辛万苦,同乡一个个都死于奔波途中,她到得豫州后流落街头,幸得时任豫州刺史的王允收留,王允见貂蝉知书达理,生的又貌美如花,就收她做义女,看书#46;uukansu。nt留在了府中。

    王允对付董卓,想了用貂蝉为饵离间董卓和吕布的计策,貂蝉其实是不愿的,但王允再三恳求,甚至要给貂蝉下跪,貂蝉勉为其难,接下了这断送一生幸福的差使,却没想到曾与她有一面之缘的姜盛及时出现,用掉包的方式救下了貂蝉,貂蝉心中怨恨王允,就决心离开王允府而投对她有救命之恩的姜盛。所以听到姜盛来此,她就一刻也不想多待了。

    姜盛等了半天,也不见王允来此,心中疑惑,却见貂蝉背着包裹走了进来。

    “任姑娘,你这是要出远门?”姜盛疑惑地问道。

    “啊?将军来接奴家,莫不是要回冀州?”

    “接你?”姜盛云里雾里。

    貂蝉见姜盛的表情,心中不免有些失落,难道姜盛根本就无意接纳自己?可当初他明明同意了的。

    她有些伤感,说道:“将军今日来此,并非接奴家?”

    “任姑娘你误会了,我今日来此是要与王司徒商议要事,不知王司徒对你交代过什么?”

    “没,没啊!他那日已经同意我随你离开,奴家只待将军来接,敢情将军并非为奴家而来?”

    “任姑娘,去留自有你选择,不必对那日的事耿耿于怀。”

    “奴家已经做出选择了,那天将军你也是答应过奴家的,”貂蝉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儿,没想到妾有心而郎无意。

    “莫非只是戏弄奴家?”

    “呃,你误会了,我是说虽然那天同意了,但请你不要报那滴水之恩而放弃自己的幸福。”

    “奴家能侍奉将军左右,就是莫大的幸福了,还望将军不要食言。”

    1

第二百六十八章 唯恐天下不乱() 
那天姜盛让四钗俞湘替换貂蝉,纯粹是刺杀董卓,并非救貂蝉于水火,但在貂蝉看来,姜盛就是救她。

    当初在王允诈称的寿宴上,王允与众人谈及姜盛忍辱负重,暗中密谋对付董卓的事,貂蝉心里就受到了触动,待入内斟酒的时候,见姜盛不过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而在上街的时候,听说书人把姜盛的英雄事迹编成的故事,芳心不禁有些情动,爱英雄,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貂蝉自恃貌美无双,把自己对姜盛的单相思主观地认为姜盛也对她有意,所以就把姜盛的安排当成了救她,那天晚上,她也是鼓足了勇气,主动开口要侍奉姜盛,姜盛也是同意了的,若是让她说第二次,她是绝对没有勇气说的。

    姜盛承诺接纳她,现在又要反悔,这对貂蝉来说简直就是耻辱,她把心一横,说道:“既然将军无意,那奴家也没有什么留恋的了,只盼来生能侍奉将军左右。”

    姜盛也知道这时代的女子把名节看得很重,当初同意接受她那就无异于定亲,现在不要了,岂不是坑了她?

    姜盛见貂蝉态度坚决,叹了口气,说道:“既然如此,自当禀报王司徒之后,才能接你离开。不知王司徒何在?”

    “司徒大人正在别院宴请朝中群臣,奴家为将军引路。”

    “不必了,朝政事务,女子不便参与,你且回房去吧,明日我就派人来下聘接亲,名正言顺地带你走。”

    “将军——”

    “放心吧,我既然答应带你走了,就一定履行诺言的。”

    貂蝉这才点了点头,姜盛让家丁带路去别院寻王允。

    此时别院已经乱了套,原因就是那蔡邕为董卓的死叹了一口气。

    王允现在满脑子都是清理董卓旧臣的事,今天本来是庆功之酒,董卓余党已被清理干净。侍中蔡邕在董卓当道的时候就空挂职务,实际上是在家编修史书,直到在王允宴上才直到董卓已经被杀,而且尸体被点了灯。他本意只是感慨董卓一代奸雄竟落得如此下场,又感叹天下纷争,朝廷乃多事之秋,却被敏感的王允捕捉到这一细节。

    王允喝道:“董卓是朝廷的罪人,罪行不可饶恕,你身为大汉臣民,本该从大局考虑,共同声讨国贼,没想到你念及他对你的一点点私人恩惠,竟然为他感到痛惜,这难道不是与董卓同一鼻孔出气吗”

    蔡邕道:“司徒公息怒,微臣并非为董卓痛惜,”

    “不必多言,来人,把蔡邕交付廷尉问罪!”王允怒道,根本不让蔡邕解释。

    七八个家丁一拥而上,把年老体衰的蔡邕擒住,然后送去廷尉府了。姜盛赶过来的时候,蔡邕刚被带走。

    姜盛见别院嘈杂混乱,不知发生了什么,连忙过去与王允相见。

    “司徒公,不知发生了何事?”姜盛问道。

    “姜太尉,可是来为貂蝉辞行?”王允还面带愠色,冷声问道。

    “并非为此事而来,对于貂蝉,我自当明媒正娶,不会失了司徒公的面子。”

    “女生外向,全凭姜太尉做主了,老夫就不操这份心了。不知你来此,所为何事?”

    “是为西凉之事,可否借一步说话?”姜盛不确定参加宴会的这些人中有没有与西凉联系的,所以不想公然谈论。

    “西凉之事?我已有所打算,太尉也关心此事?”

    “此间人员众多,谈论此事多有不便,还请借一步说话。”

    “此间都是对朝廷忠心耿耿之人,不必忌讳!”

    姜盛见王允如此说话,与之前认识的王允大不相同,不免有些尴尬,

    就道:“西凉将士大多身不由己,不得已服从董卓的差遣,现在董卓已死,他们必定不会再为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