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姜汉风云 >

第156部分

姜汉风云-第156部分

小说: 姜汉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解除,你们还是快点走吧。至于这些家当,就不要了吧,到了冀州之后,荀州牧自然会安排。”

    “多谢将军!”唐瑁连忙过来致谢。

    “在下军务在身,不能沿途护送,还请多加小心!”

    唐瑁和唐姬辞别了赵云,组织族人继续北上,而赵云则率玄甲骑兵去往另一处山林,藏匿起来。

    在玄甲骑兵的接应下,颍川的许多世家大户都北上冀州,有些原本要去兖州的,因为受到了赵云的保护,也都改道去冀州。

    这么一来,冀州一跃成为大汉第一州,无论是人口、财富还是军事力量,都把其他十二州抛在了身后。

    唐家到了邺城之后,唐瑁就带着唐姬去拜见州牧荀彧,荀彧得知唐姬曾经在姜盛府中住过不少时间,从她的眼神中也多少看出些内容了,于是就征求了唐瑁的意见,然后派人护送唐家迁往青州。

    刘芊要调养身子,张婉蓉有了身孕,就留在了冀州,考虑到姜盛在青州无人侍奉,张婉莹就随姜盛到了青州。

    午后有些凉爽,这在盛夏的时节并不多见,姜盛正拿着笔在一张地图上勾勾画画,张婉莹领着唐姬走了进来。

    姜盛府中规矩没有那么多,不是公事的时候,张婉莹可以随意出入不用打招呼,唐姬和唐瑁前来拜见姜盛,张婉莹看到了,就让唐瑁在前庭稍后,而自己领着唐姬去见姜盛。

    唐姬在乐安居住期间跟张婉莹关系最好,因为两人同龄,很多心里话都是彼此能说的,唐姬来了,张婉莹自然是高兴的,也知道唐姬的芳心暗许,就带她来了。

    姜盛对于唐姬的到来很是意外,连忙让“七钗”给她办了个凳子过来。

    “唐姬拜见大人!”唐姬盈盈下拜,眼睛却不敢看姜盛,之前的时候姜盛没少“冷落”和“奚落”她,所以有些紧张。

    “唐姑娘怎会来此?”

    唐姬就把这一路的事情跟姜盛说了一遍,姜盛点了点头,说道:“好吧,既然搬来临淄了,那就安心地住下来吧,对了,你的族人也都来青州了?”

    唐姬点了点头,姜盛就让人去找荀攸,荀攸正在研究造船基地的事,得知姜盛找他,还以为是谈造船的事,就兴冲冲地来到了姜盛的书房。

    “公达,看你这兴奋劲儿,有什么好事啊?”

    “主公,可是对造船的事有什么安排?”

    “去去去,造船的事就不要来烦我了,你自己看着办。”

    荀攸一脸尴尬,姜盛让他在黄县筹建造船基地,他这段时间满心思都是这个。

    “那不知主公有何吩咐?”

    “是这样的,这位唐姑娘与我有旧,现在举族搬来临淄了,你看看妥善安置一下。”

    “临淄城现在正在扩建改造,尚不能接受太多人。不知唐姑娘族人有多少户?”

    唐姬忙道:“我家族人大部分都是农户,现在青州的垦荒落户政略已经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了,他们都去垦荒谋生,不敢劳烦大人了!”

    荀攸道:“唐姑娘客气了,主公有话,我不能亏待你啊。这样吧,你就把原本在城里居住的户册报给我,我在居民区安置个地方。”

    唐姬道:“大人好意,奴家却之不恭,那就拜托大人为我家一户安置个住处,其余的就不必了。”

    荀攸想了想,就道:“那救依姑娘所言,我这就去安排。”

    姜盛道:“这段时间各地来青州的百姓越来越多,还请唐姑娘理解则个。”

    “太尉大恩,奴家没齿难忘,哪有不理解的?”

    张婉莹道:“这下好了,我们就可以经常在一起了。”

    唐姬脸色泛红,跟张婉莹对视着,姜盛轻咳了一声,张婉莹忙道:“夫君,你该不会不让我们来往吧?”

    姜盛笑道:“怎么会呢?省得你天天那么无聊地呆着。”

    这边事安排好了之后,姜盛才去见唐瑁,唐瑁自然是恭敬行礼,姜盛问了一些会稽的风土人情和唐瑁任职期间的政绩,觉得此人谈吐不凡,有些能力,就让他去济南国任国相去了。

    陈纪虽然辞官,但姜盛不想埋没了他,就让陈纪担任了东莱郡太守,东莱郡地盘很大,包括后世的烟台、威海、青岛等地,但整个东莱郡地广人稀,姜盛想把这里打造成为移民区,那些从各地涌入冀州和青州的百姓,都被移居到东莱郡。

    陈纪开始的时候还是不愿意做官的,但姜盛亲自去拜访,并承诺免东莱郡五年的税赋,荀攸在东莱郡物色造船基地,也可以收纳那些做工的百姓。

    姜盛对陈家也算是有些恩德,经不住姜盛的劝说,于是答应去东莱郡任职,并全力配合荀攸建设造船基地。

    荀家和陈家的子弟都被姜盛安排到青州各郡县任职,这对于姜盛来说是一举两得的事,既充实了青州的官员,又落得了善于用人的美名,名声传出去之后,各地投奔姜盛的人才渐渐多了起来。

    荀彧的哥哥荀谌原来是袁绍的谋士,袁绍败亡之后,逢纪等人都投奔了曹操,而荀谌则不知下落,现在青州广纳人才,荀谌就投奔姜盛。

    荀谌开始的时候还担心姜盛记着之前的旧仇,但姜盛却丝毫没有责怪荀谌的意思,而且直接就任命荀谌为高密县令,虽然官职不高,却是有实权的官员,总比做幕僚好得多。

    随后的日子里,姜盛出行到青州沿海各地考察造船情况,对于百姓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走到牟平县沿海地区的时候,姜盛发现了一家造船作坊,港湾里面一艘大船的龙骨已经安装完毕,百余名渔民正在紧张的工作着。

    姜盛看着这船的规模,心里盘算着买过来用作旗舰,荀攸让人去找船东过来。

第320章 造船() 
    船东过来之后,得知姜盛就是青州牧,连忙跪倒在地,诚惶诚恐地道:“小的有眼不识泰山,求大人恕罪!”

    姜盛道:“船家不必多礼,我来这里就是随便看看,快起来吧!”

    说着就伸手扶那船东起来,船东受宠若惊,连忙站起来行礼。

    姜盛问道:“这船是你自己的吗?”

    船东道:“这船虽然是小的建造,却是为大人而建。”

    “此话怎讲?”姜盛奇道。

    “州牧府发布通告,动员百姓造大船,我们知道大人有大用,所以就组织乡亲父老建造这艘船,现在已经建造半年多了。”

    “我虽然有意造大船,但是首先要保证百姓打渔之用,然后再考虑造大船,你们直接造大船,这材料、费用、伙食该如何保障?”

    “我们托大人的洪福,都分得了土地,都是您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余粮,而且开荒的时候砍下的木材囤积了很多,我们就琢磨着报效大人,不谈什么费用的事了。”

    “嗯,温饱问题解决了,你们就可以支援青州的建设了,这样吧,州牧府订购你这艘船,建造完成之后,就可以向官府报告,领取报酬。”

    陈纪道:“船家,我是东莱郡的太守,船造好之后就到黄县报告。”

    船东喜道:“大人爱民如子,实在是我们百姓的福气啊!”

    姜盛道:“陈纪啊,现在造船基地还没有开建,你呢,就派出兵丁守护在此处,防止可疑人员刺探情报。”

    “诺!”

    “船家,这艘船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大人请吩咐。”

    “船舱只用木材是不行的,若是到大海里面,遇到大风大浪或者礁石,木船舱很容易就会破裂的,我可以让人送些镔铁板过来,你把船舱用镔铁板包起来,那就万无一失了。”

    “大人有所不知,木材轻,船才能浮在水里,若是加上了镔铁,恐怕要沉的。”

    “哈哈,你放心吧,这么大的船,改成铁制船舱是不会沉的,但镔铁板一定要薄的,还有啊,底下船舱不要这种船桨,要用螺旋桨,除此之外,什么都不要放,确保里面的空间,上头可以用红木的板材建造舵楼。”

    “螺旋桨?”船家对这次很陌生。

    姜盛就用树枝在地上简单画了一下螺旋桨的草图,然后把螺旋桨的工作原理解释了一遍。

    船家听到一个螺旋桨就可以驱动这么大一艘船,感到不可思议,但看到姜盛认真的样子,他信服了,姜盛又在地上画了舰船的草图。

    船家认真的看着,对姜盛的解释也是很认真的听,姜盛穿越前曾见过中大型渔船的外观,凭着记忆做了详细的解释,船家不住的点头,基本上把姜盛的解释听明白了。

    姜盛又道:“我所说的只是船的大体样子,至于船的稳定平衡和其他部件我就不是很懂了,需要你们在试验中摸索。大船可以先暂停制造,试着造小船,等原理弄明白了之后再建造大船。”

    姜盛凭着《太平要术》中记载的齿轮结构,对船的动力系统进行了构想,在船的动力中以船尾的螺旋桨为主,风帆为辅助,借助齿轮的作用,人力驱动螺旋桨更为省力,船舵也通过齿轮和连杆直接连到舵楼的操作盘上。

    船家对于姜盛的讲解很是佩服,说道:“大人的奇思妙想真是大智慧啊,凭小的多年的经验,这样造出来的船必能远航。小的这就回去琢磨,先造出一艘小船。只是这齿轮和螺旋桨,不太好造啊。”

    “你们可以先行尝试用木头做,船不用大了,把结构部件做齐了就行,试验成功之后,我就安排冶炼工坊制造这些部件,船底仓尽量用镔铁,甲板和舵楼可以用上好的木材制作。”

    姜盛解释完这一切,天色已晚,陈纪就引姜盛回到牟平县城歇息。

    荀攸也跟船家一样,详细记下了姜盛的设想,镔铁也能浮在水上的说法让荀攸有了一个大胆的构想,那就是铁甲船!

    其实中国百姓是绝顶聪明的,只是受时代局限想不到一些东西,现在姜盛这个穿越者一提点,荀攸立即就有了想法,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姜盛在牟平歇息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与荀攸继续骑马游历,沿着东莱郡的沿海地区行走,每到一处,就去走访老渔民,了解海洋的水文资料,近两个月的游历之后,姜盛回到了临淄。

    荀攸全程陪同,对于造船基地的选址也有了大体的想法,下一步就是舰船图纸的研究以及试验船的制造。

    这段时间,荀攸天天缠着姜盛,他看得出姜盛对造船有不少想法,而且都是常人不敢想的东西,就想偷个懒,让姜盛说出想法,他再具体是研究细节,建造临淄新城的张述也成了荀攸府上的常客,造船离不开机械和木工,而张述正好擅长机械和土木工程。

    为了执行姜盛的保密要求,陈纪从东莱郡城防军中抽调了一千人进驻牟平,并在造船地点的外围构筑营垒,他本来以为姜盛是要在这里建造船基地,但姜盛觉得此处水浅,不能建造更大的船,所以放弃。

    冀州的渤海郡原本就有造船作坊,只不过只能造小型渔船,荀彧听说青州大力发展渔业捕捞,也想在这方面搞点名堂出来,但姜盛并没有交给他图纸,所以造出的船仅限于捕鱼,难以转为军用。

    姜盛看准了青州沿海区域的良好港湾,把造船业放在了青州,而冀州主要是发展农业和冶铁,为青州建设提供后援。

    姜盛对外称是要让百姓们能吃上鱼,改善生活,但戏志才已经看出姜盛的目的了,辽东公孙度兵力都集结在西部,防御姜盛势力的东进,而后方的沿海地区没有任何防守,姜盛造大船恐怕是打算从海上进攻公孙度。

    在与姜盛的闲聊中,戏志才把自己的判断说了出来,姜盛大为赞赏,但戏志才认为此事事关重大,千万不要引起公孙度的注意,姜盛深以为然,就发布政令要求各郡县对于辖境内造大船的地方都要派兵保护起来,严查可疑人等。

    在青州紧锣密鼓发展造船的时候,姜盛又把目光转向了长安,这些日子潘璋发回的情报让姜盛觉得机会来了。

第321章 西征() 
    李傕进犯颍川被姜盛和曹操的军队合力打败,回撤长安的时候大肆掠夺,颍川百姓纷纷逃亡,绝大多数逃到了冀州,冀州空前繁荣。

    李傕大败的消息传到长安之后,实力与李傕相当的郭汜开始不安分起来。

    郭汜对于李傕逼迫献帝封为大司马的事一直看不过去,但是不敢挑战李傕的实力,就忍气吞声,现在李傕遭遇大败,实力上已经弱了很多,郭汜就逼献帝封他为太傅,地位与李傕一样。

    同样是打进长安的西凉将领,樊稠也不甘示弱,一方面声讨郭汜,另一方面也想让献帝封官。

    郭汜不愿意了,他麾下八万兵马,而樊稠不过才三万兵马,凭什么相提并论?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