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姜汉风云 >

第168部分

姜汉风云-第168部分

小说: 姜汉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怎么会是虚名呢?难道大王忍心看着你的子民继续忍受高句丽的欺压吗?实不相瞒,我主麾下田豫部正联合高句丽各路诸侯围剿高句丽官军,现在的高句丽内部空虚,正是出兵的大好时机,若是大王出兵三万,与我军合攻,必能取胜,到时候我们会对高句丽三分而治,自然不会再威胁到贵国百姓,但若只凭我军,胜负尚未可知,贵国还可能继续处于被高句丽侵略的状态。”

    国王思索了一会儿,然后道:“我虽然有兵,但国力孱弱,自保尚可,若是出兵,难以保证给养,所以——”

    “这个不劳您费心,只要您出兵,补给由我们负责。”使者知道了国王的意思,直接打消了他的疑虑,“除此之外,事成之后,我主割高句丽辽山及辉发河北岸地盘给扶余国。”

    在使者看来,姜盛既然有意对付高句丽,那高句丽自然就是囊中之物,想怎么分就怎么分,张宁围魏救赵之计不仅要解决辽东战事,更要效仿乌桓故事,收了高句丽。

    国王素闻姜盛的本事,见使者自信满满,不免有些心动,辉发河北岸拥有丰富的牧场,要是得了这块地盘,住在扶余国北部苦寒地带的子民就可以南迁,生存问题就能解决了。

    使者见国王有所动摇,继续说道:“大汉护乌桓校尉部已经派出两支共约五万骑的精锐兵马,对付高句丽各地守军不在话下,若是加上大王的天军,破高句丽不在话下。”

    “粮草真的由你们提供吗?”

    “我说的话代表的就是大汉朝廷,岂可言而无信?”

    “我军都是皮甲,防御很差,贵国可否提供铁制铠甲兵器?那样我军就不会拖你们的后腿,而且能帮贵军解决一些敌人。”

    国王这一开口,使者才明白,这老小子原来是看上了大汉的铁制铠甲,这东西岂能给你?

    “大王有所不知,我主募集了数十万兵马平定辽东,铠甲武器赶制不出来,连我们的主力军都没有配备齐全,实在无法供应贵军所需,不过大王请放心,冲锋的事我军做,贵军只要对付那些逃散的敌军即可,他们也都是皮甲,与你们并无分别。”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扶余国王同意出兵三万,双方定于辽山南部集结。

    邓茂的两万骑兵首先到达了辽山南部驻扎下来,静待扶余军的到来。

    褚燕南边率三万铁骑长途奔袭,从玄菟郡北部进入高句丽,直奔高句丽京师国内城而去,邓茂那边与扶余国军队汇合之后就对高句丽北部的各处部落展开扫荡,除了跟田豫合兵的几个部落之外,其余高句丽部落都被各个击破,张宁调运粮草物资从玄菟运往高句丽,补给南征的各路兵马,这场战争距离远、跨度大,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夏天才宣告结束,这是后话。

    高句丽国王得知褚燕、邓茂和扶余国大举来袭,也是大为震惊,之前侵略扶余国虽然打了不少败仗,但缴获的物资却是很丰厚,而且扶余国胆小怕事,让高句丽更加瞧不起,没想到这次竟然敢勾结大汉入侵高句丽。

    高句丽国王看不起扶余军的战力,却不敢轻视褚燕和邓茂的骑兵,褚燕那也是横行草原近十年的主儿。由于担心高句丽有失,就派人传令官军后撤。

    高句丽官军此刻想撤都难了,因为高句丽各部落军和田豫已经从仓促应战调整为主动反攻了,虽然没有大的伤亡,但双方已经胶着在一起,谁都无法脱身,在此不提。

    单说公孙度这边,公孙康、公孙恭各率五万兵马,分两路向新昌杀去,虽然昼伏夜出,谨慎的消除大军过境的痕迹,但还是被张宁的斥候探知。

第344章 收复辽东(6)() 
    数千名斥候散在辽东,没有什么探听不到的东西,张宁觉得时机来了,就八百里快马急报赵云,让赵云收拢兵马,死守新昌一个月。

    赵云原有兵马五万,掌控新昌城的时候损失了三千多人,后来招降了柳毅旧部一万五千人,其余残部有的逃走了,有的卸甲回乡,现在城中基本稳定了,赵云就把三万玄甲骑兵分成两部,直接安排在新昌城西、城东五十里的地方。

    由于面对的敌人是十万大军,也算是公孙度的主力了,赵云还是不敢托大,传信给太史慈。

    太史慈留了五千兵马分布在各舰上,其余将士都登岸集结,增援新昌城。

    公孙度自以为做的很隐秘,还大张旗鼓地到辽阳视察防务,无非就是做给张宁他们看,他公孙度都敢在战争期间离开大本营,说明襄平是固若金汤的,公孙度不担心高顺、张宁他们攻城。

    装X可以,但是装大了就是作死了。

    公孙度在辽阳鼓舞士气的时候,传令兵急报,高顺、麹义从西、北两个方位上向襄平发起了进攻,在昌黎休整多日的卞喜、眭固两部直奔辽阳而来。

    公孙度大惊,急急忙忙带着兵马撤向襄平,半路上被麹义的骑弩兵截住,漫天飞蝗,射杀着公孙度心腹部队的将士,公孙度不敢有所迟疑,带着部队猛冲猛打,不计代价地往南疾驰,襄平只有五万部队,如何面对高顺和麹义的十余万大军?而且还是装备了“大杀器”投石机阵的兵马!

    但事与愿违,公孙度根本就回不去了,襄平外围已经遍布姜盛的兵马,各营都是品字形分布,在广阔的辽东平原上如星罗棋布,麹义的骑弩兵作为机动力量还在四处转悠,公孙度暗叫完蛋,只能又撤回了辽阳。

    攻打辽阳的卞喜、眭固两部本就是牵制辽阳守军的,公孙度来了正好。他们也不攻城了,就在城外扎营看着,你一出城我就攻城,你一打我我就打退你,公孙度只能困守辽阳了。

    襄平没了公孙度的调度,单凭中郎将阳仪指挥,根本不能组织起有效的进攻,襄平也成了困守的一座孤城。

    高顺的重步兵已经在襄平各处城门外布成了防御阵势,襄平的守军根本就没有机会出城了,整个城门洞都被高顺陷阵营的弩车阵封锁了。

    在冷兵器作战中,箭矢那是珍惜资源,但在姜盛麾下的各军中,弩箭那可是管够,阳仪组织了几次出击,都被密集的弩箭射了回去,最后也不敢动弹了。

    而进攻新昌的两路兵马此时已经陷入了被两面夹攻的境地,公孙康在东路,被一万五的玄甲骑兵接着,然后西路的一万五千玄甲骑兵加工过来。

    五万大军被三万玄甲骑兵断成两截,然后就是死缠着不放,公孙康兵力虽然众多,但被玄甲骑兵牵着鼻子走,连续几天都没有向新昌城移动半步。

    公孙恭捡了个漏,正好西路的玄甲骑兵去夹攻公孙康了,公孙恭顺利来到了新昌城下,却见赵云亲率两万大军在城下列成了阵势,就等公孙恭所部的到来,城头熙来攘往的守军也绝对不是假的。

    打还是不打?公孙恭举棋不定,这新昌城怎么会有这么多兵马?难道赵云的援军来了?那么是从哪里来的援军?

    赵云的任务是固守新昌城一个月,他却弃守改攻,把守城战变成了运动战。

    张宁让赵云固守是担心公孙度放弃襄平而往东攻略辽东和乐浪,新昌城肯定是首当其冲的,没想到赵云灵活用兵,愣是拖住了这十万辽东军。

    这么一来,襄平就好打了,没有了这十万后顾之忧,高顺和麹义可就放开了打。

    由于襄平城大,城中百姓众多,张宁考虑到姜盛的仁德之名,不想过多杀伤无辜百姓,要不然就算得了襄平也没有什么意义,于是就放弃了投石机阵“炮火”覆盖的计划,改为劝降加强攻的策略。

    没有投石机阵的覆盖,高顺的攻城战打得很辛苦,襄平城也算是幽州第一大城,连涿县也多有不及,城内储备的物资极为丰厚,原本是供十万大军两个月之用,现在就六万兵马在城中,支撑个几个月都不是问题。

    城中的守军依仗着充足的物资储备,虽然现在全城封死,但士气上并未收到多少影响,虽然不能主动出击,但高顺他们要想攻城也绝非易事。

    张宁和高顺等人研究了数日,决定还是先行试探性攻城,试试守军的战力。

    高顺令轻步兵换上了清一色的玄甲,面部以黑纱遮掩,然后借着夜色接近城墙,然后组装起云梯车,这些云梯车都已经被涂上了跟城墙类似的颜色,现在是月末,没有月光,这些搭在城墙下的云梯车并不容易分辨。

    组装完毕后,就把云梯车贴着城墙放置,从城头上往下看并不明显,为了避免被守军发现,高顺令各营每天擂鼓,吸引守军的注意力。

    就这样持续了几天,城墙下的各处云梯车都已准备完毕,于是数万步弓军借着夜色暗伏在城墙下面,慢慢升起了云梯,这些云梯就跟后世的消防云梯一样,能够伸长三倍。云梯顶部托着一个石板,花色跟城墙的石头一致。

    城头巡夜的士兵完全没有发现,垛口外多了一块石板,从上面往下看,还以为是城墙的一部分。

    张宁的伪装计策看来做的很到位了,在城墙下面的将士们休息了一夜,黎明时分,都拿出干粮吃了下去。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高顺军各营开始例行的擂鼓行动,城头的守军看了看不远处高顺各部的营寨,并无异动,于是继续例行的巡逻。

    入夜之后,城头的守军中出现了一队巡逻兵,路过的另一对巡逻兵显然不认识他们,只是礼貌性的打个招呼。

    现在城中最大的官员就是中郎将阳仪,他带着亲兵到城头来查看值夜情况。

    阳仪转了转,自言自语地说道:“今晚怎么多了一队巡逻兵?看来将士们还是尽职尽责的,强敌在外,能够自发加大巡逻密度,只希望主公早点杀回来。”

第345章 收复辽东(7)() 
    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众将士也都没说什么,但都知道,城中的部队也是分派系的,彼此不认识的情况很普遍。【愛↑去△小↓說△網Q】

    阳仪只能指挥两万兵马,其余各部也都是因为对公孙度的忠诚而自发登城巡逻,平时公孙度就是一家子掌军,权力不敢下放,就造成了一旦公孙家的人不在,各部就各自为政的情况,张宁也就是看准了城中没有统一领导的机会,浑水摸鱼,让大批将士伪装成守军暗中登城。

    这队巡逻兵每走一段距离就停下来“内外查看”一番,其他巡逻队远离的时候,这巡逻队就多了几人。后来远离真正守军的巡逻队之后,这支巡逻队就分成了两队,一队下城换班了,另一队继续。

    “换班”下城的巡逻队士兵就不知去向了,因为军营中没有他们的位置,毕竟是假的。

    连续几夜都是如此,张宁成功把千余名将士送上了城头,然后潜伏在了城中各处。

    十月初七夜,阴。

    阳仪在城头转了转,也即回府歇息了,突听得城南一片嘈杂,他惊坐起来,然后登上院墙查看,只见南城门火光冲天,嘈杂的声音就是从那里传来的。

    这火来的突兀,他意识到不妙,连忙喝令卫兵发出警戒锣声,并派人分头通知各营戒备,但为时已晚,潜入城中的千余将士在城门洞与守军展开了激战。

    在付出了七百多人战死的代价之后,成功掌控了襄平城南门,然后大开了城门,在城外久候多时的“陷阵营”涌入了襄平城。

    城中的守军已经集结起万余人,正在火速驰援城南门,冲入城中的陷阵营在城南门内数百米的地方构筑营垒,凭着厚重的铠甲和大盾,防住了守军密集的箭矢,为后续兵马构筑了一条兼顾的防线。

    城中的反扑来得异常猛烈,第一波的万余人不计代价地与陷阵营厮杀,在城南门内狭窄的街巷中与陷阵营舍命拼斗。

    城门的空间毕竟有限,城外往里冲的兵马并不是顺利,率先构筑防御的两千陷阵营将士面对十倍于己的守军,毫不畏惧,死守着阵线,直至最后一人战死!

    好在后续的陷阵营士兵及时补入,然后悍不畏死地勇往直前,采取的是以攻为守的战法,拼着性命不要,也往守军阵中冲杀,这些将士把守军的阵型完全搅乱,虽然最后都死在了乱军中,但已经成功拖住了守军,为城外将士入城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襄平城南门已经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无论是陷阵营还是反扑的守军,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天亮的时候,陷阵营在付出了阵亡一万多人的代价之后成功扩大了防御阵线,高顺和张宁指挥六万兵马杀入城中。

    陷阵营是重步兵,野战集结战力牛叉,但不适合打巷战,高顺就让陷阵营在南城构建临时阵地,确保在襄平城中站稳脚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