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姜汉风云 >

第182部分

姜汉风云-第182部分

小说: 姜汉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有士兵入内通报,马文禄一身戎装,站立外城头,“张将军唤我所为何事?”

    张郃道:“那日分别,在下思念姑娘,无奈两军交兵,不敢相见。近日听闻马家要投奔晋王,在下喜不自胜,所以想与姑娘一叙。”

    马文禄羞的满脸通红,没见过这么光天化日之下表白姑娘的,她一扭头走了。

    张郃感到很没面子,这时候徐晃在不远处笑道:“雋义半天都等不得了吗?哈哈——”

    正说着,城门缓缓开启,马超当先一马,走了出来,“徐将军、张将军,请入城说话!”

    徐晃和张郃抱拳回礼,然后随着马超进了敦煌城。

    进入马府之后,徐晃提出要先拜祭马腾,马超答允了。

    张郃也过去拜了拜,这才宾主坐下。

    马休捧了账册过来,让徐晃过目,徐晃又传给张郃。

    徐晃虽说是西征大军的主帅,但排名是在张郃后头的,张郃是最早跟姜盛混的人,地位肯定高于徐晃。徐晃这么做也不难理解。

    账册无非就是记载了马腾麾下文武官员、土地财产等。

    徐晃和张郃简略翻完之后,就算是完成了受降,天寒地冻的,也就没有去校场接收部队。

    徐晃相信马超是条光明磊落的汉子,也就没做这些伤感情的事。

    徐晃只带了五千兵马入城,张郃则只带数十名侍卫,其余部队都在城外安营扎寨。

    几天后,增援的物资都运进了敦煌城,缓解了敦煌的生活问题。

    闲来无事,张郃跟马文禄天天腻歪在一起,看得出生米要做成熟饭了。

    三个月后,天气转暖,姜盛的使者也到了敦煌,当然名义上是献帝派来的。

    “拜马超为镇西将军,马铁为平狄将军,马岱为安夷将军……”封赏比徐晃承诺的都高了一级。

    诏令上还为张郃和马文禄赐婚,这让敦煌城皆大欢喜。

    按照姜盛的统一部署,马超留守武都,组建西北大营,目标是益州。

    姜盛把野战军扩编,每个野战军扩充为六万人,辖三个旅,马家其他文臣武将都分散到各野战军担任中高级军官。

    到现在为止,江北算是完成了统一,姜盛也已四十多岁了。

    姜涵、姜睿也都慢慢大了,尤其是姜涵,已经成为一员小将!姜睿不喜武艺,独爱文艺,也算是成长起来了。

    前些年,在青州居住的唐姬被刘芊一撮合,嫁给了赵云,她被姜盛救下之后就芳心暗许,只是姜盛从未有此想,等了姜盛这么多年,却等来了刘芊的大媒。

    赵云也还不错了,人品、武艺都是一流,更是姜盛的结义兄弟,地位也是世人瞩目。

    唐姬嫁给赵云之后生了一子,取名叫做赵统,也是个好勇斗狠的家伙,跟他爹一样,动不动就找姜睿比武,完全不管姜睿喜文厌武。

    几年前,甄俨的妹子甄宓嫁给了徐晃,后来生了个儿子,取名徐盖,现在也咿呀学语了。

    不知不觉,大家年纪都上来了,而全国统一大业才进行了不到一半。

    不过战争的进程已经开始缩短,由大汉科学院研制的热兵器“火龙箭”问世,原理跟后世的火箭炮并无二致,只是“火龙箭”是用火药反推之力发射,发挥作用的是铁箭头,但威力已经非同小可。

    几经实验之后,技术已经成熟,姜盛首先安排在襄阳战场使用。

第372章 迁都洛阳() 
整个长江以北地区因为马腾势力的覆灭而实现了统一。

    姜盛对大汉的大战略已经有了清晰的方案,对于官员任命也进行了调整,是时候跟大家通通气了。

    撤销雍州,原雍州的北地郡划给并州,汉阳郡和武都郡划给长安校尉部,其余地盘并入凉州,拜夏侯兰为凉州牧。

    护羌校尉高顺军与马超筹建的西北大营合并,组建西方基地,马超为主帅、高顺为副帅,负责西部作战。

    划定九江、庐江、南阳为战备区,作为南征的大本营,姜盛亲任战备区司令官,曹操为战备区行政官,陈纪为战备区总后勤官。

    重新洗牌各州州牧:幽州牧田豫、冀州牧审配、青州牧唐瑁、兖州牧陈宫、徐州牧满宠、豫州牧程昱、并州牧徐庶、凉州牧夏侯兰。

    雒阳校尉部改为汉京校尉部,新建的雒阳城改名为洛阳城,定为大汉的京城,荀攸为汉京校尉。

    改任李通为长安校尉。

    朝廷方面三公九卿改为三省九部,即:律法行政省(简称法政省)、军队事务省(简称军务省)、工业财务省(简称工财省)。

    按此官制,名义上皇帝为最高,晋王总揽全局,晋王以下为三省,每省设三部。

    三省最高长官称丞相,为正一品官员,直属晋王领导。

    法政省丞相为荀彧,负责全国人事、民政、礼仪、文化、教育、医药、人口、监察、律法等行政和民事事务,设人事部、法务部、民政部。

    军务省丞相为荀攸,负责全国国防、作战、征兵、军备、训练等军事事务,设国防部、作战部、军备部。

    工财省丞相为田丰,负责全国农业、水利、工业、商业、资源、税收、建筑、交通运输等经济类事务,设财务部、生产部、科研部。

    每部设若干司局,具体负责专项事务。

    三部之外还有直属晋王府的官员,包括贾诩、郭嘉、戏志才、甄俨、吕布、赵云等。

    洛阳城按照最初的规划已经建设完毕,那些参与洛阳建设的工匠成为洛阳城的首批居民。

    姜盛选了个黄道吉日,把大汉的中央枢纽搬到了洛阳。

    军事科学院、军事学院也搬进了洛阳,原军事学院则改为北方基地。

    各州搬迁移民、商人、科研教育人才、中央各部门官员及他们的家人成为洛阳城的主体居民。

    大批的旅店、商铺等雨后春笋一般开设起来了,甄俨的家族生意抢先入驻、审家、陈家、荀家等世家大族也纷纷购买商铺。

    新成立的财务部获得了大量的财富,洛阳一跃成为大汉第一大城,大汉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组建御林军,负责京城的防卫,分别在洛阳军事区东、西、南部署了三个军,合计十二万人,城中部署了四万城防军。

    御林军总司令是姜盛,三个军分别是玄甲军(赵云)、虎豹军(吕布)、卫戍军(典韦)。

    城防军司令是张绣,负责洛阳城门守卫、宫禁警卫巡逻、省部司局警卫、武装巡逻、洛阳城治安、消防等。

    宫中和晋王府内部的安全警卫则由越女营负责。

    组建十六个集团军,每军五万人。北方四个军、西方四个军,战备区八个军。

    整个长江以北进入了空前的大发展,姜盛所控制的势力范围北至后世俄罗斯远东地区,东临大海,西至后世的新疆东部,南边与荆州、江东隔江相望。

    搬进洛阳城后不久,军事科学院传来了好消息,姜盛所描述的“蒸汽机车”试验成功!

    姜盛来自后世,知道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他其实不懂蒸汽机车的构造啥的,只是提了一些想法,没想到还真的搞出来了!

    军事科学院组成了探险团队,结合甄俨情报网提供的信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三条铁路线的规划:洛阳至昌黎、洛阳至长安、洛阳至琅琊。

    洛阳经南阳至襄阳的路线也在规划中,因为襄阳没在姜盛掌握之中,只规划了洛阳至南阳的一段。

    长安再往西就是秦岭地带,现在没有修隧道的能力,只好到长安为止。

    姜盛集团在北方搞生产力革命的时候,刘备也没闲着。

    刘琦为了争宠,自作主张去江陵看望刘表,诸葛亮算准刘琦必有大劫,加上曹操和孙权讲和,担心刘备走入绝路,就果断撤军,早早的就往襄阳方向去了。

    张允政治头脑一般,没看出刘备的打算,就把刘备的兵马送到襄阳附近。

    蔡瑁得知后大发雷霆,派人把张允的家眷拿了,逼迫张允把刘备的兵马送走,越远越好。

    请神容易送神难,刘备的部队已经登陆,张允已经是无能为力了。

    刘备这时候却派人送了信给蔡瑁,表明自己愿意归到蔡瑁麾下,改旗易帜,支持二公子刘琮接掌荆州。

    蔡瑁不知真伪,提出让刘备入城面谈。

    刘备心中恐惧,担心蔡瑁趁机拿了他,就向诸葛亮求教。

    诸葛亮对刘备道:“蔡瑁无非就是看主公的诚意,现在我军兵力也不少,加上姜盛在对岸虎视眈眈,蔡瑁不敢冒险。主公尽管去,但须二将军同行。”

    刘备想了想,觉得诸葛亮所说有道理,就回信给蔡瑁,约定了入城事宜。

    蔡瑁起初的考虑也就是考验刘备,如果刘备真心归顺,肯定会来,否则就是假归顺。

    刘备同意来,蔡瑁就信了八分。

    刘备入城时,蔡瑁亲自到城门迎接,见刘备就带了关羽一人,很是意外,对刘备归顺一事再无怀疑。

    时间不长,江陵方面传来消息,刘表长子刘琦路遇盗匪,不幸丢了性命。

    蔡瑁以为是刘备那边动的手脚,特地邀请刘备吃宴,以表谢意,完全把刘备当成自己人了。

    几天后,刘表因丧子之痛,病重不治,离开了人世。

    长子已死,继承刘表大业的就只有次子刘琮了,荆州上下并无太大的波澜。

    刘表在襄阳待了一辈子,死了就要落叶归根了,荆州的治所又迁回了襄阳。

    蔡瑁、蒯越等荆州文武集体上表,表奏刘琮为荆州之主,这个东西本就是走走过场,谁知姜盛破天荒头一次否了这个!

第373章 操作荆州() 
刘表治理荆州三年,根基雄厚,刘琮继承基业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姜盛的否决让大家都感到莫名其妙。

    献帝的诏书很快送到了荆州,绝口不提刘表的事,而是大张旗鼓的表扬了刘备皇叔奔走天下,救民于水火。

    诏书中竟然拜刘备为荆州牧,并让姜盛让出本属于荆州的南阳郡。

    这事不仅荆州一般人意外,刘备也很意外。

    只有诸葛亮看出这是姜盛坐山观虎斗之计,诏书上令姜盛让南阳只不过是个幌子而已,这是姜盛借以洗脱嫌疑的借口而已。

    诸葛亮把他的分析讲给刘备听,刘备道:“你我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可刘琮他们不理解啊!”

    果不其然,蔡瑁很快就传令荆州军进入戒备状态,并再次邀请刘备到刘表府上叙话。

    这次刘备说什么也不去了,诸葛亮决定亲自跑一趟,说明真相。

    众人均劝诸葛亮不要以身犯险,诸葛亮笑道:“山人自有妙计,荆州众人难不倒我!”

    大家见诸葛亮胸有成竹,也就不再劝阻。

    诸葛亮就带着童子前往襄阳城,城门卫见过诸葛亮,一见他露面,立即带几名士兵把诸葛亮拿了,送到蔡瑁府上。

    蔡夫人和刘琮正在蔡瑁府上研究对策,见诸葛亮被绑了过来,蔡夫人破口就骂:“枉我夫君一片好心,接纳刘备,没想到却是如此口蜜腹剑之人。”

    诸葛亮“哈哈”一笑,便不再做任何反应。

    蔡瑁斥道:“死到临头,亏你还能笑得出来!”

    “我笑荆州上下竟无一个聪明之人,大祸将至,你们却不辨敌友!”

    蒯良多少还能有点眼光,就对蔡夫人道:“夫人,孔明在这个时候进城来,必有内情,我们还是听一听吧。”

    蔡家上下以及聚过来的荆州文武都静了下来,蒯良为诸葛亮松了绑。

    诸葛亮侃侃而谈,表明刘备并无觊觎荆州之心,只求一安身之所,上表时刘备也签字了,不可能出尔反尔,这定是姜盛的诡计。

    他向荆州承诺刘备会上表请辞,不管朝廷同意与否,刘备都会奉刘琮为主。

    诸葛亮信誓旦旦,荆州上下却是半信半疑。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何况姜盛的谋臣团队也是一流的人才。

    诸葛亮眼瞅着就要成功了,这时候却传了大事出来:张允被杀了,荆州水军的半数战船一夜之间化为灰烬!

    现场留下的证据都是姜盛的!

    荆州一众文武气愤填膺,纷纷声讨姜盛,决心要与姜盛决一死战。

    但情报返回来,姜盛看起来根本就没有攻打荆州的意思,海军还在徐州东部海域,陆军更是忙于修建姜盛口中的“铁路”和“高速公路”。

    而且姜盛已经按照献帝诏书的要求让出了南阳郡,部署在南阳的部队已经浩浩荡荡撤走了。

    看这样子,姜盛要完成打荆州的战略部署至少要两个月以后,这时候杀张允烧战船,荆州两个月的时间就恢复的差不多了,姜盛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